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通报“上饶10岁男生被女同学父亲杀害”那天晚上,水木丁老师的微信群发起了一个讨论话题:孩子在学校受霸凌,该叫他打回去还是向老师家长求助
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说“叫他打回去”的人居多。我的注意力聚焦在事件本身,虽然没有更多的背景材料,但“杀人犯法”我是知道的。即便是传闻中的“被霸凌”,那个小男孩“从开学到现在几乎每日打骂”小女孩,女孩家长就有资格、有权利去杀了他吗
看到澎湃新闻披露出来的家长微信群截图,我说:那个女孩的爸爸,发在家长微信群里的话,让人觉得他的沟通方式和沟通能力都很差。
我为什么这么说
看看女孩何某璇爸爸在行凶前一天发在微信群里的话吧。
第一,这段话是针对男孩刘某宸的。男孩在不在群里 通常小孩是不在家长群里的,即便这小孩群里,这种沟通方式对一个10岁的小孩妥不妥当 男孩不在群里,那就是说话给男孩家长看的……人家男孩家长表示第一次知道这件事,还说加微信私聊,结果没聊成,第二天儿子就没了。
第二,“想想我们夫妻从女儿一出生就双双辞职在家就为了能够多陪伴她……”说实话我最震惊的就是这点,家里开矿的 自由职业者 夫妻双双都不用上班的 专职陪伴了10年的女儿被霸凌 不应该反思一下吗
第三,“作为家长”,听说女儿被同桌打(真的吗 ),妈妈找男生“沟通了几次”,爸爸“也劝说过你”……你们40好几的人,直接去找人家10岁的男孩,不觉得羞耻吗 难道不应该找老师、找男孩父母对等沟通吗 这本身就是家长对小男孩的霸凌了好吧!你们女儿没本事跟同学对等沟通解决问题,既然要你们出面,难道不是去找学校老师和对方家长吗
第四,“不知你家庭住址所以只能在校门口等你……”这是赤裸裸的威胁。
“凡事都有至少三个解决办法”,孩子在学校受霸凌,叫他打回去是一种解决办法,向老师家长求助是一种解决办法,但第三种解决办法,肯定不会是“去杀了他”吧 !虽然很多家长会发狠要去“揍死他”。
通过微信群里何某璇爸爸的发的文字,只觉得他是个不会沟通的人,还说,“情绪正常的女孩的父亲,是不会去杀人的”,没敢说这就是个神经病,怕被群起攻击。毕竟网上很多键盘侠已经在叫嚣“杀得好”了,好像他们断定那个不幸的、生命止于10岁的男孩一定是个霸凌者,是个熊孩子,会长成恶魔,那个杀人者不过是在提前“替天行道”。
这实在是太可怕了。为杀人者叫好,这是多么深重的戾气啊。
今天看到有消息说,女孩的父亲“有躁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情绪相当不稳定,行为处事都偏离了正常人的逻辑”。即便他杀死男孩的时刻是清醒的,那也是对自己的无能本身的一种愤怒。
我们都是从10岁过来的,如果你有小孩,也会从1岁、7岁、10岁……慢慢长大。今天我回想起很多小学二、三年级时候的事。
当年没有霸凌一词,但“欺侮”和“被欺侮”肯定是存在的。男女生同桌,中间划一道三八线,胳膊肘一过线,啪一下打回去的情形有过吧 我们班有个女生被同桌欺侮,每次写作业只占据课桌小小的一角,我们班还有个女生比较强悍,男生胳膊一过线就用铅笔扎了过去……
课间十分钟,男生女生大都会出去玩,如果呆在教室里的有好几个女生只有一个男生,外面的男生看到了就会坏坏地唱:“……这么多的女生,一个田加力……”若教室里一群男生,只有一个女生,肯定也是坐不住的,会有人唱,“这么多的男生,一个7加7”。
我刚从农村转学到城里,不知道他们在嘲笑什么,后来才悟到“田加力”是男,“7加7”是女。“女”字写起来,可不正像一个正7一个反7
班里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要么是留级生,要么是学习最差的。有个叫王某生的同学,我真的不记得他的真实姓名了,只记得他的绰号“两五一十八”。小九九背不出,他背的是“二五一十八”,这就成了他的名字,老师还在后面加上一句押韵,至今我还记得连起来是,“二五一十八,偷西瓜”。
