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鲁迅笔下一针见血的9句话

佩兰 2023-07-27 22:27:36

01

从来如此,便对么

——《狂人日记》

02

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南腔北调集·世故三昧》

03

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

——《且介亭杂文附集》

04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论睁了眼看》

05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华盖集·杂感》

06

记得有人说过,回忆多的人是没有出息的了,因为他眷念从前,难望再有勇猛的进取;但也有人说回忆是最为可喜的。

——《华盖集·忽然想到九》

07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

——《野草》

08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小杂感》

09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父亲写的散文诗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

我用鲁迅的金句,怼赢了90%的杠精和键盘侠

大家晚上好呀,我是梅也~

好酒沉瓮底,今天梅也要跟大家推荐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物。

他有太多的马甲和头衔,他的作品已经在教科书里躺了近百年。

然而,小时候的我们大都视其为梦魇,总也读不懂,背不完。

可长大后,我们不用读,就突然明白了他。

今天,就与大家大家推荐他的杂文集:《鲁迅杂文集》。

时隔经年,当我们再次翻开鲁迅的文章时,会发现,这文字没有年代,每页都写着“背诵全文”四个字。

再仔细看下去,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那是腐朽文化的奴性,娱乐至死的麻木,和乌合之众的苟且与凶残。

VIP奴才

提到鲁迅,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他无时无刻不在战斗,“有字皆从人着想,无时不与战为缘”。

更绝的是,他较起真来,连自己都不放过。书中有篇《灯下漫笔》,就是鲁迅拿自己开刀的典范。

话说袁世凯称帝那一年,宗教票突然不值钱了,人们一下子变成了穷人,几乎要绝食。

后来,突然有行市说可以换银元,鲁迅就去换了。开始是二换一,后来还有六折七折,他非常开心,把一百块钱换了六十块钱,放在兜里。

有多少次,我们碰到一个不公平的事,后来给了一半,就开心得要命。全然忘了,剩下的一半也是我们应得的。

别人欠你3万块,拖了三年不还,最后勉强给了两万,就觉得自己赚到了;

猪肉原来10块一斤,突然涨到30多,现在落到20块,大家就觉得很不错了。

那些“正常人”反而被当成异类——知乎上有人问:

呵。

为什么会这样呢?

《左传》中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最下等的人被称为“台”,“台”没有下一级,不是太苦了吗?

不用担心,“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他日长大,升而为‘台’,便又有更卑更弱的妻子,供他驱使了。如此连环,各得其所,有敢非议者,其罪名曰不安分!”

就像无家无业的阿Q,受尽了赵太爷和假洋鬼子的欺压。这些强者要打他时,他“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着挨打,转过头来,却又对小尼姑骂脏话,掐脸蛋。

鲁迅直截了当地指出,古往今来的时代只有两种: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乱世。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治世。

大家都争着去做奴才,而且在清代,不是什么人都能叫“奴才”的——只有满族人才能自称“奴才”,汉人不行。

虽然这个称呼后来统一改为“臣”,但很多人为了表示跟皇帝的亲近和忠心,还是上赶着自称“奴才”。

“奴才”成了限量版的VIP。

《一本好书》第二季的解读嘉宾许子东说,猴年的时候,他收到过一条贺年短信:人生就像一棵树,树上都是猴子,往上看都是屁股,往下看都是笑脸。希望你明年能往上爬,多看笑脸,少看屁股。

有本讲校园霸凌的小说,很好地诠释了这条短信,名字叫《小牲口》。主人公穗穗在班里一直被大家欺负,后来班里来了个男孩儿,大家又转过去欺负他了。

穗穗的反应是什么呢?

