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现高考作弊取消考试资格,古代科举作弊怎么罚?明朝流放,清朝砍头

望月砂 2023-07-27 20:17:21

今年的高考刚刚落下帷幕,因一起高考作弊事件,让我们的焦点重新聚焦到高考。现如今关于考试防作弊的方法也是越来越先进,但是依然有人冒险。既然有作弊,就会有处罚。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时代不同处罚又有何不同呢 虽然古代科举与现代高考有很大不同,但是属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有人为了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作弊一事从古就有。可以说千年的科举史也是一部反作弊的历史。那么古人到底有哪些作弊手段 作弊被发现后,又会受到怎样的惩罚呢 五花八门的作弊手段最常见的手段就是夹带。在唐代科举,就有考生夹带经文进入考场。在唐朝,夹带行为甚至有一个专门的称谓“书策”。所谓“挟藏入试,谓之书策”。而且古人缩写缩印的水平也很高。古代有一本书叫《四书典仓》,这本书就是科考作弊的神器。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每册长7.5厘米,宽6厘米,厚约0.7厘米。书册内容包括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四书”的主要内容,共计11万余字。写字用的是老鼠胡须特制的“鼠毫”。就是考生夹带进场的常见资料。夹带能带在哪里呢 能夹带的地方例如衣服、鞋袜、砚台、蜡烛、食品都可以,或者干脆写在身体上。比如蜡烛怎么夹带呢 考生把蜡烛内部从底下掏空,把纸条塞进去,再用蜡油把底部封平,就可以带入考场了。《宋会要辑稿》记载在开禧三年(1207)六月二十九日,“科举之弊,如漕司差考试官,及州郡挟书、继烛,代笔,传义,二者不可不革”。更高级的手段据说是“银盐变黑”。有的考生把衣服的内层密密麻麻用盐水写满字,混入考场后,点蜡烛用火一烘,文字就显现出来了。类似的手段还有乌贼汁,据说作弊的考生用乌贼汁把夹带的内容写到衣服夹层里,涂上烂泥巴。入场后烂泥巴干了之后,把泥给去掉,夹带的文字就出现了。更神奇的是,据说用乌贼汁写的内容过一段时间不用清洗字迹就会自己消失,真是自动毁灭证据啊。有的考生更狠,把夹带的内容藏在便桶里。古代科考考生要在考场里考上3天,吃喝拉撒都不能离开自己的房间,便桶就成了必要之物。有的考生就把便桶做成中空的,这里面就可以夹带资料了。一般考官也不会想去检查这些污秽之物。还有一些高价玩家,他们会贿买和代考这种方式蒙混过关。就是考生花钱买通考官获得考题,又或者让考官对他夹带视而不见,或是事先和考官打好招呼,在试卷上留下特殊的记号。而代考就是找枪手替考,古代也没照片也没摄像头,枪手替考的难度并不高。比如公元1218年,解试的监试官何周才与刘光约定,在试卷中要出现三个“有”字,录取了刘光儿子刘颐、孙子刘济。考生作弊,考官也不能闲着啊,古代的反作弊方法也恨拼。针对夹带,官府想出的办法就是搜身和洗澡。搜身固然能防止作弊,但是这样会让读书人很没面子。然后他的建议是干脆官方让考生统一在考前沐浴更衣,衣服都是官府提供的。这样一来“既可防滥,且不亏礼”。另外一些富家子弟用贿买行为参加科举,古代的官府采取的是“糊名”和“誊抄”。“糊名”类似我们现在的密封,把考生的姓名给遮盖掉;而“誊抄”则是由专人把考生试卷全都重新抄一遍,防止考生在上面留下记号。如果作弊一旦被发现会受到什么惩罚呢 《大明律》里规定科举作弊一旦被发现就是施杖刑,流放三千里,流放时长达9年。在古代,流放地都是荒芜或是贫穷困苦之地,而且时间长达9年,这也就相当于这一考生的科举生涯就此结束了。而到了清朝对于科举作弊的处罚则更为严厉。清顺治十四年间,朝廷腐败现象横生,许多的官宦子弟用金钱贿赂考官,这样就导致大量的寒门苦读书生不满,事情闹到了顺治帝耳朵里,皇帝震怒,下令彻查有关人员。发现这是数位考官全部受贿,公然在考场内互相翻阅试卷,甚至让书童拿着写有暗号的纸条去各房查对。顺治一气之下,下令:王树德、陆庆曾、等几十人处斩。可见当时的惩处之严厉。康熙五十年间,也发生了一起考官收受贿赂的舞弊案,当时的考官赵晋等人收受钱财,串通舞弊。在当时被处以斩立决的处罚;负责牵线搭桥的“中间商”判处绞监候。主考官左必蕃被革职。可见当时针对此类作弊的处罚之严厉,但是还有人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做。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科举考试作弊会有什么后果?

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科举考试作弊会有什么后果?在科举考试中,考生和监考官也斗智斗勇,看谁小心,侦察和反侦察手段一应俱全。 针对考生带队的情况,最简单的方法是身体检查、衣服、鞋子、文房四宝等,都要搜索一遍,但也有人能遮住教练的眼睛。

之后,考试前所有考生洗澡,脱下所有衣服,官方统一分发考试服。 这基本上切断了作弊的可能性。 除非遇到一些冷酷无情的人,否则把小复制品放在不能对人说的地方。

古代科举作弊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针对替考情况,从宋代开始,各早间统治者在召集考试时要求考生提供形体特征,进入考场需要确认身份。 这是漂流法,是准考证的雏形。

