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三国演义》里名将无数,能得善终的没几个,要说死得冤的可不少。比如丁原被自己义子吕奉先捅了献给敌人董卓;典韦未死于战场拼杀而是为曹操睡别人婶子买单而领了盒饭;张飞喝醉酒鞭打部下然后梦中被割了脑袋;邓艾灭了蜀国建不世奇功却被诬谋反,押送半道上在囚车里就被杀了……
但要说死得最冤的名将,窃以为魏延如果排在第二,却似乎没人能排在第一。不说诸葛亮那句“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反”的论断根据什么得来,就是魏延的谢幕方式,也让人觉得对这位战功赫赫的名将来说太不友好了。
魏延:丞相,我真的冤啊
看看在演义里罗贯中是怎么用文笔羞辱魏延的:
延大笑曰:杨仪匹夫听着,若孔明在日,吾尚惧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 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难,亦有何难,遂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 一声未毕,脑后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众皆骇然,斩魏延者,乃马岱也。
原来孔明临终之时授马岱以密计,只待魏延喊叫时,便出其不意斩之,当日杨仪独霸锦囊计策,已知伏下马岱在彼,故依计而行,果然杀了魏延。
只看演义,也许会认为魏延罪有应得,但事实并不是这样,魏延并没有反蜀,但是的确死得很惨。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出生年月不详。公元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协助刘璋对抗张鲁,魏延是刘备亲兵的身份随同入川。第二年刘备就和刘璋决裂,攻打对方,魏延屡立战功,在刘备击败刘璋派出了大军之后被提拔为牙门将军。当年赵云也担任过这个职务。可以说如果和刘备关系不铁,根本不会授予这个职务,因为在战时,牙门将军是要率领亲军保护刘备,随他作战的,显然魏延的忠心是得到刘备认可的。
刘备在位时魏延是得宠的,多次建功
公元214年魏延随刘备攻克重镇雒城,并与诸葛亮张飞等人一起包围成都,公元217年至219年刘备用法正之策,率领张飞黄忠魏延等将领击败曹操的军队,占领了汉中郡,为自己的蜀汉赢得了一个战略要地。蜀汉官员杨洪就曾对诸葛亮说过汉中对于蜀汉的重要性:“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战略地位上类似于荆州,只不过一个是蜀魏前线,一个是蜀吴前线。夺得汉中,是为蜀汉的根据地筑起了重要防线。
汉中对刘备蜀汉政权重要性不言而喻
夺下汉中之后,自然要派大将固守。在汉中之战中,最抢镜的是阵斩夏侯渊的老将黄忠,杀得最爽的是击败了张郃的张翼德,此二将功劳最大。而当时关羽守荆州,赵云陪伴刘备左右,黄忠年纪有点大,马超作为曾经一方诸侯刘备还不是那么放心,无论怎么看都应该由张飞来镇守汉中,张三哥也认为非自己莫属了。
张飞:对,我也觉得应该我守汉中
此时刘备却意外地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在回师成都前把防守汉中的重任交给了他,可见刘备对魏延的信任及能力的认可。当时全军上下听闻此事一片震惊,为此刘备特意大会群臣,问魏延道,现在委以重任,你有什么打算 魏延朗声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将为大王挡住他;如果其他人率十万大军前来,我会为大王灭了他。刘备感到十分满意,群臣也为魏延的胆气叫好。可见刘备在世时,魏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刘备:没错,我非常看好文长
