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秦靠法治夺取天下,为什么不能靠法治守天下?

艾灸师小爱 2023-07-27 23:40:16

大汉就是靠着大秦留下的这些“法”治的天下,而且还治得挺好,前后绵延了近四百年,是不是挺好玩的 说秦朝法律严苛的人,考虑没考虑过汉朝人的感受呢

一、汉承泰制我们知道,汉朝的初创者有文化的不多,那些战国时期有着丰富管理国家经验的人都没能在新建的大汉朝廷做事,即便如张良这样的韩国丞相之子,也是不亲自参与治国的。那大汉怎么治国呢 靠的就是刘邦占了咸阳之后,萧何从泰丞相、御史府里“抢”来的这些秦朝人留下的法律和制度。

有人可能会说,汉不是以“孝”治天下么 用的不是“黄老之术”么 话倒是没错,但是治理一个国家又怎么可能仅凭“思想”呢 用汉宣帝的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 之,奈何纯以德教,用周政乎 ”这里面的“霸道”即为“法治”,而“王道”则为“德治”。

二、汉法不严苛么 既然是“汉承泰治”,如果秦法严苛的话,那汉法应该也是严苛的吧

按照现在的角度来看确实不假。

1、挟书律

这个词换个称呼大家就懂了——“焚书令”,没错,就是秦始皇被诟病的那个“焚书坑儒”时搞出来的,这条法律在大汉朝又执行了十几年,直到汉惠帝时期才废除。这段书籍的“真空期”直接在民间培养起一批大儒,他们凭借记忆,开始用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推广儒学经典,进而出现像董仲舒这样的迎合统治者思想的“新儒学”。

2、肉刑

肉刑即肉刑:即黥(面部刻字并着墨)、劓(割掉鼻子)、剕(砍断双足)、宫(剜去性器官)、大辟(死刑)五种刑罚。

这个刑法是在汉文帝时期才废除的,很多相应的刑罚都用“笞刑”所代替了,不过由于起初量刑过重,以至于很多原本受肉刑可不死者,却死在了“鞭笞”之下。

3、收孥相坐律令

即我们所熟知的连坐,一人犯法,其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子,甚至邻居都要跟着受刑的一条律令,这条律令也是在汉文帝时期被废除的。

4、夷三族

即对重罪者,处以极刑之外,还要连同他的父母、妻子、兄弟一并处死。

这条律令,被吕后认为过于残酷,曾一度将其废除,后来在汉文帝时期,又重新恢复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吕后一直是那个残暴的人,而汉文帝则是位仁君,还有,汉初两大名将——韩信、彭越,实际上都是因为吕后才被处以“夷三族”之刑的。

从上面这几条例子来看,至少在汉初,秦法中所谓严苛的部分可都在汉法当中得以延续了,这个时间段甚至可以说远远超出了大秦帝国持续的时间,那为什么秦亡而汉存呢

三、罪不在法很显然,问题不是出在秦法本身,而是在于执法者。

1、法虽严,但诱发犯罪的因素少了。

这是秦汉之间最大的区别。

在秦朝,除了有法家之外,还有兵家。商鞅变法让秦变强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给予了平民晋升的阶梯,而这个阶梯即是军功。但是,这个优势,在秦国大一统之后却不复存在了,原六国子民不再能像秦人那样上战场杀敌,进而加官进爵,他们当中除了一小部分人加入了秦朝政府做吏以外,绝大部分人还要时刻担心秦人的征发,比如修筑长城和骊山陵墓,再比如铺设驰道以及戍边,这其中很多都是有来无回的“买卖”,也是后来秦末动乱的根源。

相反,汉朝却极为注意这一点,即便是长安城修筑耗费过多劳力,刘邦都会加以指责,更不用说其他基础建设了。百姓更多地回到故乡,生产作业,有了安定的家园,自然犯法者就少多了。

2、“休养生息”政策

汉初,朝廷给予百姓们一个最大的“福利”——减税,这无疑对于稳定社会环境是极大的利好。试想一下,经历了战国时期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再经历秦末大动乱,普通百姓所想的不就是有一个安稳的家么,这时候政府再用“减税”加以引导,好感度岂能不上升呢

3、执法者的轻与重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每天处理的公文重达120斤,这份勤勉在古代帝王之中也是并不多见的,然而,即便如此,依然无法斩断天下奸邪之事。反观汉文帝呢,最少的时候,全国才四百个案件,他又怎能不轻松呢 可是,同样的法律,到了汉武帝时期,巅峰时却达到了万余案件,单单一个巫蛊之祸,死亡者就多达数万之众。