第一,我解脱了,你们奔他那去跟我没关系。第二,试探地凑过去。第三,争取也加入欺负男孩儿的行列中,如果我能踹上一脚,就证明我属于这头。

但问题是,那帮欺负人的孩子非常机警,“你墙角站着去,你不许来欺负他,因为我们欺负完他之后,还是要来欺负你。”这让她感觉到很绝望。

穗穗就是最底下那只小猴子,她希望下面还有人对她笑,她想露个屁股,但人家不让她露。

人人都想往上爬,谄上欺下,可很少有人想过,从那棵树上跳下来。

怼杠精的一百种方式

最近,我经常能看到很多人感慨,网络环境越来越乌烟瘴气,连弹幕和评论都不想再看了,因为杠精和喷子实在太多。

杠精,又称活体ETC,24小时自动抬杠。

这样的人,古已有之,只是现在被网络放大了存在感。他们抬杠的方式,鲁迅很早就总结过了。

在《论辩的魂灵》一文中,鲁迅提到了“老中青三代诡辩指南”,可谓字字珠玑,杀人诛心。在此列举几例,与君共享:

偷换概念,省略前提,逻辑错乱,鲁迅把“诡辩”常见的几种形式,用一种近乎荒唐的方式呈现出来,其“诡辩”则不攻自破。

其实这点我深有感触,因为我们文章的后台留言,经常变成小型的杠精展览现场。

我们科普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和防御措施,有人就杠“别人看了你的文章去和艾滋病人接吻,被传染了怎么办?”——所以老师在政治课上讲《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就会出去杀人了?

我们聊聊韩国女性的生存处境,有人就杠“吃的太饱,都有闲心关心韩国女性了。”——你怎么知道我们没关心过中国女性呢?

最搞笑的一次,文章末尾发福利,给读者送了几本书,有人留言——说了半天,还不是让人买你们的书吗!

怎么说呢?他可能不认识“赠书”这两个字吧。

原来我上学的时候,总感觉语文的阅读理解题很鸡肋,无非就是“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现在发现,很多人就是听不懂正反话,没有逻辑能力,看不完全文就开始喷。

鲁迅先生当年一定也见识过各式的杠精,因为他的很多文字都是怒怼杠精的经典语录:

“一直以来,不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吗?” ——从来如此,便对吗?

“他还只是个孩子,你跟孩子计较什么?” ——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xx这次没拿金牌,一定是光顾着接广告赚钱了。” ——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每次看先生一本正经地吐槽,我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只是笑完之后,又倍感悲凉。

人言可畏

文坛有句话,“ 鲁迅,是可以读一辈子的。”

因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很多事情,只不过是重演而已。

2019年,韩国女星雪莉、具荷拉先后去世,生前都遭受过严重的网络暴力。

1935年,著名演员阮玲玉服安眠药自杀,生前因婚姻问题遭报界毁谤。

她们的去世,肯定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不可否认的是,舆论在其中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更讽刺的是,阮玲玉就是因为出演进步影片《新女性》,才遭到了无端污蔑。而她在这部影片中饰演的,就是一个在遭受过不公平对待后,死于舆论压力的女教师。

现实中的阮玲玉被前夫污蔑“通奸卷逃”,甚至被告上了法庭。开庭前,各种报纸就大肆报道,有些小报还编造新闻,把阮玲玉描述得十分淫荡,一代影后突然就成为了人尽皆知的“荡妇”。

阮玲玉承受不住如此沉重的打击,选择了自杀。她的死讯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人们痛惜之余纷纷指责不负责任,随意报道的媒体。

媒体辩解说“我们能欺负得了谁呢?”鲁迅直接写了《论人言可畏》一文,怼了回去——在强者面前,你们是弱者,可在弱者面前你们是强者,你们能欺负得到人,尤其是像阮玲玉这种“有名无力”的人。

当时的很多媒体,非常喜欢在报道里添油加醋。尤其涉及到女性,更要发挥才情,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一个女孩儿失踪了,私奔或被诱还不可知,才子就断定道,‘小姑独宿,不(习)惯无郎’,你怎么知道。

一个村妇再婚,原是穷乡僻壤的常事,到了才子的笔下,就成了‘奇淫不减武则天’,这程度你又怎么知道。”

