右侯其谁 面目模糊
掐死西晋的两只手,一只是前赵的刘聪,一只是后赵的石勒。
原本有个疑惑,石勒固然骁勇善射,可他毕竟是个奴隶出身,正宗草根极品,大字都不识几个,霸蛮而已,如何能在群魔乱舞的西晋末年横扫中原,逆天而立
从《晋书》中细看石勒的发家史,在他的影子里,有一人面目模糊却被称之为“谋主”。此人用唐代贤相房玄龄的话来评价:“机不虚发,算无遗策”,纵观古今中外史,能当得起这八个字的人屈指可数。房玄龄认为:“成勒之基业,皆宾之勋也。”石勒能开创那么大的基业,几乎统一了北中国,都是这个“宾”的功劳。
“宾”不是什么宾客,是指河北邢台人张宾,在石勒崛起的过程中,他纵横捭阖,屡出奇谋。石勒格外尊敬他,不直呼其名,总是亲切地称他为“右侯”,仅此一点,足见石勒对他的倚重。
张宾少年时期“博涉经史”。多谋善断不是天生的,是不断向前人学习,知识储备丰厚的结果。
他对一班小弟说过一句狂话:“吾自言智算鉴识不后子房,但不遇高祖耳。”——我自认为谋略不在张良之下,但是汉高祖那样的明主在哪儿呢
从他后来的成就看,这也不算吹大牛,不过石勒毕竟逊于刘邦,他也襟怀未展,仓促离世,统一大业只能半道而废。
提剑军门,大呼请见!
张宾初出道时,曾经在中丘王帐下当过都督,此时的中丘王应该是293年承继父位的司马铄,但此人绝非什么能成气候的主,张宾看不上他,找个借口挂冠而去。
隐身林下的张宾一直在静观天下大势。他也真能沉得住气,直到309年,石勒率军荡平邺城后又攻下巨鹿和常山,他才认为时机到了,想要辅佐的人已经来到眼前。他信心满怀地说:“历观中原诸将,皆为庸才,唯独这位胡将雄才大略,可望与其共成大业。”
胡将乃是羯族人石勒,上党郡武乡县人,实实在在奴隶出身,因为好勇善战,此时他是汉赵皇帝刘渊麾下的安东大将军,手握兵马十万。
石勒在往年征战中屡遭暗算,备尝艰难,这才体会到“谋”的重要,他特地在军中建了一个“君子营”,诚心诚意招纳有识之士。此时,张宾毛遂自荐来到辕门前,“提剑军门,大呼请见!”
石勒当时看不出张宾有什么大能耐,等闲待之。张宾出手先整顿了他的军制,设置军功曹,让将军们各司其职,他的草台班子迅速有了正规军的模样。
第二年,石勒进军江汉平原,他有霸占长江和汉水的打算。时任参军都尉的张宾认为此地不利于骑兵展开,极力建议北还,石勒不听。结果,一方面军中缺粮,同时又遭到晋军攻击,损失不小,石勒只得采纳张宾的建议,回师北上。在过沔水时,石勒听从张宾之计,先占新蔡,又克许昌,大败晋军。
自此之后,石勒对张宾言听计从,“乃引张宾为谋主”,他成了头号谋士,“君子营”的核心圈主。
概括前后,张宾协助石勒办成了这么几件大事 :
笑里藏刀,诱杀王弥
石勒和王弥当时都依附在匈奴汉朝刘家的旗下,王是汉族人,趁乱起兵,在东部地区实力足可与石勒抗衡。
王弥
两人各怀鬼胎,互相提防,表面上还很亲善。王弥攻陷洛阳后,把抢来的美女和财宝送给石勒,又附了一封措辞很谦卑的信,意图迷惑他。实际上他正与青州的曹嶷密谋挖坑,要干掉石勒。
石勒无意获知了王弥的诡计,大怒,决心收拾他。正好这时,王弥和东晋刘瑞作战,情况不妙,派人向石勒求援。
石勒只想隔岸观火,看个哈哈笑。张宾献计,只须如此如此,可取王弥头颅。
石勒依计先出兵帮助王弥击杀刘瑞,取得信任,然后设宴,邀请王弥共饮,王不听手下的劝阻欣然赴约。
在宴席上,王弥喝得正快活,刀斧手冲出,顷刻间,人头落地。其部下或散或降,大部分被石勒吞并。
随后,石勒上报刘聪,说王弥谋反已经被他拿下斩首。刘聪怕石勒有异心,不仅没敢追究,还给他加了官。
声东击西,虎踞邺城
312年初,石勒在葛陂制造船只,准备跨江击建邺(282年,建业改称建邺)。
当时,江淮地区连降大雨,沥沥拉拉下了三个月。
东晋大军已经在寿春集结。
