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宝贝儿子阿斗在历史上是可算一个极其富有争议性的人物。当皇帝时,他是享乐主义的代表人物,生活作风糜烂不堪,被人戏称为“扶不起的阿斗”,亡国后,阿斗又被好事之人推崇为“大智若愚”的代名词,他很好地继承了他老爹的演技,装疯卖傻强颜欢笑只为保存刘氏一族血脉。不过,阿斗也许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笨,但也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聪明,那句流传千古的“此间乐,不思蜀”,只不过是他回眸人生的一次有感而发的感慨罢了。那为何阿斗会发出“此间乐,不思蜀”这般没心没肺的人生感言呢 这还得从阿斗的人生经历谈起。纵观刘禅一生,多数时间都是身不由己。出生不久,就赶上兵荒马乱,老爹刘备只顾自己逃命将其遗弃,后来好不容易被赵云在万军之人救出,又差点在老爹的一场作秀中被摔死。此后的阿斗,小小年纪跟着老爹过着东躲西藏随遇而安的生活,后来托“赤壁之战”的福,好不容易有了安身之所,又差点被自己的后妈孙尚香“拐卖”,恰恰是这次“拐卖”,给阿斗留下了不小的心灵创伤。
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刘备领兵攻打四川,后方的盟友孙权开始打荆州的注意,于是谎称其母病危,设计要求妹妹孙尚香带阿斗过江探望,企图迫使刘备拿荆州来换阿斗。孙尚香二话没说,便将七岁孩子阿斗劫持在车中,随行三十余人,各跨刀剑,上马离开荆州城。还好赵云消息灵通,就在阿斗他们准备上船的当口,只身闯入舱中,硬是把阿斗夺了回来。
经历了这场惊吓,阿斗对女人的定义悄然开始发生变化。女人,都是吃人的动物,特别是漂亮的女人,在阿斗幼小的心灵里估计对身边的女人都会有所顾忌。本来,随着岁月的推移,阿斗对女人的恐惧感应该可以慢慢消去,可就在阿斗十六七岁处于青春期的年龄,一场人生梦魇正一步步向他逼近。原来,阿斗到了结婚的年龄。结婚,意味着我们的阿斗同志可以冠冕堂皇地告别处男生涯,这本是件好事,可这件好事,却让好心的相父诸葛亮给搞砸啦。史料里就有记载,时后主未立皇后,孔明与群臣上言曰:“故车骑将军张飞之女甚贤,年十七岁,可纳为正宫皇后。”后主即纳之。
让诸葛亮来做媒,这也许是阿斗人生中犯得最大的错误。诸葛亮的审美有目共睹,他的老婆黄月英就是当时出名的丑女。就这样,阿斗糊里糊涂地娶了张飞之女为妻。对于张飞之女的相貌,史料上并没有记载,但从她老爹的外貌,还是能窥点一二。张飞环眼豹头,面如黑炭,此等长相就算取了林青霞这般绝色美女,生下的女儿恐怕也难称丽人吧。更要命的是,阿斗一娶就是两个。《三国志》有记载:十五年薨,葬南陵。后主张皇后,前后敬哀之妹也。也就是十五年后,当张飞大女儿去世,蒋婉“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建议阿斗娶张飞小女儿为妻。就这样,阿斗这辈子稀里糊涂就跟老张家拗上了。
这时候,我们应该能充分体会阿斗同志心情了吧,这同《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周星驰连娶八个老婆还感叹“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是一般道理。可惜的是,阿斗没有唐寅的才情,蜀国也没有麻辣的秋香姐。于是数十年来,阿斗不得不过着苦行僧般的禁欲“修行”。尽管阿斗有点先天弱智,但毕竟也是个正常的男人,后宫枯燥乏味的夫妻交流使他性生活极度压抑,因此只有用跑马斗鸡遛狗等娱乐活动来安慰麻醉自己。更可怕的是,在长期抑郁之下,阿斗的性取向出现扭曲,于是阉党黄皓等开始陆续登上历史舞台,博得阿斗宠幸。也许,在这些“人妖”身上,阿斗才能寻到男人的自信。当然,随着而来的宦官专权,使原先苟延残喘的蜀国进一步走向灭亡。
不过,也许阿斗自己都没有想到,亡国后他的人生境遇居然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尽管事业完蛋了,但是桃花运却扑面而来。不过,事业对于阿斗,本来就是浮云。我们的阿斗不是李煜,不懂得什么“小楼昨夜又东风”,来到许都之后,成天饮酒作乐,司马昭也很是给力,居然批发打包许多货真价实的美女伺候他。面对这接二连三的意外惊喜,阿斗当然喜出望外,“此间乐,不思蜀”,应该算是阿斗同志的一次真情流露吧,而这次真情流露,恰恰打消了司马昭的所有顾虑,就这样,糊里糊涂的阿斗糊里糊涂地成为历史上最命好的亡国之君。
.............................................................................................................................................................................................................................................................................................................................................................................................................................................................................................................................................................................................................................................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蜀汉后主刘上因为一句?此间乐,不思蜀?,成为了1000多年来人们嘲讽的对象。不过在最近两年,很多人对刘禅?此间乐,不思蜀?的行为,有了另一层更深的认识。一些人认为刘禅是故意说的这句话,目的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在蜀汉灭亡的前提下,曹魏朝廷内部对于如何处理刘禅,一直争议不断。一方认为是杀了刘禅可以永远的杜绝后患,另一方则认为杀死刘禅会到东吴顽抗到底,这两派一度争论不休,刘禅的情况也十分的危机。而当刘禅说出?此间乐,不思蜀?之后,就已经证明了他对于曹魏没有任何危险,因此司马昭就坚定了留下刘禅的想法。
