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宁国公主:唐朝“和亲”历史上的第一位“真公主”

佩兰 2023-07-28 02:46:26

说起著名的和亲政策,很多人觉得很没面子,什么叫和亲呢 不过是统御中原的皇帝们,战斗力太弱,最终,把自家名下的公主们嫁到偏远的“番邦”,为自家朝廷换一丁点太平生活吧。最有趣的是,那些参与“和亲”的皇族贵胄,不过挂了一个漂亮、体面的名头,其实,往往是;朝廷临时指派的“和亲”角色,很少有哪位尊贵的公主,远嫁遥远而陌生的婆家。“和亲”的公主们,最著名的莫过于王昭君和文成公主,可惜,她俩并非货真价实的公主。王昭君其实是宫女,文成公主则是一名王爷的亲闺女。

李唐王朝,依旧主张对外“和亲”历史第一位真公主,很遗憾,参与“和亲”的公主们,很少几位皇家骨肉,临时“客串”的女性比比皆是。在中国历史上,竟然有第一位“真公主”,跑上了“和亲”的舞台。她就是唐朝大名鼎鼎的“宁国公主”。

宁国公主是唐肃宗的宝贝女儿,也是唐玄宗的亲孙女。很不幸,这位宁国公主曾经在唐朝出嫁了两次,先是嫁给了郑巽,后来,又嫁给了薛康衡,巧得很,只要这俩男人跟公主一结婚,立刻急匆匆地去世了。

唐肃宗当政期间,一直都在和安禄山、史思明刀兵相见。为了尽快打赢叛军,唐朝政府决定,向附近的“回纥”借兵, 显然,这触及到了敏感的外交问题。当时,回纥想向唐朝求婚,如果双方成为“亲家”,一旦出兵打仗,互相帮助,自然就有了天大的借口。

那么,究竟怎么跟回纥和亲呢 总不能派一个冒名顶替的年轻姑娘糊弄人吧。值得玩味的是,唐肃宗并没有从王爷们的女儿当中寻找“替代者”,他首先盘算的,还是自己倒霉的“二女儿”——宁国公主。结果,宁国公主反倒没有抵制,反倒愿意远离长安,跑到回纥去当遥远的“新媳妇”。于是,大唐历史上诞生了唯一一位舍得远嫁的真实公主。看来,在关键时刻,女性依然没有丧失追求幸福生活、营造惬意人生的慧眼与手脚。

很遗憾,宁国公主似乎一辈子运气不好,她刚刚跑到回纥结婚,想不到,好日子还没有熬过一年,那位同样倒霉的老公,就稀里糊涂地咽气了。按照回纥的习俗,新婚的宁国公主是要陪葬的。这时候,大唐那些娘家人就亲自出面周旋起来,结果,在大唐的压力下,宁国公主没有陪葬,只以“毁容”的方式,捡回了一条命。末了,形容憔悴的宁国公主只能哀伤地赶回了长安城。

当时,还有一位和她同嫁回纥的“小宁国公主” “小宁国公主”是荣王李琬的女儿,在大唐和亲的公主之中,身份不算低了,但是,她一生没有封号,死后未得追封。之所以称“小宁国公主”,还是因为她的身份是宁国公主“媵妾”。回纥那位国王咽气了,“小宁国公主”这位小寡妇,就捞不着什么幸运了。毕竟,她给回纥的国王生过孩子,最终,只能认命,她压根也回不了大唐。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朝将真公主远嫁,是因为有底气还是出于无奈?

大家都知道,古时候的公主常常被当做联姻的政治工具。因为那时候,交通没有现在发达,加上路途遥远,所以公主们很难再回到亲人身边。这也就意味着,公主们从出嫁的那一刻开始就是另一个国家的人了。

而且,用公主和亲完全是低成本高收益,一个公主就可以换来两国人民的安稳生活,这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



但人心都是肉长的,为人父母肯定会心疼自己的女儿嫁那么远。所以,在唐朝以前,皇帝常常会在公主嫁人前找一位宫女册封个名号,然后代替公主出嫁,而且这个现象是很普遍的。

西汉初年,匈奴在公元前200年就多次侵犯边境。刘邦为了大振国威,亲率三数十万大军出征。



但刘邦的人得到的都是假情报,刘邦误以为匈奴的战斗力和情报上所说的一样弱,就满怀信心地带士兵进攻,结果被敌人四十万精兵团团包围。七天后,刘邦才得以脱险。也正是这次交战,匈奴以为大汉王朝实力不强,便屡次侵犯。当时正碰上楚汉争斗结束,国内空虚,战争让百姓怨声载道。在无助中,刘邦建议和亲。

后来,两方已经商定好政策和人选。但是吕后不想把自己年轻漂亮的大女儿嫁给匈奴。刘邦其实也舍不得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嫁到那么偏远的地方去,所以他就找来一个旁支宗族女子,暂时封为公主,然后再嫁给匈奴国。这样,不但保住了女儿,和亲问题也顺利解决了。



从那以后,汉朝皇帝就如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全都效仿刘邦的这一做法,找人替女儿和亲。其中,这里最有名的和亲公主,就是王昭君。

和亲政策自西汉以来一直受到重视,并被后世广泛运用。一直到唐代,让宗室女子代替和亲的这种习俗才被打破。唐代建国之初,掀起了中国古代和亲历史上的新高潮,和亲政策也日趋成熟。



唐朝在位29年间,成功地把公主和亲王妃的数量增加到20人以上。唐朝诗人李山甫更是留下了许多作品来讽刺用女子换取江山安宁的现象。

但唐朝时期,送亲出家的公主,并不是一种强迫求和。这是因为当时唐朝在周边政权中,地位一直很高。一般而言,两国之间及亲缘关系,以前娶的公主也会得到至高无上的尊荣。



然而,有一个问题令人难以理解,那就是前朝和亲公主是将宫中的宗室女子或宫女册封为公主,然后再进行远嫁和亲。但是,唐朝的经济史无前例的强大,皇帝竟然第一次派遣真公主和亲,将生母送往国外。为什么会这样?

775年,安禄山与同谋共同策划了安史之乱,想要谋权篡位。最后大唐联合各部族力量,平定叛乱才得以保住长安。



战乱时,唐朝借助纥军队的兵力用来平定战乱。战乱结束后,回纥也希望能娶大唐公主为妻,以加强两国的关系。为了表示诚意,唐肃宗派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宁国公主与回纥和亲。

因此,宁国公主也成为了史上首个真正和亲远嫁的公主。自此,唐朝就开启了真公主和亲的局面。至元朝时,就越来越耿直,娶亲的女子38人中就有10人是皇女。



清王朝的和亲就稍微要特殊一些,那时的统治者是满洲爱新觉罗氏。满族和蒙古是一家,他们共同获利。纵观清朝满蒙联姻,其目的在于巩固其同盟关系,通过和亲促进两国的结盟,融通满蒙血统,而不是像汉唐时期以和亲换取和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9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