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诗词你细品,这些古诗分明是话里有话啊!

柳华 2023-07-27 19:13:44

诗词中的诗人总感觉是温文尔雅、出口成章的殊不知泥人尚有三分火气古时文人骂起人来那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虚伪

诗经·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鄘风·相鼠》大约是《诗经》里骂人最露骨、最直接、最解恨的一首。古文人用「嫌于虐且俚矣!」来形容它,意思是最粗鄙的语言暴力,是《诗》「三百篇所仅有」。此诗明则描述老鼠,实则是统治者用虚伪的礼节以欺骗人民,人民深恶痛绝,比之为鼠,给予辛辣的讽刺。无耻

诗经·小雅·巧言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既微且尰,尔勇伊何。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此诗是一个受到谗言伤害,抑郁不得志的官吏为讽刺统治者听信谗言,导致国家混乱而作的。讥刺周王为谗言所惑,终竟招致祸乱,同时痛斥了进谗者的厚颜无耻。嘲讽

洗儿诗宋·苏轼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东坡《洗儿诗》短短四句,语气戏谑,基调反讽,实乃事出有因。「人皆养子望聪明」,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只是苏轼本人仕途受大挫,痛定思痛。因此这首诗看似是苏轼自嘲之作,实际上却是嘲讽了当代的荒谬,越是聪明越是危险,愚笨之人却能稳坐高位。忘恩负义

红楼梦迎春判词清·曹雪芹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在《红楼梦》里,判词就是部分主要人物结局的一种隐讳的总结。而迎春的判词一开始就揭露了她的悲惨命运。其中,「子系」可以合并为繁体字「孫」,暗藏迎春丈夫姓孙。「中山狼」典出名马中锡《中山狼传》,比喻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小人。最终孙绍祖靠贾家发迹,却翻脸无情恩将仇报,反诬贾家欠债,不出一年,就将贾迎春虐待致死。兄弟相残

七步诗三国·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连同这个典故,都广为中国人熟知。每当再出现兄弟不睦相残时,都会想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兄弟阋墙,是最大的祸事。兄弟和睦,是家庭的喜事。亲情,与我们血肉相连,尤为深厚。狗眼看人低

咏针清·文映江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眼晴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全诗名为咏针,实为讽刺,但诗中只字不提讽刺的那类人。即使如此,就算以前只对诗文知识略懂,也能一眼看明白这首诗讽刺的是哪类人,这就是这首诗的绝妙之处。贪利

醉太平·夺泥燕口元·佚名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这首元散曲小令细品下来非常有意思,运用高度夸张手法讽刺贪小利者,用常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讽刺贪婪的人。好高骛远

戏为六绝句·其二唐·杜甫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王杨卢骆指的便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大多才华横溢,却又命运多舛。但他们诗文创作不拘俗套、清新刚健,与隋末唐初「齐梁文风」的文坛主流相违背,尤其是在诗文的创作技巧上,显得粗糙。当时自诩为文坛主流的那批人,纷纷嘲讽轻视初唐四杰。所以杜甫写了这首诗做出了反嘲,抨击那些好高骛远之徒。古人间的对骂,就好像「神仙打架」,几番回合都分不出高低,外行人根本看不懂门道,而其中可能隐藏了许多高深莫测的变化,这也是另类的说话之道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父亲写的散文诗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

关于家庭要和睦的古诗句

1.关于“家庭和睦”的古诗句有哪些1、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唐·杜甫

译文: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

2、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3、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译文: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

4、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5、归家

事业新灯火,桑麻旧里村。太平风俗美,不用闭柴门。

译文:我们一家人在新房子通宵达旦的畅欢,说着以前的农事,太平的乡村人们生活安逸和睦,晚上睡觉也不用关门。

2.形容家庭和睦的古诗家是王维《杂诗》中“来日绮床前,寒梅著花未”的那朵寒梅;

家是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

家是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那撩人的夜曲;

家是张继《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夜半的歌声。

家是马致远《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肠;

家是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似箭归心;

家是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缕缕乡愁;