公元221年,刘备回成都称帝后,又提拔魏延做了镇北将军,随后魏延在汉中镇守十余年。要知道当时刘备抢下的汉中事实上是一个烂摊子,曹操在击败张鲁时就已迁走了大部分人口填充关中,只是将汉中作为对刘备集团作战的前沿阵地,后来战败撤退时掠走了所有的财货。
说一句,后来诸葛亮北伐屡次因运粮不济而退兵与曹操迁走汉中人口这个政策有很大关系,不得不说,曹操战略眼光长远。而刘备在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攻下成都,曹操是在215年才攻打张鲁拿下的汉中,刘备本可早一步动手,却终是丧失了先机,一步慢步步慢。
曹操:备啊,跟我斗你还嫩了点
话不扯远,说回魏延。魏延在汉中既要整军又要治民,他军事上在边防上多设军寨,以兵防守,拒敌于国门之外;内政上确保汉中腹地没有兵祸,与民休养生息,正是在魏延的治理下,没有敌人能侵入,汉中稳若磐石,成为蜀汉的一道屏障。
接任的王平沿用魏延的策略,也击败曹爽的十余万大军,守住了汉中。倒是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姜维改拒敌于国门之外为诱敌深入,坚壁清野,结果最终导致了蜀汉灭亡。
姜维:“胆大如斗”不是吹的
公元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进驻汉中,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就以一个长期驻守前线的大将的战略眼光,献上了子午谷奇谋,就是给他一万兵马他从子午谷出奇兵直奔长安,攻略关中,然后和诸葛亮大军会师于潼关。
历史上韩信用过类似的战略,所以刘邦能早项羽一步拿下关中。然而用兵谨慎的诸葛亮否决了这个提议:“以为此悬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后世很多军事专家和爱好者利用兵棋推演,认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着很高的成功率,完全值得一试。毕竟如果一旦成功,进取关中之地,蜀魏的实力对比就会发生变化,此消彼长,而即便失败,损失的也不过是魏延率领的偏师,诸葛亮的大军仍然能撤回汉中。
诸葛一生惟谨慎,不会冒险
作为镇守一方的大将,合理化建议屡屡被否决,魏延自然郁闷。魏延常以为诸葛亮胆小,叹恨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他既善于养兵,又勇猛过人,加上性格高傲,当时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唯有杨仪对他不宽容让步,魏延对此十分仇恨,两人关系有如水火,甚至拔刀相向,这也为之后的个人悲剧埋下了伏笔。
尽管建议没有被采纳,郁闷归郁闷,在诸葛亮帐下效力的魏延,依然是兢兢业业。
公元230年诸葛亮派遣魏延率军西进羌中,魏国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魏延大战于阳谿,被魏延打得大败,史载魏延率师“大破淮等”,“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汉晋春秋》)于是魏延凭此战功,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郭淮:没错,我是魏延建功的背景板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派魏延做先锋,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人商量身后事及退军策略,“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魏延抗命,诸军自退。”就是说诸葛亮还特意交代,要是魏延不服从命令,那就不用管他,大军直接开拔。
诸葛亮死,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揣摩魏延心思意图。魏延回答道,丞相虽然不在了,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 再说我魏延是什么样的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
