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别认为古人夏天穿得很保守,千年前的壁画曝光后,让人大开眼界

柳华 2023-07-27 20:23:42

很多人一想到古代,脑海中就不自觉地跳出几个词“封建”“保守”“不平等”,大部分人对古代的印象,都停留在距离我们较近的两个朝代:明朝和清朝。殊不知中国历史里还有很多朝代,每个朝代的文化风俗都不一样,当然他们所穿的服饰也各有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引进了胡服骑射,胡人为了打仗方便,所穿服饰都非常简单,上衣下裤,腰间系着一条腰带。这种腰间系着带子的穿法也被后世所继承,不同朝代之间的穿衣风格虽然各有不同,却又互相借鉴。看着电视剧里演绎的古时穿着,大部分还是穿得内敛一点的,这种穿着冬天还好,若是到了夏天,依旧长衣长裤那可怎么办才好呢 其实古代人远比我们想象得厉害多了。

一、壁画里的服饰我们对古代的认知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文字记载的史书,虽然有些内容记载得非常详细,可是有些具体的内容还需要靠想象力才行。直到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古时的壁画,很多内容直接就通过壁画的方式表达出来了,也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了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生活的,非常有趣。尤其是敦煌壁画,让我们对于古代的了解更深入。

比如敦煌壁画里的美女喜欢绾发结髻,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非常漂亮,壁画里的女性们喜欢穿锦做的“半袖”,还有用纱制成的绕臂,轻盈飘动,还有用茜草染色制成的石榴长裙,搭配繁琐的发饰,非常华丽。

尤其是对于我们了解古时的穿着非常有帮助,原本我们印象里都认为即使到了夏天,古时的人们也非常保守,不会穿得过于暴露。可是在千年之前的壁画中,我们发现了里面画的女子,穿着非常时髦,而且还非常得凉爽,露出了白皙的手臂和大腿。她盘着头发,站在桌前,不知在忙碌着什么,如果仔细端详,还能看到女子的纱衣内,还穿着一件红色的肚兜。

这种过于前卫的穿着,要是放在没有壁画佐证之前,想破头也想不出来会有如此穿着的古人。除了壁画,也有相当多的史料记载,唐朝也是一个民风相当开放的朝代,除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以胖为美的特征,除此之外,唐朝的穿着几乎没有什么硬性的规定,基本上是可以随着性子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唐朝很多服饰都是短袖搭配裙子,样式也非常多。

二、古时候穿什么唐朝时候女性的思想也非常的开放,历史上除了有汉朝盛世,另外一个繁盛的发展时期就是在唐朝,相比宋朝的叠叠穿法,唐朝的穿法讲究3个字;薄,透和露。如果夏天特别热,就会改穿一件轻薄的披风,这种衣服被称为“半臂装”,相当前卫。

除了唐朝女性穿着会自在些,到了夏天,唐朝的男子更是怎么凉快怎么穿了,有一副刻画唐朝夏季的图画,可以看到里面有男士更放肆的穿法,上衣不穿,只穿一条薄薄的裤子,即使这样,还依旧叫旁边的侍女一直扇扇子呢。

汉朝的服饰主要以袍为主,生活条件较贫苦的人家会穿麻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的服饰会更讲究些,不过色彩相对单一,主要以黑白为主。做官之人的服饰会有些色彩,以彪炳地位的高贵。

除了根据史书记载,我们还可以通过出土的文物了解旧时的服饰。比如曾经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蝉衣,我们可以通过直观地观察了解古代人的服饰特征,不过这件素纱蝉衣当然不是普通的人能穿的了。这件蝉衣是长沙王夫人辛追之墓,不过因为湖南省博物馆曾经失窃过,马王堆出土的两件素纱蝉衣只剩了一件,另外一件被盗走并且损毁了,实在是可惜。

素纱蝉衣非常轻薄,全衣用蚕丝编织而成,重量很轻仅49克,通过轻薄的素纱蝉衣可看见古人精湛的编制技术。当然衣服制成不是用来观赏的,而是用来穿的。这件素纱蝉衣是诸侯夫人的衣服,穿上若隐若现,若是到了夏天穿着一定会非常凉爽。

三、被束缚的女性不过随着男权社会的盛行,对女性的束缚是越来越多。通过服饰的变化就能看出女性地位的变化,比如说到了清朝,传统的汉服逐渐被满族的服饰取代。女性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开始裹脚,穿着的服饰开始日渐保守,不能露出脖子,不能露出手臂,更不能让别的男人看到女性的脚,女性裹脚的全面施行,彻底抑制了女性的发展。

直到了晚清时代,随着更多的洋人入关,清朝服饰才慢慢被影响变化,比如女子被允许穿得更简洁些,除了穿裙子以外,女子也可以允许穿短裤,不过直到清朝灭亡之后,女性裹脚的习俗才被慢慢地废除掉,女性可以更自由些了。

四、总结古时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特征,虽然朝代与朝代之间有借鉴和影响,不过大部分还是按照自己本朝的惯例来。古时人们的服饰也随着朝代的更替有变化,从保守到开放,时间却没有跨得太远,除了通过史料了解古代服饰的变化,另一个了解古时穿着的重要途径就是壁画了。