家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绵绵情思。

3.描写家庭美满幸福的古诗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出自: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2、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出自:唐·杜甫《江村》。

译文: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3、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出自:宋·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4、事业新灯火,桑麻旧里村。

太平风俗美,不用闭柴门。

出自:元·王冕《归家》。

译文:我们一家人在新房子通宵达旦的畅欢,说着以前的农事,太平的乡村人们生活安逸和睦,晚上睡觉也不用关门。

5、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出自:唐·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译文:池塘黑水飘香蒲草长得密森森,鸳鸯鸂鶒在水中嬉戏好像家禽。村前村后田间地头桑柘多茂盛,东邻西舍界限分明彼此不相侵。养蚕女在前面清澈的溪中洗茧,牧童吹着短笛穿衣在水中洗浴。山翁好客热情挽留我一住在住,笑着指点西坡说瓜豆就要成熟。

4.表达一家人和睦的诗句有什么1、万事顺,合家欢,愿君如意喜满门 。

2、朱门北启新春色;紫气东来大吉祥。

3、衣丰食足戌年乐;国泰民安亥岁欢 。

4、富也罢,穷也罢,幸福不靠金钱架。豪华恬淡各千秋,富者辉煌,穷也清雅 。

5、丰年富足人欢笑;盛世平安犬不惊。

6、犬守家门门有喜;毫敷毛笔笔生花。

7、家和人兴百福至,儿孙绕膝花满堂。

拼音【hé mù】

一、基本解释:相处融洽友好。

1、近义词:融洽、和谐

2、反义词:紧张

二、引证解释

1、谓和好相处,不争吵。

2、《左传·成公十六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

3、《后汉书·杜诗传》:"陛下起兵十有三年,将帅和睦,士卒凫薻。"

4、唐 陈子昂《座右铭》:"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

5、老舍 《神拳》第一幕:"只盼那你们……全家和睦。

6、《绿色蝈蝈》法布尔:" 撇开这一点不谈,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顶多面对食物有点儿敌对行为而已。"

7、宋 秦醇 《谭意歌传》:"意治闺门,深有礼法,处亲族皆有恩意,内外和睦,家道已成。"

8、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若二子和睦,共守成业,天下事未可知也。

2、指与别人相处得好。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南郭秀才》:"孝顺公婆,和睦妯娌。

5.我要有关家庭和睦的诗句或名言母亲不是赖以依靠的人,而是使依靠成为不必要的人。(美国女小说家 菲席尔.D.C.)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而每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俄国文学家 托尔斯泰.L.)

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美国总统林肯)

作为一个现代的父母,我很清楚重要的不是你给了孩子们多少物质的东西,而是你倾注在他们身上的关心和爱。关心的态度不仅能帮你省下一笔可观的钱,而且甚至能使你感到一份欣慰,因为你花钱不多并且给予了胜过礼物的关怀。(美国作家 诺埃尔.O.)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美国剧作家、演员佩恩. J. H.)

勇敢的人随遇而安,所到之处都是故乡。(英国剧作家 菲利普.M.)

明智者四海为家--地球是他的壁炉,蓝天是他的客厅。(美国思想家 爱默生.R.W.)

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爱当家,孩子也是出于对父母的爱而顺从大人。(英国哲学家 培根.F.)

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德国剧作家、诗人歌德. J.W.)

家是姑娘的监狱,女人的教养院。(英国剧作家 肖伯纳.G.)

无论何时何地家永远是向游子敞开大门的地方。(美国诗人 罗伯特.F.)

逆子无情甚于蛇蝎。(英国剧作家 莎士比亚W.)

正在闹离婚的(包括那些处于吵闹不停的痛楚中的)夫妻们很容易陷在对方的泥沼中不能自拔, 这种诋毁是尽可能公开的,尽量频繁地进行。(美国作家 梅尔.H.)

我不知道我爷爷是什么样的人,我更关心的是,他的孙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美国总统 林肯.A.)

你若希望你的孩子总是脚踏实地, 就要让他们负些责任。(英国散文家 班扬,J.)

