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在两汉之间,有10位皇帝不被历史所承认,他们都是谁?

夏枯草 2023-07-27 23:29:20

读过两汉相关历史书籍的人都知道,西汉与东汉并非是接连存在的,在两个朝代之间,有过十四年乱世。在这十四年里,有过一个朝代,叫做新朝。然而,在这段历史中,被历史记载和承认的皇帝只有一个,那就是王莽。其实,在两汉之间,并非只有王莽一人称帝,在这期间,一共先后十位皇帝称帝。

历史上,三国时期,有《三国志》《三国演义》等相关书籍,生动记录着三国这个乱世各个割据势力争夺权势的相关历史事件,然而。两汉时期,各割据势力争相称帝,却几乎没有相关的历史书籍可供深入了解。

这也是世人很少对这段历史有深入了解的原因之一。其实,历史上两汉时期各英雄争夺权势的精彩故事可不比三国时期的少。在这一时期,一共有十位皇帝,只是他们没有被历史承认。这十位皇帝分别是谁呢 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恩怨纠葛呢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汉皇太子刘婴“禅让”皇位给王莽西汉汉平帝时期,西汉的国力已经相当衰微了,外戚掌权下,大司马将军在汉平帝死后就辅佐年仅两岁的刘婴做皇太子,刘莽当时在朝中的势力很大,他的姑姑是汉平帝的皇后,此外,他掌控着西汉的军政大权,因此,说话很有分量。

为什么辅佐这么小的孩子做太子呢 当然是因为小孩子比较容易控制。刘婴一直是皇太子,而不是皇上,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时期,王莽已经算是皇帝了。

所以说,刘婴不被历史承认是皇帝也是可以理解的。就这样,刘婴做三年皇太子后,王莽直接让刘婴禅让皇位给自己,就这样,王莽称帝登基了。这时,他改国号“汉”为“新”。

新朝建立以后,朝中的势力也没有太反对王莽称帝。由于王莽在位时,希望依照自己的想法治理国家,虽然初衷是好的,但由于他的一些改革措施非常不适应当时的客观条件,比如,将田地的私有制变成公有制,很多措施就触及到了士族的根本利益。

而且,王莽的这些举措非但没有把国家治理得更好,反而加剧了百姓的贫苦,各地民不聊生,很多人无法忍受王莽的治国理念,士族、农民纷纷起义,就这样,王莽刚建立的新政权摇摇欲坠。

乱世之下的各地政权由于王莽治国不力,遭到了天下人的不满。各地贵百姓纷纷起义,一时间就有很多个割据势力建立,于是,很快出现南北两大军事势力——绿林军和赤眉军。

六年以后,绿林军建立了政权,拥护刘玄为帝。不久,汉景帝刘启的后代刘圣也称帝。两个政权对峙不久,刘圣的政权就被刘玄灭掉了。在这年10月,绿林军前往新朝都城长安,王莽被杀,新朝彻底覆灭。

25年,更始帝刘玄迁都长安,第二年,北方的赤眉军拥护刘盆子为皇帝,年号建世。在这年的四月,位于蜀地的蜀王也等不及了,也自称为帝。6月,一直与更始帝刘玄交好的刘秀两人关系破裂,刘秀在河北也称帝了。9月,更始帝刘玄被杀,这一政权走向覆灭。

更始政权的覆灭,可谓是两汉之间割据势力的转折点。更始帝刘永死后,不到三个月,梁王刘永也开始称帝了,在这一时期,刘永与刘秀的政权是对峙状态。但很快,刘永就被刘秀的军队打败了。

同年,一直没有打仗的蜀地成家帝公孙述各方面能力大增,他收了很多英雄豪杰到自己的麾下,可谓实力强劲。此外,汉帝卢芳也被拥立为西平王。第二年,长安刘盆子的政权因为粮草不足,被迫离开长安。

刘秀抓住这一机会,占领了长安。但退出长安的刘盆子政权一直没有解决粮草不足的问题,在行军途中,受到袭击,无奈之下,刘盆子领导的绿林军向刘秀投降,刘盆子的政权彻底覆灭。