石勒的军队军粮不足,又加水土不服,士兵饿死病死的超过半数。
此时,有人建议屯军高处以避水,有人建议假降东晋以缓战,也有人提议突袭晋军以夺粮。
石勒进退两难,张宾建议马上北撤。他认为,天降淫雨,就是警告此地不可久留,犹豫盘桓就是死路。
石勒动心了,但是北撤到哪里好呢 张宾提议首选之地是邺城,那里有三台(即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之固,西接平阳,四塞山河,扼天下咽喉。攻占邺城之后,再平定河朔,那黄河以北就没有人能与将军争锋了。
石勒此前作战都是流寇的干法,沿途劫掠,张宾要筹建一个根据地。石勒当然明白经营河北山东的重要性,但大军一动,晋军随后掩杀,岂不是大败亏输
张宾请石勒放心,算定晋军没有那份胆气,他们只求自保,不敢追击。为妥善起见,辎重先取道北行,大军却向寿春运动,摆出求战态势,待辎重运走后,主力再徐徐引还。
石勒率军北撤,攻占襄国,并以此为老营,四处消灭各处地方势力。次年,石勒的侄子石虎攻克邺城,冀州尽入石勒的囊中。
从此,石勒的势力一发而不可收。
假道伐虢,奇袭王浚
邺城被拿下之后,石勒的地盘越来越大。攻定陵,破兖州,降青州,山东地区各个郡县都相继成为他的囊中之物,此时,盘踞在幽州的王浚成为首敌。
王浚本是西晋幽州都督,永嘉之乱后,萌生不臣之心,想过过当皇帝的瘾,他立了太子,设了行台,还封了百官。
张宾提出玩个假投降,想不到石勒真是个好演员。王浚的书信到了,他恭恭敬敬朝北向使者下拜,还把王浚送来的麈尾高悬在堂,朝夕下拜。他还对王浚的使者说,见麈尾就如同见到王浚,礼数必须周全。王浚不是想称帝吗 石勒又派来使者,表示热烈支持。
王浚对于石勒不再怀疑,可以下手了,张宾认为还需要稳住并州的刘琨,虽然刘琨与王浚有积怨,但毕竟都还是晋臣,如果刘在背后出兵,那石勒将会腹背受敌。
于是,石勒把人质送给刘琨,还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表示要为他出口恶气灭了狗贼王浚。刘琨被骗,按兵不动。
进军至蓟县,王浚依然毫无防备,石勒命人赶着几千头牛羊入了城,说是送来的礼物。进城后,这些牛羊堵塞了道路,石勒的军队直扑进城,王浚被活捉,送到襄国处斩,首级被送给刘聪报功,刘聪又给石勒加官进爵。
唇亡齿寒,王浚被攻,刘琨见死不救。随后,等石勒腾出手来,就磨刀霍霍杀向并州了。
一场大战,刘琨的兵马死伤惨重,并州守官投降,刘琨只有亡命幽州。
石勒哀叹,天不假年
在张宾的忠心辅佐下,石勒马鞭所指,黄河以北皆俯首称臣。
319年,张宾与石虎等见时机已成熟,请石勒正式称帝。石勒即位称王,建立后赵。张宾被加封为大执法,居百僚之首,总揽朝政,又被加封为濮阳侯,但石勒还是一直敬称他为右侯。
后赵领土东接大海、北抵长城、西控陇西、南到江淮。冀州、并州、豫州、兖州、青州、司州、雍州、秦州、徐州、凉州及荆州和幽州部分地区都尽入版图。
张宾大权在握,尽展其学,定律令,整纪纲,建礼制,定九品,兴科举,后赵有了较为完备的政治体系和制度。
规模初成。可仅仅三年之后的322年,当石勒终于拿下了祖逖坚守十年的豫州,立马长江,大军前锋直指东晋的时候,张宾去世了。
下葬时,石勒痛哭流涕:“是老天不让我的统一大业成功吗 为什么要让右侯这么快离开我 ”
张宾死后,石勒尽管贾其余勇,灭了前赵,并于330年正式称帝,但三年之后,他也步张宾后尘而去。石勒的儿子和侄孙们陷入自相残杀的魔咒,国势迅速衰落,统一大业遂成南柯一梦。
今天河北邢台的南和县有一个张相村,村东南有张宾墓,墓呈长方形,南北40米,东西30米,原有封土和墓碑。惜1965年时封土被挖平,墓碑被移去砌墙,其上残留文字“勒亲临哭之,张宾,张宾!天何丧其早也!.....”