让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这是以往有涵养的大人明智的做法。这种美妙的家庭情感,在我看来,和大人赠给孩子们的那些最精致的礼物一样珍贵。(美国文学之父 华盛顿. I.)

婚姻好比鸟笼,外面的鸟想进进不去;里面的鸟儿想出出不来。(法国思想家、散文家 蒙田.M.D.)

我父亲总是说,一个孩子需要四样东西--充分的爱、富于营养的食物、有规律的睡眠、大量的肥皂和水--这些完了呢,他最需要的是一些明智的放任。(美国政府官员 普里斯特.I.B.)

家庭是大自然创造的杰作之一。(美国哲学家、诗人 桑塔亚那.G.)

科学的博爱精神把分散在世界各地、各种热心科学的人联结成一个大家庭。(美国总统 罗斯。.F.)

你将拥有的家庭比你出身的那个家庭重要。(英国作家劳伦斯.D.H.)

父亲们最根本的缺点在于想要自己的孩子为自己争光。(英国哲学家 罗素.B.)

每个人的家对他自己都像是城堡和要塞。(英国法学家 科克.E.)

越早把你的儿子当成男人,他就越早成为男人。(英国小说家 洛克.W.J.)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英国小说家 萨克雷.W.M.)

要使婚姻长久,就需克服自我中心意识。(英国诗人 拜伦,G.G.)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美国牧师、演说家 比沏.H.W.)

6.关于家庭和睦的诗词古往今来,在复杂的家庭关系中,恐怕要数婆媳和继母养女间的关系最难相处了。往往就因这两种关系处得不好,弄得一个家庭人心不安、四分五裂。现介绍两副耐人寻味的妙联。

清代有个女诗人,她曾作过一副处理婆媳关系的对联:女常可爱,媳常可憎;劝天下婆母应拿三分爱女之心以爱媳。

妻每为顺,亲每为逆;愿世上人子能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

这副对联既规劝偏爱女儿而虐待媳妇的婆婆,应像疼爱女儿一样去爱儿媳;同时也劝告了那些只顺从妻子而不敬重父母的儿子,并希望世上做儿子的也要像顺从自己妻子那样去孝敬父母。对联寓意深刻,被誉为融洽婆媳关系的劝世箴言。

另有清同治年间,两江总督沈葆祯的妻子,自幼知书达理,可惜年轻早逝。临终前,为丈夫和女儿留下对联:

我别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无妻;若他年重结丝罗,莫对生妻谈死妇。

汝从严父戒哉!小妮子终为有母;倘异日得蒙抚养,须知继母即亲娘。

该联上阙嘱咐丈夫今后应如何对待生妻和亡妇,下阙是教育女儿怎样处理继母和亲娘的关系。在今天,这副对联也不失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7.描写家庭和谐的古诗词有哪些描写家庭和谐的古诗词有:

一、《田家》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白话译文: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已长肥了。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

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过。

二、《江村》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白话译文: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三、《归家》元·王冕

我母本强健,今年说眼昏。

顾怜为客子,尤喜读书孙。

事业新灯火,桑麻旧里村。

太平风俗美,不用闭柴门。

白话译文:我的母亲一直以来身体健康硬朗,今年突然写信告诉我们说眼睛昏花了,原来是怜惜想念我这个在外的游子和想见在外求学的孙子了。

我们一家人在新房子通宵达旦的畅欢,说着以前的农事,太平的乡村人们生活安逸和睦,晚上睡觉也不用关门。

四、《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白话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五、《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白话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关于庄周梦蝶的诗句并赏析

1. 关于庄周梦蝶的爱情诗句(关于庄周梦蝶的诗词都有哪些啊)

2. 有关于庄周梦蝶的诗句
关于庄周梦蝶的爱情诗句(关于庄周梦蝶的诗词都有哪些啊) 1.关于“庄周梦蝶”的诗词都有哪些啊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梁简文帝萧纲的《十空六首·如梦》一诗中首次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来表达一切皆空、人生如梦的思想:“秘驾良难辨,司梦并成虚。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

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写道:“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固如此,营营何所求。”