因为这种观点的出现,刘禅也从原来愚笨不堪的形象,逐渐转变成了狡猾贪婪的形象。那么在真正的历史上,刘禅乐不思蜀的行为究竟是为了保命,还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愚昧的人?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刘禅在统治时期的主要业绩,分析一下他究竟是不是一个愚昧的无能之人。先从蜀汉的朝廷大权方面来讲,自古以来的昏君往往都会被权臣操控,而刘禅除了被诸葛亮操控之外,在诸葛亮去世后的30年里面,刘禅一直都稳坐在蜀汉的权利中心。
在诸葛亮去世后,一直没有权利的刘禅颁布了一道圣旨,内容大致是:诸葛亮的地位无与伦比,丞相的职位只有他一个人才配做,因此蜀汉以后废除丞相这个职位。刘禅在分散大臣的权利方面做的非常到位,他先让蒋琬和费祎分别掌权,后来在蒋琬去世后,刘禅又扶持了姜维掌握军权,在费祎被刺杀后,刘禅又在朝廷扶持了几股反对姜维的势力。从这些行为可以看出,刘禅在执政方面非常的善于平衡大臣,从诸葛亮去世后,任何一方大臣都不再具备控制皇帝的能力。
在维护大臣方面,刘禅也很擅长组织语言说服。比如在夏侯霸在投降蜀汉的时候,刘禅就对着夏侯霸说:你的父亲夏侯渊是被乱兵砍死的,不是我的父亲手刃的,我们两家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随后刘禅又把自己的儿子叫出来,对着夏侯霸说:这是夏侯家的子孙呀!原来刘禅的老婆是张飞的女儿,张飞的妻子是夏侯霸的堂姐,因此刘禅才会说这是夏侯家的子孙。在姜维想要杀死黄皓的时候,刘禅没有直接的反对,只是安慰姜维说:黄皓就是一个小角色,你何必同他过不去呢?
可以看出来,刘禅无论是处理朝政的能力,还是组织语言的能力,都十分的出众,既然如此,刘禅说出来?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绝不是因为刘禅愚昧,而是有其他的原因,这个原因自然是刘禅想要保住性命。实际上在蜀汉灭亡的前提下,不说刘禅不说?此间乐,不思蜀?,就有可能会被曹魏杀死,而说出来这句话之后,不仅不会被杀死,还会享受到荣华富贵。事实上,刘禅的晚年的确过得非常的安乐太平,曹魏和西晋为了让他给孙皓做个榜样,都刻意的厚待他,一直到刘禅去世,都得到了相当的礼遇。
乐不思蜀这件事,可以说刘禅是一个没有骨气的人,也可以说刘禅是一个识时务的人。君主死社稷,的确是一种气节,但是大丈夫能屈能伸也是一种水平。反观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李煜,在亡国之后依然不愿接受现实,写下了一首《虞美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故国的思念,结果李煜触怒了赵光义,被残忍的毒死。
成语故事“乐不思蜀”的介绍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刘备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又称刘阿斗。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血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公元263年,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惊慌不已的刘禅为了保命,便光着上身、反绑双臂,叫手下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刘禅投降以后,魏王曹髦(máo)为了笼络人心,封他一个食俸禄却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
有一次,他请刘禅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
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地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司马昭彻底知道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提防着他了。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三国志·蜀志·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求解驿站】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多用于形容人到了好的环境中而忘了本,含贬义。蜀,指三国时蜀国。
【活学活用】你到了美国,可不能~,忘记养育你的故乡故土啊!
【妙语点拨】刘禅身为一国之主,沦为亡国奴后,在敌国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假装想念故国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居然到了如此地步!我们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料想九泉之下的刘备,倘若知晓自己的儿子是这样一番模样,必被气得捶足顿胸!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放任自己,而要志存高远,并不懈地为之奋斗。
【近义】乐不可支、乐而忘返
【反义】叶落归根、饮水思源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5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