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连皇子、亲王都没有资格佩戴,东珠的等级为何如此之高?

百薇 2023-07-28 02:54:35

清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服饰制度上有着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征。除了顶戴花翎以外,在装束方面最有特色的当属朝珠,而朝珠中等级最高的又属东珠,这一期就来讲一讲清代东北地区的三宝之一——东珠。

所谓的“东北三宝”只是御史自己的说法,官书并没有这个词汇,三宝即人参、东珠、貂皮。这三样东西十分珍贵,其中人参、貂皮是官方垄断经营,虽然也讲究等级制度,但无非就是价格高,只要花钱都能买到。但东珠却是在法律层面给出了规定,只有皇室成员以及经过皇帝特批才能使用,因此东珠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东珠的历史渊源东珠属于珍珠大类,珍珠主要是一些瓣鳃纲软体动物的生产的硬的、圆滑的产物。这些动物特定的上皮细胞会分泌碳酸钙,主要是由贝壳硬蛋白粘合在一起的文石和方解石,这种混合被称为真珠质。

东珠原叫北珠,产自中国东北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等流域的野生珍珠,质地圆润硕大,色泽晶莹透澈。北珠的历史很长,史书中早有记载。

不过北珠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是在北宋时期,当时的上乘东珠价格十分高昂,宋徽宗时期,一颗上好的东珠值二三百万钱。

明代的时候,北珠改名叫东珠,这是因为此珠产于东北。在后金政权建立之前,女真人和中原地区贸易的主要商品就是人参、貂皮和东珠。在女真内部,东珠也为贵族阶级所追捧。

明末时,东北有很多的女真部族,万历四十一年,努尔哈赤攻占了盛产东珠的乌拉部。乌拉部被灭之后,努尔哈赤成立了专门的行政机构,每年定时派人去采取东珠。

清代对东珠的管理顺治十四年,朝廷正式在乌拉设立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如果了解清史的读者都知道“打牲乌拉”这个词,打牲是满语,意为渔猎,打牲乌拉是专门为皇室从事各种贡品的采捕、保管、运输等工作的一个部门。

东北的贡物中,最受重视的就是东珠。打牲乌拉衙门中专门负责采捕东珠的机构叫“珠轩”,一个珠轩由30个壮丁组成,打牲乌拉共下属59个珠轩,可见采捕东珠的队伍还是十分庞大的。

由于东珠的产量极少,所以采捕东珠是官方行为,任何未经官府的采捕都属违法,民间和私人是不能采捕东珠的。

朝廷每年对采捕东珠都有硬性的规定,规定每个珠轩每年要交16颗东珠,59个珠轩总计就是944颗。从这个数量也可以看出,东珠的珍贵程度。

采捕东珠的各珠轩,如果没有完成任务则要受到严厉的惩处,如果缺少一颗,则该珠轩的正副长官都要受到鞭责。同样,如果多得东珠,也会获得奖励,如多得东珠一颗,赏青布二匹,数量越多获得的赏赐也就越高,甚至可以得到晋升。

采捕东珠是一项十分艰辛的工作,每年的四月至八月,采捕东珠的高峰期。四月的东北虽不是天寒地冻,但河水的温度也是冰冷刺骨。采珠人常年泡在寒水之中,容易生病,而采珠人的辛苦所得,不过是为了维持生计而已。

东珠采捕不易,往往数月不得一珠,有时采捕一串蚌蛤也得不到一颗东珠,至于高品质的东珠更是难得。

使用东珠的具体规定我们在很多清代影视作品中,经常见到皇室成员使用东珠。比如在《李卫当官》中,十三阿哥胤祥就曾佩戴一串东珠朝珠。事实上,十三阿哥虽然贵为皇子,但以他的身份,依然没有佩戴东珠朝珠的资格。

东珠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仅限于皇室和皇帝授权的王公大臣。皇帝的朝冠金顶用头等东珠十二颗,二等东珠三颗,帽前金佛用头等东珠十五颗,后用头等东珠七颗。皇帝所用的朝珠用二等东珠一百零八颗,朝带用头等东珠四颗,二等东珠十二颗等等。

