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法国影片《天上再见》,一直难忘爱德华的那纵身一跳。
又惋惜,又痛心,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爱德华的容貌毁于战争,回归家庭的信心毁于爱的缺失,生命毁于跟父亲和解的一刻……这是战争的悲剧,又是家庭的悲剧。
鲁迅先生说:真正的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天上再见》的故事发生在一百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残酷的战场上,爱德华和阿尔伯特相互救了对方一命,但爱德华身受重伤,下巴被炸掉了。
容貌被毁,不能说话,他不想回自己的家。让阿尔伯特伪造了阵亡证明,替他改了档案,以别人的身份活着。战争结束,俩人在城市的边缘,社会的底层,过着穷困的生活。
爱德华身心倍受折磨,一度自暴自弃。身体的疼痛可以靠阿尔伯特偷来的吗啡缓解,心里的病痛呢 也许时间是治愈一切的良药,也许是因为他热爱的艺术。
当他在阿尔伯特的鼓励下重拾画笔,当他给自己制作一个个精美的面具,当他设计战争纪念塔,策划一场骗局,当他对向战友开枪、大发战争财,又成为他姐夫的渣男中尉实施报复……他游戏着人生,也展现着智慧和才华。
爱德华不愿回家这件事非常值得玩味。
表面上是容颜被毁,不愿面对家人,实际上是他的内心一直想逃离。
他出身显贵,现在来说就是个标准的“富二代”。父亲是银行家,自然对他寄予厚望,回忆儿时被训导的场景历历在目。他从小喜欢画画,艺术的天分却不被父亲认可,父亲贬低他的才华,似乎根本看不起他。
一个不被认可、不被接纳的孩子,要么会养成讨好型人格。
你说我不行我偏要行,努力证明给你看,很多家庭中,小时候最不受待见的孩子,反而是最成功、最孝敬的那个,他们就是想用实际行动、用表演告诉父母,“我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差”,“我值得你爱”。
一个不被认可、不被接纳的孩子,要么会自我放弃。
你说我不行我就不行吧,自暴自弃。你都觉得我不行了,我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你说我是笨蛋,我就是笨蛋了行了吧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她从小不被父亲喜欢,有次发现自己搞怪的表情博了父亲一笑,便经常露出那自以为是的讨好表情,讨好父亲,也讨好身边的每个男人,却总是被嫌弃,甚至遭遇暴力。松子节节败坏的命运,又何尝不是源于对自我的放弃。
《士兵突击》贡献了一句很经典的台词,“不抛弃不放弃”。
在一个有爱的家庭里,对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是“不抛弃不放弃”。
哪怕在战场上断了胳膊断了腿,哪怕变成了一盒骨灰,如果一个家庭有爱,有吸引力,孩子总是会回归的。怎么可能像爱德华那样没死装死
他无法容忍不完美的自己出现在家人面前,不想让家人对自己失望,成为负累。
做儿女的,有这样一份自觉。
我一直记得这样一个关于战争的小故事。
战争结束,幸存的英雄们终于可以回家跟父母团聚。年轻士兵彼得在火车站打电话给父母,告诉他们自己就要回家了。父母欣喜至极。
彼得在电话里提了个要求,说他有个战友无家可归,问父母“能不能收留他 ”父母开始答应了,但当得知那个战友在失去了双臂,他们在电话里沉默很久,又拒绝了。
结果,这对父母等了很久也没等到儿子出现。当后来他们看到儿子的遗体时,明白了一切——彼得,失去了双臂。
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躲开了死神的命运之网,幸运的活下来,是谁又把他推向了死亡的怀抱
《天上再见》中,爱德华的父亲在一幅画中发现了儿子的签名标识,当他赶到宾馆与戴着鸟头面具的儿子相见。告诉他:你有权利去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你很有艺术天赋,我为你感到骄傲……
爱德华眼含热泪,与父亲相拥,下一刻却飞身窗外,一跃而下。
等到了父亲的认可、嘉许、点赞,却选择了彻底的消失。
爱德华的故事,在《天上再见》中由另一个男主角,他的战友阿尔伯特讲述。讲到爱德华的这一跳,他只说了四个字:“天上再见”。
爱德华的命运,难免让我联想到那个战争小故事中的彼得,难免唏嘘,为命运的周折和人生的无常。
怪彼得的父母吗 怪爱德华的父亲吗 这样简单归因,似乎对痛失去儿子的父母并不公平。如果没有对儿子深沉的爱,爱德华的父亲不可能在夜深人静之时轻抚儿子的照片,不可能邀请儿子的战友阿尔伯特到家里用餐,还给他提供了工作机会,也不可能出资设立战争纪念碑。
怪彼得和爱德华吗 人都死了,特别是爱德华的死,何尝不是一种彻底的解脱,永恒的自由。
“即便死亡,也不能让我遗忘”。
要怪,就怪战争吧。
没有战争,就没有种种的伤害。战后的世界,没有谁是真的英雄;每个人的面具之下,都可能有一颗破碎的心……战争片的意义,大概就在于引发观众如此这般的思考。
战争,往往不是小人物能够掌控和决定的。但具体到家庭中,每个人都可以让家人感受到更多的爱和幸福。
爱德华短暂的一生,其实是在寻求父亲的爱、理解和认可的一生。
三毛在《送你一匹马》中写过自己的故事。她觉得从小父亲对自己比对姐姐弟弟都苛责,对她的文章也不喜欢。她在联合报发表了一篇文章,父亲写了个纸条表达了赞赏。三毛读到字条,写了这样的文字:
你留的信,很快地读了一遍,再慢读了一遍,眼泪夺眶而出。爸爸,那一刹那,心里只有一个马上就死掉的念头。
等你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肯定了我在这个家庭里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虛。
理解了三毛想“马上 就死掉”的念头,就容易理解爱德华的视死如归。
对子女来说,父母的欣赏、鼓励和嘉许,才是人生最至关重要的、最珍贵的认可,是可以连生命都放弃的释然和解脱。
点下面的二维码可以加我微信
相关文章:
愿你成为最好的女子
有什么动力是支撑你写作的
《四个春天》:如此诗意,如此温暖
《狗十三》:欢迎来到成人的世界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6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有什么动力是支撑你写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