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中国式八大宽容包括:为了你好……习惯就好……都不容易……还是个孩子……岁数大了……来都来了……大过年的……人都死了……
这八大宽容好像很容易被诟病。
作为一个中年老母亲,我很惭愧地承认,几乎每条都中啊。
不然,还能怎样
“还能怎样”也可以算作宽容的一条吧 九大宽容。
说“为了你好”的情形,通常都是父母对孩子吧。
关系如果不够近、不够铁,好不到可以“穿一条裤子”的程度,说这种话只会遭嫌弃,即便是上下级关系。
前段时间“马云谈996”的话题上了热搜。他说“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
这是大实话,在企业内部讲讲,拍桌子、甩脸子都可以,但在公众面前讲出来,让外人听着是“为了你好”,“996是你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就让人很难接受了。后来马老板又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出来解释。
除了让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多读书,苦口婆心地“为了你好”,作为中年老母亲,我们大概是轻易不会对谁说“为了你好”的,以免“好心讨个驴肝肺”。
“习惯就好”,很多事,不习惯又能怎样
我在某平台写的文章,很多篇被隐藏了,仅作者可见。据说是因为不可描述的原因,有次我写了篇文章,发送了十几遍都不成功,只好用排除法逐一检查……后来终于发现是某个现在我已经忘记了的敏感词在作梗。
很多事,只能一声叹息。
习惯就好,不习惯,还能怎样
习惯就好。
讲“都不容易”的场合,最适合的是菜市场。
你问“这虾皮多钱斤 ”
“39”
“便宜点呗 ”
“便宜不卖。”
“你这虾皮里怎么好像有草木灰 ”
“那不是草木灰,那是虾眼。”
哎,你怎么骂人呢 你骂谁瞎眼 !
你……
算了,算了……都不容易,别争计了,别打了。
都不容易的。
在任何一个容易起冲突、有争端的场合,说“都不容易”其实是有宽慰作用的吧。我是这样以为的。
小孩子才不会说“还是个孩子”。说出这种话的,一定是个大人。
我们有时候是需要被小孩子教育的。女儿小时候,有次我忘了是让她把什么东西让给比她小的小孩,她非常不情愿,我们就批评她自私,说“你是姐姐,你让着小妹妹……”
她哭道:凭什么每次都让我让着她,她永远都比我小,难道我永远都要让着她吗 ……
这理讲的,我竟无言以对。很多年了,我还记得她小时候讲理的这一幕。
有次听庄老师讲课,有个二宝妈妈咨询她,好像是自从有了二宝,觉得大宝性格都变了。庄老师说的大意是,不要因为有了二宝就忽视了大宝,先亲大宝,再亲二宝,先抱大宝再抱小宝,爱是自上而下流动的,当大宝得到足够的爱,自然而然会和父母一起爱小宝……千万不要说“你是哥哥(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都是孩子,这样要求他们不公平。
最后这句话,是我说的。
如果有一个苹果,切两半,俩个孩子一人一半。如果有两个苹果,俩孩子一人一个,让大宝先拿。他如果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能会拿小的,他如果没听过,也无所谓。不过一个苹果,他还是个孩子。
作为父母也要努力奋斗,家里买得起一筐头子苹果,孩子想拿哪个拿哪个,不需要考虑大小,算计让不让的问题。
以前偶尔说自己“年纪大了”的时候,往往会被旁边比自己还大的人笑话,“你才多大 !”