东珠分为七个等级,重量在一钱以上的为头等,专供帝后使用。剩下六等依照重要、光泽等分为六个等级。

皇帝、皇后、皇太后是东珠级别最高的享受者,至于皇子、公主、亲王、郡王等,所用的东珠规格较低。而且清代有规定,除了皇帝、皇后、皇太后之外,任何人不得佩戴有东珠的朝珠,即使是皇子、亲王也不行。

至于其他的王公贵族、文武群臣更是没有使用东珠的资格,除非皇帝特恩才能佩戴东珠饰品。不过这些人佩戴的东珠等级较低,如《大清律例》中就规定:公侯文武百官,“凡应用东珠,重不得过三分(一钱等于十分),如用三分以上即同违式”。

实际上,皇帝赏赐给大臣们东珠的情况并不多见,尤其是道光以后,东珠的产量和质量严重下滑,供应皇室已经十分吃力,至于赏赐大臣也就无从谈起。

乾隆时期,还有个别赏赐大臣东珠的情况,但东珠的等级一般都为六、七等。比如乾隆四十四年时,六世班禅入京,乾隆也仅仅是赏给他一颗五等东珠。

一颗东珠的形成需要经历漫长的岁月,从顺治朝一直到乾隆朝,由于供不应求,导致东珠资源逐渐匮乏。到了道光时期,打牲乌拉已经没有像样的东珠供应给皇室,因此从道光以后,采捕东珠曾被迫暂停。

晚清几代皇帝的使用的东珠基本上都是以前的库存品,到了清末上等东珠几乎绝迹,为数不多的上等东珠成了慈禧太后的专属,至于其他皇室成员则很少有机会佩戴东珠饰品。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老东珠有什么特征?

东珠为野生珍珠,质地圆润硕大,色泽晶莹透澈,天然形成,无植核等培养工艺。

清朝将产自于东北地区的珍珠称为东珠(或北珠),用于区别产自南方的南珠。它产于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及其流域。

清朝统治者把东珠看作珍宝,用以镶嵌在表示权利和尊荣的冠服饰物上。皇后、皇太后的冬朝冠,缀饰的东珠与珍珠约300颗,冠顶东珠13颗,珍珠51颗。余如耳饰、朝珠等,也用东珠镶嵌,以表示身份并显现皇家的权威。

由于东北是满族的发祥地,钟爱并珍视产自东北的特产东珠,也是清朝统治者藉此表达对祖先的尊崇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秉承之意。

扩展资料:

朝珠是清朝皇帝和官员着礼服(即朝服、衮服)、吉服(即龙袍)和常服时佩戴的一种装饰物,挂在颈项垂于胸前。东珠朝珠是所有材质的朝珠中等级最高者,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才能佩戴,即使贵为皇子、亲王,也不得使用,很珍贵。

清朝对东珠的采捕有严格的规定。顺治七年,设置乌拉总管,隶属内务府管辖,停止宗室派人于乌拉之处采捕东珠。乌拉为古城名,是打牲乌拉的简称。康熙年间,再次加以限制,禁止宁古塔居住的乌拉人采捕东珠。

参考资料:-东珠

三眼花翎为什么那么重要?有了它是不是有什么特权?

三眼花翎是清王朝推出的?荣誉勋章?,只有那些对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或者是有重大战功的人,才能够得到三眼花翎。而这个三眼花翎也没有什么特权,它只是一个荣誉的象征。如果有大臣拿到了三眼花翎,那么就代表他?脸上有光?。

按照清朝的规定,满族官员在五品以上(含五品),汉族官员在二品以上(含二品),才可以佩戴单眼花翎,在上述品级规定之下的官员是没有资格佩戴花翎的。而在一般情况下,只有亲王、郡王等贵族才有资格佩戴三眼花翎,贝勒等贵族有资格佩戴双眼花翎。

注意,这里说的是?有资格?,并不是说每一位亲王都有一个三眼花翎。据学者考证,从清朝康熙年间到清朝末年,一共只有七个人获得了三眼花翎。由此可见三眼花翎这个?荣誉勋章?难得程度,它就好比我们现在的奥斯卡金奖一样难得。