27年,李宪也在庐江郡自立皇帝,他的手下有十万多人。后来,铜马帝孙登也称帝,不过这些政权很快就被刘秀击败了。

刘秀与公孙述的决战到了这个阶段,天下建立的新政权都一个个成了刘秀的手下败将,而目前唯一阻挡刘秀完成统一大业任务的人,就是巴蜀成家帝公孙述。因此,对于刘秀来说,只要灭掉公孙述,整个天下唾手可得。

而公孙述与之前几个政权相比,实力是相当不容小觑的。建武八年,刘秀基本上平定了全国主要的政权,只剩下巴蜀这块难啃的骨头了。于是,刘秀开始集中兵力攻克巴蜀。

刘秀派了手下很对善战的将士攻打公孙述的手下良将隗嚣,公孙述看刘秀来势汹汹,就拍了另一名将军李育和数万名将士前去协助隗嚣作战,但没想到,隗嚣与李育都失败了。

这时,刘秀给公孙述写信,说服他归降,公孙述看了信,他虽然觉得自己很难打得过刘秀了,但也坚决不投降。后来,公孙述就使了阴招,就派刺客刺杀了刘秀手下的两个汉军主帅。没想到竟然得逞了。

而后,公孙述占卜,卦象上显示公孙述能赢。于是,公孙述率领数万人攻打吴汉,战斗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下午,士兵们因为无法吃到饭而感到很疲惫。这时,吴汉又有人突袭公孙述的军队,公孙述重伤,无法再领兵打仗。

于是,公孙述把兵符交给了他的手下延岑。第二天早上,延岑觉得败局已定,就向吴汉投了降,为报先前吴汉两位将士被杀之仇,延岑立即被处死了。后来公孙述病重而死,刘秀最终赢得了天下。

总结:两汉之间的这些年,可以说是天下大乱、战争四起,都说乱世出英雄,在两汉之间,涌现了许许多多想要一统天下的英雄,他们虽然称帝,却很少被世人记得,的确有些让人难过。

但凡争霸,总有胜负输赢,刘秀最终打败一个个对手,一统天下。虽说那些失败的英雄不免让人觉得可惜,但从大局上来讲,只有统一天下,才能减少纷争,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更好的发展进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刘秀的功劳更是伟大的。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朝皇帝名字,汉朝各皇帝名字,国号,都是什么?

汉朝各皇帝名字,国号,都是什么? 1、高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06年2月-195年4月在位。