看“庄周梦蝶”,后面有提到很多。
2.关于蝴蝶的爱情诗句
李白在《长干行》的诗中,也有一句:“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杜甫诗《曲江二首》中写道:“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靖蜒款款飞”。

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觅食、交配、产卵和蜻蜓点水产卵,一触即飞之状,描绘得栩栩如生。北宋谢逸在《蝴蝶》中描述到:“狂随柳絮有时见,舞人梨花何处寻”。

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诗云:“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分别描述菜白蝶在白色的梨花中飞舞和黄粉蝶喜在黄色的油菜花中飞舞的情景……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二联,大抵说往事如烟) 《春夕旅怀》 崔涂(唐) 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 杜鹃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 (此诗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格律,把惜春,思乡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骄儿诗》 李商隐 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 (写少年活泼飞奔追蝴蝶抓柳絮) 《杂诗之八》 (晋)张协 述职投边城,羁束戎旅间。

下车如昨日,望舒四五圆。 借问此何时?蝴蝶飞南园。

流波恋旧浦,行云思故山。 闽*越衣文,胡马愿度燕。

土风安所归,由来有固然。 《和主薄季哲怨情》 (南朝)谢眺 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

《春感诗》 (唐)李白 尘萦游子面,蝶弄美人钗。 《古意二首》(之二) (南朝)梁武帝 飞飞双蛱蝶,低低两差池。

《曲江二首》(之二) (唐)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伴莫相违。 [水调歌头](泛湘江) (宋)张孝祥 此事天公付我, 六月下沧浪。

蝉蜕尘埃外, 蝶梦水云乡。 [思佳客] (宋)吴文英 迷蝶无踪晓梦沉, 寒香深闭小庭心。

《晚日后堂》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 岸柳垂长叶, 窗桃落细跗。 花留蛱蝶粉, 竹翳蜻蜓珠。

《答外》 刘令娴(女) 鸣鹂叶中响,戏蝶花间鹜。 《满江红·点火樱桃》 (南宋)辛充疾 蝴蝶不传千里梦, 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 归难得。 (希望王师北定思念故乡) 《青陵台》 (唐)李商隐 青陵台畔日光斜, 万古贞魂绮莫霞, 莫讶韩凭为蛱蝶, 等闲飞上别枝花。

《李义山诗集》 《咏蝴蝶》 (北宋)谢逸 狂随柳絮有时见, 舞入梨花何处寻。 江天春晚暖风细, 相逐卖花人过桥。

(谢逸作蝴蝶诗三百首,人号谢胡蝶,《豫章诗话》 ) 《荆南竹枝词·咏梁祝》 (清)史承豫 读书人去剩荒台, 岁岁春风长野苔。 山上桃花红似火, 双双蝴蝶又飞来。

宁波梁祝墓上,宜兴祝英台读书处,常有蝶聚,当地设“双蝶节”于农历三月一日 (祝英台生日) 《江行》 (唐朝)鱼玄机 大江横抱武昌斜, 鹦鹉洲前万户家。 画舸春眠朝未足, 梦为蝴蝶也寻花。

后二句,极言江上春色迷人,虽在梦寐之中,亦觉情思摇漾。空灵隽妙,传神语外。

《晴景》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 应疑春色在邻家。

《咏蛱蝶》 梁简文帝 复此从凤蝶, 双双花上飞; 寄语相知者, 同心终莫违。 咏英台化蝶句 (宋)薛秀宣 蝶舞凝山魄, 花开想玉颜。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李商隐四首 其一 孤蝶小绯徊, 翩翾粉翅开。

