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古代的城门是木质的,为何攻城时不直接放火烧?古人:没人这样干

金樱子 2023-07-28 00:10:26

战争,似乎是人类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话题。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战争攻伐无数,续写了无数惨烈的诗篇。往往在将军一念之中,无数士民百姓成为枯骨,万千城池成为一片焦土。

在现代众多描绘战争的影视剧中,很多人往往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那就是无数士兵进攻城池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使用云梯进行蚁附攻城,或者使用一根巨大的木头对城门进行撞击。

因为如此,引发了不少人的疑惑,既然城门是木头制作的,为何古人不使用火烧城门这种最简单奏效的攻城策略,而往往拼着巨大伤亡进行攀登城墙呢

当然,并非是古人比较傻,往往我们能想到的,他们自然也能想到,而不进行火烧城门自然是有很多种原因的。

很难接近城门在中国,城池的修建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为了保证自己及治下民众的安全,不受“野人”与夷狄等人的侵扰,往往那些被分封的贵族和氏族首领会将自己居住的区域四周用土垒砌修成城墙,而城门的用料尤其严实。

而这些城池一般都很高,而且还颇为坚固,不仅在蛮夷进攻之前可以向城墙内的人预警,留给城内民众反应时间,而且还可以抵御蛮夷的袭击,所以性价比一般很高。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所修筑的城墙自然是越来越坚固,最早是使用泥土建成的土墙,后面则是使用青砖与石灰拌和糯米水所修筑的,往往坚不可摧,攻城时所耗费的代价自然也越来越多。

并且,在古代城池的修筑中,为了保证城池不被敌军攻破,不仅对于用料的要求十分严苛,而且往往会设计得十分复杂。

一般来说,为了保证城池的安全,增加敌方攻城的难度,城池的周围往往都挖有护很深的城河,而且一般都注有水。不仅如此,铁索桥旁边会装有无数带有木刺的拒马,守城方一般会在城门之上修筑有箭楼。

正因为如此复杂,这就导致了攻城方要想攻打城门那就必须先跨过护城河,然后冒着城墙上射下的箭雨去冲撞开拦路的拒马。而这样一来,往往会使得人员伤亡很重,往往攻城人员冲到城门楼子底下,已经十不余一了。就是多次去冲击,也往往会落下一个损失惨重的结果。

正因为如此,城池修筑复杂,城门几乎烧不动攻城方宁愿去攻击防守比较薄弱的其他城墙部分,也不愿意去进攻防守严密的城门。

选材的严谨虽然古代的城门一般是木质的,但一般来说,用于修筑城门的材料,往往是十分考究的。为了使城门不易燃或者耐烧,工匠一般都会使用铁桦树、榆木等耐火性十分好的木材,并且往往都是百年巨木,十分耐烧。

不仅如此,为了增加燃烧难度,工匠往往会在城门上包裹一层铁皮,并在嫌隙之中钉上非常多的大铁钉。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得城门很难被引燃,而且往往使得城门不会在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中不会变形。

当然,凡事都会有个万一,修筑城池的工匠为了保证城门万无一失,还会在城门顶上挖一些小洞,防止某个幸运儿在点燃城门之后可以迅速的将城门火给浇灭。

攻破城门的意义不大说实话,不得不佩服古代的这些工匠,他们防止敌人将城门攻破,颇费心思,往往还会在城门之后修筑多个瓮城。它们多为口字型,在城内将城门四面包裹,易守难攻。

正因为如此,就算攻城军队幸运地攻破城门,往往会陷入被关门打狗的境地。要想冲破瓮城居高临下的围攻,那就必须退出去或者冲破的面前的城墙,亦或者攻上城墙。

在李连杰主演的电影《投名状》中,有一段特别令人印象深刻,主角刘青山就是在一个四面包围的城墙之中,命令清军将五千手无寸铁的太平军降军给全部屠杀,以至于一个都没有逃出去。

