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刘邦死后,49岁吕后收到的求婚书,被误读了二千多年

六月雪 2023-07-27 20:05:12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在长乐宫驾崩,死后第三年,即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汉高祖皇后吕后(吕雉)收到了一封来自匈奴的书信,这封书信差点掀起了一场风波。后世人解读这封信有两种看法,一说认为是对吕后的侮辱,一说认为是写给吕后求婚书。这封信的内容司马迁没有记载到《史记》中,大概是觉得有辱汉室。我们现在能一窥信的内容,得感谢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将这封信的内容记载到了《汉书· 匈奴列传》里。我们就先看看信中的内容。匈奴冒顿与吕后的书信往来,都写了些啥《汉书·匈奴传》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城,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娱)。願以所有,易其所无!啥意思呢 信是当时匈奴的首领冒顿单于写的,他说自己的妻子(阏氏)去世了,想到中原游历一下散散心,吕后陛下你的丈夫也去世了,我们都是一国之主,而且也都独居着,不如咱俩搭个伴,生活乐趣多,汉匈一家亲,我们彼此交换有无,你有我有全都有啊。好家伙,看完信,吕后气得牙直痒痒,好你一个戎狄野蛮人,本宫是堂堂大汉皇后,还从没有人敢这样对我说话,你竟然敢侮辱我。欺负我大汉没男人了还是咋滴 不过气归气,吕后还是召集了丞相陈平、樊啥、季布,商议杀掉匈奴的使者,发兵攻打匈奴来商议,朝中大臣们群情激愤,认为冒顿触犯天威,欺负汉廷无人,樊哙说愿领兵十万横扫匈奴,出这口恶气。季布则反对攻打匈奴,吕后听从了季布的建议,且给冒顿单于回了一封信,信中是这样写的:《汉书·匈奴传》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说的啥呢 吕后说,收到单于的书信,我们好害怕。跟大臣们商量后我在想啊,我年老体衰,头发和牙齿开始脱落了,走路也走不稳了,单于一定是听信别人的谣言了,单于不值得自降身价辱没了自己啊。那我把乘坐的皇家车马送给单于作为补偿吧。冒顿单于看到吕后回信这么谦卑地拒绝了,不得不竖起大拇指说了句:高。然后回了封信表示感谢,又回赠了上好的马匹,愿意与汉和亲。《汉书·匈奴传》冒顿得书,复使使来谢曰:“未尝闻中国礼义,陛下幸而赦之。”因献马,遂和亲。冒顿单于按照中原礼法和传统来看,冒顿这封信的确让吕后及大臣们感受到侮辱,吕后是大汉高祖皇帝的皇后,再嫁是不可能的,冒顿来求婚就是对中原礼法的冒犯,认为这不仅仅是侮辱了吕后,还把整个大汉王朝也顺带打了脸,也就难怪汉朝大臣们看到信的内容就要提枪上马杀到匈奴大营。但是,站在回看历史的角度,应该更加全面地解读冒顿向吕后求婚这件事,冒顿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行为,其目的是什么。冒顿书信的意图既为和亲,又为匈奴谋取利益1、匈奴保留着原始的“兄弟死,娶其妻”的婚姻习俗冒顿的请婚书,并非故意侮辱,只是汉人和匈奴人对请婚行为的理解差异。为什么这么说呢,那得从匈奴的习俗上说起了。《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这种“收继婚”的原始部落习俗,冒顿单于才有求婚的举动。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在白登之围惨败后, 曾“岁奉匈奴絮增酒米食物各有数, 约为昆弟以和亲”,刘邦与冒顿结为异性兄弟。作为刘邦结义之弟的冒顿, 在刘邦死后按匈奴婚俗向吕后求婚,符合匈奴的习俗。收到吕后的回信后,冒顿再一次回信,说:“未尝闻中国礼义,陛下幸而赦之。”冒顿了解中原的礼仪后,对此前的冒昧行为表示歉意,表示这是汉匈习俗不同引起了这场误会。汉匈合盟图2、求婚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和亲我们先看看冒顿和吕后的年龄,冒顿单于的求婚发生在公元前192年,冒顿单于42岁(出生于公元前234年),吕后49岁(出生于公元前241年),吕后的年龄在当时可算是老人了。冒顿身边有一些降匈奴的汉人,冒顿不可能不清楚吕后的情况,既然知道这个事实,而且也必定想到吕后和大汉朝廷会拒绝,他仍然送来这封信,其目的应该是为了献马和亲。求婚不过是一个由头罢了。和亲的结果是什么,汉朝会送一个汉室宗亲的女儿嫁给冒顿单于作为阏氏,迎娶白富美,总好过已经年近五十的吕后了吧。3、冒顿想为匈奴换得汉朝物品冒顿的书信中提到“愿以所有,易其所无”,作为匈奴的首领,这一句话表明了愿用匈奴特产的马、牛、羊及其皮张等畜牧产品换取匈奴所缺乏的汉王朝丝、酒、絮、增、铜、铁等生产生活用品。这对于汉朝和匈奴来说,是互惠互利的。毕竟匈奴地处北方大漠,而且社会还处于奴隶社会,生活物质水平远远落后于中原的汉朝,匈奴年年的侵扰边境,一方面是对汉朝财富的凯撒,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掠夺奴隶, 为其提供新的劳动力。通过请婚这种小小的手段,而不用战争就能获得这些东西,何乐而不为呢。冒顿是一个杰出的草原帝国霸主从冒顿单于求婚这件事上可以发现,冒顿的目的虽然是为了满足匈奴贵族的贪欲,进行经济物质交流。但在客观上却加强了汉朝先进文化对匈奴文化的影响,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冒顿建立的匈奴帝国盛极一时,所以,冒顿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有远见的、杰出的草原帝国霸主。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资料,简单评价吕后的生平及其智慧

