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
不是给女儿读童话故事,她早已过了需要妈妈讲故事的年纪。也不是给孙子辈的孩子读,他们还是一群分散的原子,不知飘散在哪里,哪年哪月出生。呵,作为一个中年老母亲,读安徒生童话,好像有点儿……怎么说呢,自觉有那么点儿不合时宜。
我试图在记忆中搜索关于《海的女儿》的最初记忆。好像是十多岁的年纪吧,在一本连环画册看到这个故事。隐约还能回想起那些画面,小人鱼把头伸出海面,看到船上的王子,舞会的场景……还有故事结尾,遗憾的心情:王子不知道是小人鱼救了他,她不肯捅王子一刀变回自己最后变成了海里的泡沫。
我可能以为这是个歌颂小人鱼“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牺牲精神的故事,像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一样。毕竟那个年代,都是要歌颂什么批判什么的。
那时我还没见过大海。想象中的大海中一定有泡沫,那是美人鱼变的。如今却也忘了自己第一次见到大海时,看海浪拍打礁石泛起浪花,涌起泡沫,是掬起一捧海水品尝是不是咸的,还是曾经想起过海的女儿。
重读安徒生这篇最有名的童话(之一),是因为近期的一个热搜话题。有个妈妈的吐槽上了热搜,她表示:从来没给女儿讲过《海的女儿》这种经典童话。
“虽然我还不确定我女儿听不听得懂这个故事和我说的话,但我当时立刻告诉她,别学小美人鱼,她们鱼类智力不高,你是人类女孩,你有脑子,没有任何人值得你付出生命。”
这个妈妈还进一步质疑:为了一个只见过一眼的男人,付出太多,换取这样的爱情是否值得;认为王子公主式童话不适合讲给女孩听,因为“她们不是只能年轻美丽柔善可期,也不是只能有嫁给王子这一种结局”。
网友们对这个妈妈的吐槽自然是有支持有反对。其实对任何事情的看法可能都会存在差异,那差异的产生“因人而异”。作为一个经历一些世事且养育了一个女儿的中年老母亲,重读《海的女儿》,我只是想知道,现在的“读后感”是什么。
我看了,很感动!
文学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在全世界流传,受到读者喜爱,一定有其宝贵的价值所在。不论是文学性,还是其美学意义。
也许用如今世俗的眼光,不管是打量安徒生童话还是格林童话,都能找到不合情理、不合时宜之处。这个妈妈用成年人的思路、实用主义的经验、功利的观点解读,也许是剥夺了孩子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甚至是判断能力。这也许才是“老母亲”的悲哀吧,过早地让孩子直面了他尚且不能理解的人生。
安徒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海的女儿》展现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他想象并描绘出了一个美丽的海底世界。
就像我们的东海龙宫、像天宫一样。龙宫里有龙王,有龙太子,天宫里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哪吒大闹过龙宫,孙悟空大闹过天宫……安徒生的海底世界有老祖母,有做鳏夫多年的龙王和他的五个女儿。按这个妈妈的解读方式,哪吒和孙悟空的故事,也不能给孩子讲,又血腥又不讲道理。《红楼梦》也不适合“人类女孩”阅读,什么宝玉黛玉宝钗,表兄妹怎么能恋爱结婚 近亲结婚还不生个傻子出来
我在《海的女儿》中看到了小时候不曾懂得、体会的关键词。
成长。六个公主要长到15岁才能浮到海面上去。她们一个个都渴望长大,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每个人的注意力不同,看到的是与海底不同的世界。最小的女儿“多么希望已经有15岁啊”,那是一种对成长的渴望。等她终于可以浮到海面时,见到了王子,对他一见钟情。
爱情。爱情是什么 不是相亲市场上可以摆出来交易的条件。爱情最早就是心的悸动,是“说也说不清楚”的魂牵和梦绕,是拼命想和对方在一起的愿望,甚至什么不也图,什么也不要,愿意为对方付出生命。
梦想。在祖母口中,小人鱼知道她们有三百年的寿命,死后会变成泡沫。但“人类有一个灵魂”,而且人类的灵魂它永远活着,即使身体化为尘土,它仍是活着的。 小人鱼从此有了一个梦想“变成人”。哪怕在那儿只活一天,都愿意放弃“能活的几百岁的生命。”在这个童话故事里,我们能看到安徒生对人的致敬。
勇气。当小人鱼穿过可怕的森林,冒着被珊瑚虫吃掉的危险去找巫婆时,她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那勇气和力量的来源是爱情和梦想,王子和人的灵魂。不仅仅是为了追逐爱情,她变成哑巴,牺牲掉美妙的声音,承受每走一步“像在刀尖上行走”的痛苦,失去返回宫殿的机会,甚至有失去生命的可能,为的是“得到一个不灭的灵魂”。
考验。毫不知情的王子娶了别的女人,小人鱼即将死亡,她面临着一个选择:杀死王子,让他的血滴在双脚上,变成鱼尾,获得重生。他死,还是我死 这是个考验。
善良。她怎么忍心杀死心爱的王子 难道得不到就要毁灭吗 善良的小人鱼把剪刀扔在大海,自己变成泡沫。安徒生在故事结尾诠释了写作这个故事的“初衷”:小人鱼并没有消失,她的生命获得了升华,“骑上玫瑰色的云块,升入天空里去了。”因为,人们“可以通过善良的行为创造出一个灵魂”。
每一天如果我们找到一个好孩子,如果他给他父母带来快乐、值得他父母爱他的话,上帝就可以缩短我们考验的时间。
《海的女儿》并不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我很庆幸因为好奇重读一遍,读出这几个关键词,感受到了从前没有体会到的美好文字和情怀,还有关于“善良”的价值观的输出。
全世界去丹麦的人,大概都会到美人鱼雕塑前打卡吧
就像童话里写的,她“坐在月光底下的石头上面,看巨大的船只在你身边驶过去。”我记得有一年美人鱼还曾到中国展出过,她可是丹麦的国宝和象征。
那个不让女儿知道《海的女儿》的妈妈,在传播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似乎是在“保护”孩子,却也会让“人类女孩”在有形无形中失去,很多,更多……就像直接告诉孩子们“世界上根本没有圣诞老人”,而不是等他们长大了自己去发现。
要知道,自己去“发现”,去领悟,更是成长的重要一课。
相关文章:
我为什么不抵制过圣诞节
原创 | 诚信一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7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老乡
下一篇: 大珠山上的杜鹃花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