2、孝惠帝刘盈:公元前195年4月-188年8月在位。高皇帝之子。 3、前少帝刘恭:公元前188年9月-184年4月在位。孝惠帝刘盈之子。 4、后少帝刘弘:公元前184年5月-180年9月在位。孝惠帝刘盈之子。 5、太宗孝文帝刘恒:公元前180年9月-157年6月在位。高皇帝刘邦之子。 6、孝景帝刘启:公元前157年6月-141年1月在位。孝文帝刘恒之子。 7、世宗孝武帝刘彻:公元前141年1月-87年2月在位。孝景帝刘启之子。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8、孝昭帝刘弗陵:公元前87年2月-74年4月在位。孝武帝刘彻之子。年号始元、元风、元平。 9、废帝·昌邑王·海昏侯刘贺:公元前74年6月,在位仅27天。孝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髆之子。 10、中宗孝宣帝刘询:公元前74年7月-49年12月在位。孝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进之子。年号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11、高宗孝元帝刘奭:公元前49年12月-33年5月在位。孝宣帝刘询之子。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12、孝成帝刘骜:公元前33年6月-7年3月在位。孝元帝刘奭之子。年号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缓和。 13、孝哀帝刘欣:公元前7年4月-1年6月在位。孝成帝刘骜之侄、孝成帝弟定陶恭王刘康之子。年号建平、太初、元寿。 14、孝平帝刘衎:公元前1年9月-公元5年12月在位。孝成这刘骜之侄、孝成帝弟中山孝王刘兴之子、孝哀帝刘欣堂弟。年号元始。被王莽毒死。 15、少帝刘婴(孺子婴):公元6年3月-9年1月在位。孝宣帝刘询玄孙、楚孝王刘嚣曾孙、广戚炀侯刘勋之孙、广戚侯刘显之子。其实前两年孺子婴是以皇太子的身份摄政,并未正式称帝。刘婴于公元25年被杀。 16、世祖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6月-57年2月在位。孝景帝刘启玄孙,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巨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年号建武、中元。 17、显宗孝明帝刘庄:公元57年2月-75年8月在位。光武帝刘秀之子。年号永平。 18、肃宗孝章帝刘炟:公元75年8月-88年1月在位。孝明帝刘庄之子。年号建初、元和、章和。 19、穆宗孝和帝刘肇:公元88年1月-105年12月在位。孝章帝刘炟之子。年号永元、元兴。 20、孝殇帝刘隆:公元105年12月-106年8月在位。孝和帝刘肇之子。年号延兴。 21、恭宗孝安帝刘祜:公元106年8月-125年3月在位。孝章帝刘炟之孙、清河孝王(孝德皇)刘庆之子。年号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 22、少帝·北卿侯刘懿:公元125年3月-125年10月。孝章帝刘炟之孙、济北惠王刘寿之子。 23、敬宗孝顺帝刘保:公元125年10月-144年8月在位。孝安帝刘祜之子。年号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 24、孝冲帝刘炳:公元145年1月-145年1月在位。孝顺帝刘保之子。年号永嘉。 25、孝质帝刘缵:公元145年1月-146年6月在位。孝章帝刘炟玄孙、千乘贞王刘伉曾孙、乐安夷王刘宠之孙、勃海孝王刘鸿之子。年号本初。 26、威宗孝桓帝刘志:公元146年6月-167年12月在位。孝章帝刘炟曾孙、河间孝王(孝穆皇)刘开之孙、蠡吾侯(孝崇皇)刘志之子。年号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 27、孝灵帝刘宏:公元168年1月-189年4月在位。孝章帝刘炟玄孙、河间孝王(孝穆皇)刘开曾孙、解渎亭侯(孝元皇)刘淑之孙、解渎亭侯(孝仁皇)刘苌之子。年号建宁、熹平、光和、中平。 28、少帝·弘农王刘辩:公元189年4月-9月在位。孝灵帝之子。年号光熹、昭宁。190年被毒杀。 29、孝献帝刘协:公元189年9月-220年10月在位。孝灵帝之子。年号永汉、中平、初平、兴平、建安、延康。被迫禅位于曹丕。 另外还有因为其子即位而追赠为皇的有: 孝德皇刘庆:清河孝王。孝章帝刘炟之子,以其子孝安帝刘祜即位追尊为皇。 孝穆皇刘开:河间孝王。孝章帝刘炟之子,以其孙孝桓帝刘志即位追尊为皇。 孝崇皇刘翼:蠡吾侯。孝穆皇刘开之子,以其子孝桓帝刘志即位追尊为皇。 孝元皇刘淑:解渎亭侯。孝穆皇刘开之子,以其孙孝灵帝刘宏即位追尊为皇。 刘仁皇刘苌:解渎亭侯。孝元皇刘淑之子。以其子孝灵帝刘宏即位追尊为皇。 其他像更始、刘盆子这些人,历史上一般不承认他们是汉帝。汉代历代皇帝名号及名字是什么?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2任惠帝刘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第5任文帝刘恒BC179—BC156年在位23年 第6任景帝刘启BC156—BC140年在位16年 第7任武帝刘彻BC140—BC86年在位54年 第8任昭帝刘弗陵BC86—BC73年在位14年 第9任少帝刘贺BC73年 第10任宣帝刘询BC73—BC48年在位26年 第11任元帝刘奭BC48—BC32年在位16年 第12任成帝刘骜BC32—BC6年在位26年 第13任哀帝刘欣BC6—公元1年在位6年 第14任平帝刘箕子公元1—6年在位5年 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END 西汉王朝共15帝立国215年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新王朝共1帝立国15年 玄汉王朝23—25年首都长安 第1任更始帝刘玄23—25年在位3年 玄汉王朝共1帝立国3年 东汉王朝25—220年首都洛阳 第1任光武帝刘秀25—58年在位34年(原名刘绣) 第2任明帝刘庄58—76年在位18年 第3任章帝刘炟76—89年在位14年 第4任和帝刘肇89—106年在位18年 第5任殇帝刘隆106年 第6任安帝刘祜107—125年在位19年 第7任婴帝刘懿126年 第8任顺帝刘保126—145年在位20年 第9任冲帝刘炳145年 第10任质帝刘缵146年 第11任桓帝刘志147—168年在位22年 第12任灵帝刘宏168—190年在位23年 第13任少帝刘辩190年 第14任献帝刘协190—220年在位31年东汉王朝END 东汉王朝共14帝立国196年 两汉共29帝立国411年END谁知道汉朝所有皇帝的名字顺序?谢谢了 高祖刘邦前206年——前193年

