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 画像)
成化元年,登基不久的宪宗皇帝朱见深还没来得及享受荣登九五之位的喜悦,一道百里之外的加急奏折就送到了他的手上。
皇帝打开折子一看,头立刻大了不少,原来是广西浔州大藤峡一带的百姓发动叛乱,声势浩大,已经接连攻陷了不少州府城池。
朱见深同志不是吃干饭的,当即决定,派兵出征,平定叛乱。
军队开拔广西,没用多长时间,就平定了叛乱,因为造反的势力并不是广西大部的百姓,只是一些极个别的少数民族土司组织的。
明朝讲究“以夷治夷”,意思就是在当地的少数民族中选拔领导者来管理当地人。
土司,就是明政府选出来领导者。
没想到,广西浔州这片儿的土司同志们不太安分,政府信任你们,把权力给你们,你们居然敢造反。
纪勇就是其中的一位造反土司。
明军平定叛乱之后,纪土司身死乱军之中,纪勇虽然死了,但依《大明律》,这个造反家属大部分都是要处死的,纪勇有个十多岁的小女儿,由于史书中没有留下她的名字,我们暂且叫她纪姑娘。
纪姑娘人长的非常带劲,身材好,气质佳,所以并没有被处死,而是被明军掳回了紫禁城,几经辗转,成了皇宫里普普通通的一名宫女。
家破人亡,孑然一身,背井离乡,落入宫闱。
这是纪姑娘留给人们最初的印象。
她过去的命运从这一刻已然终结,她崭新的人生在这一刻即将开始。
换个思路去想的话,其实纪姑娘这命算是可以了。
进宫当宫女,总比杀头强,也总比流落街头要好,
但其实当宫女的日子也不好过。
宫女是个古典词,详细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宫中供役使的女子。
说白了,宫女就是下人,下人就是奴才,而作为奴才,在等级森严的紫禁城中,是要干活的。
洗衣做饭,亭台洒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如果仅此而已,那么也许纪姑娘终其一生,就是一个普通宫女,在偌大的紫禁城里了此残生。
(紫禁城)
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地改变了纪姑娘的人生。
由于长的实在是很好看,纪姑娘居然被明宪宗朱见深给临幸了。
说得好听是临幸,说得不好听,就是被皇帝强暴了。
你可能觉得,这是好事儿啊,跟皇帝发生了关系,不就能摇身一变,成为皇帝的女人了吗
理论上来讲,的确是这样,但实际上,皇帝跟纪姑娘睡完,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因为皇帝的女人实在是太多了,皇帝睡过的女人也太多了。
皇帝不可能每一个都记住,皇帝也不可能每一个都封赏。
纪姑娘就成了那个被遗忘的人。
她只和皇帝有过一夜的露水情缘,随即被皇帝抛弃。
如果仅此而已,也就算了,紫禁城里宫女千千万万,有些甚至终其一生都没见过皇帝一面,自己却能和皇帝有过这样的情缘,纪姑娘已经知足了。
但,命运之神再次跟她开了一个玩笑。
不久之后,纪姑娘怀孕了。
这时候可能又有观众朋友提问了:怀孕不是好事吗 怀了皇帝的孩子,那不就母凭子贵,走上人生巅峰了
别的暂且不论,我很想和这些一直认为纪姑娘的遭遇是幸运,是好事的读者掰扯掰扯。
不要用个人的视角去看待别人的遭遇。
有人认为和皇帝睡一觉,怀了皇帝的孩子是美差,是好事,是因为他们贪慕荣华,他们不在乎。
但所有人都贪慕荣华吗 所有人都希望在紫禁城里往上爬吗
未必。
因为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我更愿意认为,纪姑娘只是个平凡、敦厚又老实的姑娘,她最大的梦想只是希望能在宫里辛劳的工作、然后有口饭吃,平平淡淡的度过人生。
所以被皇帝临幸。甚至怀了皇帝的孩子,对她来说不是幸运之神眷顾了她,而是一个青葱少女要承受巨大的屈辱和痛苦。
并且,从纪姑娘怀上皇帝的孩子开始,她就陷入了一种极度危险的境地之中。
当时的后宫,万贵妃一家独大,皇帝专宠,整个后宫基本上都是她说了算。
她一听说宫里有个宫女居然怀了龙种,这要让她生下来,混个妃子一当,母凭子贵,那还得了
万贵妃当即决定,派人去给纪姑娘堕胎,把这个孩子扼杀在肚子里。
(影视剧中的万贵妃形象)
这个被派去给纪姑娘堕胎的人,是万贵妃手底下一个平平无奇的的宫女。
平平无奇到什么程度
翻遍明史,也查不到这个宫女年方几何,姓甚名谁,她给人们留下的所有的也是唯一的印象,就是两个字:宫女。
但就是这位宫女,在见到小腹已经微微隆起的纪姑娘时,突然生出了恻隐之心,
这个寂寂无名的宫女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打算帮纪姑娘留下这个孩子。
所以她不仅没有给纪姑娘堕胎,反而在回禀时,欺骗了自己的主子。
她告诉万贵妃,纪姑娘并没有怀疑,只不过是肚子里长了一个肉瘤。
这位宫女在历史上的记录戛然而止,再无音讯。
人们无从得知她以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无法了解到她以后的命运。
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她是一个好人。
一个一念之间拯救了一条生命的好人。
孩子保住了,并且被偷偷的生了下来。
是一个健康的男婴。
但纸是包不住火的,很快,万贵妃就知道纪姑娘怀孕并且诞下男婴的事。
于是万贵妃同志再次派出手下,要求直接找到纪姑娘,并且弄死这个出生不久的男婴。
这次万贵妃学精了,她认为宫女容易和纪姑娘产生同理心,不太靠谱,所以这次她派出了一位太监。
这个太监的名字叫做张敏。
由于张敏同志名字比较女性化,就导致每次我讲述这段历史时,很多读者都会误认为他是个女的。
但幸好,张敏同志,有字,字太德,所以我们暂且称呼他为张太德。
张太德同志从万贵妃手里领了任务就出发了,但当他到了纪姑娘的住处时,看到天真烂漫的男婴,却也心生怜悯。
这个男婴唇红齿白,稚嫩可爱,张太德实在是下不了手。
张太德也决定冒一次险。
他打算保住这个男婴的性命。
于是他和之前的那位宫女一样,选择了欺骗万贵妃。
他告诉万贵妃,男婴已经被自己弄死了。