太史叨叨令感言:古往今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并不少,但能得到主子完全信任者却寥寥无几。楚汉之争时的范增如何 三国争霸时的陈宫和田丰又如何 十谋不一用,只能令人叹其不遇。但张宾遇石勒和稍后的王猛遇苻坚,却是两晋时期的异数,两位异族雄主能与两位汉人谋主风云际会,肝胆相照,君臣携手成就一段霸业宏图,时耶 命耶 非也,决定因素,人也。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作为五胡乱华中重要的一支北方少数民族,曾经建立的后赵的羯族,在建国后实行?胡汉分治? ,纵容羯人欺压异族 ,激起汉人反抗自保,最终在冉闵号召汉人杀胡复仇后,少量羯人融入鲜卑,消失于历史长河中。
一、来源于古罗马人后裔,以?匈奴别部?的身份进入中原。
罗马东征安息帝国(今伊朗地区)时战败,部分侥幸逃出的士兵跑到了大月氏和康居,以游牧为生。随着匈奴的崛起,不断对这两个地方进行掠夺和占领,这些人的后裔成为了匈奴的奴隶。随着汉朝对匈奴的攻击,南匈奴臣服于汉,这部分人也迁徙到山西的武乡、上党一带聚居,后逐渐繁衍。所以说羯人来源于?匈奴别部,羌渠之胄?。?
二、石勒以奴隶身份入军作战,趁乱建立后赵。
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各地征战不断,民不聊生。为了补充兵源,各地大量掠夺胡人当兵,羯人石勒亦在其中。本来奴隶身份的他是没有姓名的,后来因作战勇敢,被汲桑看上,才给他取名石勒。石勒常常身先士卒,作战又有头脑,东征西战后在匈奴建立的前赵迅速窜起,官至大将军。在帮助刘曜平叛靳准叛乱后,因受到刘曜猜忌而灭之,自立为帝,后赵建国。
三、实行?胡汉分治?导致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内讧导致亡国。
因石勒奴隶出生,吃过很多苦,所以当上皇帝后即残暴的对待汉人,实行?胡汉分治?,称羯人为?国人?,激起不少反抗。同时在其死后,其家族成员为了争夺皇位也是大动干戈,国力迅速下降,公元350年左右被冉闵推翻。
四、冉闵报复性的大量屠杀羯人,侯景之乱后羯人所剩无几,融入鲜卑消失于历史中。
冉闵称帝后即号召汉人杀胡复仇,同时各胡之间也是互相灭族,羯人数量大减。剩余的羯人其后投奔梁武帝,但却进行了叛乱并在江南大肆掠杀,被南梁大将王僧辩等人剿灭,羯人几乎杀光。仅存的少数羯人投奔鲜,并融入其中,此后羯族不复存在。
羯族的消失完全在于其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偏激。冉闵的报复屠杀也是有过之而不及,所以后世正史之他也并不受待见。
五胡乱华时期,东晋争偏安一隅。羯族战力一开始的确比较强。
西晋“八王之乱”后,晋朝实力遭到大幅度削弱,原本被镇服的胡人趁乱反晋。在以五胡为代表的胡人势力打击下,西晋灭亡。其后,司马睿在建康建立政权,是为东晋。东晋政权自晋元帝司马睿开始,就一直偏安江南,直到五胡乱华格局结束,都无法改变这一现状。虽然在这一期间,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司马睿挟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后有桓玄叛乱,废晋安帝,自立为天子,后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旁落刘裕。420年,刘裕篡夺帝位,取代东晋。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至此,当时格局从五胡乱华转变为南北对峙的局面。