惠帝刘盈前194年——前186年 文帝刘恒前179年——前157年 景帝刘启前156年——前139年 武帝刘彻建元元年(前140)——后元二年(前89) 昭帝刘弗陵始元元年(前86)——元平元年(前74) 宣帝刘询本始元年(前73)——黄龙元年(前49) 元帝刘奭初元元年(前48)——竟宁元年(前33) 成帝刘骜建始元年(前32)——绥和二年(前7) 哀帝刘欣建平元年(前6)——元寿二年(前1) 平帝刘衎元始元年(1)——元始五年(5) 孺子婴居摄元年(6)——初始元年(8) 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25)——建武中元二年(57) 明帝刘庄永平元年(58)——永平十八年(75) 章帝刘炟建初元年(76)——章和二年(88) 和帝刘肇永元元年(89)——永兴元年(105) 安帝刘祜永初元年(107)——延光四年(125) 顺帝刘保永建元年(126)——建康元年(144) 冲帝刘炳(永熹元年〔145〕) 质帝刘缵(本初元年〔146〕) 桓帝刘志建和元年(147)——永康元年(167) 灵帝刘宏建宁元年(168)——中平六年(189) 献帝刘协初平元年(190)——延康元年(220) 在汉代可视为“帝”的有30多个,我这里只写了“二十四帝”。 吕后在惠帝后虽擅政8年,《史记》也将她列入“本纪”,但她并未直接称“帝”;惠帝后有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留传下来的“少帝”,昭帝后有一个继位仅27天的刘贺,安帝后有一个在位7个月的“少帝”刘懿,灵帝后也有一个在位7个月的“少帝”刘辩,这4个人在位均未跨年度,未及改元;反莽战争中,刘玄虽称帝,也建有年号,但并未建立统一的国家;王莽虽与汉关系紧密,但另立一朝。所以,这七个人均不计算在内。所有汉朝皇帝的名字是什么? 西汉

高祖 刘邦 (公元前256-前195年 字字季 惠帝 刘盈 (公元前211年-前188年),高祖长子 文帝 刘恒(公元前202—前157),汉高祖刘邦中子 景帝 刘启 (西元前188~前141) 字开,是汉文帝的长子 武帝 刘彻 (前156年—前87年),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 昭帝 刘弗陵(前95年—前74年),汉武帝幼子 宣帝 刘询(前92—前49),,武帝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 元帝 刘奭 (前75—前33),汉宣帝长子 成帝 刘骜(前51年-前7年),汉元帝长子 哀帝 刘欣(前27年~前1年),汉元帝庶孙 平帝 刘讳衎(前9年-6年)汉元帝的孙 更始帝 刘玄 (?—25年 刘秀的族兄 东汉 光武帝 刘秀 (公元前6~公元57)刘邦九世孙 明帝 刘庄 (28—75 刘秀第四子 章帝 刘炟(58年—88年),明帝的五儿 和帝 刘肇(79年—106年 章帝次子 殇帝 刘隆(105年—106年),汉和帝次子 安帝 刘祜(94年—125年),章帝的孙子 顺帝 刘保(115年—144年),安帝之子 冲帝 刘炳 143年—145年 顺帝之子 质帝 刘缵138年—146 章帝的曾孙,孝王刘鸿儿 桓帝 刘志(132~167)章帝曾孙 灵帝 刘宏(156~189年)章帝玄孙 献帝 刘协 189年-220年 汉灵帝的儿子汉朝皇帝的所有宫殿名称及用处汉代长安城内的宫室,有未央宫、长乐宫、桂宫、北宫、明光宫,另外在城西紧挨着未央宫的有建章宫。其中自惠帝以来,皇帝居未央宫,太后居长乐宫。自武帝时营建建章宫,武帝常居,昭帝亦常居。未央、长乐、建章,为西京三大宫,地位非其余宫室所能及。