年纪更小一点的时候,如果说自己“岁数大了”,老人会说你“没个猫大……”
如今年纪真的一大把了,“年纪大了”反而不会轻易说出口。
如若我哪天说出“年纪大了”的时候,大概,是有什么事做错了,请求原谅吧。
哈哈。比如,那天下班我把同事的钥匙装在了自己包里,害她找了老半天,实在找不到才给我打电话……他们预设“丁姐不可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哎,为什么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锁匙长得太像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不得不承认的“岁数大了”吧。
中国式八大宽容中,“来都来了”“大过年的”和前面的“都不容易”最能体现“中庸”。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和稀泥的。
去旅游,看风景。没有宣传片上的那么美,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还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怎么办 当然是“来都来了”,努力看到好的一面吧。
我去杭州四五次了,每次都是冬天……每次都想,一定要在最美的季节去,但来都来了,绕西湖一周,还是会发现冬日里最美的风景。有个朋友去了两次黄山,一次大雾,一次大雨,懊恼,但“来都来了”,雾中雨中黄山,也是别有韵味吧。
不然,还能怎样
大过年的,当然要想开点,和和气气的,多说过年的话,不要惹父母生气,不要惹女人生气,不要惹孩子生气,不要惹老公生气……好像又快过年了呢。
中国式八大宽容之八就不说了。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不想有。
宽容,在很多人眼里,也可能就是怂吧。
怂这个字,很有意思。从心啊。
人到中年,怂一点儿,也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吧。
看看身边活得好的人,淡定从容的人,大都是有点怂的吧
那种特别爱较真的,“醉死都不认那壶酒钱”的人,反而可能会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不是身体的危险,就可能是生命的危险。
是宽容还是怂,糊里又糊涂,说也说不清楚。中年来了。
相关阅读:
看见生活中的美好
哪里能看花
不经历高考,都不知我当妈有多怂
作为中年老母亲,我就是这样操心的
8月30日的时候有个视频引起了围观,视频里的人态度十分强硬张嘴就要5条香烟,而后又表示,五条香烟不够还要再拿五条。这种过分的要求激怒了当事人。视频的当事人来自陕西咸阳,原来,当天是一对新人结婚。祖上流传下来的,结婚的时候撒糖发烟,为的是让大家都沾沾喜气讨个好彩头。但是我觉得视频里的两人有点太过分了,这是沾喜气吗?这就是敲诈,这对新人也是好脾气,一开始的五条烟竟然答应了,要我肯定报警了。
一,婚闹
婚闹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包括闹伴娘,闹新娘,闹洞房,要喜糖吸烟,讨彩头等。本应该是新人结婚大家玩玩闹闹沾喜气的事,但是最近几年大家好像越闹越过分,给被闹的新人,家人和伴娘造成各种伤害的的也比比皆是。把习俗变成恶俗,喜事变成悲剧。传统习俗不能取消,但我们每个人应该自觉,文明社会文明婚闹。
二,中国式宽容
中国人的本性都是淳朴善良,遇到事情总是能找出原谅的理由。于是有人总结出来八大中国式宽容"为了你好","习惯就好","都不容易","人都死了","大过年的","来都来了"," 还是孩子 "。而且总有一些置身事外的人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别人指指点点。正式这种心理让人觉得大喜日子里要就给吧,别不好看。这是这种中国式宽容导致人的要求会越来越过分。
三,贪心不足蛇吞象
人家大喜日子,不是你用来敲诈勒索的有利条件。贪心的人永远都得不到满足。可能新人答应给了十条烟以后,他们还想着要红包,要这个要那个。我觉得这种行为就是敲诈勒索,必须严惩。
希望以后大家碰到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坚决抵制。是我们无底线的宽容才让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
一、八礼
1、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2、仪式之礼: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3、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4、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5、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6、观赏之礼: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7、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8、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二、四仪
1、7岁:入学仪式,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2、10岁:成长仪式,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3、14岁:青春仪式,让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4、18岁: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起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扩展资料
礼仪文化教育之所以为社会各界普遍重视,是因为具有多重重要功能:
1、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美化自身,美化生活。
2、有助于形象的树立。
3、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
4、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因此,在礼仪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实践对礼仪文化功能的多重把握,从不同角度实现礼仪对人精神精神层面、行为表现和谈吐举止的规范,外树形象、内修涵养,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的树立。
--八礼四仪
--礼仪文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7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关心读书,不止读书日
下一篇: 以后,还是跟他买水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