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宁愿让酒肉馊掉,也不分给饥饿的士兵,这正是霍去病的高明之处

夏枯草 2023-07-27 20:38:19

(霍去病)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据史料记载,霍去病带兵出征,汉武帝为了表示对他的支持,特赏给他数十车酒肉。在那个物质严重匮乏的年代,数十车,也就是几百斤酒肉,是何其珍贵!霍去病原本可以跟众士兵开怀畅饮,大吃一顿,皆大欢喜。但霍去病居然只是自己一个人吃了一点,剩下的酒肉就都任其馊掉,也不顾念士兵们大都还饿着肚子。

霍去病的做法让人不解。士兵们跟着他出生入死,他却宁愿让美味佳肴白白浪费,也不让大家果腹,这也太不人性化了!如果霍去病出生大富之家,或者还可以理解为,浪费只是他从小养成的习惯。但实际上霍去病出身低微,他是母亲卫少儿与父亲霍仲孺私通生下的。母亲当时只不过是平阳公主府上一名地位卑微的侍女,而父亲则是平阳县一名衙役。若不是姨妈卫子夫得宠,汉武帝根本不会知道他何方人氏。

天才都是特立独行的,霍去病会做出这样暴殄天物的举动,得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分析。

私生子出身的霍去病,从小性格孤傲。

根据史载,霍去病从小沉默寡言,但敢做敢为。连汉武帝的话,他都敢正面刚。汉武帝曾经要让人教他孙子兵法,谁知道,霍去病不但没有感恩戴德,反而说:“打仗只需要正确的方针策略就可以了,不需要学习古人的兵法。”

说这话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孩子,出言竟然如此张狂。只能说天才就是与众不同。

汉武帝为了嘉奖他打了胜仗,想给他修建一座豪宅。他却不领情,说:“匈奴还没有彻底消灭,我还没有成家的打算。”他的狂傲让同样个性非常强的汉武帝非常欣赏他。从此对他更加器重。

李广的儿子李敢因为父亲之死怨恨霍去病的舅舅卫青,找了个机会把卫青揍了一顿。卫青虽然挨了顿打,但因李广的死他本就有点内疚,加上理解李敢失去父亲的悲痛,为了息事宁人,他把这件事隐瞒了下来,打算不去追究。但此事被年轻气盛的霍去病知道了,这小子话都不多说一句,竟然趁着与李敢一同陪汉武帝打猎的机会,把李敢射杀了。汉武帝问起这事,他睁着眼睛说瞎话,说李敢是在追杀一头鹿时与鹿相撞而死。汉武帝当然知道事情原委,只是爱才心切,也就打个哈哈过去了。

霍去病虽是军事奇才,但他并不体恤士兵。他带兵在塞外打仗的时候,军中缺粮,有的士兵饿得都站不起来了。但他依然该进攻时就下令进攻,不顾及个别人的死活。

由以上几件事可以看出,霍去病这个人,由于从小缺少亲情陪伴,性格比较孤僻冷酷,行事偏激,缺乏同理心,不懂得与别人打好人际关系,是个酷男不是暖男。他的这种性格,做出浪费美食的事也就不足为怪。

二、他深知汉武帝的性格特点:多疑腹黑

因为姨妈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皇后,霍去病从小经常出入宫廷,对汉武帝的性格,他比别人更了解。汉武帝是那种爱恨非常极端的人,不管是陈阿娇、卫子夫还是钩弋夫人,这几位都是他曾经深爱过的女人,但最后都直接或间接地死在他的手里。他甚至可以把自己与卫子夫生的几个女儿和唯一的儿子,全部杀尽。这足以说明,汉武帝是一个非常冷酷无情的人。

而从小在汉武帝眼皮底下成长起来的霍去病,早就看穿了他这一点。别看现在汉武帝对霍去病恩宠正隆,但如果不小心行事,汉武帝随时有可能翻脸不认人。到时,不但霍去病,恐怕连卫氏家族都难逃其咎。

在霍去病看来,汉武帝赏赐的几十车酒肉,不直接赏赐给士兵,而是指名赏赐给自己,或许是一种对他忠心的试探。如果霍去病借花献佛,把酒肉赏给众将士,则有拉拢人心结党营私之嫌,汉武帝有可能从此对他有所提防。