1、未央宫:皇帝居所,政令中心

自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经成为汉宫的代名词。

西汉以后,未央宫仍是多个朝代的理政之地,隋唐时也被划为禁苑的一部分,存世1041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皇宫。

2、长乐宫:太后居所

长乐宫是在秦离宫兴乐宫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西汉第一座正规宫殿,位于西汉长安城内东南隅,始建于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居于此宫、汉高祖之后为太后居所,惠帝以后的汉帝居未央宫。

3、桂宫:后妃居所

桂宫是汉武帝时期后妃居住生活的宫殿,建筑十分奢华,其中桂宫二号遗址是桂宫中最大的一个宫殿遗址,它分南院和北院两个部分,面积4000多平方米。

此前,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和日本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曾两次对这里进行了发掘。国家文物局、陕西省和西安市文物保护部门对桂宫二号遗址的保护非常重视,并期望在保护形式上有所突破。

4、明光宫:祈求神仙降临

明光宫建于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秋,位于长城乐宫北,具体地点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其地望当年在清明门大街以北,宣平门大街以南,安门大街以东,东城墙以西范围之内。

据班固《西都赋》和张衡《西京赋》所说,明光宫与长乐宫。桂宫以及未央宫之间皆有阁道相连。

建造这座宫殿的目的有点特殊,是为了祈求神仙降临。“明光”之名,本指神话传说中昼夜常明的丹丘,是神仙之地,意为供神仙享用的宫殿。

5、建章宫:朝会、理政

建章宫建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规模宏大,有“千门万户”之称。武帝曾一度在此朝会、理政,其宫殿建筑毁于新莽末年战火中。

建章宫遗址位于三桥镇北的高堡子、低堡子等村一带,在汉长安城直城门外的上林苑中。今地面尚存并可确认的有前殿、双凤阙、神明台和太液池等遗址。《三辅黄图》载:“周二十余里,千门万户,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

-未央宫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哪些不被人们所承认的女皇?

只要提到女皇帝,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武则天,在中国古代,出现的皇帝很多,但仅仅只有武则天这一个女皇帝,因此有很多人都特别佩服武则天。但其实,若真正去了解中国历史的话,就会发现,中国古代可不仅仅只有武则天这一个女皇帝,之前也曾经出现过其他的女皇帝,但她们不被正统历史所承认,也不为众人所知。

第一,北魏元姑娘。

北魏元姑娘也曾经当上皇帝,只可惜的是,历史上并不愿意承认这个女皇帝。元姑娘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要感谢一个人,这就是胡太后,是胡太后将她捧上皇帝的宝座。元姑娘的父亲是北魏孝明皇帝,他刚刚登基的时候,年龄还比较小,暂时还不能够处理朝政,就只能将所有的政事都交给胡太后来打理。

等到北魏孝明皇帝年纪渐长时,就想要自己来掌控朝权,不愿意听从胡太后的命令,而胡太后也不愿意将政权交出来,两人之间的关系就不是很好。后来胡太后主动出招,直接将孝明皇帝毒杀了,自己牢牢地掌控了政权。孝明皇帝离世后,政权被胡太后掌控在手中,但胡太后不能自己做皇帝,就必须要找一个傀儡皇帝,孝明皇帝生前的子嗣并不多,仅仅只留下元姑娘这一个女儿,因此元姑娘就被胡太后扶持为皇帝啦。