印象太深刻了,那个男生是留级生,后来小学没毕业就缀学了。现在想想,他就是学习不好,难道不是被全班同学包括老师霸凌过 我虽然没直接欺侮过他,但肯定也参与了嘲笑他的行列。
那个叫何某璇的女生跟被杀的男生同桌,回家跟父母所说的“几乎每日被打骂”,是什么程度 是不是被用铅笔扎过 胳膊过线被打过
孩子们之间的矛盾,通常孩子们自己会解决。如何与人打交道,平衡同学间的关系,那也是他们成长的功课。家长需要告诉孩子的是,我们是你坚强的后盾。如果有人欺侮你,如果遇到什么困难的事,一定告诉爸爸妈妈,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替你出面。但不应该是去杀人的那种。
父母要做父母该做的事。
父母的责任是教育孩子,教给他们方法和技巧,让他们学会生存。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成长。要帮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并且能够给社会一份正面的影响。
教育孩子不要霸凌他人,也不要被霸凌。前两天有个我喜欢的博主谈到儿子在读《乌鸦与狐狸》的故事,儿子说狐狸太狡猾了,她教育儿子说,你要想想怎么才能不成为那只乌鸦。
小孩子是非观可能没那么强,但家长要清晰“霸凌”的界限,保持平常心。那个被女同学父亲杀死的10岁男孩,是不是只是调皮顽劣 讨人嫌 而已。多年前我曾看过一篇心理学文章,说八九岁的男孩,如果喜欢女生又不知道怎么表达,反而会用相反的方式,只是为了吸引对方注意,比如把女生辫子绑在椅背上,等等。
假如真的被霸凌,我当然支持孩子(不是家长)打回去,而且是“打不赢不要回家”的那种。
据说,希拉里的父母就是这样教育她的。
不信,你们可以搜一下新东方前合伙人徐小平的文章,《三个街头打架的小孩》。
相关文章:
关于校园霸凌我要说的话
女孩子小心点总没有错!带防身招数哟!
为什么被家暴的,是你是你还是你
学校,本该是孩子快乐成长、汲取知识的快乐海洋,但校园里,除了孩子们朗朗读书声和 游戏 打闹的欢声笑语之外,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摩擦。
而这种摩擦,并不是单一的偶然事件,在全世界各个地方,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
根据一项校园霸凌调查显示: 在36000名调查者中,有50%以上的人,都遭遇到校园欺凌事件。
而这些受害者,多少会因为自己被欺负的事情,而对自身产生莫大的影响,有的会忍心吞声,性格自卑、怯懦,有的会选择退学,逃避校园生活, 更甚者,会做出极端行为。
因此,随着校园霸凌事件的频繁出现,让不少家长都为此表示担心,也撕开了校园这个本该天真单纯的成长世界的阴暗角落,让更多曾经被欺负过的孩子,开始直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谈到这个话题,我想聊聊自己的故事。
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村子里的小学被取消,无奈只能多走四五里路去镇子上的小学上学。
后来,父母都比较忙,无暇顾及到我,所以最后只能选择开启住宿生活, 而我的噩梦也随之而来。
在这里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各位家长, 所谓的“你不欺负别人,别人就不会欺负你”这句话是天大的谎言和错误。
因为,别人想要欺负你,根本不需要找什么理由。
我那时候学习比较好,然后班级里的几个女生就经常找我麻烦,最可怕的是,他们欺负人的方法层出不穷。
比如,会站在我的床上胡乱踩踏, 会把我洗漱的毛巾,用来擦脚 ,会联合其他同学排挤我,会跟其他同学造谣我, 甚至还会故意在我床上上厕所……
父母会觉得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这些情况,怎么会是孩子做的呢?