少东家就是比不上老东家啊
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与留府长史蒋琬,到底谁是谁非,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而指摘魏延。这个时候能看出性格孤傲的魏延是多么不善交际,孤忠之臣,没有赏识信任自己的刘备主持公道,只能是被人欺负的下场。
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抵御魏延,王平骂道诸葛公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如此,魏延的部下听人家这么说,觉得理亏于是不听魏延的命令都散了。只有魏延与其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
马岱是当年西凉五马之一,战力很强
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头颅献于杨仪后,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你还能做恶么 于是下令诛灭魏延三族。可怜一位战功赫赫的大将,被人家砍下脑袋当球踢,还祸及三族,可见这个杨仪也是一个公报私仇的小人。
杨仪最后也是没落着好
元代的郝经就认为杨仪“以私愤杀大将,罪浮于延”。就是说这个杨仪是因泄私愤而杀的魏延,罪过比魏延大多了。杨仪最后也没落好,这个事情过后杨仪因不满后主刘禅给的待遇,口出叛逆之言,结果要被法办,畏罪自杀。
那么魏延是否反叛或北逃魏国呢,《三国志》记载: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
人家说的明白,魏延在当时逃亡中,也不是想着要向北去投魏国,而是往南想着回汉中去。
而据裴注引述的《魏略》所记,受诸葛亮托付兵权的是魏延,杨仪因怕魏延趁机伤害,所以造谣说魏延要北上投敌,并发兵攻之,然而被诬陷的魏延深恐与战则清白难雪,所以只逃不战,最后终于被追而杀之。
魏延:我是真冤啊
裴松之认为此说法是在曹魏的传言,蜀汉陈寿的《三国志》比较可信,不过有时候敌人的记录而更为客观,因为毕竟他们是置之事外的一方。
无论魏延是咎由自取,还是冤枉至极,一位能攻善守还能治理一方的名将,就这样倒在了自己人的屠刀下,蜀国风雨飘摇缺人之际,以至“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也正是一帮士族文人打压草根武将的结果。
白帝托孤
在识人用人之上,诸葛亮的眼光和刘备显然还是差了一点。不单是在对魏延的赏识与使用上大相径庭,如当年刘备白帝托孤之时,就曾跟孔明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却在初次北伐时仍派马谡守军事要塞街亭,马谡托大不听劝告,三两下就被张郃攻克,丧失大好局面,以致功败垂成。
马谡托大致街亭惨败
而孔明选定的接班人姜维,穷兵黩武,透支国力,在上窜下跳一阵子之后,很快就让蜀国四面漏风,被邓艾钟会灭国,蜀汉也最先从三国鼎立的局面中退出历史舞台。
魏延其实可谓具备战略眼光,早早投奔明主刘备,在入川作战中建立大功,镇守汉中,使曹魏不得寸进,出击凉州大败费瑶郭淮,救南围而退司马,献奇计却不得志,没有反叛意图,却身死而灭三族,要说三国含冤而死的勇将,舍魏延其谁啊。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流行义子,曹操、刘备、孙权三巨头都有义子,有的还不止一个。如曹操有何晏、曹真、秦朗三个,刘备有刘封一个,孙权有凌烈、凌封两个,那么最惨、悲催的是谁?
曹操义子:何晏、曹真、秦朗