并应伤皎洁, 频近雪中来。 其二 叶叶复翻翻, 斜桥对侧门。

芦花惟有白, 柳絮可能温。 西子寻遗殿, 昭君觅故村。

年年芳物尽, 来别败兰荪。 其三 初来小苑中, 稍与琐围通。

远恐芳尘断, 轻忧艳雪融。 只知防灏露, 不觉送尖风。

回首双飞燕, 乘时入绮栊。 其四 飞来绣户阴, 穿过画楼深。

重傅秦台粉, 轻涂汉殿金。 相兼唯柳絮, 所提是花心。

可要凌孤客, 邀为子夜吟? 转尾连环诗 清·佚名 古代回文诗是一种诗歌体裁,以奇趣著称,有多种形式。这里介绍两首与蝴蝶相关的回文诗。

转尾连环 清·佚名 春晴喜鹊噪前津 鹊噪前津柳媚新 津柳媚新花恋蝶 新花恋蝶去来频 频来去蝶恋花新 蝶恋花新媚柳津 新媚柳津前噪鹊 津前噪鹊喜晴春 注:[津:渡口] [柳媚:柳树婀娜多姿的妩媚样子] “转尾连环”是回文诗体的一种,由十六字首尾连成环形,可左右旋读各得七绝一首。读法:第一句从“春”字起左旋,后三句均从前一句的第四字读起。

右旋读法同左旋读法,至左旋读法第一字止。
3.望帝啼鹃和庄生梦蝶在古诗词中各包含什么感情
一、解“望帝啼鹃”其意:

“望帝啼鹃”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例句: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诗:“望帝传应实,昭王问不回。”这里是借蜀地传说,以古蜀国之望帝比拟李隆基,感叹太上皇李隆基之死。

二、解“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语出:《庄子·蝶梦》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其意有三:

一是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二是“蝴蝶梦”也常寄托着文人才子们对故国、故土、故人的思念之情。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报,身陷异国他乡的庾信首先借用蝴蝶梦来抒写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独在异乡的哀愁。

三是一部分诗人他们或隐居山林,或身在田园,过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生活,劳作之余手捧《南华》,与庄蝶共舞,尽情陶醉于大自然中。在他们笔下,庄周梦蝶则脱去了上述忧伤的调子,透露着生活的恬淡与惬意。蝴蝶梦抒写着诗人们闲适恬淡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

总之,“庄周梦蝶”的故事以其深刻的意蕴,为文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因此诗人们的离愁别绪、人生慨叹、思乡恋国、恬淡闲适等多种人生感悟和体验很自然地融入其中,借其表达了出来。在历代文人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文学意象不断充实和完善,其魅力也越来越迷人。

诗人如何引用“庄周梦蝶”:

把蝶与梦联系起来演绎庄周梦蝶的故事,借此抒怀的,应首推梁简文帝萧纲。他在《十空六首·如梦》一诗中首次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来表达一切皆空、人生如梦的思想:“秘驾良难辨,司梦并成虚。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简文帝虽贵为帝王,但身为傀儡的他终日如履薄冰,此时多么希望化为庄周梦中之蝶,来消解心中的忧愁。

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写道:“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固如此,营营何所求。”人生本如蝴蝶梦一般,变化莫测,昔日的东陵侯,现在成了城外的种瓜人,富贵哪有定数,又怎值得去追求呢?

白居易仕途遭受挫折,理想破灭时,整日也如在梦中:“鹿疑郑相终难辨,蝶化庄生讵可知。假使如今不是梦,能长于梦几多时。”(《疑梦二首》)是蝴蝶化为庄周呢,还是庄周化为蝴蝶,谁又能分得清楚?纵然现在不是活在梦中,但又与梦有什么区别?人生真是一场梦。

宋人梅尧臣对此也有深切的感受:“忽忽枕前蝴蝶梦,悠悠觉后利名尘。无穷今日明朝事,有限生来死去人。”人生就如蝴蝶梦,富贵名利作尘埃。因此诗人陆游在晚年告诫人们说:“世言黄帝华胥境,千古榛荒孰再游。但解消摇化蝴蝶,不须富贵慕蚍蜉。”(《睡觉作》)在诗人们的笔下,庄周的蝴蝶梦充满了消极与迷离的色彩。

★“望帝啼鹃”和“庄生梦蝶”共用在一首诗中的当说唐代诗人李商隐《锦瑟》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作者当时在蜀。这里用望帝事以蜀地,借杜鹃哀鸣“不知归去”寄托自己思念家室的情思。
4.终是庄周梦了蝶,你是恩赐也是劫,表达相同能押韵的句子
终是项羽斩了缘,你是依偎也是缘。

