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一词指事物间关系紧要、异常密切。这个成语源自《左传》,是指在晋献公攻打虢时,借道邻国虞,虞未感到危险,结果当虢大败后,虞也被晋献公收入囊下。晋献公是晋国历史上较为出名的一任君主,他在位期间,将领土扩展,使晋国变得更加强大。
不过晋献公也曾经做过非常暴虐的事情,如“灭桓庄之族”。他为了防止自己的地位被他人取代,于是在接任国君之位时便手足相残,将外族人全数歼灭。为何晋献公如此怕外戚篡权谋位 此事还要追溯至他即位的历史渊源。事实上,晋献公一脉,本就与国君一位无缘,因为他们只是曲沃一族的后代,而曲沃一族只是晋国的小宗,是原先晋国国主的亲属一族。晋献公的族人本就因篡权而夺取政权,晋献公自然也对此尤为忌惮。
事实上,这段被称作曲沃代翼的纷争,是非常残忍的,在这场同家族互相争斗的时期,曲沃一族竟一共杀害五位晋国君主,只为坐上国君宝座。在长达六十七年的反叛与压迫中,曲沃家族经历了数次失败后,仍旧没有放弃,子子孙孙皆以篡权为人生志向,最终取得了胜利。曲沃恒叔、曲沃庄伯以及最后取得胜利的曲沃武公三人,共同将晋国改头换面。
此次纷争起源于昭侯元年(前745年),晋昭侯刚刚即位,就将自己的叔叔成师册封,让他管理曲沃。曲沃乃是丰收富饶之地,且地势优良,为军事要塞,晋昭侯将这么一块肥沃的土壤赐给成师,使得成师心生反心。毕竟,权势过大很容易激起野心的膨胀。
成师——也就是曲沃恒叔“不负所托”,将曲沃管理的井井有条,曲沃内只知成师而不知晋昭侯。民心所向,昭侯八年(前739年),曲沃恒叔里应外合,将晋昭侯杀害,本欲取而代之,但是由于名不正言不顺,被残余势力抵挡而未能入主国都。《晋世家》中写道:“晋之乱其在曲沃矣。末大于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便是对这次内斗的最好诠释。
曲沃恒叔篡权未果,郁郁而终,临终前托其子子鲜(曲沃庄伯)完成自己未竟的志愿。曲沃庄伯继承他的位置,此后七年一直不断发兵攻打,在孝侯十五年时杀入翼城,击杀了当朝国主晋孝侯。此时忠心耿耿的家臣联合外面各诸侯势力讨伐曲沃庄伯,由于对面势力过大,曲沃庄伯不得不撤退。六年后,他联合周再次攻打,将没上位几年的晋粤侯赶出了翼城。但是,由于他过河拆桥,后来周天子震怒,反而过来围攻他,使得他战败。
历史发生重影,曲沃庄伯也未实现远大的抱负,他将自己父子的遗志寄托给下一代曲沃武公。曲沃武公吸取他激怒周天子的教训,决定以怀柔远人的政策来取得王位。哀侯八年(前710年),他联合周边邻国一起攻打晋哀侯,并俘虏了他的儿子,将父子两个全部斩杀,又于二十六年后杀死了晋哀侯的弟弟晋侯缗。此时,由于他派权臣贿赂和游说周天子,周天子也不再反对,他终于名正言顺地做上晋武公。
从起初周天子对于此等叛逆之事无法容忍,到后来的麻木,可以说周分封制逐渐在这样的纷争中可有可无。“大宗服从小宗,诸弟服从长兄。”虽然分封制渐渐隐没,但是它其中蕴含的思想还是对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亲亲,尊尊”就起源于分封制。如果从这一层角度来讲,儒家思想其实是守旧、落后的,因为周分封制是还处于奴隶社会时期的制度,而儒家思想实际上因循守旧,使社会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自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中国正式进入封建时代,历经两千余年。这两千余年中,无数雄才伟略的英雄人物在这片大地上挥洒热血,青史留名。
晋朝,是中国封建时代九大统一王朝之一,然而对于这样一个朝代,许多人并不愿意提起,因此存在感非常低。即便有人知道晋朝,对于它的评价也极其低下。俨然成为了所有大一统王朝中排名最为靠后的朝代,这是为什么呢?
