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好在哪
文/ / ()
那天在青岛,闺女说想吃火锅,为表达迫切的心情,还加了句“想了好几天了。”
于是决定去万达广场的那家海底捞。一是为了满足她吃火锅的愿望,二是让她感受一下那里的服务。家里书架上有本《海底捞你学不会》,她没读过,但还是知道这本书的。
知道那里生意太好,每每需要等位,我便提前打电话预订。前台告诉我 他们的 ,在手机上注册预约就可以。操作一番预订成功,“排号提醒”前面等待的有19桌。
从预订到赶到海底捞大概过了两个多小时,期间又收到两条“排号提醒”。一条是“排号即将到号”,另一条是“排号已到”的提醒。虽然过了号,但感觉心里很踏实,因为每条信息后面都是“若过号,在现场叫号基础上顺延三桌安排”。给我的感觉,海底捞在移动互联时代很与时俱进。
去到那里,果然还需要排队等待。等待的区域安排了四、五个桌位,有水果、饮料、甜点供客人免费食用,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去做做美甲。有对情侣模样的人在下军棋,一盘没下完,就叫他们的号了……
虽然等待往往令人觉得时间漫长,但服务人员很热情地招呼,觉得一会儿就会排到了,并不着急。反而有时间思考:人家的生意为何这么红火 到底是哪一点别人学不会
落座。照例是服务员把搭在座椅靠背上的衣服套上,给戴眼镜的我们娘俩每人一片独立包装的擦屏湿纸,包装上印有海底捞的LOGO。以前去他们是给一块小小的眼镜布,湿巾成本应该更低,也显得更洋气。
我以前曾感慨“要跟小孩子学管理”,大概也是有道理的,小孩子往往会凭感觉和直觉进行评价,反而更真实。我问女儿“海底捞跟其它火锅店相比好在哪儿 ”她说了几点。
可以要半份。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菜单设计人性化”吧。肉类、菜品有大、小份,让客人多了一项选择,心里很舒服。有的菜品我们只要了半份,觉得符合自己的口味再加也来得及。
细节做得好。筷子的长度比一般火锅店的长,让人烫不到手;有专门供勺子搭着的勾……
服务态度好。负责我们桌位的服务员同时照看几桌客人,不时过来看一下要不要加水、加饮料,特别是捞去锅里的浮沫,帮着把虾滑下了锅里……她感慨:“这里服务真的很好,别的火锅店都没人管。”
服务员有礼貌。用餐期间,服务员不小心在操作台打翻了什么,弄出很大动静。远远地看到她做了个“不好意思”的表情。后来她过来加汤时,专门道歉:“对不起啊,刚才弄出动静吓到你们了吧……”这就让人很感慨了——服务员做到这种程度、有这种意识,是培训的结果呢 还是个人素质就是好呢
……
这些,学不会吗 它的菜品,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好吃啊
但海底捞员工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轻松快乐、主动热情、强烈的自豪感,他们的眼神中、笑容里传递出来的诚恳,又让人觉得很特别。任何一个做过管理的人,都能透过这些表象感受到这家企业深层次的管理艺术,那不是一朝一夕培训的结果,是“把员工当人看”的收获。
《海底捞你学不会》的作者黄铁鹰在大学讲管理案例,说管理“不是科学而是艺术”,所以他说“海底捞的做法,你学不会。”
海底捞最为管理界称道的是“信任”和“授权”。王石评价海底捞时曾说过:“对人的尊敬是信任。信任你的操守,就不会把你当贼防;信任你的能力,就会把重要的事情委托给你。人被信任了,才会有责任感。”
正是因为被信任、被授权,能让员工收获幸福感和成就感,从而能被客户感知到。所谓“有满意的员工,才能有满意的客户”。海底捞好在哪儿呢 吃其实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客人,也能感受员工传递出来的幸福感。
在网上搜一下“人类已经不能阻止海底捞”这个关键词,能看到很多关于这家企业的小段子和真实的服务案例。“把事情做到极致”,在海底捞有着最好的体现,员工能够自动自发地、创造性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就是管理和文化的力量了。
最新文章
我掐指一算,姑娘,你的问题出在“太想买”……