终是红颜白了发,你是长恨也是欢。

终是韩信放了枪,你是宿命也是伤。

终是大乔沉了海,你是梦境也是水。

终是木兰弃了剑,你是相思也是恋。

终是悟空闹了天,你是自由也是难。

终是关羽失荆州,你是仁义也是忠。

终是孟婆流了泪,才知悲伤也是情。

终是帝王忘了伤,才知难过也是痛。

终是白浅忘了情,你是墨渊也不行。

终是李白醉了酒,你是孤独也是愁。

若无李白这一醉,亦无孤独亦无愁。

终是凤九断了尾,帝君也没落下泪。

终是荆轲刺了秦,一代帝王一代臣。

终是婆娑断了弦,心中痛处谁能懂。

终是妲己祸了国,万里江山岁蹉跎。

终是后羿断了箭,此生注定难相恋。

终是宫本断了刀,不问曾经忆沧桑。

终是弈星断了棋,一步生死一迷离。

终是悟空成了佛,我一坠落便成魔。

终是玉环停了曲,无人再懂琵琶语。

终是小乔收了扇,周郎已去谁人叹。

终是魔凯弃了刀,一身伤痕不再提。

终是阿狸离了情,红叶秋风落了地。

终是孙策驻了舟,此世江东不复留。

终是貂蝉从了布,不知妾身心里苦。

终是鲁班弃了身,一代宗师终了结。

终是蝴蝶扑了火,既是亡也是新生。

终是凯皇解了魔,也是难忘离人愁。

终是嫦娥奔了月,后羿终日守人愁。

终是公瑾尽了爱,分身碎骨也无憾。

终是德玛弃了剑,为爱放下大宝剑。

终是张良放了书,还是不懂儿女心。

终是尚香动了情,众叛亲离只为你。

终是吕布动了心,三姓家奴只爱你。

终是昭君断了情,远嫁塞外再无你。

终是人海太拥挤,梦醒时分再无你。

终是东皇碎了钟,亦是世间少了你。

终是我还爱着你,却没办法留住你。

终是世隐算天地,却未算中命无你。

终是露娜输了情,再无缘份再无你。

终是霸王别了姬,弃了江山负了你。

终是汉水困蛟龙,亦是霸王别了姬。

终是虞姬随风泣,霸王去兮妾无已。

终是武皇称女帝,大唐江山我来守。

终是庄周梦了蝶,你是恩赐也是劫。

若无庄周这一梦,亦无恩赐亦无劫。

奈何庄周梦了蝶,即是缘分亦是劫。

庄周有了梦中蝶,吾也有了命中劫。

庄周唤醒梦中蝶,我亦想渡命中劫。

庄周梦里并无蝶,我却难渡命中劫。

庄周梦醒蝶消散,吾却梦醒断了劫。

不梦庄周不梦蝶,无你无欢无命劫。

庄周入梦化那蝶,吾沉梦中寻那劫。

庄周一生梦一蝶,吾用一生度一劫。
5.(2)李商隐在锦瑟中借庄周梦蝶望帝啼娟两个典故来抒发自己感情的名句
李商隐在锦瑟中借庄周梦蝶望帝啼娟两个典故来抒发自己感情的名句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原文及简介如下: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诗人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往复低回。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并非臆断。诗人追忆了自已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已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全诗运用比兴,善用典故,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6.关于庄公梦蝶的句子
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庄子.蝶梦》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戚戚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清人张潮写的《幽梦影》,可称得上是一副供燥热的现代人服用的清凉散。

禅不可说,清言不可译。《幽梦影》中有这么一句妙语,可谓是点出了庄子哲学的精髓: “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7.庄周梦蝶表达了什么感情
庄周梦蝶表达了众生平等,人与物合。庄子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

扩展资料:

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文如下: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译文:在夜里的时候,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生动逼真的蝴蝶,庄周为此感到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8.求与白马非马或与庄周梦蝶相关的古诗词
年代:宋 作者: 张道洽