要说得了三眼花翎有没有什么特权,实际上还真没有。只是在上朝的时候,别人一看:这个人怎么有三眼花翎?一看就是当朝重臣,深得圣上信任,真是我辈楷模。只是会有一定的面子,没有像那些免死金牌一样可以保家人平安的效果。

在《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当中,因为纳兰明珠中堂在收复台湾的过程当中出力甚多,所以康熙皇帝赏了他三眼花翎。

得了这个珍贵赏赐的明中堂可以说是对康熙皇帝感激涕零,因为拿了这个奖项就相当于是拿了朝廷颁布的最高终身成就奖,对于他的工作能力和品格都是一种承认。

清朝皇子带的项链什么讲究

清代官员顶戴分为朝冠与吉服冠两种。朝冠的定制是:亲王以下至一品官,其冠顶均用红宝石,只是用所饰的珍珠(东珠)的数目来加区别。亲王冠顶装饰有10颗东珠,亲王的世子冠顶装饰有9颗东珠,郡王的冠顶装饰有8颗东珠,贝勒冠顶装饰有7颗东珠,贝子的冠顶装饰有6颗东珠,镇国公冠顶装饰有5颗东珠,辅国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顶均装饰有4颗东珠。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3颗,伯爵的冠顶装饰有东珠2颗,一品官冠顶装饰有东珠1颗。以上官员的顶戴上均衔红宝石。二品官冠顶饰有小宝石1颗,上衔镂花珊瑚(镇国将军和子爵同武一品官,辅国将军和男爵同武二品官)。三品官顶戴上饰小红宝石,上衔蓝宝石。四品官顶戴上饰小蓝宝石,上衔青金石。五品官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六品官顶戴上饰小蓝宝石,上衔砗磲。七品官冠顶上饰小水晶,上衔素金。八品官为阴文镂花金顶,没有装饰。九品官顶戴为阳文镂花金顶(指未入流的文九品)。会试中试贡士冠顶衔金三枝九叶。举人、贡生、监生冠顶为镂花银座,上衔金雀。生员冠顶为镂花银座,上衔银雀。

吉服冠的定制是:亲王至贝子均用红宝石顶,一品官用珊瑚顶,二品官用镂花珊瑚顶,三品官用蓝宝石顶,四品官用青金石顶,五品官用水晶顶,六品官用砗磲顶,七品官用素金顶,八品、九品均用镂花素金顶。贡士用素金顶,举人冠顶为银座,上衔素金顶。贡生用镂花金顶,监生、生员均用素银顶。

按:清初确定百官朝冠制度,一、二、三品官都用起花金顶,上衔红宝石,四品官朝冠上衔蓝宝石,五、六品官朝冠上衔水晶,七品官朝冠为起花金顶,中嵌小蓝宝石,八品官朝冠用起花金顶,九品官用起花银顶。雍正五年,开始议定了冬夏所戴的凉帽、暖帽,其制式依照朝冠顶戴:一品官用珊瑚顶,二品、三品官用起花珊瑚顶,四品官用青金石顶,五品、六品用水晶顶,七品以下及进士、举人、贡生均用金顶,监生用银顶。雍正六年改七品官用镂花水晶顶。雍正八年,改三品官用蓝宝石或蓝色明玻璃顶,六品官用砗磲或白色涅玻璃顶,七品官仍用金顶。从此以后,朝冠的形制及饰物遂成为定制。