【吕雉(前241年-前180年)】字娥姁,单父(今山东单县)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通称吕后,又称为汉高后、吕太后。汉惠帝在位七年,自元年起即因“人彘”事件不再听政;吕后连立两任少年天子,自元年起即垂帘听政“号令一出太后”。在汉惠帝、两少帝时期实际掌握政治权柄的人是吕后,共主政十五年。因此《史记》、《汉书》等正史以“本纪”体例记载吕后生平。汉惠帝、鲁元太后都是吕后亲生。据《汉书》记载,刘邦死后,匈奴首领冒顿曾寄国书向吕后求婚,意在标扬匈奴武力,刻意贬低汉朝国力吕后以年迈为由婉言拒绝,不过继续沿用了与匈奴和亲的政策。
{{吕雉的掌权统治,虽然对于皇族刘家来说是一个威胁,《太史公自序》曰:“惠之早霣,诸吕不台;崇强禄、产,诸侯谋之;杀隐幽友,大臣洞疑,遂及宗祸”。但对于整个国家而言,在吕雉掌政期间能重用人材,并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司马迁在《史记·吕后本纪》中对她的评价是“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给予吕后施政极大的肯定}。

新朝末年,高祖长陵被赤眉军掘开,同陵异穴的吕雉尸体遭到侮辱

吕雉的故事

吕雉为人有谋略而性残忍,在刘邦翦除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高祖十年(前197),陈烯谋反,刘邦率兵亲往平定,吕雉留守长安,听说韩信阴谋诈赦诸官徒奴发兵策应陈烯,遂与萧何商议,骗韩信入宫后处死,并夷三族。刘邦击陈烯,至邯郸,向彭越征兵。彭越称病不往,被刘邦废为庶人,徙居蜀地。吕后认为不可遗患,又指使人诬告彭越谋反,夷灭其宗族。吕后生汉惠帝刘盈及鲁元公主。刘邦嫌刘盈柔弱,生前曾打算另立宠姬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由于大臣反对,吕后又多方设法为刘盈辅翼,废立太子之事未成。刘邦死后,吕雉以惠帝年少,恐功臣不服,密谋尽诛诸将;后畏惧诸将拥有兵力,不敢下手。她毒死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挖眼熏耳,用药使之变哑,置于厕中,名曰“人彘”。对其他刘氏诸王,亦加残害。惠帝不满吕后所为,忧郁病死后,吕雉临朝称制,封侄吕台、吕产、吕禄等为王,擅权用事,排斥王陵等老臣,拔擢亲信。但其称制的八年间,继续执行汉高祖以来与民休息的政策,奖励农耕,废除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因此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残破的社会经济也得以恢复。由于刘邦曾与诸大臣共立“非刘氏不王”的誓约,吕雉封诸吕为王,遭到刘氏宗室和大臣的强烈反对。她病危时告诫诸吕部署应变,命吕禄领北军,吕产居南军,严密控制京城和皇宫的警卫。诸吕在吕后死后阴谋作乱,被太尉周勃、丞相陈平和朱虚侯刘章等迅速翦灭。
希望对你有用。

冒顿单于为何在刘邦去世之后,会给吕后写情书?

冒顿给吕雉写的不是情书,而是侮辱她的一封书信,目的是试探吕后的想法。

刘邦去世后,吕雉当权。这时北方的匈奴单于冒顿派使者送来一封书信。《汉书》记载,书中写道:“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这信的意思就是:我是丧偶的君王,出生于湖泊,生长于牛马成群的大草原,我多次来到边境,想要吞并大汉的江山。你也是寡妇,你和我都不快乐,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你和我不如互相各取所需,如何?