这些轻薄的句子,对于村姑可能没什么影响,因为她不识字,她周围的人也未必看报。

对强者来说也不要紧,“只消一封信,就会有正误或道歉接着登出来”。

但对于无拳无勇的阮玲玉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情了——她被意外画了一脸花,却没法洗刷。

更可惜的是,这场被逼到绝境的自杀,很快就会被人遗忘:

近百年过去了,媒体变换出了更多的形式,但在真实负责这条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鲁迅就像一位性格执拗,不太讨喜的老人,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缺点。但这种挑剔的背后,其实是他对这个世界的在意 ——所有的创作都根植于爱。

他大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鲁迅当时的文采和地位,名利双收不过是垂手可得。

但他没有,他既然看到了,就不能视而不见;他既然明白,就不能装糊涂,和稀泥。

他一双冷眼的背后,是一副热肠。他觉得“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因为我们都希望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好。

都希望“中国青年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背景音乐-

《Life Cycle》

-作者-

为什么说鲁迅的文字是一针见血的?

鲁迅是近代出现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像《呐喊》,《彷徨》,《朝花夕拾》这些都是鲁迅的作品,而且鲁迅很多简短的文章也都入选了高中生的必读课文,让很多的学生领略到鲁迅先生的文笔和他那种超前的思想,鲁迅的文风一直都有着自己非常明显的特色和风格。鲁迅的文字之所以会被评价为一针见血,是因为他非常的犀利,而且非常的耿直,不会拐弯抹角,能够非常直白的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

一、弃医从文鲁迅先生生活的那一个时代正好是在我们国家与西方的思想产生激烈碰撞的时代,但是在那个时代,虽然有很多的知识分子都一直在致力于改变人们脑海中的腐朽思想,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鲁迅先生一开始是想成为一个医生的,想用手术刀去拯救人的外在,拯救人的身体,但是他发现自己如果作为医生,并不能够去拯救一个人的思想,拯救他的灵魂,所以他就选择了弃医从文,拿起笔,用文字来深刻的撞击每一个人的灵魂。

二、著作等身鲁迅先生弃医从文这一个行动是非常正确的,他的笔也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匕首,直指人的心灵,直指人脑海当中那些腐朽的思想。在当时,有很多与鲁迅先生站在对立派的人,在看到他的文章之后都会自行惭愧,足以可见鲁迅先生的文笔是有多么的好了。鲁迅先生也经常被人评价为一针见血,就是因为他的语言非常的犀利,绝对不会拐弯抹角,所以鲁迅先生也是当时最敢说的一个人。

三、嘲讽和讽刺鲁迅先生写过很多特别著名的文章,他也塑造过很多特别经典的角色形象,像阿Q就是一个典型的鲁迅笔下的人物,这个人物的设置其实是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的,在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中,讽刺是最常见的一种风格,不管是明讽还是暗讽,总能够让有些人无地自容。鲁迅先生的很多文章中的句子放到现在就是怼人最好的说辞,鲁迅先生这种不遮掩的文风也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欢迎。

鲁迅“真正”说过的金句有哪些?

网上多半还是胡诌的,鲁迅先生不承认,很多金句的出处跟它的表面意思还是有些差别吧。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倘使对于黑暗的主力,不置一辞,不发一矢,而但向“弱者”唠叨不已,则纵使他如何义形于色,我也不能不说——我真也忍不住了——他其实乃是杀人者的帮凶而已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







中国人越是懦夫越会欺负比自己更加弱小的人群。
无穷远的地方,无数的人,都与我有关。




我就怕我未熟的果实偏偏毒死了偏爱我的果实的人。
你不要悲哀,这是无法避免的,眼泪决不能洗掉运命
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够将空言打得粉碎






要自杀的人,也会怕大海的汪洋,怕夏天死尸的易烂。但遇到澄静的清池,凉爽的秋夜,他往往也自杀了。




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在人人说假话的年代讲真话;在人人麻木的年代拥有充实的心灵
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3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