这事儿很冒险,也很玄。
因为万贵妃独得皇帝的恩宠,掌握着整个宫闱的生杀大权。
而且万贵妃脾气非常不好,伺候她的下人稍有疏忽,命就没了,何况是对万贵妃撒下弥天大谎的张太德呢
但这个勇敢的太监已然决定,要用自己的生命作为赌注,换这个男婴的一生平安。
于是,张太德帮助纪姑娘,把男婴藏在了后宫深处的一间暗室里。
(影视剧中的张太德形象)
男婴的藏匿生涯开始了。
他全天二十四小时不能见光,不能到外面去,但纪姑娘和张太德会经常来看他。
有时带给他一片煮熟的菜叶,有时是半个馒头,有时是半块冰糖。
可一天天长大的男婴不仅仅需要吃饭喝水,还需要其它的营养补给。
纪姑娘和张太德微薄的薪水,是负担不起这个孩子的成长的。
聪明的张太德很快就找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吴皇后。
这位皇后曾经是皇帝的正牌夫人,但因为和万贵妃素来不睦,于是直接被皇帝给废黜了。
吴皇后是个善良的人,她知道了这件事后,主动承担了照顾男婴的责任。
之后,越来越多的宫女和下人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
他们纷纷献出了一份自己的能力,有钱的给钱,有力的出力,什么都没有的,闲暇时间,就给这个男婴唱一支乡间的小曲儿。
于是,一个奇迹发生了。
紫禁城等级森严,残酷无比。
人踩人,人杀人,人吃人。
在这个无间地狱中,一群生活在最底层的宫女和太监们为了养活一个和自己毫无关系的男婴,通通赌上了他们自己的身家性命。
因为他们的这种行为对万贵妃来说无疑是忤逆的,一旦事情败露,他们将通通死无葬身之地。
他们不求功名,不求利禄,他们别无所求,只是希望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这个可怜的孩子拥有活下去的机会。
整整六年时间,这个男婴一直活在这些宫女和太监的保护之中。
他们联合起来欺瞒了万贵妃。
这些宫女和太监们明白,自己在这悠悠深宫中,注定一生凄苦终老,非死不得出,他们不会再有指望,但这个孩子不一样,他是皇帝的血脉,他的未来一定不止于此。
而为了这个孩子,这些生来命贱的下人们愿意付出一切。
可这个孩子一天一天长大,他的未来又落在何处呢
他从来没有踏出过那个幽深黑暗的房间,他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对这个孩子来说,世界就是一片黑暗。
而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
难道这个孩子要一辈子就在这小小的房间里苟延残喘的生活
(紫禁城一角)
成化十一年,一切即将改变。
宪宗皇帝朱见深已经执政很多年了,时光如白驹过隙从指间溜走,朱见深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早已失去了年轻时英伟的容颜,转而变成了一个两鬓微霜的老人。
太监张太德正在替皇帝梳理他那繁杂而稠密的头发,黑发中白发丛生,皇帝连连叹道:我已经很老了,但却还没有儿子。
皇帝当然只是一句感叹,因为皇帝有儿子,但皇帝的儿子们要么早夭,要么就藩,没有一个让朱见深中意的。
张太德梳理头发的手停住了,他知道这一刻迟早要来。
他即将要面临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抉择。
是继续隐瞒事情的真相,还是将一切全都告诉皇帝
张太德没有犹豫,扑通一声跪在了皇帝的面前,然后说了这样一句话:
“死罪,万岁已有子也。”——《明史·后妃传》
张太德告诉皇帝,你有一个儿子,被我们一直偷偷藏在宫里,今年已经六岁了。
皇帝大喜,立刻要派人去后宫中接出这个孩子。
一切尘埃落定。
张太德释然了。
他明白,自己只要把这个真相告诉皇帝,就代表了自己已经无路可退。
自己欺瞒万贵妃的行径将会公之于众,而向来歹毒的万贵妃一定不会放过自己。
但张太德没有后悔,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皇帝要来派人接走这个孩子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后宫。
大家都很开心。
因为自己养育的孩子终于不用再躲藏,终于可以出人头地了。
最为开心的当然是作为孩子母亲的纪姑娘。
她一遍一遍地抚摸着孩子的脸庞,一遍,又一遍。
因为常年不见太阳,这个孩子面色苍白,毫无一丝血色。
蓬头垢面,简直没有人样。
她知道,这也许是自己和这个的孩子的最后一次见面。
因为知道真相的万贵妃一定不会放过自己。
所以她语重心长的告诉这个孩子:要好好活着,妈妈永远爱你。
然后这个孩子就被接走了。
母爱无私伟大,亲情永垂不朽。
不久之后,这个孩子就被正式立为皇太子,纪姑娘因为诞育皇嗣有功,被封为淑妃。
可一切并没有迎来大圆满。
几个月后,纪姑娘横死宫中,死因不明。
张太德则在一个寒冷的早晨吞金自尽,缘由也不得而知。
但我们不难想象,作为藏匿孩子的始作俑者,纪姑娘和张太德一定遭到了万贵妃的疯狂报复。
他们的死,一定和万贵妃脱不了干系。
这位伟大的母亲含辛茹苦,将这个孩子抚养长大,却连一个真实的名字都没能在史书中留下。
舍命保护了孩子的太监张太德,一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死后也不会再有人记得。
如果不是这篇文章,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明朝曾经有这么一个太监存在过。
那些曾经直接或者间接给予过这个孩子帮助的宫女和太监们,就连故事也不配拥有了。
我们只能记得有这么一群人,而这群人都是谁,都叫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他们才是真正应该被记住的人。
帝王将相,千秋霸业,在这群人面前什么也不是。
而这,就是我热爱历史的原因。
就像明史作家当年明月曾经说过的话一样:(大致是这么说,具体内容我也忘了)