《梅花》

数花疏疏静处芳,便成佳景不荒凉。

暖回穷谷春常早,影落寒溪水也得。

自倚风流高格调,唯消质素淡衣裳。

满天霜月花边宿,无复庄周蝶梦狂。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年代:元 作者: 丘处机

《满庭芳 述怀》

漂泊形骸,颠狂踪迹,状同不系之舟。逍遥终日,食饱恣遨游。任使高官重禄,金鱼袋、肥马轻裘。争知道,庄周梦蝶,蝴蝶梦庄周。休休。吾省也,贪财恋色,多病多忧。且麻袍葛屦,闲度春秋。逐疃巡村过处,儿童尽、呼饭相留。深知我,南柯梦断,心上别无求。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小园竹间得梅一枝》

若耶溪边鹤发叟,流落一生端坐口。

如今不怕桃李嗔,更因竹君得梅友。

岭头羁旅万里愁,江上凄凉一杯酒。

枝横澹月影在地,蕊插乌巾香馥手。

交情岁晚金石坚,孤操凛然真耐久。

荒山野水终自得,银烛金壶亦何有?梦魂不接庄周蝶,心事肯付张绪柳?晚来画角动高城,起舞聊为放翁寿。

这些都是与庄周梦蝶有关的,希望有用
9.求庄周的梦蝶,还有一首诗
庄周的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词:卜算子

——北宋词人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

相思意。
10.庄周梦蝶的现代诗
庄周梦蝴蝶,蝴蝶梦庄周,蝶非梦,梦非蝶,蝶亦是蝶,梦亦是梦,蝶本无梦,梦本无蝶……
有关于庄周梦蝶的诗句 1.关于“庄周梦蝶”的诗词都有哪些啊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梁简文帝萧纲的《十空六首·如梦》一诗中首次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来表达一切皆空、人生如梦的思想:“秘驾良难辨,司梦并成虚。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

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写道:“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固如此,营营何所求。”

看“庄周梦蝶”,后面有提到很多。
2.求与白马非马或与庄周梦蝶相关的古诗词
年代:宋 作者: 张道洽

《梅花》

数花疏疏静处芳,便成佳景不荒凉。

暖回穷谷春常早,影落寒溪水也得。

自倚风流高格调,唯消质素淡衣裳。

满天霜月花边宿,无复庄周蝶梦狂。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年代:元 作者: 丘处机

《满庭芳 述怀》

漂泊形骸,颠狂踪迹,状同不系之舟。逍遥终日,食饱恣遨游。任使高官重禄,金鱼袋、肥马轻裘。争知道,庄周梦蝶,蝴蝶梦庄周。休休。吾省也,贪财恋色,多病多忧。且麻袍葛屦,闲度春秋。逐疃巡村过处,儿童尽、呼饭相留。深知我,南柯梦断,心上别无求。

年代:宋 作者: 陆游

《小园竹间得梅一枝》

若耶溪边鹤发叟,流落一生端坐口。

如今不怕桃李嗔,更因竹君得梅友。

岭头羁旅万里愁,江上凄凉一杯酒。

枝横澹月影在地,蕊插乌巾香馥手。

交情岁晚金石坚,孤操凛然真耐久。

荒山野水终自得,银烛金壶亦何有?梦魂不接庄周蝶,心事肯付张绪柳?晚来画角动高城,起舞聊为放翁寿。

这些都是与庄周梦蝶有关的,希望有用
3.庄子逍遥游中用庄周梦蝶的句子是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庄周梦蝶》又称《周公梦蝶》《庄生晓梦》。

喻:通“愉”,愉快。

适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

觉(jué):醒来。

蘧(qú渠)蘧然:惊动的样子。一说僵直的样子。

分:区分、区别。

物化:事物自身的变化。此处意思为,外部事物都会与自身交合的,即,万事万物最后都是要合而为一的,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扩展资料:

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它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的哲学命题。在其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