虽然元姑娘被尊称为皇帝,但北魏政权并没有掌握在元姑娘的手中,真正掌权的人是胡太后。元姑娘年幼之时,胡太后对她还比较信任,让她做皇帝,但等到元姑娘长大后,胡太后就不再信任她,也就将她的皇位罢免了,从此之后,元姑娘就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了,也不知道这个可怜的女孩最后的结局如何。

第二,唐朝陈硕真

初唐时期,老百姓的生活并不好过,有很多老百姓就想要谋反起义。有一个名叫陈硕真的女孩,她自称自己为九天玄女,还称自己是老天爷派下来的,要带领老百姓建立新的政权,带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不少单纯的老百姓相信了陈硕真的话,陈硕真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后来竟然发展上万人,她的野心就越来越大。

陈硕真已经不满足于做九天玄女了,后来竟然还真的建立了自己的新政权,自立为女皇帝,但可惜的是,这个政权并不稳定,陈硕真最终还是败给唐朝军队了,她的女皇帝梦想也就此破灭。陈硕真虽然自立为帝,但她的政权不被正统历史所认可,她的女皇之位也就不被认可啦。

在中国历史上,并不仅仅只有武则天这个女皇帝,还曾经出现过这两位女皇帝,但元姑娘能够做皇帝,靠的不是自己的能力,她仅仅只是祖母胡太后的傀儡,并没有真正掌控朝权,陈硕真是靠自己的能力,当上了女皇帝,但不被正统所承认,因此相比较而言的话,这三人当中,还是武则天最厉害,也仅仅只有她,是正统认可的女皇帝。

唯一不被正史承认的唐朝皇帝是谁?为什么?

唐朝是我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代,一共历经289年,被历史承认的有二十一位皇帝。在二十一位皇帝中,有二十位皇帝是姓李的男皇帝,一位是女皇武则天。不被历史承认是一个小皇帝唐殇宗李重茂。由于李重茂是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后的傀儡,在位时间一共十七天,自然也不会被正史所承认。

我们看到,武则天在继承皇位,把国号改为周,可以说是开创了女人当皇帝的历史。在武则天当皇帝时候,也创造了中国历史少见的太平盛世。但是,她篡夺了李唐王朝的政权,让李家的旧臣都是愤愤不平。于是在武则天晚年时候,以张柬之为首的李唐王朝忠臣们就发动神龙政变,逼武则天让位,把皇位传给儿子唐中宗李显。

李重茂也是唐中宗李显的第四个儿子,武则天在为时候被封为北海王,之后也被封为温王。当武则天下台,唐中宗李显复辟的时候,本身也是一个没头脑的昏君,一个坏毛病就是怕老婆,刚继承皇位就立野心勃勃的韦氏为皇后,并且仿效李治,让韦氏皇后参政。

之后,韦后与武则天家族的武三思勾结,干预朝政,唐中宗李显恍如一个傀儡皇帝。当韦后专政之后,李显与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有了专政的野心,野心渐渐膨胀,想学武则天再创一个女人专政的朝代。李显却也是没出息的人,只知道迁就老婆与女儿。

当时,韦后与安乐公主为了夺取政权,就下狠心把李显给毒死。在这一点可以看到,韦后与安乐公主可谓是心狠手辣,人神共愤。韦后也忘记一点,武则天不是毒死丈夫唐高宗李治的,是得到儿子禅让的。为了平息众怒,在心腹大臣的提醒之下,只能找一个傀儡,也就是在历史上不被承认的唐殇宗李重茂登基为皇帝。

当时,李重茂年仅十五岁,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被拉上皇帝的宝座。实际上,这一切也都是韦太后的计谋,在韦后登基之后,立女儿安乐公主为皇太女继承皇位,可以看到这一对母女俩的阴谋是非常可怕!