因为我始终相信,在那些残酷无情,充满杀伐征战、血腥屠戮的历史之下,人性的善良和光辉,将永远存在。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份人性之善,这个曾经像野狗一样出生,像野狗一样的长大的孩子终于一步一步地成为皇太子,最后还继承了皇位。
(明孝宗 朱佑樘)
这个孩子就是大明王朝的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佑樘。
成化二十三年,明宪宗朱见深驾崩,同年,朱佑樘改元弘治,即位九五。
这个寄托了所有人梦想和希望的孩子,终于成为一代至尊。
而未来,他将带领大明王朝的黎民百姓,文武群臣,将这艘王朝的巨轮,驶向,更远的地方。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从秦国到明朝,只有秦始皇可以称得上是万古皇帝。 秦始皇的战功辉煌,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战国之乱,奠定了今天的陆域基础。 秦始皇所在的秦国,通过第六代的努力,不仅消灭了其他六国,而且在各方面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以郡制代替了分封建制,建立了统一的 从思想根源深处思考。统一了一切可以统一的东西,也统一了经济领域的度量衡,统一了交通轴的长度等。 这是一个统一的大国必要的基本条件。
1.秦始皇的工程设计,造福于民,修陵渠方便灌溉饮水,修路方便出兵统治,筑长城守边防外侵。 秦始皇的秦帝国被称为中国历史的开端和封建君主制。 在此之前,夏、商、周三朝是以部落、城邦和封建封建主义为基础的治理体系。 比较松散,每个部落的势力都很大,是一个比较独立的体系,一旦实力强大,难免会招来麻烦。
2.秦始皇的政治思想、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使多民族国家统一起来,充分实现了文化交流和融合,以三公九臣加强中央集权、县分制、等级管理、 以及废除分封等级制度。 为民族团结奠定基础。 秦始皇作为皇帝封号的缔造者,有着莫大的红利,他建立了统一的规章制度,为中国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修筑了长城。 这是他的优势,而他的弱点是,秦帝国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规章制度比较粗糙,版图比较小,势力范围比较小。 六国统一后,一团糟,需要勇气和责任,才能尽快找出蛛丝马迹。 为了巩固政权,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 自称第一任皇帝,他整合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皇帝的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皇权制度的创始人。 虽然他有,但他的影响力远不如他的功劳。 因此,明代思想家、政治家李治被誉为“千古一帝”。
明朝有一个思想家,叫李贽。李贽被称为明朝思想启蒙运动的一面旗帜,一生持才傲物,以伯夷、叔齐自居。历代名人中,能够入李贽法眼的不多,秦始皇是其中之一。李贽对秦始皇评价极高,赞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凭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当然是因为他建立了不世功业。综合一下,秦始皇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四大贡献。
一是统一中国
从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了10年的时间,攻灭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这里的大一统,不仅仅是地域概念上的统一,还包括国家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思想文化上的统一。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在秦朝之前,中国还存在3个王朝,即夏朝、商朝、周朝。但是,夏朝、商朝、周朝只实现了地域上的统一,在国家政治制度依然处于分裂状态。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中央层面上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能够高效地处理和管理国家大事;在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代之以郡县制。秦始皇用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实现了国家政治制度的统一,为后来的历代王朝所模仿,一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
二是开疆拓土
在夏朝、商朝、周朝时期,中国的领土并不大。夏朝的领土约在今天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湖北等地。商朝的领土大致差不多。周朝的领土最大,东北到达辽东半岛,西北到达陕西南部,往南到达长江流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没有停止开疆拓土的步伐。