羯族一开始只是匈奴族贵族的奴隶军队,后石勒成为羯族首领后,羯族开始强大,最后消灭了匈奴政权,建立后赵政权,一度在中国北方地区称霸。这一时期的羯族在北方是没有势力能抗衡的。但在333年,石勒死后,侄石虎夺取政权,施行暴政,民不聊生,导致实力急剧下降,于349年为冉闵所灭。羯人最后主要被冉魏帝冉闵屠灭。
祖逖闻鸡起舞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今河北省定兴县)人。父亲祖武,任过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太守。父亲去世时,祖逖还小,他的生活由几个兄长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泼、开朗。他好动不爱静,十四五岁了,没读进多少书。几个哥哥为此都很忧虑。但他为人豁落,讲义气,好打不平,深得邻里好评。他常常以他兄长的名义,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给受灾的贫苦农民,可实际上他的哥哥们并没有这个意思。
十八九岁时,祖逖像是突然开了窍,开始励志读书,四五年内,便已博通今古。他常到京城洛阳去,向有学问的人求教。凡是见到过他的人,都不由赞叹说:“这个人将来定是个人才!”
祖逖24岁时,担任了司州(治洛阳)主簿。主簿是主管文书簿籍的小官。他有一个同事,叫刘琨。刘琨是汉朝宗室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也是一个有志气的青年。两个人因为意气相投,成了好朋友。他们经常谈论时事,谈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谈就是大半夜,于是同床抵足而卧。有一天,他们也是谈得很晚,刚刚着枕,刘琨已是鼾声如雷了。祖逖正蒙眬入睡,突然听到了荒鸡(古人把三更以前鸣叫的鸡叫荒鸣。荒鸡的叫声被看作邪恶之声,是兵起之象。)的叫声。他猛然惊醒,用脚朝刘琨猛一登,叫醒刘琨说:“你听,你听,这不是荒鸡的叫声吗?恐怕天下要大乱了,我们还能安稳地睡觉吗?”于是取过双剑,就在庭院中舞起来。刘琨揉了揉眼,想了想,说:“对!应该居安思危!”也去取了双剑,和祖逖对舞起来。
不久,果然爆发了八王之乱。
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汉国刘聪派大将王弥、刘曜攻陷洛阳,纵兵抢掠珍宝,焚烧宫室、庙宇,挖掘陵墓,杀晋太子铨及官吏、百姓3万多人,晋怀帝被俘。京师一片混乱。
这时,祖逖带领亲族、邻里几百家人向南方逃难,几经辗转,来到淮泗(今安徽省境内)。一路上,他让老人和病人坐在自家的马车上,他自己则步行。所有的粮食、衣服、药物都作为公用。遇到散兵游勇搔扰,都是他带人去和他们纠缠,遇到土匪枪劫,是他带人去把他们打退。因此,他自然地成了这支逃难队伍的“总领队”,无论老少,都听他指挥。
公元317年3月,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晋王,第二年称帝,这就是东晋王朝。司马睿闻知祖逖流亡到泗口(今江苏铜山县),便派人任命他为徐州刺史。不久,又任命他为军谘祭酒,调他驻守丹徒之京口(今江苏丹徒县内)。晋元帝司马睿是个平庸的人。当时北方中原地区大部已为汉国占领,司马睿只想偏安一隅,图取眼前安乐,不思北伐。祖逖向晋元帝进谏,说:“中原大乱,两京颠覆,都是因为藩王争权夺利,自相残杀,遂使戎狄有机可乘。现在中原百姓遭受异族掳掠,心怀激愤。大王如果能委派战将北上,一定能得到中原百姓的响应,那时不仅失土可复,国耻可雪,大晋朝也能转危为安了。请大王考虑。”