但大家可能都看过“隐秘的角落”这部电视剧,原著小说里有句话,我觉得说得特别有道理:
当这些事发生的时候,其实我自己是茫然失措的。
一方面,如果我把这些告诉父母和老师,我的自尊心会受到强烈的打击。
另一方面,我面对那些欺负我的女孩子们,一点还手之力也没有,只能被动接受。
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就像是把自己吞没了一样。
在那一年时间里,我几乎经常会受到这样的欺负,有时候只能自己偷偷哭,然后就这样过了一年,她们几个女孩子,转到了其他班级,也换了宿舍。
之后在我成长的漫长时光里,这件事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一度不敢说话,性格也很内向。
直到我成年以后,我才敢直视自己的内心,给我妈讲了这个事情,才慢慢跟小时候的遭遇和解。
现在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入校前,告诉孩子,有人欺负你,要么打回去,要么回来告诉父母或者老师。
但坦白说,这两种方法,都不是上上之策,咱们分开聊聊。
第一,先告诉父母或者老师。
当孩子处于被欺凌的环境中的时候,是很难自主表达自己被欺负的事实的,除非你的亲子依赖度很高很高,否则就很难直接表达。
原因有两点。
其一,随着孩子的成长,自尊心会非常的强烈,所以这种在孩子眼里“丢人”的事情,是不会直接跟父母或者老师吐露的。
其二,父母和老师,并不能时时刻刻守护在孩子身边,所以说,孩子就算告诉父母和老师了,那么他们所能够给孩子提供的解决方案,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这也就是说,为什么一些霸凌事件,到最后愈演愈烈的原因所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不应该告诉父母和老师,而是说这个方法,并非最大程度上,能够解决孩子被欺负的问题。
第二,再聊聊打回去。
一些父母会鼓励孩子打回去,所谓打回去的可操作性,在我看来很低很低。
首先,被欺负事实发生的时候,就代表着双方具有不对等的实力差,所以这才会导致事件的发生,如果可以用自己的实力打回去,那就说明事情本身就不会发生。
其次,很多父母认为,只要孩子能够强硬一回,把他打怕了,那他下次就不敢欺负你了,老实说,学校的环境看起来跟 社会 脱离,但其实是跟 社会 紧密相连的。
所以,我们得斟酌孩子需要强硬到什么地步?另外,我们还得考虑,孩子强硬之后会不会引起事件的再度发展?
所以说,无论是打回去还是告诉父母、老师,都不是孩子被欺负后,可以选择的解决方案的上上策。
主要进入学校,孩子就必不可少要跟同学相处,那在这个小 社会 里,就会发生矛盾,那我们该如何让孩子避免被欺负的情况呢?
其实,从我自己的真实经历去思考和着手,我觉得有两点问题,值得父母去正视。
其一,孩子是否有强大的心理,去面对被欺凌的事情。
其二,孩子是否具有解决欺凌问题的应对方法。
当我们把这两点问题,给孩子都教会了之后,其实孩子就不会被欺负了。
强大的心理来源于健全的认知, 如果给孩子提前铺设好这些,那么孩子就算遇到突发状况,也能够有一个排解的通道。
人最怕的不是问题,而是压根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不了,就容易在孩子心里留下伤疤,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心理成长。
而内心的强大,以及对于欺凌事件的早有准备,是孩子妥善处理问题的根本所在。
所以,我觉得父母都需要提前教会孩子如何应对自己被欺负的情况,让欺负自己的人,第一时间知道自己“不好惹”。
因此,我两个孩子在进入小学前, 我都给他们看过一套《学会大声说“不”》的绘本,对于3—8岁的孩子来说,建立可能“被欺凌”之后该如何解决问题的认知,至关重要。
这套绘本当中,列举了8个常见的校园霸凌事件, 包括造谣、嘲笑、起绰号、抢夺、排挤、乱摸等,让孩子通过绘本里的故事,学会如何反抗,如何求助。
而通过看绘本,孩子就会建立类似事件的认知,让孩子在遇到难题时,不用自己冥思苦想,也不会忍气吞声,而是跟随绘本里的方法,及时做出反应,给出自己的应对方法,让对方立刻停止伤害。
这套绘本共有8册, 包括了《我不喜欢被造谣》、《我不喜欢被排挤》、《我不喜欢被使唤》等等。
现在 ,这8本书到手仅要49元,每本才6元,除了内容实用之外 ,我推荐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成年人无法时刻守护孩子,所以孩子应该具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知。
所以,我觉得家长都该给孩子买一套。
面对校园霸凌,我们能够给孩子提供的不仅仅是挡在孩子身前的保护,而且还要有精神世界的强大,以及对于问题的自主解决方法。
只有这样,父母才能真正当好孩子的避风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7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对父母,最重要的
下一篇: 找个专业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