虽然故事极其短小,但由于其渗透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精义,成为了庄子诗化哲学的代表。也由于它包含了浪漫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学思考,引发后世众多文人骚客的共鸣,成为了他们经常吟咏的题目,而最著名的莫过于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庄周梦蝶
4.终是周公梦了蝶
全句:终是庄周梦了蝶,你是恩赐也是劫。

出自:《蝶》

全文:

终是庄周梦了蝶,你是恩赐也是劫; 若无庄周梦中蝶,亦无恩赐亦无劫; 奈何庄周梦了蝶,即是缘分亦是劫; 庄周有了梦中蝶,吾也有了命中劫。

扩展资料

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它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的哲学命题。

在其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

虽然故事极其短小,但由于其渗透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精义,成为了庄子诗化哲学的代表。

参考资料:庄周梦蝶-
5.庄周梦蝶的现代诗
庄周梦蝴蝶,蝴蝶梦庄周,蝶非梦,梦非蝶,蝶亦是蝶,梦亦是梦,蝶本无梦,梦本无蝶……
6.求庄周的梦蝶,还有一首诗
庄周的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词:卜算子

——北宋词人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

相思意。
7.请问谁能告诉我关于"庄周梦蝶"的古文
原文: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译文: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

解读:

这个故事一般称作“庄周梦蝶”。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

简单的一个故事,即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叫“齐物”。
8.关于庄公梦蝶的句子
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庄子.蝶梦》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戚戚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清人张潮写的《幽梦影》,可称得上是一副供燥热的现代人服用的清凉散。禅不可说,清言不可译。《幽梦影》中有这么一句妙语,可谓是点出了庄子哲学的精髓:

“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描写夏天的古诗词有哪些

《菩萨蛮·大柏地》

原文:

毛泽东? 一九三三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译文:

天上挂着一条七色的彩虹,像是有人拿着彩色的丝绸在翩翩起舞。阵雨之后又升起了希望的太阳,

苍翠的群山又时隐时现。当年这里曾经进行了一次非常激烈的战斗,子弹穿透了前面村子的墙壁。

那前村墙壁上留下的累累弹痕,把这里的景色打扮得更加美丽。

《桃花源记》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扩展资料

《菩萨蛮·大柏地》创作背景:

1929年,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等率红军主力三千六百余人在这一年的早春离开了井冈山,向赣南进击。由于敌军重兵围追,又由于来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红四军沿途五战皆告失利。在这一年的阴历的除夕之夜,红四军刚到瑞金,国民党江西军便尾随而至。

毛泽东见敌单薄,即决定再次迎敌。战机已经抵达,好运即将降临。红军沉着调兵,在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口袋阵。自第二日下午3时一直激战到次日正午,终于击溃敌军,取得这次转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而胜利之地就是大柏地。

1933年夏,毛泽东又置身于大柏地,这一次他的心情也不太好,因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排斥,被免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改去地方上主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工作。

这年夏天(即1933 年)他因从事调研工作,领导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才重返大柏地, 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他感慨万千地抚今追昔,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

《菩萨蛮·大柏地》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 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菩萨蛮·大柏地》思想内容:

词的上阕,诗人主要写大柏地雨过天晴、鲜丽如画的景色,寓情于景物之中。美妙的想象,引人无限的遐想。下阙联想回忆当年大柏地的激烈战斗,由过去写到现实,由叙述转到抒情。

全词语句跌宕优美,气势高远,意境深邃。通过对大柏地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川风景才描绘,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胸襟。读者即在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气氛中受到熏陶,又在革命史诗中受到革命人生观教育。

《桃花源记》创作背景:

陶渊明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

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桃花源记》作者: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因为家门前有五棵柳树,所以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几度辗转,在各地做过几年小官,后厌烦俗世,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其中《桃花源记》是桃源诗的序言)等,有“田园诗人”之称。他也是田园派的鼻祖。他是第一位田园诗人。

《桃花源记》整体赏析: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娴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

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当然,从“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至,遂迷,不复得路。”这一句可以看出,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菩萨蛮·大柏地

-桃花源记 (陶渊明作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8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