何晏:字平叔,本为大将军何进之孙,因他的母亲尹氏被曹操纳为妾,他便成了曹操的?义子?,在这里,说继父更恰当些。同时,何晏娶曹操之女金乡公主为妻,还是曹操的乘龙快婿。然而,他喜好老庄之学,虚浮不实,没有被委以重用。后来在曹爽掌权后,何晏逐渐受到了重用,他和曹爽沆瀣一气,败坏了整个曹魏朝堂。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后,何晏受到了清算,与曹爽、邓飏和丁谧等人被灭了三族。
曹真:本名秦真,字子丹,他的父亲秦邵为曹操的事业遭到杀害后,作为孤儿的曹真被曹操收养。曹真少年力大无穷,和曹丕关系密切,受到重用,常年在边境和蜀汉作战,为曹魏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然而,由于他的儿子曹爽成为托孤大臣后,狂妄自大,架空司马懿,幽闭郭太后,玩弄小皇帝曹芳于股掌之间。最后被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连根拔起,被灭三族。
秦朗:字元明,原吕布部将秦宜禄和杜氏的儿子。因秦宜禄被曹操战败,他的老婆杜氏和儿子秦朗被曹操收入囊中,严格来说,他也是曹操的继子。秦朗在曹操、曹丕时代都没有做官,而是云游四方,后在曹叡时代才出仕。秦朗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曾讨伐鲜卑轲比能和步度根的叛军,屡立战功。他的结局也是很好的,没有卷入曹魏权力纷争中。
刘备义子:刘封
刘封,本是罗侯寇氏之子,后认刘备为义父,武艺高强,跟随刘备征战沙场。在入川后,他张飞、赵云等人进攻益州,攻无不克战无不克。汉中之战中,他和曹彰单挑,不幸三合大败。在刘备完全夺取汉中后,刘封与孟达率兵夺取守上庸,成功占领。
他的最大败笔就是听信副将孟达谗言,没有救援被困麦城的关羽,导致关羽被东吴擒杀。此后,刘封遭到了清算,被刘备、诸葛亮以?刘封欺凌孟达,且不救援关羽?为由,让其自戕。《三国志》中相关记载如下:
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
刘封的结局是很悲惨的,他辛辛苦苦为义父刘备征战半生,却换来了个不被信任,自戕的结局。这在刘封幼小的心灵中,得有多大的心理阴影啊。
孙权义子:凌烈、凌封
凌烈、凌封两人是东吴名将凌统的两个儿子。219年,他们两位在父亲凌统去世时,仅仅几岁,还是未成年人。孙权看着可怜,也是怀念自己的大将凌统所立功勋,因此将两个幼子接到宫中,把他们两位当作亲生儿子一样抚养。
有人来了,孙权介绍道,这就是我的两个虎子,在它们两位八九岁时,教他们读书写字,骑马射箭。孙权封凌烈为亭侯,继承凌统的军队,后来犯了错,爵位转给弟弟凌封。在历史上,这兄弟两个并不出名,也没有大罪行,得以善终。
总结:曹操的三个义子,有两个义子被灭三族,他们是曹真、何晏,只有秦朗善终,而刘备的义子刘封虽然没有被灭三族,却是被自己所敬爱的义父以?莫须有?的罪名逼死的,心理阴影很大,孙权的两个义子凌烈、凌封是亲兄弟,能力不是太出众,也没有争权夺利,得以善终。
因此,刘封是三国曹操、刘备、孙权众多义子中最惨、最悲催的。
张翼:与姜维一起劝钟会谋反,事败被杀。
张苞:[史]夭折。[演义]自己不小心掉沟里摔死的。
关兴:[史]病故。[演义]第六次北伐前病逝。
其他将军如下:
诸葛亮 五丈原军中病逝
关羽:荆州兵败被擒斩首
张飞:遇刺
黄忠:[史]病死。[演义]夷陵被潘璋引诱战死。
马超:病死
赵云:病死
法正:病死
病死的就不说了吧……
庞统:[史]雒城攻城战战死。[演义]落凤坡中张任伏击被乱箭射死。
刘封:刘备下令赐死
刘琰:因怀疑自己妻子与刘禅有染,私刑逼问,被刘禅得知后以谤君之罪下狱斩首。
魏延:[史]与杨仪政见不合,兵变被斩,灭三族。[演义]反叛被斩,灭三族。
杨仪:[史]因为对官职不满诽谤朝廷被贬为庶民,遭贬后继续诽谤,最后被入罪斩首。[演义]因诸葛亮托孤蒋琬而有怨言,后被刘禅得知,欲斩之,蒋琬上书保荐,将其废为庶民,流放,到流放地后羞愤而自杀。
吕凯:[史]死于南蛮叛乱。[演义]并未战死,而且还献南蛮地图图给诸葛亮。
张嶷:[史]战死。[演义]为救援姜维被乱箭射死。
费祎:一次宴会上被魏国降将郭循行刺而死