爱自己的女人,自带光芒
“懂事”这件事儿
看你的房间,就知道你过日子的本领还需要修炼啊
《三块广告牌》:怨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爸爸妈妈,你们值得这世上所有的美好
2018年2月写字总结
2018年1月写字总结
作者简介
,专栏作者,书评人。新书 在全网热销中,感谢支持。微博@小 ,豆瓣@ ,个人公号: (ID)。
▼
尽情分享到朋友圈|转载联系授权
喜欢请点赞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种打赏
点个赞,让我知道你来过
1、海底捞不得不说,它纯粹是靠服务起家。跟味道没有半毛钱关系:在火锅业的口味地区化、受众人群固定化的前提下,餐饮业所谓的好吃,是要打综合分的。例如环境一般,服务一般味道好叫性价比。很明显海底捞在综合分上从餐饮业杀出一条血路完全是靠服务。
2、如何招揽生意一直是创业界争相头大的难题。其中餐饮业这块的关键词就是:特色、口味、服务。做好基本功是餐饮人的基础。在口味方面,随着食品添加剂普及,连锁企业的口味也在趋于统一化,可能地区上为了迎合当地人可能会有细节调整。但是大体也就这些材料。所以在口味上要有突破性进展,没有一定时间的累积根本做不到:即使你拿到了配方也一样。
3、在特色和服务上,商家比较倾向于特色这种低成本低争议的要素。比起服务这种要详细揣摩顾客心理和社会风气的要素,特色只需要有好的点子和好的营销。即使点子和营销并不起效,对于后续问题的处理也不会有太多的牵扯。而且特色易于转变,一个不行可以换一个,不会因为改变而对现有的营运体系带来影响。这就是商家热衷于特色的主因。
4、最后是服务。口味不对可以调整,特色没有卖点可以更换。但是服务,是需要揣摩人心,正所谓人心难测。口味和特色影响的是外部环境,但是服务的改变则是双向的:你认为好的服务,永远是小众的。最坏的结果可能是顾客并不因为你的“好”服务而买账,反而觉得过度服务是一种负担。会引起这种问题的主要集中在用餐时需要私密空间的人群。但是服务这块也是难啃的骨头,敢于创新的商家比较少。海底捞正是瞄准了这个空白异军突起,成为全国知名餐饮品牌。
5、海底捞的好服务其实也有筛选顾客的作用。一般要求服务高于菜品的顾客,他们更注重自己在消费时是否受到重视和关注,这类人因为对生活的品质有一定要求,在消费方面对于数字的敏感度是低于对菜品和特色要求高的;他们在乎面子和台面,对于纠纷方面也比较收敛,这正是最后行业所需要的优质客户:不吵不闹、人稳钱多。
海底捞服务为什么这么好
海底捞服务为什么这么好,我们都吃过海底捞,都知道海底捞的特色是服务人性化,海底捞的价值观是:非标准化的服务才是好服务。客人是一桌一桌抓的,海底捞服务为什么这么好。
海底捞服务为什么这么好1我们都知道,海底捞在中国餐饮界服务水平是独树一帜的。海底捞都有很多特别暖的服务,比如你跟服务员说西瓜挺好吃,结账的时候,服务员会直接用袋子装好西瓜送给你;再比如一个人去海底捞吃火锅,服务员看他一个人怕他孤单,就会在对面的座位上放一个玩具熊……
当然,这些案例应该是属于比较不那么常见的,至于特别常见的服务细节,去吃过海底捞的朋友应该都有体会,做的特别贴心,比如给你一个塑料袋放手机,防止油溅到手机上;等位的时候,他们可以帮你免费美甲、擦皮鞋,发小零食、玩小游戏;上洗手间的时候,有专人给你拧开水龙头,递热毛巾……其中很多做法已经被今天的餐饮或者其他服务行业借鉴了。
丨小县城里的创业故事丨
2018年,海底捞在香港上市, 8分钟市值就突破了一千亿港币。这家企业用了24年的时间,从县城的一家火锅店,一路壮大成一家拥有300多个店面的中国餐饮巨头。
虽然成绩很惊人,但海底捞的创业故事比较俗套。
1994年,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技校毕业后,在四川拖拉机厂当电焊工。后来,他决定自己做生意,于是就在四川简阳租了一个门头,摆上四张桌子卖麻辣烫。这成了海底捞的雏形。
当时,张勇不会熬汤、不会炒料,连毛肚是什么都不知道,店址选的也不好,可以说,做餐饮的几个核心优势他都没有。
想要生存,只有态度好,客人要什么,快一点,客人有什么不满意,多赔点笑脸。刚开的时候,不知道窍门,经常做错。