当然,电影虽然大多只是艺术刻画,不过从这里也能明白城门后面的瓮城有多可怕。所以,对于如何攻取一座城池来讲,夺取城门往往没啥用处,攻上城墙往才是最直接了当的方式。

将领一般不会直接进行攻城无论是攻打城门还是进行蚁附攻城,都会给进攻的一方带来巨大的伤亡代价,这自然就让众多的军事家颇费脑筋。

在他们看来,中国城池众多,为攻打一座小小的城池去耗费巨大的伤亡代价,可以说十分不值得;如果一座一座地去攻打,即便是攻打下来,也会使得他们的兵力不断得到消耗,这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如果攻城一方人数众多,使用攻城之法还无可厚非,而如果人数较少,那就不叫攻城,而叫做送死了。

所以攻城将领在深思熟虑之后,往往不会选择直接攻城这一种方式,而是多使用计策与谋略用最小的代价拿下城池,亦或者修书向城池里的守将诱降,然后则是长时间的围三缺一的围而不打。

正如武圣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中所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那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而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由于攻城的困难性,无数的名将几乎无一例外都会沿用的这样的手段。

结语俗话说,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城池的攻守可谓发生了无数的故事与典故,但就算是再难攻破的城墙,都会在攻城将领的智慧或者守城人员的愚蠢之中宣告告破。

不过,到了火器时代的来临,攻城手段就变得较为简单了,很多人直接拿大炮一轰或者使用火药爆破,很多城池的城墙亦或者是城门,都会在“轰”的一声化为齑粉,继而宣告攻破。

也正是如此,城墙也逐渐失去了它的价值,最后消失于历史之中。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代城门都是木门,为何攻城时不用火烧门呢?

古代建设城池的目的一是防备洪水的侵袭,二是进行军事防御。古人很聪明早就在防御这方面做的很到位,特别是城门防火这方面。面对城门口的木头门,敌方当然想到了一把火烧掉城门,攻下城池,但是火烧城门确实是件很难办到的事。

在古代最初攻城的时候用这个方法是可以的,例如商汤灭夏桀的那场战争,?天命融降火于夏之城间西北之隅?都西北角,毁掉了夏都的城池。枟惠帝纪枠载:?张方入京城,烧清明、开阳二门,死者万计。?但是随着进攻方的攻城方法越来越多,防守方更是加强了防御。

一、不好接近城门

城门四周设有护城河包围。守城方早就在城墙底部挖掘出一道壕沟,环绕整个城,并注满水成为护城河。城门口放上吊桥之类的东西,当得知敌人要攻城的消息,守城方早就把吊桥抽走了,那些穿盔甲的士兵硬攻的话很容易掉到水里面,因身体太沉重,大都会被淹死。所以攻城者面临的第一道难题就是突破护城河,再用攻城塔或云梯来攻城。

二、靠近城门损兵折将太严重

对于防御方来说,守住城门是关键中的关键,城门失守就等于城池沦陷了。所以城门附近安排的士兵最多,且是精兵。城门上有城门楼,上面布满士兵,他们居高临下,对敌人的一举一动都一目了然,射箭或投掷石头,泼开水,扔火球等对攻城者重击。那些企图烧城门的敌人却是完全暴露在没有隐蔽的空间里,而往上射箭杀敌显然很困难,城下的士兵很快血流成河。

与此相比还不如搭云梯翻城墙,或者用冲车、楼车、发石车等分散守军的注意力,掩护同伴用攻城门车撞破城门来的利索。

三、城门有防火设备

1、城门用的皆为很厚的实木,大都是些千百年的老树木,厚重结实,门后储备大量的水,有专门的防火设计。用火烧城门还未等城门真正燃烧就被浇灭了。例如南北朝时侯景攻云台,就是?持火炬烧大司马、东西华诸门?,被守军?凿门楼下水沃火?。另外,早在战国时期,木质城门就用铜、铁箍加固,不好燃烧,有的城门完全用铁皮包成,根本燃烧不了。

2、防御方提前就把城门浇湿了,敌人放火也不会很快燃烧。另外多道防御,在发生战争前,守方早用泥土沙袋、巨石等方法把城门堵住了,敌人烧城门根本没用。

古代城门是木质的,敌人攻城时为何不放火烧呢?