为了防止考生贿赂考官,用笔迹和密码传递作弊信息,古人发明了防止“糊名”和“清册”作弊的手段。 这种防止作弊的方式已经现代化了,比如胶名类似于今天的封缄线。

另外,在考试中安排突击检查,以防考生。 干隆做过这样的事,对检查结果很头疼。 据说被抓的考生太多了,监狱已经满了。 也看到了后来的考生越来越不安,一千人放弃考试的“盛况”,可见作弊有多盛行。

前面写的是防止作弊的手段,如果考生在作弊中受到现行逮捕,他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宋朝对考试作弊的情况实行了连坐制。 按地区划分几个考试区,该区所有考生相互监督,如果发现一个人作弊,其他考生将被卷入,当年的考试资格将被取消。

明朝法治森严,对考试作弊行为处罚非常重。 作弊被分发到边疆,参加者也受到同样的处罚,时间是三次科举考试。 通常,三年一次的考试,也就是要在边疆呆九年。 运气好的话,回来后也会被去除士子的身份,不想一辈子参加科举考试。 通过读书出人头地的机会基本上被切断了。

清朝在处理考试作弊现象时更具人情味。 对情节较轻的罚款,情节较重的要带三个月的沉重枷锁,再被打一百次屁股被送往边疆。 顺治帝统治时期,发生了科举考试以来最大的作弊事件“丁酉科场事件”,参与作弊的考生考官全部被处决,家属也被流放边疆。

因此,考试作弊入刑在古代法律中已经存在,其目的是让想走捷径的考生打消作弊的思想。

如果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作弊被抓会面临什么样的处罚?

唐朝科举制出台之后考试成为一种可以当官的途径,因此国家选拔了大量的人才。很多有才华的人都被选进当官,有人平时不好好读书,却总有眼红的时候,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着,于是就开始想一些歪路。作弊的方式也是层出不穷的,这和时间、年代没有关系,有考试必有作弊!让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的考试作弊的方式有哪些吧?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传统的作弊手法没有现代的高科技加持,只能是一些较为"原始"的作弊方式。例如:有钱的花钱找人代考、贿赂考官、夹带一些缩小版的书本、在自己的衣服上写课本作弊等花样百出!


面对这些作弊的方式,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防止常规操作:

唐朝时期:为了防止贿赂考官,开始实行"名字手动打码",这和现代有些相似,就是考完试之后为了防止考官遇见"熟人"就把考完的试卷名字全遮住装订起来。装订好后为了防止认识字迹还找专门的"写手"把试卷的答案重新写一份给考官改。


这种方法和现代的也是一样的,考试完之后把名字一栏全部用白纸装订这样第一,防止混乱掉落;第二,防止遇见"熟人"了。

唐朝还有设立"豪华单人考试房"为了防止出现考试交头接耳的情况,进去前设立士兵进行搜身,进入考场之后每人一个小单间考试,杜绝和两边交流的机会!


宋朝时期:为了杜绝考生贿赂考官,在考试前后名次没有出来之前考官进行统一"隔离"管理,把所有的考官聚集在一个地方和其他人隔离开来,考官之间相互监督。


进考场凭借"准考证",和现代一样,在古代科举考试的时候为了防止"替考"的出现而定制的准考证,在考生还没有考试之前去相关当地部门自觉曝出自己祖上三代。同时找三个和自己一样的考生给自己做担保,如果人数不够可以找官府的官员做担保。担保自己没有前科,如果后面出事,担保的人就要一起受到牵连!

考生在进考场之前要检查准考证,准考证上除了有个人籍贯、姓名等基本信息外,还有一个本人的"照片"进行核对!不同的地区考试的人和录取的分数不一样,这点和现代一样!在古代信息不发达的时候,像国家规定的有犯罪前科的人不能考试、正在戴孝期的人不能考试,然而就有人利用消息不变这一点,选择铤而走险的方式,跑到其他的地方参加考试。这样就会出现很多的冒充当地户籍的考生,因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就设立了准考证,只能在本地区考试。


统一考试时间:这是也为了防止出现"枪手"的情况,以前因为考生来自不同的地方,考试的时间不一样,就会出现"枪手"的情况。有些人考完试,为了赚点回家的路费帮别人考试,为了避免这类情况发生就安排了统一考试的时间,因此考试结束后大家各回各家,少在路上瞎溜达!

"买学区房,上户口",在宋代的时候就有人在京城买房,把户口迁过来,这样京城的名额和机会更多,有户籍就有资格参加京城的科举考试!

明清:为了防止出现夹带舞弊的情况,规定统一的文房四宝。这个和现代的高考用具一样,都是有着相同的规格限制,从而防止出现夹带舞弊的情况。还有一个就是"对暗号"和考官之前对上号,提前在试卷上写下暗号!


处罚: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犯了错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针对处罚,古代的处罚还是挺严重的。

斥革:开除学籍,获得秀才的名次之前叫做生号,考试发现舞弊的情况革除,已经得到的生号就相当于之前的考试白考了,一切重来,和我们现在在校期间犯了大型的错误,革除学籍是同一个概念!

枷号:在考试的时候发现舞弊,让考生带着枷锁在考试的门口等着被所有人目光的洗礼,这个主要是对舞弊人员进行精神上的打压!


刑罚:那就是要动刀动辊了,发现作弊情节代考贿赂严重的情况直接发配到边疆杖责!对于像那些制作夹带作弊小册子的商家直接斩杀,并且杀三代以儆效尤!

结语:

这样看来很多的现代的监考制度都是延续了古代的监考制度,制度只是约束警告的作用,更多靠的还是自己的自觉和自律,诚信考试,才是为自己真正负责的态度。一旦经过查明作弊者,不但你的一生毁了,曾经给你做担保的人或者参与其中的人一生也将受其牵连,毁于一旦!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scgf/1139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