为了让人家满意,送的比买的还多。结果,客人虽然说他的东西不好吃,却又愿意来。这让张勇尝到了做服务的甜头:原来做餐饮行业,服务的重要性不亚于味道。
半年下来,一毛钱一串的麻辣烫让张勇赚了第一桶金——一万块钱。
大概卖了20万串麻辣烫,张勇悟出来两个字——服务。
如果客人吃的开心,就会夸你的味道好;如果觉得你冷淡,就会说难吃,服务会影响顾客的味觉。
所以,玩餐饮就得会玩服务,这个洞见贯穿了张勇后边20多年的创业。
后来,张勇决定做一家真正的火锅店,于是联合太太舒萍,以及同学施永宏及其太太李海燕,4个人成立了一个火锅店。
开火锅店筹资8000块,张勇一分钱没掏,全是另外三个人凑起来的,但四个人股权时平分的,一人占25%。
这也是很奇葩,也埋下了一个隐患,后面我们会再说。海底捞这个名字是四川麻将术语,就是最后一张胡牌的意思,这个事业就这么起步了。
火锅先是在四川简阳做,后来做大了开始往西安、郑州这些地方开分店。2004年,海底捞进入北京,这家从县城起家的小火锅店,终于开始获得全国性的声誉。
而让他们声名鹊起的,正是他们起家的东西——服务。
火锅店更需要服务,因为火锅不同于别的菜,吃火锅的时候,每个客人都是半个大厨,不仅自己要调料,还要亲自在沸腾的.汤里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口味煮各种食材。
因此,吃火锅的人比吃其他餐馆的人需要更多的服务,特别是四川火锅浓重的麻辣刺激,吃到最后大多数人实际上已分不出不同火锅店的不同口味,在地点、价格和环境差不多的情况下,服务的好坏是顾客区分火锅的最重要因素。
什么是好的服务呢?海底捞的价值观是:非标准化的服务才是好服务。
丨非标准化的服务丨
张勇在海底捞有一句名言——“客人是一桌一桌抓的”。
尽管每桌客人都是来吃火锅的,但需求通常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有的是情侣约会,有的是家庭聚会,有的是商业宴请。聚会的理由不一样,需求就不一样,所以感动每一桌客人的方法就不一样。
再比如有的人可能要标准的调料,有的人喜欢自己调,有的人口味重要两份调料,有的人可能连半分都不用,有的人喜欢服务员帮着涮菜,有的人喜欢自己来。
怎么应对这些复杂的情况?只有给每一桌提供不同的服务,才能让客人感动。
这个道理特别简单,但几乎没有餐馆这么思考。现代化的管理讲究的是标准化、制度化,比如做火锅店,从买菜、洗菜、点菜、传菜、炒底料到给客人上菜,打扫清洁、收钱结账,这一系列链条里要有严格的流程和制度,才能让客人挑不出毛病,这是我们认为比较先进的管理方式。
但是,这样的管理方式也有一个先天的弱点,它确实让客人不好挑毛病了,但也基本不会超出客人的期望。
张勇做麻辣疼的时候就发现,不能完全靠流程和制度把服务标准化,这样的服务很难超预期,只有根据客人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才能超出客人的预期,让人体验好。
比如他刚开火锅店的时候,有一位干部下乡到简阳吃火锅,张勇发现他的鞋很脏,就安排了一个伙计给他擦鞋。这个客人特别感动,从来没见过这种服务,然后就成了回头客,还经常带人来吃。
尝到了甜头之后,海底捞就推出了给客人免费擦鞋的服务,就是我们今天去海底捞的时候看到的。
做超出客人想象的常规服务,是海底捞一系列神服务的开始,也让他们走上了一条差异化的竞争道路。
而这些差异化服务,大部分不是来源于流程,也不是来源于张勇的个人创造,而是每个员工自己创造出来的。
服务员用心的去观察和体会才能了解客人的需求,而要观察和体会,需要每个服务员有独立决策的自由。
比如标准的流程下,每桌客人可以免费送一个酸梅汤,那客人要是不喜欢喝酸梅汤呢?能不能给他换成一个豆浆?或者是送个小凉菜?客人发现海底捞的围裙很好看,想拿回去给小孩子用,服务员给不给?大部分的餐馆是按流程制度办事,制度里没有的情况,就不允许。
好一点的餐馆,可能服务员会说:“我去请示一下经理。”但是,这样即便送了,体验上也打折扣了,客人还是会觉得餐厅很抠。
而海底捞的服务员是得到充分授权的,他可以自主决定要不要满足客人的需要。一个房间里有10位客人,但是一份牛肉丸只有8个丸子,那么服务员可以主动要求后厨免费加2个。这是非标准化的服务,但更能做到客人心里。
但是,这里有一个核心问题:你怎么能放心给服务员授权?给他们权力之后,他们会不会送客人送的太多,让海底捞赔钱?