古代的城门是木制的,攻城时为何不火烧城门?专家:想却不敢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有一个词语叫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个词语虽然是用来形容受到连累的意思,但是其实也说明了我们古代城池的大门是比较容易点燃的,因为都是木质的,所以城门的整体安全指数其实不高。

但是当我们查看历史上各个攻城战的时候却发现,古代攻城的时候基本上没有用火将城门烧穿,反而是用冒着风险用攻城锤去撞击城门,那么明明在知道城门是木头做的情况之下,为何不用火烧掉城门呢?对此相关专家也是表示,并不会是不想烧掉,只是不敢,因为烧掉城门的代价也比常规进攻的代价还要高很多。

首先我们要知道,烧毁城门的目的就是为了攻城,而城门一旦起火,守城将士甚至可能会火上浇油,而巨大的火势往往就会成为进攻士兵最大的阻碍,而其古代的守城战可不像电视剧里面那样,守城的士兵往往会将敌军进攻的城门用大量的杂物、石头和土壤将城门死死地堵住,所以即使是烧掉了城门,很大程度上依旧无法通行。

其次在修建城门的时候,修建者既然选择用木头建筑,自然也是想到了会被火烧的情况,一方面这个城门虽然是木头制造的,但是都是出于比较坚硬的木材,而且城门会修建的非常的厚重,所以一般情况之下,是点不燃的,当然,即使被点燃了,想要完完全全地烧掉,也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

而且城门有它独特的防火机制,城门的外表往往都会包上一层铁皮,打上铜钉,而在城门的上方,往往都会保留一个洞口,一旦城门着火,士兵们可以从这个洞口灌水,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

当然最为重要的就是,城门看上去很好攻破,但是其实是最为危险的地方,我们都知道,城池的建造一定会有城门塔,它们分布在城门的两边,往往能够将城门发生的一些事情全部看到,而且城门塔也能进行非常好的攻击。

而对于守城士兵来说,城门自然是重中之重,所以一般都会派出比较精锐的部队镇守城门,所以一般情况下,别说火烧城门了,就算是接近城门也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而且即使烧毁了城门,就真的能够直驱而入了吗?要知道,城门的大小只有这大,一时间能够进去的人也不会太多,而一般的城池也是有瓮城的,所以在战争没有彻底打赢之前,贸然进入城池,反而会更加的危险。

所以在古代的攻城战当中,进攻方往往都不会以城门为主要的进攻点,反而会通过云梯等方式进攻城池的城墙,只有将城墙彻底的占领住了,才会去将城门打开,放自己的军队进去,而这个时候,也没有必要再烧毁城门了。

古代城门都是用木头做的,攻城的时候为什么不用火直接烧呢?

古代城门都是木头做成的,而大家看古代战争片中攻城的桥段,都是用冲床撞门,用云梯翻墙,用弓弩射灯射杀守城人。却从没见过用火烧城门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从制作材料上来说,制作城门都是使用深山老林中的百年巨木,其中榆木、枣木等坚硬的木头最多,有些坚固的门甚至用铁桦木来做原料的。这些木头自身的防火能力就比较强,而且门非常厚实,就算是要点燃也需要非常高的温度。在那个火源都少的时代想要点燃城门,基本不可能,就算是点着了,等到烧开大门也需要很久,在争分夺秒的战场上这是做不到的。

从制作工艺上来说,城门在建好之后,都要经过很好的防火处理,并在房门上钉上铁皮,防止被烧坏。为了防止敌人烧坏城门,在城门上都会开很多的孔,可随时喷水灭火。在这样全面的防火措施下,想要烧城门更是不可能的。

从战术上来说,城门口必然是重点防守地点,城门处往往布下重兵,极端情况下守方会使用沙子、石头等材料堵住自己的大门,有时甚至不止一道门。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用火烧那第一道门也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攻破第二道,这样就会浪费很长的一段时间,加之城墙上弓箭手密布,古代生火远不像现在这样容易,在生火过程中就会有很大损失。

综上,古代战争中火烧城门只会得不偿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5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