通过壁画的刻画,我们看到了距离现代社会久远的古人们在不同季节是如何穿着的。最有特点的季节就是夏天了,壁画里的人有的穿着素衣,但是却露出手臂,这种尺度在古时来说就算很开放了,各个朝代还会研制凉快的服饰以供达官贵人们穿着。

比如出土的马王堆的素纱蝉衣,全部都是由蚕丝制成的。有的古时的人还研究出了“竹衣”用以抵抗炎热的夏季,不过竹衣不是直接贴身穿的,而是在内衣与外衣之间穿着,用以抵抗室外的热气,而且还十分透气。由此可见,古时的人们为了抵御炎热,都发挥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修改病句练习题及答案

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腾讯QQ
新浪微博
|
收藏
开心
2009-12-02
修改病句十个修改病句十个,要病句,还要改了的
满意答案
壬鑫
19级
2009-12-02
一、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如: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的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如:
(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不”的位置不对。例如:
(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把”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
<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
(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他同学。(“他”应移至“不但”前)

为什么古代的人要在裙子里穿一条裤子?夏天不热吗?

因为古代没有贴身内衣裤这种东西,所以才在裙子穿裤子的,夏天一般会改成宽松的小短裤,而且衣服都是丝绸的,很透气。现代人看古代人的衣着觉得好看,同时总会觉得繁琐,感觉每天起床穿衣服可能要穿半小时。但古人的衣物设计其实都是比较容易穿着的,而且方便行动的。穿多的这条裤子,其实还是方便女性行动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多穿一条裤子其实是一种保障,也能让女性更自由。

有人觉得古代女人要在裙子里面穿裤子多此一举,明明穿了裙子了,为什么还要穿裤子。古代女性要穿裤子的原因是,一开始女性裙子里面是什么不穿的,非常透气,可是有些人觉得不合规矩。现代人习惯了穿内衣裤,一天不穿都觉得别扭,更何况是古代女性穿了裙子,但底下什么都不穿。所以才有了裙子里面穿长裤的规定。这不是多此一举。在裙子里面穿裤子是对女性的规范,更是对女性的保护。

当然要在裙子里面穿裤子,古人也考虑过闷热的问题。冬天裙子里面穿裤子没有影响,还有保暖的功能,夏天会换成小短裤,而且古人的衣服很多都是绸缎的,不会很闷热。让女子改掉原来的习惯,在裙子里面穿裤子,肯定是要从上到下的干预。而这其中会涉及到各个阶级的女性。女性们可能无法反对,所以她们利用衣服的材质或者剪短裤子的长度使得裤子穿的更舒适。再加上古代的温度没现在这么热,穿多一条裤子可能没什么影响。

总的来说,古人要求女子裙子里穿裤子是因为当时女子的裙子里面什么都没穿,一些人认为这样不符合礼义廉耻,所以才要求女子在裙子中穿裤子;当然穿在裙子里的裤子是透气舒适的,贴身穿的衣物不可能差。

为什么我看唐朝的电视剧,从来都没见过唐朝人穿唐装???