篡位自立,得国不正晋朝是古代典型的篡位而来的朝代,它的前身是曹操建立的曹魏政权。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最终形成了曹魏、东吴、蜀汉三国鼎立的局面,其中以曹魏政权的势力最为强大。
曹魏政权可以说是曹操白手起家,经过无数努力而建立起来的。曹丕、曹叡两代帝王也付出了不少心血。然而,这一切都终止于一次政变。
司马懿经过几十年的忍辱负重,终于等到了机会,通过发动高平陵政变而掌握了魏国的实际权力。而后,在公元266年的时候,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位,晋王朝正式成立。
因此,晋朝的建立更多是以权谋之术得来,而不是司马氏自己建立的,大家对于这样的朝代自然不会有好感。
当然了,历史上的篡位其实也不少,比如曹丕逼迫刘协让位,杨坚逼迫北周静帝让位,然而他们却并没有得到恶名,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曹丕篡汉是在东汉已经名存实亡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曹魏的基业基本上都是其父曹操一手建立起来的,自然比晋朝的行为光明磊落得多。
其次,杨坚代周其实与司马炎篡位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然而杨坚却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为后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根本不是司马氏所能比的。
王朝短暂,无论对当时还是后世都没有留下宝贵的东西晋王朝是一个短命王朝,这其实是一个误会。两晋加起来其实有一百多年,只不过其统一的时间太短了而已。从灭亡东吴到西晋灭亡,其实也只有短短的三十几年时间,而后整个中原大地再度陷入动乱之中,所以才说晋朝是个短命王朝。
当然了,中国历史上也有大一统的短命王朝,即秦朝和隋朝。不过,无论是对于当时而言,还是后世而言,晋王朝都丝毫不能与秦、隋相比。
秦始皇结束了动乱的战国时代,使得中国首次得到真正的统一。而且,虽然很多人说秦始皇暴虐,但实际上秦始皇在当时也做出了许多政绩,比如结束奴隶制,解放了农民的生产力,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再者,秦朝还给后世留下了一套完善的社会体系,影响中国千年,所以无论后世怎么批判秦朝,总会想起它的好来。
再说隋朝,隋朝也是二世而亡,不过隋文帝和隋炀帝其实都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隋文帝时期,当时的社会经济水平非常高,唐朝用了很长时间才追上隋文帝时期的经济。
其次,隋朝还首创科举制度,使得寒门子弟有机会可以入仕为官,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同样影响了中国上千年时间。后来隋炀帝穷兵黩武,但也给后世留下许多财富,比如大运河。
而反观晋朝,从建立之日开始,就再也没有出现过雄才大略的帝王,经过短暂的统一后,便将中原大地推向了更深的深渊。而晋王朝自始至终都在内耗,最终耗掉了整个中原的力量。
晋朝是一个极度虚弱的朝代,引发了五胡乱华晋朝从魏手中交接过权力,按理说应该还是有很强的力量,事实上也是如此。司马炎建立晋朝之后,曾经一举灭亡了东吴,结束了近百年的乱世,中国再一次迎来了统一。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真正的噩梦才刚刚开始。晋武帝司马炎在灭吴之后,就开始逐渐怠惰政事,荒淫无度起来。要知道,它可是开国皇帝,这在历史上可以说是极其少见的。
同时,他为了巩固皇权,大肆分封诸王,使得诸王统率兵马,割据一方。在司马炎去世后不久,就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这一乱,彻底摧毁了中原的经济及军事力量。
司马氏诸王为了占据军事上的主动权,开始通过与游牧民族相互合作的方式相互攻讦。这使得游牧民族开始入主中原,占据北方大地,由此,又开始了一百多年的大动乱。而这场大动乱可以说是整个汉族的噩梦。
后来,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也就是东晋。这时大批的士大夫和北方汉族百姓等随之南下,这也就是著名的衣冠南渡。
这时候的东晋内乱仍然没有结束,世族开始控制和扰乱朝政,从此以后,晋王朝再也没有任何建树。
中国历史上不乏动乱的时代,但即便是在动乱的时代,中原王朝也始终能够坚守底线,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抵御住外敌的侵扰。
然而晋朝却打破这一情况,使得游牧民族第一次入主中原。而就是这一次,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个时期,北方汉族几乎被屠戮殆尽。
晋王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对外不能抵御外辱,对内不能安抚百姓,如此无能的朝代,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因此,许多人根本不愿意提起这段历史,心中多是对它的不待见!
绿林军。
地皇四年(23年),新朝皇帝王莽的大军与汉朝宗室、以后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在昆阳(今叶县)爆发了一次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决定着未来历史进程的战役——昆阳大战。
王莽以司徒王寻、司空王邑为大将,征集大军四十多万,号称百万。倾全国之力,试图一鼓而平天下。?
而刘秀方面,守昆阳城者八九千人,加上所调援军不过一两万人,二者军力悬殊。但是战役中,刘秀利用王寻、王邑轻敌懈怠的弱点,以精兵三千直接突破王莽军队的中坚,乘锐猛击,大破敌军,王寻被杀,王邑仅与数千人逃回洛阳。
于是关中震恐,海内响应,旬月之间遍于天下。绿林军在昆阳(今叶县)以少胜多,歼灭了王莽军队主力;九月,更始帝派遣王匡攻洛阳,申屠建、李松攻武关,三辅震动。
王莽在南郊举行“哭天大典”,以求天救。秋天,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在混乱中为商人杜吴杀死于未央宫的渐台,从而结束了新莽政权的统治。
扩展资料:
新朝末年,天下大乱,新市(今湖北省京山市境内)绿林山一代的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因其驻扎在绿林山,故称这支义军为“绿林军”。新莽地皇四年,绿林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拥立西汉宗室刘玄为帝,年号更始,史称更始政权。
刘玄做了皇帝后,接连发兵攻打王莽的部队,很快就占领了一些城镇。王莽见义军如此凶猛,又听说刘玄做了皇帝,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整日不得安宁。
他紧急征集了四十二万人马,号称百万,派王邑、王寻为大将,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个名叫巨毋霸的巨人,任命他为垒尉,率领他驯养的一大批猛兽,一同出兵围攻起义军驻扎的昆阳(今河南叶县)。
王凤等率义军八、九千人奋战守城,派刘秀带一支人马突围求援。各地义军纷纷前来救援,内外夹击,将士们勇猛无比,终于迫使王莽军步步后撤。
义军则乘胜追击,王莽军大败溃逃。回到洛阳时,四十多万人只剩数千了。公元23年九月,义军攻入长安,王莽为人所杀,他所建立的“新”朝也随之灭亡。
西汉末年这场由荆楚大地上兴起的绿林起义,彻底推翻丁王莽新朝的残暴统治,在中国历史上,它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是不可磨灭的。但是,由于地主豪强的参与和破坏,绿林军最终还是瓦解了。
刘秀在这场风暴中,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实力。公元25年,终于抓住时机,在鄗(hào;今河北柏乡县北)自立为皇帝,这就是东汉光武皇帝。
——绿林军
——新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0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