朝服有补,顶戴分为朝冠和吉服冠两种,
文官:
一品仙鹤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180两;
二品锦鸡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岁奉155两;
三品孔雀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130两;
四品云雁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105两;
五品白鹇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80两;
六品鹭鸶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60两;
七品鸂鶒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45两;
八品鹌鹑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40两;
九品练雀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35两;
御史大人,补服绣獬豸,代表公正。
武官:
一品麒麟补,朝冠顶饰东珠一颗、上衔红宝石;吉服冠用珊瑚顶;岁奉81两,加支528两;
二品狮子补,朝冠顶饰小宝石一块,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用镂花珊瑚顶;正二品岁奉155两,加支444两;从二品岁奉53两,加支324两;
三品豹子补,朝冠顶饰小红宝石,上衔小蓝宝石,吉服冠用蓝宝石顶;岁奉39两,加支204两;
四品老虎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顶;岁奉27两,加支114两;
五品熊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衔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顶;岁奉18两,加支72两;
六品彪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砗磲,吉服冠用砗磲顶;岁奉14两,加支35两;
七品犀牛补,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上顶素金顶,吉服冠用素金顶;岁奉12两;
八品犀牛补,朝冠阴文镂花金,顶无饰;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岁奉23两;
九品海马补,朝冠阳文镂金顶,吉服冠用镂花素金顶。
简单来说,清代官员的补子大体分为文、武两种。
文官为: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鸬鹚,七品鸿漱,八品鹌鹑,九品练雀。
武官为: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马。
另外,御史与谏官均为獬豸。
顶子”也是区别清朝官员品级的重要标识。“顶戴”分朝冠用及吉服冠用两种。朝冠顶子共有三层:上为尖形宝石,中为球形宝珠,下为金属底座。吉服冠顶子比较简单,只有球形宝珠及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镂刻花纹。顶珠的颜色及材料有多种,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按照清朝礼仪: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无珠者,即无品级。如果清朝官员犯法,就要把顶戴花翎拿下,表示解除他的一切职务。“在现在的许多电视剧里,看着扮演清朝官员们戴的‘顶戴’,其实有许多错误的地方。”何志华说,“他们戴的顶戴上面的翎子只有一根孔雀毛,这样的翎子在清朝是不会出现的。当时的翎子是蓝翎里面加上孔雀毛,分出单眼花翎、双眼花翎、三眼花翎几个档次,按照立功的大小来赏赐几眼翎子,所谓眼就是孔雀毛上的彩晕,而且孔雀毛也不是一根,是厚厚的一把。

清代补服、补子清朝补服,也叫“补褂”,为无领、对襟,其长度比袍短、比褂长,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清朝补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种官服,穿着的场所和时间也较多。凡补服都为石青色。补子是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圆形补子有以下几种:皇子,龙褂为石青色,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团,间以五彩云纹。亲王,绣五爪龙四团,前后为正龙,两肩为行龙。郡王,绣有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贝勒,绣四爪正蟒二团(前后各一)。贝子,绣五爪行蟒二团,(前后各一)。

朝珠似是有清一代帝后、官员、命妇正式朝服中特有的饰物。《大清会典》便有,“凡朝珠,王公以下,文职五品、武职四品以上及翰詹、科道侍卫、公主、福晋以下,五品官命妇以上均得用。”但礼仪完毕即不准佩戴,庶民百姓则是完全不能挂朝珠。满清诸帝笃信佛教,这朝珠许是从佛教的“念珠”衍化而来的,108珠与佛门敲响108下佛钟,象征佛家“醒百八烦恼”盖有相同的意义朝珠是清朝礼服的一种佩挂物,挂在颈项垂於胸前。朝珠共108颗,每27颗间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颗,称分珠,

朝珠据说象徵著四季,而朝珠的质料也不尽相同。由於清朝皇帝笃信佛教,凡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另外侍卫和京官等,均可佩挂朝珠,并且可作为皇帝所赏赐的物品。

朝珠两旁共附小珠三串:一边一串,另一边两串,名为“纪念”;戴法男女有别,两串在左一串在右为男,两串在右一串在左为女。另外有一串珠垂於背,称背云.

朝珠由108颗珠子贯穿而成,挂于颈上,垂在胸前。朝珠的质料有东珠、翡翠、玛瑙、蓝晶石、珊瑚等。每盘朝珠有四个大珠,垂在胸前的叫“佛头”,在背后还有一个下垂的“背云”,在朝珠两侧,有三串小珠,左二右一,各10粒,名为“记捻”。按清《会典》规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配挂朝珠,朝珠虽然是装饰品,但一般官员和百姓不能随意佩带。对于佩带何种质地的朝珠,也有严格的区分和等级规定,从官员胸前所佩带朝珠质地的好坏,可以看出官员的品级高低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9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