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保老人万年安康,儿女入得学堂,柴米油盐五谷粮。”尽管这句话看似很俗,但却道出了我们绝大多数人生活中最真实的心境。
古往今来,中国从不缺少文人墨客,可似乎很少有文人愿意谈及生存话题,仿佛只要跟钱沾上关系,就是亵渎了他们的人格和作品。
然而,在中国文学史上,竟然有这样一位作家,他活的真实而率性,从来不曾试图掩饰过自己内心对于金钱的渴望,这位作家就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鸳鸯蝴蝶派的杰出代表张恨水。
谈及创作,张恨水说:“我的生活负担很重,老实说,写稿子完全为的是图利,已不是我早两年为发表欲而动笔了。所以没有什么利可图的话,就鼓不起我的写作兴趣。”
相信很多人会对这种以稿费为创作动力的说法有些嗤之以鼻,但如果我们了解了张恨水的命运轨迹,就一定不会再有这种想法。因为对于当时的他而言,生活真的太艰难了,所以,他唯有先生存下来,才有机会去谈诗和远方。
好好活着,是人生头等大事
人们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可世事无常,总有人不得不直面由奢入俭的困顿和窘迫,而那些能在逆境中重启人生的强者,一定是心态豁达、意志力极强的人。
1895年5月,江西南昌一户张姓人家在翘首以盼中迎来了新生命的诞生,欣喜之余,张家为这个刚刚降生的小生命取名张心远。
由于祖父曾是清朝军官,练就了一身令人羡慕的好武艺,甚至曾以高超的武艺平息了一场大规模的乡人械斗,所以幼年时,张心远最喜欢跟随祖父练武,这样的成长经历,让张心远身上比普通文人多了一丝豪爽与侠义。
在苏州读书时,张心远家中遭逢巨变,父亲的离世让张家彻底失去了经济来源。尽管心中万般不舍,但他只能生生掐断了自己留学深造的梦想,含泪辍学,跟随全家回到祖籍潜山县乡下生活。他知道,对于那时候的自己和家人而言,好好活下来,才是人生头等大事。
好在尽管家道中落,但他对于书籍的兴趣却从未减少,在故乡的那段日子里,除了拼命养活寡母和弟妹五人,在余下的时间里,他几乎整日都和几大箱古书作伴,以伏案苦读的方式自娱自乐。
时光辗转,书籍中那些细腻、多情的文字,无形中滋养了他苦闷而绝望的灵魂。
后来,张心远给自己改名张恨水,据说便是取自诗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想必,这其中也隐含着对自己命运的怜悯与悲叹之意吧。
张恨水人生的又一大转折点,是在他23岁那年,当时,他的忘年交郝耕仁约其外出游览,他才真的有机会见识到了大千世界的精彩纷呈,进而在思想上变得更加乐天、独立。
1924年,张恨水开始在《世界晚报》连载自己长达百万字的成名小说《春明外史》,小说中怀才不遇的青年记者杨杏园与才女李冬青波折起伏的情感经历,以及文章字里行间对当时官场丑闻的辛辣讽刺,让读者终于开始关注到这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文坛新星。
《春明外史》尚未结尾,《世界日报》便开始连载他的另一部长篇巨著《金粉世家》,这部小说的影响力和口碑并不亚于前者,后来还被翻拍成了电视剧搬上荧屏,带火了董洁、刘亦菲、陈坤等一众影视新星。
当然,身为当时风头无两的小说家,张恨水创作的经典小说还有很多,比如《战地斜阳》、《满江红》、《纸醉金迷》、《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孔雀东南飞》等。
对于张恨水的小说特色,《风雨张恨水》一书的作者燕世超给出了非常精准的评价:
“张恨水的上百部小说中大多是言情小说。他写尽那个时代两性之间在黑暗势力摧残下生生死死的苦情、哀情,在坎坷的人生旅途中爱得死去活来的思情、痴情,以及经过严峻考验和抗争终成眷属后如胶似漆、若癫若狂的欢情、喜情,却唯独没有低级下流的色情。”
而言情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功,不仅促使张恨水成功跻身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之列,更是使他成为了我国通俗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可见,好好活着,才是人生头等大事。因为我们唯有先搞定生存问题,才能有更多机会去追寻真正的诗和远方。
