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1880~1942),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即佛教中赫赫有名的弘一大师,晚号晚晴老人。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为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中兴佛教南山律宗,为著名的佛教僧侣。1942年在福建泉州开元寺圆寂。
1/15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2/17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李叔同《临终偈语》
3/15识不足则多虑,
威不足则多怒,
信不足则多言。
——李叔同《格言别录白话赏析》
4/15纷纷纷纷纷纷纷,
唯落花委地无言兮,
化作泥尘。
寂寂寂寂寂寂寂,
何春光长逝不归兮,
永绝消息。
——李叔同
5/15修己,以清心为要。
涉世,以慎言为先。
——李叔同
6/15以“淡”字交友,
以“聋”字止谤,
以“刻”字责己。
——李叔同
7/15物忌全胜,
事忌全美,
人忌全盛。
——李叔同
8/15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李叔同
9/15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李叔同
10/15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
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
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
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
——李叔同
11/15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李叔同
12/15宜静默,宜从容,
宜谨严,宜俭约。
——李叔同
13/15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
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
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
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
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李叔同《忆儿时》
14/15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李叔同
15/15一音入耳来,万事离心去。
——李叔同
修好身,守住心,人生才能圆满。
曾国藩说:“自修之道,莫难于修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慎独,是一场战胜自己的修行,是一种最高级的自律。
修炼的是内在的定力,即使是无人时、细微处,也从不逾矩,不越轨,他人看来是坦荡,对自己来说是心安。
越是人看不到的地方,越是能看出一个人真实的模样。
而慎独,贵在“三不欺”。
01
内不欺己
南宋心学创始人陆九渊说:“慎独即不自欺。”
能守住本心,处事谨慎,自我意志坚定,就是慎独。
纵观古今,成大事者都懂得慎独不自欺,这是一种风度,更是内心的洒脱和通透。
元丰二年的乌台诗案中,苏轼被弹劾在奏折中讽刺朝廷,起初宋神宗并不是放在心上。
但之后苏轼写的诗文被人说成诽谤新政,于是宋神宗和新派人物都大为恼火,苏轼入狱被贬。
乌台诗案对于苏轼,如同一场噩梦,黄州的贬谪生涯也让他极其的痛苦。
直到元丰八年,宋哲宗即位,新党被打压,旧党起复。
短短几个月后,苏轼就一路升迁到翰林学士。
苏轼看到旧党对新党拼命打压,其中一个理由用的也是“寻章摘句,罗织罪名。”
他尝过的冤屈,他不能让别人也尝一遍,他也不能骗自己说:“因为是政敌,所以就是要不择手段。”
于是苏轼又对旧党执政极力抨击,他坚持说:“言事无罪。”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慎独的人,他们不会欺骗自己,也不会迎合他人,更不会放纵自己。
他们平日里能规范自己的举止,反省自己的言行,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地,更无愧于自己的内心。
慎独不自欺,是一种高远的修行境界,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有内心的底线,同时也在修炼自己。
02
外不欺人
《礼记》中写:“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真正的慎独,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能自我约束,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
而一旦欺骗他人,事情做得再隐蔽细微也会被人发现,道德就有了瑕疵,就会被人看不起。
行走在这个世间,只有懂得慎独不欺人,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唐代的东都留守吕元膺喜爱下棋,所以常和他的一位幕僚下棋取乐。
有次正下棋,恰有人送来紧急公文要他处理,幕僚以为批阅公文的吕元膺肯定注意不到棋局,于是就偷偷挪动了棋子。
然而这一切被吕元膺看得清清楚楚,但是他并没有声张。
果不其然,之后幕僚赢了这一局棋。
次日,这位幕僚正侃侃而谈自己的棋艺如何高超,而吕元膺派人送来金银,让这位幕僚另谋高就。
《上书谏吴王》中讲:“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人生这盘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千万别心存侥幸。
与其欺骗算计,不如对人对事都保持一份慎独之心,光明磊落。
北宋时,其他大臣休沐日都出门游玩,只有晏殊一个人在家闭门苦读。
宋真宗觉得他这个人严于律己,于是提拔他为太子舍人。
晏殊自知其中缘故,对宋真宗直言:“不是我不想出门游玩,只是囊中羞涩,迫不得已才闭门读书。”
知道内因后,宋真宗反而更加喜爱晏殊,凡事都重用他。
理学家程颐说:“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
和人往来,无须那么多弯弯绕绕,真诚才能换来真心。
坦诚和人相交,不欺骗他人,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修身法则,也是为人处世最明智的策略。
03
上不欺天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第一畏,就是天命。
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要懂得敬畏。
上不欺天,才不会为所欲为,才会守住内心的良知和底线。
东汉时有一位太守叫杨震,去任职时路过昌邑县,县令王密正好是他之前提拔过的官员。
深夜之时,王密悄悄前来拜见,还随身带着十斤黄金,说是要感谢杨震当年的提拔之恩。
杨震叹了叹气说:“我知道你,而你却不懂我,这是为什么呢?”
王密见状便说:“暮夜无知。”
意思是说,天黑了,没有人会知道这件事情,大人你可以放心收下。
杨震坚决不肯,说“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这就是后世流传很广的“杨震四知”的故事。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打着别人不知道的幌子,放纵自己,抛弃良知,做着不可告人的勾当只为满足私欲。
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事情做得再隐秘,也会有大白于天下的时候。
曹植曾说:“只畏神明,敬畏慎独。”
人在做,天在看,慎独就是要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收不该收的东西,不做不该做的事。
世间物欲横流,只有上不欺天,严于律己,守好自己的本分,才能身正不怕影子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道德经》中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人心如烈马,要是松了缰绳,难免就心思难安,前途难定。
但无论你做什么事,自始至终都慎之又慎,就不会出差错和失败。
慎独,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行。
唯有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修好身,守住心,人生才能圆满。
意思:就跟“自欺欺人”差不多。
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有个楚国人,过着贫穷的日子,一次读《淮南方》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就是螳螂窥伺蝉时使着隐身的那片树叶,来摘取它。这片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片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得见我不?”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了”。楚人内心暗自高兴,携带着对叶进入集市,当着面拿取人家的货物。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县官审问他,听他说了事情的本末后大笑起来,把他放了,没有治罪
看看这个,对你可能有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4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诗词丨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来的风平浪静
下一篇: 我们怀揣着不同的人,凝视过同一个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