历代皇帝,最猜忌的就是拥兵自重的功臣,将士对统帅的忠心,若是超过对皇帝的忠心,对皇帝来说,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因此,霍去病不分美食,既可以向汉武帝表明自己的忠心,又可以让汉武帝放心,一举两得。

当时的社会有规定,平民不得食肉。

当时的社会,把食物和社会地位挂钩。皇帝什么肉都可以吃,诸侯可食牛肉,士大夫可食猪肉和鱼肉,平民只能食菜。而军中的士兵,大部分是平民身份,因此他们是没有食肉的资格的。如果霍去病赏肉给他们吃,是有违礼法的。若有人要整霍去病,这事也是可以拿来大作文章的。从小见识官场黑暗的霍去病,出于避祸的心理,选择宁愿糟蹋了美食也不要落人话柄,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结语:

霍去病宁愿把大量美食浪费也不与众士兵分享,既有自身孤傲的原因,也为了向汉武帝表明自己的忠心,以及避免落人话柄,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做法。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霍去病到底有多厉害?6天灭5国令匈奴胆颤,为何不给士兵分肉食?

对于很多熟悉 历史 和战史的人来说,“霍去病”绝对是一个让人震撼的名字。 这位天才少年曾率领一万骑兵六天灭五国,打通河西走廊,后来在漠北决战中扫平匈奴,在狼居胥山替汉武帝封禅祭天,达成了“封狼居胥”中国历代武将的最高梦想。

有着这样强悍的统兵能力,想必各位都会以为, 霍去病一定是个爱惜士卒,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人吧?

但是, 恰恰相反 。霍去病在带兵打仗时,丝毫不体贴士兵们的情况。汉武帝送给霍去病的酒肉,霍去病吃不了的也干脆直接扔掉,宁可让它们臭掉、烂掉,也不愿意分给自己手下的士兵们, 哪怕他们当时已经面有饥色。

那么, 霍去病为何要如此行事呢?

公元前140年,霍去病出生在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的府内。他的母亲叫做 卫少儿 ,是平阳公主的一名普通的侍女。

按理说,孩子出生,应该取个名字。但对于卫少儿来说,这件事却十分的尴尬。 因为霍去病在出生时,卫少儿和孩子他爹连手续都没办,这个刚出生的小婴儿,是个不折不扣的私生子。

霍去病的父亲叫霍仲孺,是平阳县的一个小县吏。在当时,给孩子取名字是父亲的特权,然而霍去病出生时,霍仲孺并不在他身边。因此, 卫少儿只能给孩子取了个小名,大名一直没有取。

但幸运的是, 卫少儿有一个姐妹叫卫子夫 ,她在不久后被汉武帝所选中,嫁进了宫中。有一天,卫少儿带着孩子去找卫子夫玩,结果正好碰上汉武帝也在场。 卫少儿就势请汉武帝给怀里的孩子取名。

汉武帝当时得了病,正在休养,对于卫少儿的请求也是随口答应了下来。结果就在这时,卫少儿的孩子突然一声啼哭,甚是响亮, 汉武帝吓了一跳,出了一身冷汗,病也好了不少。他随后哈哈大笑,把孩子取名为“霍去病”,并养在了宫里。

在当时,卫子夫的兄弟卫青,已经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对于他的这个外甥也是分外的呵护。二人虽然是舅舅和外甥的身份,但是感情已经和父子没什么两样了。 霍去病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也难怪会养出一身骄纵的性格来。

但仅是如此,仍然不能完全解释霍去病轻慢士卒的脾气。毕竟, 一个将军如果不爱惜士卒,那么打起仗来,心里多少还是会有点发毛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军队就会反戈一击,给他个大大的“惊喜”。

但霍去病完全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原因很简单,霍去病非常、非常能打。 跟随霍去病出征,是一定能打大胜仗的。

如果把霍去病的战绩写进小说里,这部小说一定会被骂得体无完肤,理由是“不真实”。但霍去病的功劳,是白纸黑字的写在史书上的,而且 就是如此的令人难以置信。

霍去病自从出道以来,一共打过四场战争,分别是定襄北之战、两次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 战绩一次比一次离谱,战果一次比一次丰硕。

定襄北之战是霍去病的出道之战,当时的他, 率领800骑兵,孤军深入荒无人烟的大漠,不光没有像其他汉军将领一样迷路,反而还抓获了匈奴的丞相、宗室等“大鱼”,并带回来2000多枚首级 ,汉武帝对于这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将领极为赞赏,封他为“冠军侯”。当时的霍去病年仅18岁。