可见,国之成败并不是法律看起来是否严苛,而在于执政者如何治国,执法者如何量刑。秦朝的灭亡自然也绝非是因为秦法严苛,而在于民之苦秦未解。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秦始皇为什么选择严刑峻法治天下

秦始皇选择严刑峻法治天下的原因:

1、商鞅变法,商鞅是法家,以法治国,变法能增强国家的实力,秦始皇必定会坚持以法治国。

2、严刑峻法治天下的确能收到成效。在严刑峻法下,百姓能做到夜不闭户,效果理想。

秦朝一统天下如此艰难,为何一朝败亡呢?

一.秦国创业之艰难

秦国位卑,诸国鄙秦。自秦孝公赢渠梁起,发布求贤令,商鞅入秦,大举变法。商鞅虽死,秦法犹存。秦孝公继位,按秦律车裂商鞅,秦法使老秦人是"耻于私斗,勇于公战"。秦国靠近戎狄,素来勇武善战,商鞅变法,徙木立信,震动秦国 ,使秦国讯速成为了"虎狼之国"

从秦孝公始,经六世至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扫清黄宇,一统天下。秦朝成为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郡县制国家。

二.灭亡的原因

1.陈胜吴广在起义之后也不过是一群亡命徒,但是就是这样的亡命徒在起事之后,以数百人那么多,就能“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由此可见秦朝政府运作失效和地方武力的缺乏。

2.秦朝的基本制度是以耕战立国,力求将全国所有的资源都供给到军事上,这在六国纷争的大争之世非常有效,但却不适合于统一后的长期发展。尤其是秦朝在统一后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长城、秦皇陵等耗费巨大的工程。同时秦朝的官吏也残暴不仁,因此秦朝的普通民众负担过大,苦不堪言,心中恨透了秦朝的暴政。

3.陈胜、吴广起事之时,秦朝的大军不是在边疆抵御匈奴的入侵,就是在岭南一带,内部的兵力极其空虚。这主要是因为秦皇在收缴了天下武器后,自以为没有人敢再起兵作乱了,所以放松了对国内的防御,而将目光放到了对外扩张上。

4秦朝是一个以法家理念为治国原则的国家,但是在统一六国之后,原有的制度开始出现僵化,而秦朝却因循守旧,不思变通。如陈胜、吴广起义就是因为大雨延误了戍期,这本是一个自然界的不可抗力,可以免责。但是秦法却不问经过,只看结果,最终迫使陈胜、吴广等人揭竿而起。

5秦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秦始皇的突然暴毙。因为事出仓促,根本来不及安排后事。他完全没想到奸臣赵高为了自己的利益居然敢篡改遗诏,处死扶苏和蒙恬,让昏庸无能的胡亥登上了皇位。

三.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1.秦朝的耕战体系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社会背景,体系制度僵化。

2以法治国思想并没有在六国百姓中声入人心,且法律严苛,治下森严。

秦朝实行“法治”国家,为何百姓还哀鸣一片?

治理国家不能只有法治,法治和德治并行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然而秦始皇到死也没有能够明白这个道理。秦国从商鞅变法之后,就开始使用严苛峻法来约束底层社会人民的行为。李斯成为秦国的宰相之后,更是使用法家的思想来治理国家。底层的人民只要犯了一点点的错误,就会受到很大的惩罚。这种严苛峻法在战乱的时代可以使用,但是在和平时期应该采取更为宽松的政策,让百姓得到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秦国灭亡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在战乱这种角色脱离出来。他们没有及时改变自己的政策,在和平时期和战乱时期,应该采取不同程度上的法律。然而秦始皇和李斯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民众最期待的就是让他们能够自由的发展,得到一个喘息的机会。秦朝统一天下之后,百姓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虽然秦朝建立的是封建制度,但是他们仍然把子民看作他们的奴隶。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德治和法治应该放在同等的地位。德治和法治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有两面合在一起这枚硬币才是完整的。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这个国家都不能得到很多好的治理。

汉朝就吸取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后,就采用了宽松的法律,让百姓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刘邦采取了黄老之术,让底层社会的人们自由的发展。刘邦就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他能够很快转变角色,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这样的国策让汉朝迅速得到了人们的支持,为大汉王朝打下了牢固的根基,为汉朝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5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