首先,秦始皇派国尉屠睢率50万大军南下,征伐岭南。岭南在古代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被称为百越之地,相当于现在广东省、广西省、海南省全境,以及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面积在50万平方公里左右。然而,屠睢的军事行动没有取得成功。秦始皇随即派遣任嚣和赵佗率领大军攻打岭南,经过4年血战,终于将将岭南一带圈进秦朝的地盘。
秦始皇在岭南设置了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并不断向岭南移民。这些中原移民带去了先进文化和农业、手工业技术,让当时相对闭塞、落后的岭南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渐跟上了中原的节拍。
其次,秦始皇在征伐岭南后,又把目光投向北方。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正在崛起,并屡屡南侵,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在这之前,秦始皇早就想收拾匈奴了,苦于正在跟六国争斗不已,没法分身。现在,六国和岭南都已搞定,终于轮到匈奴了。
公元前214年春天,秦始皇命令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往北进攻匈奴。在秦朝大军迅猛的攻击下,匈奴溃不成军,纷纷败逃。第二年秋天,蒙恬再次率领大军追击匈奴,匈奴依然没有反手之力,不得不离开黄河河套平原,向北方的大漠深处迁徙。秦朝军队一直深入到阴山一带。这一战,汉朝历史学家贾谊赞为“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随后,蒙恬奉命驻扎在北疆,防止匈奴卷土重来。为此,蒙恬还在燕、赵、秦的长城基础上,修建了西起临洮(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不仅如此,秦始皇还从中原迁徙了大量谪徙刑徒和一般民众,对北方大片疆土进行开发。
在往南、往北开疆拓土的时候,秦始皇还打通了中原与西南地区之间的五尺道,使得西南地区与中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如果说,秦始皇用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实现了国家政治制度的统一,那么他又用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实现了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统一。
书同文——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自为政,使用的文字也各不相同。如果秦朝对这种现象放任不管,必将给政令推行、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带来巨大的不便。为此,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对这些文字进行整理。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综合六国文字的优点,创造了一种统一的字体秦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在秦篆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发展出另外一种字体隶书,作为日用文字。
车同轨——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道路宽窄不一,马车的大小也不一样。国家统一后,这种现象严重影响各地的交通往来,制约经济发展。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条驰道,一条向东,一条向南,一条向北,相当于现在的国道。驰道上的车轨宽6尺。同时,将马车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6尺,与驰道上的车轨一样。这样一来,有利于马车的长途运输。
统一度量衡——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大小不一,容易引起混乱。秦始皇推行统一的度量衡,在书同文、车同轨之外,还实行统一的钱币、长度单位、容积单位、重量单位。
四、修筑灵渠
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但它却是军事行动的产物。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令屠睢率兵50万征伐岭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于战线拉得太长,秦朝军队的军粮运转出现了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监御史禄率领士兵、民夫,在长江水系的湘江与珠江水系的漓江之间修建了一条人工运河,运载军粮。
这就是灵渠。灵渠修建好后,没过多久,秦朝军队就征服了岭南。灵渠居功至伟。
战争结束后,灵渠经过历代修整,继续承担水路交通要道的功能,长达2000多年。2000多年间,灵渠在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各族人民往来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2018年,灵渠被列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4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