公元前121年春,第一次河西之战打响,霍去病此时已经官拜骠骑将军,他延续了自己去年的作战风格, 带领一万骑兵出征,在六天的时间里转战西域五国,一路狂飙突进,打得匈奴浑邪王、休屠王部措手不及,斩首8900多人。

同年夏天,汉军发起了第二次河西之战。当时与霍去病搭档的公孙敖军迷路失期,没有及时赶到规定地点, 霍去病干脆自己带人再次孤军深入,打进匈奴腹地,俘虏了上百名匈奴王室,斩首三万余人,并亲自招降了浑邪王、休屠王。

自此,匈奴在河西的统治不复存在, 汉朝打通了河西走廊,将中原文明的触角伸向了西域诸国。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与自己的舅舅卫青,各自率领五万骑兵和数十万步兵,再次征伐匈奴,并在漠北之战中大获全胜,霍去病一路追到了匈奴的圣山狼居胥山。随后, 汉武帝委任霍去病,代替自己在狼居胥山行封禅祭天大典。至此,“封狼居胥”成为了中国历代武将开疆拓土的最高荣誉。

此战过后,匈奴被远远地驱赶到了漠北地区,彻底丧失了对东北地区的统治,所谓“ 漠南无王庭”

凭借着上面的诸多军功,年仅21岁的霍去病后来居上,与他的舅舅卫青同享军权。可以说, 霍去病的军功簿,每一笔都是彻头彻尾的神话。

在如此彪炳的战绩下,霍去病本人不但拿赏拿到手软, 他手下的部将也自然能凭借着大量的军功得到奖赏。 在最后一次漠北战役中,霍去病身边的副将基本都被封了侯爵。

所以,无论霍去病对于手下有多么的漠视,霍去病手底下的兵,也丝毫不敢怨恨他们的主帅。因为他们很清楚, 跟着这样的主帅打仗,只要自己能活着回来,必然能够飞黄腾达。相比之下,自己现在受的这点委屈算什么呢?

当然,霍去病不把酒肉分给士卒,也有另一个理由,那就是 他的作战方式,没法携带这么多酒肉在路上分吃。

从上面可以看出,霍去病十分擅长率领骑兵,进行长途奔袭作战,而且用兵尤喜大穿插、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的思路。 这种战法虽然看起来很过瘾,但是却对军队的移动速度有着很高的需求。 因此,霍去病的部队必然不会带太多的辎重,像那十几车酒肉,更不可能带走,只能就地丢下。

而同时,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之中,让士兵保持一定的饥饿,也有利于他们在这种恶劣环境下英勇作战。毕竟霍去病带的人马也少, 现在虽然没有粮食,但只要打赢了仗,敌军的粮食就是自己的粮食。

在这样的情况下,霍去病的士卒自然个个奋勇争先。同时,霍去病给自己吃小灶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也能反向激励自己的手下多多杀敌,以争取军功,早日当上将军。

但是,必须要提醒的是, 以上的解释,全都是建立在霍去病能打胜仗这个基本前提之下的。要是霍去病打不了胜仗,这一套必然是行不通的。

此外,霍去病不把酒肉分发给将士,也有一些个人的考量。那就是 自污以避嫌

虽然汉武帝十分喜爱霍去病,赐给他多的吃不完的酒肉,但是 这些酒肉归根结底还是送给霍去病个人的,可没让他分给别人。

而霍去病如果要是把这些酒肉分与将士们,那在多疑的汉武帝心里,必然会落个 “用皇帝的赏赐邀买人心” 的话柄。

毕竟,小兵哪里知道高高在上的皇帝,只知道带他们打仗的主帅。现在被分到了酒肉,那在小兵眼里, 这些东西到底是眼前的主帅给的,还是虚无缥缈的皇帝给的呢?

