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哄父母开心这件事

夏枯草 2023-07-28 01:21:50

跟朋友家一起吃饭,结束时男主人交待孩子把空饮料瓶拿着,说“回家给你奶奶……”

他解释说老太太“会过日子”,有囤积癖,看到空饮料瓶就捡,卖了可以换点钱。

我很了解这种情形。我父母、公婆也都是从“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过来的, 能物尽其用到极致,这也舍不得扔,那也不舍得撂。上个月我公公住院期间,婆婆在医院陪床,我老公趁他们不在家去给打扫卫生,据说扔掉了八袋垃圾。

婆婆后来很生气,打电话把他熊了一顿,嫌他“胡撂八撂”,后来找不到什么东西,都怀疑是这个当儿子的给扔了。

做儿女的大都嫌弃老头老太太往家捡破烂。有时会数落他们,有时趁他们不注意给偷偷扔掉。有时文,有时武。久而久之,彼此大概都会有气:父母气他们不会过日子,多管闲事;儿女气老人的生活没有品质,不会算账,每平方近2万块的房子住着,却用几平方装值不了几个钱的垃圾。

曾看过一篇文章,说“我们永远也改变不了父母老土的生活方式”。

人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我现在住的家属院里,有几个阿姨经常在垃圾箱附近驻足,捡些能够卖钱的纸壳或空瓶子,我知道的,有教授夫人,也有拿着很高的退休金的曾经的公职人员。

她们缺钱吗 好像也不是钱的事。

朋友把饮料瓶带回家这件事给了我一种启发。在哄父母开心这件事上,真的需要向他学习。

朋友的父母都有退休金,儿女们也都有很体面的工作,不缺零花钱。

随着老太太年纪越来越大,眼看都奔九了,人到中年儿女的开始“觉悟”:想捡就捡呗,是个乐趣,是她的“成就感事件”,老母亲还捡得动,难道不是儿女们的福气吗

所以朋友偶尔也会主动拿几个空饮料瓶回家,“哄老太太开心呗”。

据说人老了就像小孩一样,所谓“老小孩”,也是需要哄的。

二十四孝故事里有个“彩衣娱亲”。讲的是春秋时有个老莱子,很孝顺,为了逗父母开心,70岁了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里写过这个故事,用的是这样的口吻:

……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

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才能舒服。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我少时以为二十四孝故事都是杜撰的,包括发生在本地的“王祥卧冰求鲤”。讲一个叫王祥的人,为了让继母大冬天吃到鲤鱼,脱了上衣趴在冰面上,以图用体温融化坚冰,结果孝心感天动地,鲤鱼自动跳出水面。

这种故事过去在民间以绘画、说书形式得以广泛流传,起到的是最基本的教化作用,为的是让人们“见贤思齐”。而《墙头记》一类的故事,也有教化作用,目的是“见不贤而内自省之”。我婆婆有俩儿子,以前偶尔开玩笑,说将来有一天他们弟兄俩或许会把她架到墙上,上演“墙头记”——她担心的是谁都不养她老。

上次看到一个“58岁儿子为88岁老母亲跳舞”的视频。视频中翩翩跳着并不优美舞姿的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超声中心主任邓学东。58岁的邓学东是超声专家、博士生导师,但在老母亲的病床前,他说自己只有“儿子”这一个身份。

正是看到那个视频,让我相信老莱子的“彩衣娱亲”是真实发生过的。在哄父母开心这件事上,不论是娱亲的老莱子,跳舞的邓学东,捡饮料瓶的朋友,心情都是一样一样的,他们在尽做儿女的本分。

朋友后来又说了句话,真是伤感。

他说:你就是由着她捡,还能捡多少年

相关文章:

婚姻里的色难

幸福就是找一个“陪你开心哄你开心”的人

今天的文章,感谢帮我点一下 在看 ~~谢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7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