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这件事儿
文/ / ()
有个读者在我的文章后面留言说:最讨厌“懂事”这两个字。
隔着电脑屏幕,我都能感觉到对方的情绪。要么吃过“懂事”的亏,要么被批评“不懂事”心生逆反心理……讨厌是一种权利,就像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样,“讨厌”总归是有原因的,总归不是无缘无故的。
“懂事”大概是中国家长、大人对小孩子使用得最多的赞美的词汇吧 不知是否有人统计过。
“懂事”是长对幼、位尊者对位卑者的认可。如果是下对上则就显得大不敬了。作家叶倾城曾写过一篇文章《爸爸妈妈很懂事》,她偶然听到一对大学生情侣的对话,他们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很懂事”,就写了篇文章说那对情侣“不懂事”。
仔细想来,“懂事”大概也是最笼统的评价评价。没有标准,不可量化,不科学。难怪有人讨厌,难怪有人说“懂事的孩子最可怜”。因为太懂事,表现得早熟,所谓“少年老成”,便使人以为丧失了孩童阶段的很多乐趣。
在我的印象中、三观里,“懂事”真是个好词,“懂事”也是件好事。
一个人被评价“一点儿也不懂事”,难道不是件很丢脸吗 特别是年纪一大把的人。其实“懂事”这件事儿,跟年龄无关。真的,有些人年纪很大了也不见得懂事;有些人年纪小小,就很懂事了。
还记得老家有户人家有俩个儿子,分别取名为“不懂”和“不耳”。如今想来,这名字竟有些禅意。只是那个“耳”用方言发音l-e-r才知其意,“不耳”的意思是不理不睬。
人生第一次知道有“懂事”这回事,是我妈妈评价“人家的孩子”。
那时候,我大概是七、八岁吧,她在兖州91医院住院,出院后,还常说起病友家的孩子。
“人家的孩子”比我还小。有人去医院探望他妈妈,拿了几个煮熟的鸡蛋。物质匮乏的年代,一般人家是舍不得敞开了胃口吃鸡蛋的。在我的印象中,“荷包蛋”这种东西等同于“病号饭”,等同于“待客饭”。小孩的妈妈不舍得吃,把鸡蛋留给孩子,孩子也不吃,推来推去,说:“妈妈你吃吧,你吃了病很快就会好了……”
我妈就被感动了,也很感慨“人家的孩子怎么就那么懂事 ”
我妈对我们姐妹讲这件事,好像是因为我们正在为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或好用的东西吵来吵去。可见我从小愚钝,是很多年后回想起这件事才意识到自己的少不更事的。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
“礼让”是小孩子懂事的表现。
提到“懂事”二字,想起很多年前郑渊洁写过的一件事。
有人送了什么稀罕的食物给他,他和儿子郑亚旗都没吃过。郑亚旗说要留给爷爷奶奶。原话我不记得了,大意是“我还小,以后吃好东西的机会多的是,但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吃好东西的机会不多,应该让他们尝尝……”郑渊洁感慨儿子长大了,懂事了。
郑渊洁和父亲郑洪升去年同台在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节目亮相。他在节目中说只要父母在世,就会一直把《童话大王》写下去,而他的父亲说:“只要你在写,我和你母亲就会一直活着。”郑渊洁在节目中坦陈“对父母唯一的期待,就是他们活到120岁,他们要六世同堂”。
郑渊洁多年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我的偶像是父母,他们在我心中的偶像地位无人能及。”看得出来,他非常尊重、孝敬父母,他儿子年纪小小时就知道“孝敬爷爷奶奶”,跟他的“言传身教”密切相关。
“孝敬”是小孩懂事的表现。
“懂事”在家庭生活中更多的是懂得体谅父母、体谅大人的良苦和用心,是能够为别人分忧解难、承担责任,等等;“懂事”在社会上、职场中通常则是懂得“人情世故”。
“懂事”这种事儿,也可能是突然发生的。虽然与天机、时机不无关系,但表现出来,往往让人觉得是突然发生的。
我是在一个前同事的文章里意识到的。
点击→《懂事是突然发生的……》可阅读。
每个人都懂事,这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更温暖,不是吗
往期同类文章
懂事是突然发生的……
你是有多不懂事,过年才不回家
原创 | 诚信一课
最新文章
看你的房间,就知道你过日子的本领还需要修炼啊
《三块广告牌》:怨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爸爸妈妈,你们值得这世上所有的美好
2018年2月写字总结
2018年1月写字总结
作者简介
,专栏作者,书评人。新书 在全网热销中,感谢支持。微博@小 ,豆瓣@ ,个人公号: (ID)。
▼
欢迎分享朋友圈
喜欢请点赞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种赞赏
伸出小手点个赞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6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爱自己的女人,自带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