你说的“唐装”,并不是真正的唐装。
告诉你,和服模仿的是汉服。
唐装原意指代唐代的汉服,一种是传统的襦,裙装,这种风格一般流行在初唐时期,基本上是沿袭了自东汉以来华夏妇女传统的上衣下裳制。与现代的唐装概念明显不同。 
绝大多数的国人都把这种源于“唐人街华人的中式着装”的满装马褂误认为是“唐朝的服装”。
在中国经济处于上升时期的当前,“唐装”的兴盛似乎可以看做中华文明复兴的一种征兆。然而撇开它背后宏大的象征意义,“唐装”本身其实是一个颇模糊的概念,关于这个名词的内涵?时装界有多种表述,如“华服”、“中装”等。很多人对“唐装”的提法大惑不解:以中华之大,唐代以降,岂无装可穿? 其实,真正唐代人穿的长袍大袖,甚至离人们更近的明代袍服(两者其实是同一事物),并非不太可能重回流行。“长袍大袖”只是现代的人们对“古装”的模糊认识(从夏商周时期一直到明末的传统中国人的穿着主体款式是“交领右衽,隐扣系带,褒襟广袖,峨冠博带”,其中,“褒襟广袖,峨冠博带”仅为礼服特征,而“交领右衽,隐扣系带”的特征则为礼服、常服所共有),也就是说,真正的唐装除了作为主体款式的礼服外,还有作为补充的“窄衣窄袖”的常服。 这些服装自唐以来就有“汉服”或“汉装”的正式称谓(意为“汉民族的传统服装”或“汉族的民族服装”),经历将近四千年,一直自成体系,一脉相承,并深远影响了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周边国家,其中,日本的“和服”(汉服中的深衣款式),朝鲜(韩国)的“韩服”(汉服中的襦裙款式)便是汉服在这些国家的正常延续。真正的“唐装”的“宽衣大袖”的礼服更适合于祭祀、成人礼等庄重场合,而其“窄衣窄袖”的常服则更适合于劳动耕作及日常场合。随着自互联网发起,以都市青年白领阶层为骨干的“汉服复兴”运动的兴起,真正的唐装(汉服)在现代人们的视野中也并非“遥不可及”,源于外国人眼中的“唐人”而定义的“唐装”一词,正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置疑。
汉服,即华夏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此不能与“唐装”、“和服”相混合。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汉人汉服由此得名。
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比如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民纷纷逃亡到南方,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这一事件史称“衣冠南渡”。 “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这里的“汉”主要是指汉朝,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所谓“汉人”的名字形成,直接与汉朝有关。正如胡人传统服饰被叫做“胡服”,汉人传统服饰被称之为“汉服”。所以,后来"汉服"这个词汇的基本内涵也固定下来,即汉族传统服饰。在唐代樊绰的书中就明确的称大唐的服饰为"汉服".到了宋元明时期,一些异族执政者也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服饰,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汉服影响
·中国北魏鲜卑族:改穿汉服汉服
北魏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着汉服。495年1月13日(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初二日)。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主要内容有: 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着汉服; 禁止说鲜卑话,以汉语为唯一通行语言; 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籍贯,死后葬在洛阳,不准归葬平城; 改鲜卑姓氏为汉姓。首先从皇室做起,把拓跋氏改为元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记)”。还规定鲜卑族的八个大姓与汉人头等贵族崔、卢、李、郑四姓门第相当,鲜卑八个大姓以外的贵族也规定了品级。使鲜卑贵族也和汉族一样实行门阀制度; 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鼓励鲜卑族按门第与汉人结婚。孝文帝还率先做起,纳汉族大姓的女子做后妃并为他的五个皇弟娶汉族大姓的女子作正妻,同时把公主们嫁给汉族大姓。尽管遭到一部分鲜卑贵族的阻挠和反对,孝文帝的改革最终得以成功,极大的促进了民族融合。此后仅经过数十年时间,中原的鲜卑等各少数民族就基本上和汉族人民融为一体了。 ·日本服装:和服 和服,在日本称为“着物”或者“吴服”,意为从中国的吴地(今江浙一带)传来的服装。在日本的奈良时代,也即中国的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艺术、律令制度,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当时他们还模仿唐制颁布了“衣服令”。初期和服为唐服翻版,之后的盛装十二单的外套华服也被称为“唐衣”(李氏朝鲜礼服长上衣也称为唐衣,虽然两者已经有了更多的民族特色)。和服虽由汉服发展而来,但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发展岀自己的民族特色。如男服的裤子,江户时期之后女服腰带逐渐增宽到比较大的尺度,腰带鼓节移到后背并发展出种种样式,也是区别和服与汉服的主要标志。和服衣料上的纹饰等往往也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特色。 ·朝鲜服装:朝服 唐代时期,新罗与唐朝交往甚密,服饰特点几乎与唐朝无异,李氏朝鲜中期之后朝服吸收了明朝服装式样,特别是女服朝高腰襦裙发展,而官服、朝服、宫廷重要礼服亦一直保留汉服制度,并随汉服变化而变化,如唐朝时官员的乌纱幞头的后系带为下垂带样式,新罗官员幞头同为此样式,而明代之后改为展角样式,李朝也改为短展角;如李朝王后大礼服一直都为中国皇后翟衣样式。而现代朝服和汉服的主要不同之处:汉服一般是交领右衽,也有对襟的(V字领),而朝鲜服装的交领不明显,近似小v领;女服裙子束的特别高,而且下襬十分宽大、蓬松。 ·越南服装:越服 越南古称交趾(中国称作「安南」),西元968年,丁部领(丁环)建立丁朝(大瞿越国),开始成为独立的封建王朝,两年后(970年)自称皇帝。在服饰上,尤其是宫廷礼服,皇帝、大臣的朝服,几乎就是中国汉族王朝宫廷礼服,皇帝、大臣朝服的翻版,试以越南末代皇帝保大所着之弁冠、兖服来看,与明朝宗藩服饰如出一辙,不过比之明朝皇帝,其造型显得小一号而已。以汉族帝王的正式礼服——冕旒兖服为例,明代皇帝的冕旒是十二旒的,越南是六旒的。满清占据中国之后的两百多年间,与中国南疆山水相连的越南,仍然完好的保存着明式衣冠,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在越南存留下来的许多珍贵照片和大量的历史资料可以明确的反映出这一点,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1898年驻云南府(今昆明)的法国领事方苏雅(AugusteFrancois,1857年8月20日—1935年7月4日)所着龙袍的照片,被许多人误认为是古代皇帝的龙袍或者中国戏曲中的装束,实际上,方苏雅所着之服,乃是越南皇帝的朝服,从造型看,和明代宗藩、大臣的朝服一般无二。
满族人做的混账事,我也不想多说了。
 剃发易服——是愚昧、野蛮的统治者造成的文化灾难,是中华文明史上的污垢,也是汉族人的奇耻大辱,被奴役的标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40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