丨把员工当家人丨
要想达到这样的差异化服务,必须想办法让员工动脑子、独立做决策。给员工决策权,就要做好员工犯错的准备。员工送客人菜送多了,你不能心疼?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
餐厅服务员这个群体,学历普遍不是很高,很多人都是从农村进城打工的,待遇低,劳动强度还非常大,有时还要看别人脸色。
所以,通常是实在没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被迫做服务员的。
而火锅这个行业,整体技术含量又比较低,怎么端菜、怎么点火、怎么开门打招呼,都不是什么特殊的技能,一般人都能干,只要愿意干没有干不好的。但关键就在这里:大部分服务员不愿意干,所以干的不好。
怎么让服务员愿意干呢?
张勇的想法是“把服务员当成家人”,用这个价值观去管理。
用制度管人是把服务员放到对立面,担心他们服务不标准,所以按标准制定奖罚制度,达不到标准罚钱,被客人投诉了罚钱。但你用家人的逻辑看的话,就不是这样了。
你给家人10块钱,让他去打瓶酱油,你还再派个人跟着监督他吗?当然不会了。
要信任服务员,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人家好,人家也会对你好,你把员工当成家人,员工就会把心思放在顾客身上,而且会为了家里挣更多钱,主动控制成本,觉得没必要送的东西,不会不顾成本乱送。就这么简单,这就是常识。
基于这个逻辑,海底捞不仅对顾客有很多超出预期的服务,对员工也是家人般的体贴。这是绝大部分公司做不到的。
比如海底捞刚在北京开新店的时候,当时招聘的都是一些从农村来的服务员。北漂的日子特别不好过,服务员工资又特别低,所以一般在北京餐馆干服务员的都住地下室,又潮又闷又热,通风不好。而海底捞的服务员住的是海底捞给他们租的小区住宅,有空调、暖气,每个宿舍距离单位步行不超过20分钟。
为什么提供这么好的条件呢?因为海底捞认为,北京交通太复杂了,服务员的工作时间又长,需要充足的睡眠,所以租房子的时候就租附近条件比较好的小区。
但火锅店一般地处商圈中心,周围的小区房租价格不菲,这个钱海底捞毫不犹豫的掏了。
另外,海底捞还会安排专门的人给员工宿舍打扫卫生、换洗床单和免费上网,电话、电视也一应俱全。
更人性化的是,在还没来暖气但已经比较冷了的时候,海底捞还会配发暖水袋,甚至有些分店会派专人把热水灌进去再送给员工。一般只有老妈才会帮你把暖水袋充好水,送到你被窝里。这些从农村来的兄弟姐妹就感觉好像有个人在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所以,整个海底捞的服务是一层一层传递的,企业先对员工好,把他们当成家人,然后给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授权,他们才能把这种关怀传递到顾客层面。这就是海底捞神服务背后的逻辑。
海底捞服务为什么这么好2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吃的东西也就更加追求了,大家都喜欢出去吃饭,也喜欢吃更好的饭菜,现在的餐饮行业也车水马龙,竞争压力也是非常的大,现在顾客除了最求吃饱也要求吃好,并且也想要接受的服务也要很高,那么这样的餐厅大家可能都会想到海底捞了,现在海底捞也是一个餐饮巨头了,海底捞的口味非常的棒,而且他们的服务真的是高啊,只要你需要的他们都会给你。那么为什么他们的服务员就如此敬业呢?
海底捞有这样的服务也就是抓住了现在顾客的需求,但是在海底捞吃饭也是一个高消费的地方,一般人可能消费不起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下他们的服务,他们如果看到有的顾客戴眼镜了他们会送顾客一个眼镜布,如果顾客想要吃完饭洗头,那么他们也会准备好洗头的东西,基本上是有求必应。
但是你们知道在海底捞作为一个服务员她们的待遇有多么的好吗?她们的业绩也是跟她们的工资接轨的,如果他们的服务态度好的话工资待遇可能也就很好了,海底捞的伙食也是非常的好,顾客吃什么他们到下班的时候也会吃什么,就相当于拿着很高的待遇并且每天的伙食也非常的棒。
这样的条件导致了他们的服务是其他地方不能比的,而也有网友表示,如果是这样的条件,他们也愿意跳槽成为海底捞服务员。
再一个就是海底捞的服务员每天都有自己的补助,如果加班的话就会有额外的费用,这样,他们一个月的收入就相当的理想了,这样一说是不是很多人都心动了呢?你们的工作环境又是什么,你们的工资待遇有海底捞好吗?你们的伙食又是什么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6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迷雾》:爱一个可以做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