姜维:蜀亡后,劝钟会谋反,事败被杀。
廖化:蜀汉灭亡后,随刘禅前往洛阳,中途病死。
诸葛瞻:与魏将邓艾交战于绵竹,阵亡。
诸葛尚:随父诸葛瞻一同阵亡于绵竹。
马良:夷陵之战时死于乱军之中。
马谡:因失街亭而被军法处置。
周仓:历史无记载,[演义]中关羽被孙权杀死后,跳城自杀。
关平:与关羽一同被擒,斩首。
夏侯渊:定军山兵败被黄忠斩杀。
夏侯尚:[史]宠爱一个妾超过了正妻,而正妻是曹氏之女,于是曹丕派人绞杀了这个妾,夏侯尚很是悲伤,生病至精神恍惚,一年后病逝。
荀彧:[史]在曹操的猜忌中病亡于寿春。[演义]在曹操的暗示下服毒自杀。
王朗:[史]病死。[演义]在两军阵前和诸葛亮吵架,被诸葛亮一顿臭骂之后气死了。
张辽:[史]病死。[演义]被吴将丁奉用弓箭射伤,不治身亡。
于禁:因为战败投降一事,惭愧成病而死。
张郃:[史]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粮尽退兵,张郃追击至木门,与诸葛亮军队交战,右膝中箭,破伤风不治而死。[演义]追击至木门道被诸葛亮伏兵乱箭射死。
典韦:曹操攻宛城时,张绣先降而复反,急迫曹操本营;典韦自己守着大门,殊死恶斗,据说空手击毙敌兵50余人,但由于敌人太多,最终战死。
庞德:[史]跟随于禁一同迎战关羽,于禁把军队驻扎在低洼处,遇到洪水不战自败,二人被关羽所擒,庞德大骂关羽被关羽斩首。[演义]关羽水淹七军将其擒获,不降,斩首。
诸葛诞:因司马昭专权,举兵反叛,最终兵败被杀。
邓艾:本来是灭蜀的第一功臣,结果被钟会诬陷,入狱,后来钟会谋反事败被杀,监军卫瓘收拾残局,可是卫瓘本身也参与了诬陷邓艾的计划,所以借机杀死被关押的邓艾父子灭口,后卫瓘又将邓艾在洛阳的其他儿子一并处死,并将其妻子孙子发配到西域。
锺会:灭蜀后,锺会打压邓艾,又准备与姜维策划谋反,但事情败露,被乱军斩杀。
孙坚: [史]袁术派他前去攻打荆州刘表,被刘表部将黄祖射死。[演义]藏匿玉玺事情泄露,与刘表手下黄祖交战,中伏兵而死。
孙策: [史]因为被刺客毁容心情不好,大发雷霆使得伤口崩裂而死。[演义]杀了于吉后受到诅咒,精神错乱,使伤口崩裂而死。
太史慈:[史]病死。[演义]被张辽弓弩手射至重伤,不治而死。
周瑜:[史]疑似死于某种寄生虫引发的慢性疾病。[演义]被诸葛亮气死。
吕蒙:[史]猝死(也许是心肌梗塞)。[演义]疑似被关羽鬼魂讨命……
凌操:[史]孙权讨伐黄祖时,凌操轻舟独进,中箭身亡。[演义]被甘宁射死。
甘宁:[史]病死。[演义]夷陵之战带病上阵,战死(历史上夷陵之战吴国无任何战将伤亡的记载)。
潘璋:[史]病死。[演义]被关兴所杀。
陆逊:孙权晚年有罢黜太子孙和立鲁王孙霸的意图,陆逊几次上疏利害,均不得采纳,最终含愤而终。
诸葛恪:由于过分专权,被孙峻联合吴主孙亮设计杀害,夷灭三族。
张角:病死,朝廷镇压黄巾之乱后被剖棺戮尸
张宝:和皇甫嵩部交战,阵亡。
张梁:被皇甫嵩夜晚偷袭军营,死于乱军中。
何进:被宦官张让骗入宫中杀死。
丁原:[史]被谋反的吕布所杀。[演义]被谋反的“义子”吕布所杀。
公孙瓒:[史]防御工事被袁绍攻破,自焚而亡。[演义]被袁绍挖地道攻入城中,战败后自焚而亡。
董卓:[史]被王允等人设计杀害。[演义]中王允美人计而被杀。
华雄:[史]与孙坚交战,战败被杀。[演义]被关羽所杀。
吕布:白门楼被叛军擒获献给曹操,最后处以绞刑。
颜良:[史]奉命攻打白马,曹操亲率轻兵救援,颜良仓促应战,结果被侧面杀来的关羽偷袭所杀。[演义]颜良斩杀作为曹操属下的武将魏续和宋宪,惊慌失措的曹操派遣关羽出马关羽将颜良斩杀。
文丑:[史]袁绍渡河兵至延津,命令文丑出战,曹操以辎重就道饵敌,文丑兵乱,遂被操击破而死。[演义]为颜良报仇与曹操军交战,射伤张辽,击败徐晃,追击中正遇关羽被关羽斩杀。
蔡瑁:[史]无被处死记载。[演义]曹操中周瑜反间计,将其与张允斩首。
张任:被刘备所擒,誓死不降,遭斩首。
兀突骨:被诸葛亮施计引入盘蛇谷中,尽烧其众,无所生还。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6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