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清,清明的明”
文图/公号/ ()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一年四季廿四个节气,每个名字都动听,最美妙、入耳有环珮声响的,当属——“清明”。
清明的清,清明的明。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在我还不知清明节要例行扫墓的年纪,便听我妈讲过“介子推”的故事。介子推不愿当官受赏,躲进山里,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
儿时,不止觉得 “介子推”的名字很奇特,也不能理解一个死都不怕的人,为什么会怕出山辅佐君主 而下令放火烧山的人,又为何想出如此愚蠢的招术
介子推留下美名,似乎那个放火烧山的君主,也并没有留下恶名。
后来读到完整的故事,用现在的网络词语形容,简直“细思极恐”。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
19年后,重耳做了国君,重赏当时随他流亡的群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了。
已是晋文公的重耳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未果,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不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
从腿上能割下多大块肉 割的哪个位置 割了肉会不会失血过多而死 那时又没什么医疗条件,会不会感染 人肉好不好吃
除了“割肉奉君”,介子推还有没有别的选择 就找不到其它吃的吗 不愿“侍君受赏”,跑到山里害母亲一起被烧死,难道不是最大的不孝吗
重耳为何独独忘记了他
如果真心感恩感谢一个人,且那人对自己有救命之恩,怎么可能轻易忘记
晋文公大概潜意识里并不真正感激介子推吧
他有没有怀疑过介子推的真正用意是单纯的“事君”
他对介子推是“选择性遗忘”吧
除了烧山,晋文公还有没有别的选择 烧死了有气节有骨气的介子推,难道不是最大的恶吗
……
这个“清明节来历”,只是个传说。
如此这般质疑,好似只是因为大脑需要清楚一些事情,明白一些道理。
所谓“清明的清,清明的明”。
2
清明节前,问父母是否还打算回老家上坟。他们说不回去了,在河边烧点纸算了。父母对这种事向来看得淡。
扫墓毕竟是悲哀的事。他们回去我当司机陪同,他们不回去我也尊重。
表姐打电话说姑父上20年坟,便改了主意,清明节前一天回了趟老家。给姑父上坟,也到老爷爷、奶奶坟上分别烧了纸。
老家的习俗是出嫁的女儿不上坟。姥爷姥姥那边,我爸便给了舅舅纸钱,让他们上坟时代我妈表一份心意。
爷爷去世后安葬在合肥烈士陵园,前几天我陪着父母在河边烧了纸,算是给他上过坟了。
昨天在二姑家看到爷爷的遗像,五寸的彩色照片装在一个小小的木制相框里,落了灰尘。
我把照片取出来,把玻璃擦拭干净,用手机翻拍了那张照片,又重新装回去。看到爷爷的笑容,忽然觉得特别安心。
虽然他离开山东后便再也不曾回过这个老家,但他的照片在老家的房子里,那里的一土一木似在眼前,他跟老家应该也是有链接的。
当我去村口拍村子的界碑,脑子里响起的是“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的旋律。
当我在二姑家几乎废弃的院子里仰望那棵山楂树,想到70多年了,山楂树依然生出簇新的绿叶,有含苞的花蕊,鸟儿在枝头唱歌……依然能感觉到——这里是老家。
虽然我们家自从搬离后,在那个村子里没有了寸土、片瓦,但因为有祖坟在,那里依然可以称为——老家。
3
我们其实是个没有“死亡教育”和“死亡文化”的国家。
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信仰某一种宗教,我理解他们中的很多人是为了人生的终极问题。
王石去登珠峰、参加极限运动,也曾坦诚,是为了弄清楚、想明白“生”和“死”。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因为是“唯心主义”的三个终极问题,便不被“唯物主义”教育和解读。
电影《寻梦环游记》是部很好的“关于死亡教育”的影片。
影片中说“人的一生会死亡三次”:
第一次:是断气的那一刻,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死亡;
第二次:是举行葬礼的时候,这一刻你的身份将会在这个世界上抹除;
第三次:是这世界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亡。这一刻将是真正的死亡,从此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这个世界。
清明的意义是什么呢
扫墓和上坟的意义是什么呢
这部迪士尼动画片诠释的又何尝不是“清明节”的意义——为了忘却的纪念!
只要有人还记得、有人还在追忆,亲人便不会真正的离开。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正是清明时节伫立坟前,可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去思考的问题。
你会感恩天地的包容,感恩祖宗先辈的传承,感恩父母带给自己生命,感恩——所有的遇见。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扫墓回来,女儿问我,扫墓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17岁的她,一次也没参加过“扫墓”。是一种幸福,也是缺失的一课。
我说明年清明时节,带你回我的老家,或者回你爸爸的老家莱芜。
也许你会比我更早学会思考:
清明,是
清明的清,清明的明。
清清朗朗的清,明明白白的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今天果然下起了雨。纷纷细雨中,你想起了谁 你思念谁
相关文章:上坟记
最新文章
修补破碎的心的人
凡事往好处想·三月写字总结
2018年2月写字总结
2018年1月写字总结
作者简介
,专栏作者,书评人。新书 在全网热销中,感谢支持。
微博@小 ,豆瓣@ 。
▼
尽情分享到朋友圈|转载联系授权
喜欢请点赞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打赏
点个赞,让我知道你曾来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1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修补破碎的心的人
下一篇: “哪一刻你对今生充满了不舍与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