三段婚姻
他终于娶到了琴瑟和鸣的红颜知己
在张恨水的小说中,几乎所有的爱情都真挚浓烈,令人动容。而他笔下的女主人公,也大都是一些像冷清秋一样柔情似水、知性优雅的知识女性。
可见,在这位豪情万丈的作家心里,一直渴望能与一位温柔、知性的女子经历一段刻骨铭心的美好爱情。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张恨水的第一任妻子,是母亲为自己相亲相来的。那天,母亲在媒人的引导下在戏台子前看到一位青春靓丽的姑娘,回家后便向儿子转述了姑娘的样貌。尽管不是幻想中的知识女性,但对于当时生活贫穷,担负着供养一家人重担的张恨水而言,那似乎已经是他最好的选择。
然而,在成亲当天,新娘家却上演了一出“掉包计”,将长相一般的姐姐代替相亲的妹妹嫁到了张家。因为在农村,名声对一个女人来说关乎性命,所以张恨水只能心有不甘的忍下了这门婚事。
但强扭的瓜终归不甜,两年后,由于不满周岁的儿子生病离世,张恨水心灰意冷,因此以外出找工作为借口彻底离开了妻子。
几年后,张恨水在福利院偶遇一位身材消瘦,看上去有些营养不良的年轻姑娘,出于同情,他选择了将姑娘迎娶进门,但姑娘目不识丁、性格泼辣,依旧不是张恨水喜欢的类型。
这段三观不合的婚姻让张恨水感觉生活过的索然无味,为了寻找心灵的慰藉,他索性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在了小说创作上面。终于,当张恨水的又一部代表小说《啼笑因缘》问世后,他以字为媒,意外结识了北京春明女中的一名女学生。
当时,那名女生因为阅读《啼笑因缘》深深的迷上了作者的出众才华,而她身上那种知性优雅、小鸟依人的特质也成功叩开了张恨水紧闭的心门。
很快,35岁的张恨水迎娶了这名女学生,并依据《诗经》里的《周南》一诗,为女生改名周南。
婚后,两人的情感生活举案齐眉、琴瑟和鸣,他的创作灵感也迎来了新的高峰。
风雨飘零,他在血腥国难中迎来新生
如果张恨水的作品一直像最初以请感纠葛为主,那他可能早已像流星一样在文坛迅速陨落,因为单纯的儿女情长,无论多么轰轰烈烈,也终有归于沉寂的一天。
然而,当个人情感与国仇家恨,与民族振兴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的社会价值和流传意义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毫无疑问,张恨水前期的思想较为传统,主要以情爱为主,偏重于消遣性和趣味性,有着较为明显的商业特质。
然而,当这位沉浸于文字中艰难谋生的知识分子抬起头,开始审视那个血雨腥风、民不聊生的残酷社会时,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正义感油然而生。
所以后来,张恨水的文风转变很大,对此燕世超在《风雨张恨水》中明确写到:
20世纪30年代初,张恨水的思想开始发生重大转变。
在此之后,他的小说已基本上属于现代小说的结构形式,题材以国难为主,言情退居次要地位,强化了思想性,消遣性、趣味性大减。
他亦不以赚取稿费为主要目的,很明显,此时他已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与鸳派已经渐行渐远。
至于张恨水不同时期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特色,燕世超更是在书中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解读和剖析。
如果此刻的你已经开始对张恨水心生好奇,那么不妨翻开燕教授几经调研编写出的这本《风雨张恨水》,一起来深入了解下这位生于动荡年代,一生飘摇不定,却在时代潮流中汲取养分,坚持创作出3000多万字小说、散文、诗词等经典作品的文坛巨匠吧!
- END -
【留言最用心的三位读者获得,由主编挑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9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微小说:《纯真的诺言》
下一篇: 很多事情没有来日方长,我要你现在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