可是,并不是人人都有武则天的好运气与能力!在傀儡唐殇宗上位十七天,这一件事就遭遇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反对,所以,当了十七天皇帝的李重茂,甚至还没有掌握过真正的权力,就遭遇唐隆政变被赶下台,之后唐睿宗李旦重新上台。

唐睿宗李旦正好也是李隆基的老爸,是太平公主的哥哥。之后,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以禁军诛杀了韦后与安乐公主的势力,让政权又回到李唐王朝的手中。

历史就是这样巧合,由于李重茂的退位,使大唐有了?开元盛世?。却也因为李隆基的继位,也有了大唐由盛转衰从此一蹶不振的?安史之乱?。

中国历史上共有几个皇帝 前十位是谁

共有308个,包括武帝,不包括王和候。<font color="blue"><font size=3>明成祖 朱棣(十)<br> 将首都迁移到北京,在汉人皇帝中是很有胆魄的,永乐大典也是学术界的珍宝,并排郑和七下西洋使华夏威名远波,可惜重用宦官,祸害后世。<br> 唐玄宗 李隆基(九)<br> 李隆基论政绩和才智应该排前四,可惜他不仅前明后昏,导致了安史之乱,还因为贪恋美色,强占儿媳、并将儿子“赐死”,实在令人寒心、发指。 <br> 元世祖 忽必烈(八)<br> 又一次统一全国,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因为吐蕃第一次正式纳入中华的版图,(可惜没把小日本纳进来),我们今天的版图就是从元朝继承下来的。(可惜小了很多),武功盖世,但文治稍差.<br> 宋太祖 赵匡胤(七)<br> 使自五代十国100年的分裂局面又一次统一。不仅是个有作为的皇帝,还是个重情义的皇帝,虽忌惮手下人的重兵,却不用汉高祖、明高祖的伎俩杀人,用喝酒聊天的方式就OK了。对后周的皇室也很礼遇。不杀人、不流血就改朝换代了。只可惜未完成全国统一. <br> 清高宗 弘历(六)<br> 乾隆不仅是杰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完成了“康乾盛世”的伟业。文才也不错,一生留下4万于首诗,可惜传世之佳作不多;还酷爱收收藏古玩、字画。但屡下江南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好大喜功是其最大的缺点。<br> 秦始皇 赢政(五)<br> 把他排第5也太委屈他了。如果说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不是最大的,也是最大的之一。可惜施行暴政、杀戮太重。不过长城虽劳民伤财,却为后世流下了伟大的工程。很多制度被后世沿用,直至今日。焚书坑儒是其最大的败笔。<br> 汉武帝 刘彻(四)<br> 大败匈奴,震华夏威风。手下有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各尽其职,卫青、霍去病、李广、东方朔、张骞、祖父偃、司马迁、董仲书。可谓是群星闪耀。晚年虽有过错,但还知道下罪己昭。<br> 隋文帝 杨坚(三)<br> 结束了从西晋以来长打270多年的分裂。科举制更是影响深远。提倡节俭、体察民情在帝王中不多见的。只是生性猜疑,事必躬亲“欲以一人之智,断天下之务”。我最欣赏的一个皇帝可惜竟被自己的伪君子儿子害死。<br> 唐太宗 李世民(二)<br> 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16岁勤王便展露头角,20岁以明满洛阳。礼贤下士、深得人心,南征北战、屡建奇功。登基后对内修生养息、恢复生产,对外抵抗外敌、开疆扩土。难得的是能居安思危、纳谏如流。 <br> 清圣祖 炫烨(一)<br> 平定内乱、加强集权、整顿吏治、兴修水利、完整版图、抵抗外侵。康熙大帝文韬武略、文治武功,天生就是个当皇帝的料。将一个内忧外患的满清政府代向了辉煌的“康乾盛世”。康熙还家教严格,子孙中没有一个纨绔。还学灌古今,对西方的自然科学也很有研究。他基本上做到了那个时代一个圣君所能做到的一切。<br> </font></font>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scgf/1144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