冒顿为什么会如此厚颜无耻,如此胆大妄为的说这样一番侮辱吕后的话呢?他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为了权力“鸣镝弑父”,也有统一天下的想法。因此他在短时间内把匈奴治理得强大起来。在秦始皇时期,他父亲当单于时就不断的侵犯边关,为了防止匈奴入侵,秦始皇才修建万里长城。

陈胜、吴广起义那年,冒顿杀父继位,几年的时间就建立了全新的匈奴。现在他壮大了就有了吞并汉王朝的想法。这一封信充满了挑衅,最后一句话还有侮辱的意思。目的是试探吕后对其的态度和想法,借机挑起事端,以达到自己占领中原的目的。

吕后看了这封信,当然明白了他的意思,她很气愤,将信的意思传达给朝臣们,大家意见不一,有的生气表示要与匈奴开战,有的摇头默不作声,季布明确表示不能打。吕后仔细思忖后,赞同季布的意见。客气的写了回信,信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说我年老气衰,牙齿脱离,走路不稳,不值得单于你玷污自己。如果我们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还请你宽恕。接着,为单于送去车马这些物品,表示将继续和亲。

吕后只所以这样做,是她认为现在还没有实力与他开战,为了大局自己受点委屈不算什么。

可见吕后的确是很有头脑的、有大局观的女人。

刘邦死后的吕后之乱是怎么回事

一二楼两位说的都有问题。吕后之乱不仅仅是吕后死后的事情,她生前也造孽无数。二楼就更离谱,居然给吕后正面评价,这种灭绝人性的人物也能如此厚待,可见华夏品德已到了何种地步。

吕后为人阴狠、嫉妒心强。刘邦在世时宠幸多位后宫,并且屡次想要废太子,即正妻吕后的嫡子,这其实也意味着要改立皇后。后经多位重臣力争,没有成行。刘邦死后,惠帝立,惠帝为人仁弱,吕后终于掌握宫内实权,开始大肆报复,杀赵王如意等数名皇子,又残忍迫害戚姬等先帝宠妃,手段令人发指。惠帝也因亲历宫内惨变而患病不起,弃朝政不顾。此更顺吕后心意,暗中将自己吕氏人物逐渐提拔,参与朝政。

惠帝抑郁而死,吕后与吕氏诸人商议,立年幼少帝继位,遂临朝称制,正式独揽国家大权。随后吕氏诸人官爵晋升神速,掌握了朝廷军政。吕氏去世后,诸吕虽然官高爵显,但日渐遭到朝野上下的反对质疑。终于以外藩齐王为首的诸侯,集结军队东进,声称铲除诸吕。灌婴领命平息“叛乱”,但在陈平等人的安排下,停步荥阳,与诸侯军对守不战,以观京师之变。同时,宫内在陈平的谋划、以及以周勃为首的刘章等人奋勇力战之下,吕氏诸王先后被杀,遂灭族。后经大臣集议,迎立代王继位。诸吕之乱平定,刘氏安。

总的来说,虽然吕后在位时政绩可取,人民安息,为老百姓的民生做出了贡献,但客观来说,吕后本人对于政治并无特殊才能,仅是继续刘邦在位时的政策,不能就此说吕后当政就是功大于过。其次,以正派的历史观来看,德为功先,一个毫无人德人性的人,不能因为任何所谓的“功绩”而被人称颂。吕后残酷迫害刘邦宠妃,几乎将刘邦的子息全数剿灭,为巩固吕氏权力谋划杀光众将领,这些都证明了吕后本人实际上就是一个权力奴隶。吕后称制期间,曾出现日食,吕后观之,曰:“其为我也。”说明她也很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天地所不容的。二楼还说,吕后死后与刘邦合葬,这其实是因为当时诸吕权力极大,朝廷被迫而为之。到了后代,大臣一直上书将吕后移出高陵,不得配食祖庙,且去除皇后称号。原因很简单,一个以灭绝刘氏为目的的人,居然被当成了刘氏的有功之祖,无论如何无法服众。

二楼说什么儒家的框框套套,说什么当今幸亏思想活跃,说什么国家治理好是第一位,私生活不重要。虐待杀人居然被轻描淡写成了“私生活”,让我瞠目结舌。我们国家的现状已经非常恶劣,民风民德已经沦落到了历史最低点,正是因为这种摒弃传统、不讲道德、专务名利的思潮长期造成的。试想,如果吕后以及诸吕的变政不是被周勃陈平顺利解决,那中国将无可避免再次陷入长期战争的局面,这样对老百姓是好还是不好?争权夺利,永远是祸国殃民的,灭绝人性的掌权者,也不可能会对国家人民有长久的益处,这是毫无疑问的。无德必无功,这才是我们传统文化最健康的一方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9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