当然, 面对皇帝给全军的赏赐,霍去病的态度自然就不一样了 。霍去病部攻克河西走廊后,汉武帝送来好酒劳军,但酒少兵多, 霍去病便将好酒尽数撒入泉中,与将士共饮。

总之,霍去病不用私赏,反而用各种漠视士兵的行为,来降低自己在士兵眼中的魅力。却又用他的指挥能力,和他能给将士们带来的军功,来把自己在军中的威望牢牢地维系了起来,可谓 艺高人胆大

而在26年后,霍去病的避祸措施派上了用场。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和太子生母卫家,都遭到了清洗。

霍去病的霍家虽然跟卫家沾亲带故,却在这场风暴中安然无恙 ,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在“巫蛊之祸”中不但没有受到牵连,甚至在最后还成为了汉武帝的托孤大臣,可见霍去病眼光之长远。

霍去病是中国 历史 上最为璀璨的少年将星之一。他18岁立功,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军事神话,却在24岁便染病身亡,让人实在很难想象,如果他能活得更久,会不会能够改变整个汉朝的 历史 呢?但我们更愿意相信, 他是上天赐给汉王朝的礼物,来时谁也挡不住,去时谁也留不住。

司马迁记载霍去病把酒肉放臭都不给将士吃,这是真的吗?

这件事情确实是真的,因为在司马迁的《史记》当中也是有所记载的,相信司马迁的《史记》应该是比较具有说服力的。根据《史记》当中记载的内容来看,当初霍去病在带兵攻打匈奴的时候,汉武帝就赏赐了好几车的酒肉,不过在霍去病凯旋归来的时候,在半路上竟然把这些酒肉全部扔掉了,而当时部队当中还有很多的士兵正在饿肚子。

其实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霍去病为什么要丢掉这些酒肉,如果我们仔细的考虑一下就不难理解,霍去病为什么要这么做了。首先第一点,当初霍去病是远征匈奴,虽然当时全部是骑兵,不过毕竟路途比较的长,可以说是长途跋涉,一来一回最起码也要几个月的时间,而当时又没有现在这么高级的保鲜技术,这些肉虽然都是风干的,但肯定会坏掉的,如果让士兵吃掉这些已经坏掉的酒肉,那肯定会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所以霍去病才会扔掉这些酒肉。

其次第二点,当初霍去病远征匈奴所带领的部队数量是非常庞大的,最起码也有好几万人马。而汉武帝赏赐的酒肉虽然有好几马车,不过如果平分到每个人,那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假如说在分这些酒肉的时候,霍去病不能够做到公平公正,那在军中势必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所以说霍去病干脆扔掉这些酒肉。

可能很多人觉得霍去病的这种做法有些欠缺考虑,事实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要说是霍去病了,就算是孔夫子也有做错事的时候。总体来说,霍去病确实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军事家,我们不能因为霍去病做了这样一件非常小的错事,就否定他一生的功绩,霍去病几次征讨匈奴,可以说是为大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霍去病有肉粮,却不拿给士兵吃,为何士兵们还感恩于他?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经将霍去病的一个行为记录在内,说霍去病认可将汉武帝赠送的很多食物放臭甚至于扔掉,都不给挨饿的士兵们吃,但是那些士兵对于霍去病仍然是忠心耿耿,这主要是因为汉武帝是一个非常多疑的人,如果霍去病将他赠予的食物分给了士兵,那么可能会让汉武帝认为霍去病藐视皇恩,甚至于功高盖主。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在君王身边,如果一旦某一样事情做错,甚至于说错一句话都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尤其是像汉武帝这样非常专横多疑的君主更是要小心对待。汉武帝派霍去病去征讨匈奴,在临出发之前,他赠予了霍去病很多的食物,这也算对霍去病的一种恩赏以及信任,在出发之后霍去病认可看着士兵们挨饿受冻,也没有将汉武帝赐予的那些食物分给士兵。

霍去病的这种做法让很多人都不能够理解,因为一直以来霍去病的威名以及威望在百姓之中已经家喻户晓,大家一直都认为霍去病是一个能力出众并且体恤士兵的人,但是这件事情是真实存在的。霍去病不给士兵们食物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他觉得他将君王赏赐的食物随意更或是私自给士兵的话,会让君王认为他是在藐视更或是辜负君王的恩赐,这会使多疑的汉武帝有其他不好的想法,所以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发生,与其就直接将这些食物自己留着,宁可这些食物腐烂甚至于扔掉。

霍去病的一生为国家做了很多的贡献,更一心一意的辅佐汉武帝,名声甚至于在整个匈奴之中都威震远扬,无论是能力还是性格以及做事的方式都非常的令人尊重,所以他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会是深思熟虑的想法,对待士兵也是赏罚分明,这也使得很多士兵都感恩于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0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