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何在其人生道路上走错了关键的一步,将有可能会给你带来终生遗憾的。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明末清初历史人物洪承畴,本来是明朝的陕西三边总督,在调任蓟辽总督与清军作战的松锦之战中,战败后投降了清朝,从而走出了其人生道路上的一大错步。之后,无论他如何去设法弥补这一错误,都无济于事,汉奸、卖国贼的恶名始终伴随他终生。
洪承畴画像
下面就来说说洪承畴为什么要投降清朝 又是如何在清朝为官时,设法去弥补自己的错误行径的 其最终结局怎样
一。靠镇压起义军,升官扬名
洪承畴从小家里很穷,他在11岁时,就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了,只能帮母亲上街卖豆腐干。后来有家学馆的先生,同情他的遭遇,也欣赏他的才气,就免费收洪承畴为徒,让他重返学馆读书。
洪承畴向先生借阅《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孙子兵法》等书籍认真研读,并在从小就表现出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由于他学习刻苦认真,后来的科举考试也较顺利。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洪承畴在前期中举人的基础上,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14名,被赐进士出身。并从此入仕为官。
然而,洪承畴是在镇压农民起义军中,升官发财,并且逐步享有名声的。从崇祯二年(1629年)到1639年的十年间,洪承畴先后参与镇压了陕西、张献忠、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特别是曾大败李自成,让这支起义军仅余18骑,而败走入陕南商洛山中,迫使农民起义从此陷入低潮。
洪承畴影视剧照
洪承畴因镇压农民起义军有功,被朝廷升任三边总督,并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成为明廷镇压农民起义的主要军事统帅。
二。兵败松锦后,投降清朝
内战神勇的洪承畴,在碰上实力强大的清军时,却因朝廷决策失误而惨败,并且成了清军的俘虏。在与清军的松锦之战中,朝廷不采用他“徐徐逼近锦州,步步立营,且战且守,勿轻浪战。”的策略,逼迫他采取速战速决的方针。
当清军攻到锦州外城,且截断松、杏间明军的联系,又切断了明军的粮道,断绝了洪承畴的归路时。洪承畴主张决一死战,可各部总兵官则主张南撤,经过集体商议后,准备背山突围。最后造成明军十数万人土崩瓦解。
崇祯十五年(1642年)三月,清军发动夜攻,松山城被攻破,洪承畴、巡抚邱民仰被俘。被捕后,起初洪承畴绝食数日,拒不肯投降。后在清朝吏部尚书范文程的劝降,以及皇太极亲临他面前“嘘寒问暖”之下,与祖大寿等降将正式举行了投降仪式,在皇太极面前俯首称臣。从而走出了他人生道路上的一大错步。
洪承畴照
三。虽设法弥补,但骂名难消
刚刚投降清朝时,皇太极表面上对洪承畴恩礼有加,但实际上并未放松对他的防范,命令他只能待在家里,不得任意外出。除有事咨询他外,就没有委以任何官职。
随着清朝政权的逐渐巩固,后来的摄政王多尔衮,以及顺治帝对洪承畴十分器重,还以洪承畴在明朝时的原职衔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等,让他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宰相。
而洪承畴一方面为了报答清朝皇帝的器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试图弥补背明投清的过错,所以在清朝任职期间,在军事上,他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进军策略,以较少代价平定了江南。
同时,洪承畴在政治文化上,建议满人“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倡导儒家学说,因此淡化了满汉两族之间的差异,维护了清朝的统治地位。
洪承畴剧照
在对待百姓方面,洪承畴也做了些实事。如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攻陷昆明并且平定云南后,洪承畴看到云贵地区地瘠民苦,就上疏请发国库银去赈济贫民,还建议暂缓向逃亡缅甸的桂王余部进军,使战乱之后的云贵地区,社会秩序趋于安定,生产也开始恢复。
虽然洪承畴做了不少有利于清朝,以至于百姓的“好事”,但是始终很难磨灭他汉奸、卖国贼的恶名。最让洪承畴困扰的是,他既受到明朝遗民的强烈排斥,也没有真正被清朝接受过。这让洪承畴的最后岁月,笼罩在屈辱和尴尬之中。
如洪承畴入清后曾回乡省亲,并在泉州建造府第。但当洪府落成后,却没有一个亲友、故旧上门。就是洪承畴的母亲和弟弟都拒绝入住。
1647年(顺治四年),洪承畴从江南总督任上奉召回京后,立即派人奉迎老母北上,想要好好尽一番孝心。哪知洪老太太到京一下车,看见跪迎的儿子,抡起枣木拐杖就打,口中还骂道:“你这个不忠不孝的畜生!我七十多岁了,你叫我到旗下来当老妈子 我打死你,替天下人除害。”
洪承畴肖像
这洪老太太千里迢迢、不辞跋涉,也要为中原百姓出一口恶气,其民族气节备受后人赞誉,“洪母骂子”的故事也成为传统忠义教育中典型的事例。而洪承畴的弟弟痛感国家灭亡、兄长投敌,就发誓“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之后携母亲生活在船上隐居起来了。
更有人在大年初一的早上,送了一付讽刺对联贴在洪承畴家大门上:“忠义孝悌礼仪廉,一二三四五六七。”上联缺“耻”,下联忘“八”。合起来就是无耻的王八 。
再说清朝对洪承畴的态度,入关之初,他曾建议满族权贵汉化,学习儒家礼仪。而“汉化”了的满族人,在接受了儒家的伦理纲常之后,却也认为洪承畴是个名节有亏、不忠不孝之人。那么,清朝的“功臣”洪承畴退休时又会享受何待遇呢
当时的清朝康熙皇帝,只授予洪承畴微不足道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袭职衔。可怜的洪承畴在牺牲名节、效力20年、几经大战引导清朝坐稳江山之后,只换来了小小的轻车都尉,这又给谴责他的人提供了挖苦讽刺的新内容。
溪溢馆
更有胜者,后来乾隆皇帝以儒家圣贤后裔和华夏共主自居,他与汉族文人相唱和,便开始褒扬史可法、黄道周等忠君爱国的榜样。而使得洪承畴“叛明”的污点开始掩盖“效清”的功绩,其形象颠倒了过来。清朝最终将洪承畴列入《贰臣传》,只是念其功大,才将其列为贰臣甲等。
总之,明末清初历史人物洪承畴,本来是明朝的陕西三边总督,在调任蓟辽总督与清军作战的松锦之战中,战败后投降了清朝,从而走出了其人生道路上的一大错步。之后,无论他如何去设法弥补这一错误,都无济于事,汉奸、卖国贼的恶名始终伴随他终生。
洪承畴的经历启发我们:人们在关键时刻,决不能走错路,否则,即使像洪承畴那样,想方设法去弥补,也会无济于事的,其恶名或骂名将很难被抹去,甚至可能会陪伴你终身。我们应该加强学习,跟随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世界观,防止误走弯路与错路,从而能够过好我们幸福美好的每一天。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9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历史上周生辰的原型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