司马睿采纳了祖逖的建议,任命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支给他1000人的粮食,3000匹布,却不发给他铠甲,要他自己去招募兵士。祖逖只带了跟随他逃难而来的一百来个人家,租了几只大船,横渡长江北上。船划到中流,祖逖站在船头,望着滔滔江水,不禁感慨万千。他已年过50,回想起青年时代与刘琨闻鸡起舞的情景,恍如昨日。没有想到荒鸡的恶声竟然应验,中原地区先是藩王混战,后受匈奴铁骑的蹂躏,山河一片破碎。现在虽受命去收拾旧山河,但豫州刺史是一纸空文,3000兵士是一个空诺,所有的就是眼前这三四十个青壮,一百来老少。但是,头可断,志不可灭。只要有当年的志气在,定能开辟一个新天地。祖逖拔出佩剑,敲着船桨,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廓清中原,决不返渡!”言辞壮烈,同行者都深受感动。
渡江后,祖逖带人停留在淮阴。他在这里铸造兵器,招募壮士。很快,招募到2000人。祖逖然后带领这支2000多人的队伍北进,首先占领了谯城(今安徽毫县)。当时北方主要的军事势力是石勒。石勒是羯族人,先依附汉刘曜。公元319年,他自称赵王,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县)。祖逖连续攻破了石勒军支持的堡、坞等割据势力,击败了石勒的援军,派部将韩潜进驻封丘(今河南封丘),自己则进驻雍丘(今河南杞县)。这一来,整个黄河以南土地概都收复,重归晋朝管辖。
祖逖行兵打仗,除了善于谋略,还严于律己。任何人,哪怕只有微功,立即奖赏,不等明天。他的生活非常节俭。在驻防地区,不仅督促、帮助百姓搞好农业生产,还督促自己的子弟参加生产劳动,自己打柴烧。中原久经战乱,到处有无主尸骨。祖逖派人收葬,还进行祭奠。所有这些,都使百姓深受感动。有一次举办酒会,请当地父老参加。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流着眼泪说:“我已经老了。我以为再也见不到国家安宁,百姓安居。现在见到了为民父母的祖将军,我死了还有什么遗憾呢!”
可是,正当祖逖积谷练兵,准备进军河北的时候,朝廷新任命戴若思为豫州都督。戴若思是南方人,力主偏安,不图进取。朝廷派这样的人来当都督,不是拿恢复当作玩笑?而且,祖逖又听说朝廷中大将军王敦与镇北将军刘隗矛盾很深,誓不两立,如果内乱又起,那北伐岂不成了泡影?现有的成功也就功亏一篑了。祖逖忧心如焚,积劳成疾,终于病倒了。
祖逖在病中,矢志恢复中原的壮心仍不泯灭。他考虑到河南没有坚固营垒,便派侄儿汝南太守祖济等组织人夫加固修缮虎牢城(今河南汜水县西北)。这座城北临黄河,西接成皋,进可攻,退可守,可据为北伐基地。可是虎牢城还没有筑好,祖逖却溘然长逝了。其时是晋元帝太兴四年(公元321年)9月,享年56岁。
大将军王敦听说祖逖已死,认为天下已无人可敌,于第二年正月发动了叛乱
参考资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50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古人防汛抗洪,太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