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网友认为曹操南征刘表是其战略错误,因此才造成天下三分的局面,破坏了曹操统一全国的大略。我却有不同的看法:曹操南征刘表,是当时绝对正确的选择。而取西蜀,则无疑于自杀行为。首先,我们看一下西蜀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当时汉中由张鲁据有,张鲁是靠五斗米教起事的,其影响力仅在汉中一地,他自己也并没有北上中原的野心,反而是由于刘璋杀害了他的母亲,因此他时刻不忘进兵蜀中。而当时的蜀中,刘璋暗弱,胸无大志,内部也并不稳定,再时刻担心汉中的张鲁的进军,难以有大的发展。这两个割据政权,如果没有其他特殊情况发生,在几年内是不会有大的发展的,早两年去征伐他还是晚两年去征服他,对曹操是一样的。
而荆州方向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荆州刘表与江南本是世仇,也曾互相攻击,但他们对曹操集团又都非常敌视,时刻准备袭击许昌。在曹操征伐张绣时,刘表曾数次率军相救。在官渡之战时,袁绍曾经遣人向刘表求救,刘表虽然未发救兵,可也并不听从韩嵩等人的意见投降曹操,反而将韩嵩投入大狱,以至于拷杀韩嵩的随从,而随后又接纳刘备以据曹操。在刘备的辅佐之下,刘表势力的战斗力又有了极大的增强。而江南的孙权也一直视曹操为劲敌,在曹操与袁绍相拒时,孙策就曾经准备奇袭许昌,可惜在大军即将出征时孙策被刺客所杀,孙权接位之后,很快就理顺了政权内部的关系,招贤纳士,力量又有所增强。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曹操擅自西征汉中,刘表和孙权都有可能进攻许昌。这样,曹操又将陷入攻徐州时吕布叛反于其后的尴尬境地。曹操绝对不会再冒这样的风险。所以曹操刚一平定二袁,立刻就作玄武池以训练水军。
先南后北无疑是曹操最佳的战略,而在战役发起的时机上,曹操也没有其他的选择。因为在刘表的身边,还有一个刘备。曹操对刘备的能力,是非常了解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在曹操的心目中,刘表并不比袁绍可怕,而孙权尚幼,是否有所作为还看不出来。如果没有刘备,曹操也许可以将南征的时间表再向后推迟一段时间,等待将水军训练精熟再实施南征,毕竟只要曹操大军坐镇许昌,刘表和孙权都没有能力来进攻(如果有人能劝说他们来进攻,曹操一定会重赏)。但曹操没有机会等待,因为刘备的实力在急剧增加。在荆州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刘备已经网罗到了两个顶级人物:徐庶和诸葛亮,荆州朝野之俊杰又都在逐渐向刘备靠近。而刘表的身体一直不好,后嗣问题又没有处理好,这些事情曹操应该是非常清楚的。一旦刘表病死,荆州的刘琦就有可能和刘琮起内讧之争。而刘琦和刘备、诸葛亮关系密切,在刘备的辅佐之下,刘琮是不可能获胜的。而一旦刘琦职掌荆州,整个荆州也就等于归刘备控制了。曹操可以打败比他强大的多的袁绍、吕布、马超、张鲁、刘璋之辈,但他不可能消灭一个实力和自己接近的刘备。所以,曹操必须在刘备羽翼丰满之前将其剪除。因此,他才在建安十三年秋立即南下荆州。
可以说曹操的南下时机掌握的绝对合适。就在大军进发的路上,刘表病死,刘琮投降,刘备没有足够的实力抵抗曹操和刘琮部队的两面夹击,只得逃遁夏口,而曹操的轻骑兵在当阳击溃了刘备的主力,同时掳获了刘备当时最为重要的谋士之一徐庶的母亲,并因此而使徐庶投降曹操。很显然,徐庶只是刘备阵营中投降曹操的最为著名的一位,而不可能是仅有的一位。这样就使得刘备的元气大伤。同时,曹操还得到了荆州的大部分文武俊杰,如刘先、文聘、韩嵩、邓义等人。而这则是刘备后来人才库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虽然后来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但曹操的此次南征,也彻底打乱了刘备接受荆州全盘人马以争衡天下的基本部署,使刘备失去了能够帮助他统一天下的最后一批精英人物。因此可以说,曹操南征的最大目标,其实是已经达到了,只是因为赤壁之败,才没有取得更为圆满的成功。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分天下的策略,简单的将就是“联吴抗曹”及“取荆州夺益州”,这是在诸葛亮“隆中对”中阐述的!
“隆中对”不过短短数言,却是诸葛亮韬光养晦隐居十年之功。
“隆中对”的战略在三国历史中十分重要。可以说,三国鼎立的形成,就是根据“隆中对”战略的实施造成的。蜀国战略基本是依靠诸葛亮的把握,而诸葛亮是按照“隆中对”的战略来规划。所以说“隆中对”的战略得失决定了三国的历史。
首先来分析一下“隆中对”的战略。
诸葛亮以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cchere.net 西西河 稍息]
认为“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便有望兴复汉室。
诸葛亮的战略是以荆州、益州为根据地,联吴抗魏。等待或者创造机会,两路出兵,最终统一天下。
诸葛亮的战略是怎样形成的呢?在这十年当中,天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英雄辈出,群雄混战,诸葛亮冷眼旁观,为什么竟十年之功才得出“隆中对”这个战略呢?
天下的形势很清晰。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在中原混战中,几乎是按兵不动,并未参与争夺天下;张鲁占据汉中,不思进取;公孙度占据辽东、马腾占据凉州,远离中原;公孙瓒占据幽州;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并州;曹操占据兖州,袁术占据扬州,张绣占据南阳,吕布占据徐州;孙策占据江东。(中原混战之后,北方渐渐形成了袁绍和曹操两大势力。官渡之后,曹操统一了北方,孙权也稳定了江东。)
要想争夺天下,必须要有根据地。荆州、益州在战乱中保持了相对的稳定,经济比较发达。荆州是军事要地,益州地方富饶。更主要的是,荆州、益州的刘表、刘璋都不是能够守住自己地盘的人物。而且,北方、江东已定,荆州、益州已经是唯一可以选择的用武之地了。
然而“隆中对”毕竟只属于纸上谈兵。诸葛亮闪亮登场的时候,刘备的局面极其恶劣。一方面,曹操积极备战,准备南下。另一方面,刘表及其手下大将都不信任刘备。荆州要怎样得到,怎样应付曹操的大军,都是极其现实的问题。
这个时候诸葛亮采取的主要策略是利用刘琦。将刘琦拉拢过来,一方面可以吸收刘琦的兵力,包括训练精良的水军,壮大自己。另一方面,可以以刘琦为旗帜,平定荆州的领土。
曹操大兵压境的时候,诸葛亮亲自上阵,到东吴舌战群儒,终于说服了孙权联吴抗魏。
这个策略很成功。联吴抗魏,在赤壁一战取得了极大的胜利。更主要的是,赤壁之战前,刘备可算是没有地盘、没有部队。赤壁之战后,刘备竟有足够的实力迅速的占领了武陵,零陵,长沙和桂阳四郡,算计孙权,获得了荆州的大部分地区。不久后更是分兵入蜀,到夺取益州、汉中,建立自己强大的政权。其实力增长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不能不说与诸葛亮的战略有莫大的关系。而诸葛亮的非凡手段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9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说说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为何会那么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