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时长22:55,请在WIFI环境下听
我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读陈丹青的,好像是从他写鲁迅先生的文章开始。可以确定的是,我是在知道木心之前就读过陈丹青的,因陈丹青而知木心。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陈丹青发掘了木心。木心去世后出版的《文学回忆录》,就是根据陈丹青当年在纽约听木心讲课的五本课堂笔记整理而成的。
有个朋友知道我有段时间比较密集地 陈丹青的访谈节目,就好心劝我,大意说他“批评太多,负能量很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看他那个眼神吧,典型的愤青……
在朋友眼里,我这“ 卯是卯”的性格,难免也会有“愤青”的言论,显得“负能量满满”……我知道他是好意。真正关心你的人,会贴心贴肺地为你着想替你考虑,提醒你注意一些事情,而且不会令你觉得被误解令你受伤。
我买的陈丹青的第一本书是《笑谈大先生》。那是2011年。这本书读完之后就推荐给了我爸爸。我以为他会喜欢,没想到他读了很生气,认为陈丹青是在丑化鲁迅(实在是误读了)。
我爸之前完全不知道陈丹青何许人也。我告诉他是个画家,他说过一句比较有名的话,“我第一次到美国的时候,发现那里人人长着一张不受欺侮的脸”。
我爸有很多记事本,他喜欢记录些东西,可能把这句话也记在本上了,他也说“陈丹青这话说的真好。”
书送给我爸时,他问了句“这本书是说鲁迅好 还是不好 ”
我和妹妹几乎异口同声:“当然是说鲁迅好啊!”
在我们的教育中,鲁迅是面旗帜,是个符号,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代表。他头发根根直立,形象铁骨铮铮,是真正的脊梁。不知现在的课本中还保留有多少篇鲁迅的文章
回想一下,我印象中散文随笔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纪念刘和珍君》、《闰土》;小说有《药》、《孔乙己》、《祝福》片断等;杂文有关于“丧家狗”的那篇还有什么,就忘了。
小时候看黑白影片《祝福》,白杨饰演祥林嫂,很疑惑里面的鲁四老爷到底是不是坏人,他也不是恶霸地主啊,他也没害祥林嫂……祥林嫂命运悲惨,又是谁害的呢 当时年纪小,总要在每部影片中找到“好人”和“坏人”,并且以能迅速判断出谁是叛徒为乐为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我还记得中学语文老师讲“就是早上的花晚上拾起来”。童年时候的事写下来,集子取名《朝花夕拾》,多么美好的文字!学生时代我有好几本抄所谓好词好句的笔记本,扉页上大约都是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其实我在从前上语文课的时候,每每需要在鲁迅的文章中要找出所谓的“中心思想”,说他的某段文字鞭挞揭露了什么的时候,都忍不住会想:鲁迅先生写的时候,真是这样想的吗 还是后人总结出来的 ……
30年过去,鲁迅其实还是那个鲁迅,但对鲁迅的评价抑或质疑的声音很大,印象最深的是:鲁迅你这个尖酸刻薄的小人……
这声音让我们这些启蒙时期读鲁迅长大的正经孩子吓一跳,觉得这话充满戾气,不知道这社会怎么了。
我有“一套”鲁迅作品,是拿旧书换的。那年我们楼上牛老师搬家,把那套书卖给了收破烂的,正好被我遇到,我用同等重量的表妹的高中课本与破烂王作了交换。那是“一套”七十年代出版的旧书,每本售价只有几角钱,朴素的封面上,每本都有“图书馆”字样。
曾几何时,一般人家的书架上都会有《鲁迅全集》或《毛选五卷》吧 拥有量和见面率堪比如今企业家书橱里的哈佛管理商业评论之类。
我爸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在军队在体制内受多年教育,思想可谓“正统”。有一天他打电话问我《笑谈大先生》是借的还是买的,我说是买的,送给你了。他“噢”了一声,说自己读书有写写画画的习惯,可能要画些线作些标记。我说你画吧,想怎么画怎么画。
我读书从来不作标记,读过的书基本如新,其实这不是个好习惯,读书就应该随时批注,人家金圣叹谁的不就这样吗。我那不叫读书,充其量叫“看书”。
中秋节那天,他问我对《笑谈大先生》怎么看。我懵了一下,很小心地说了句“我觉得写得不错,他的很多观点很新潮。”
“是太新潮了!”他话语里的愤怒成分吓了我一跳。“他明明是在笑话鲁迅,我猜他不过是因为与鲁迅的儿子孙子有交情,不得不写几句鲁迅的好罢了……他口口声声说‘不谈政治’里面都是政治……”
瞬间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个愚蠢的错误,不该把那本书推荐给他看。
我看到一个画家评论家眼里口里(书中收录的是陈关于鲁迅的七篇演讲稿)的鲁迅,与教科书上不一样的有血有肉的鲁迅,间或了解民国,看到对这个时代的针砭,并产生认同;而我爸看到了对他成长的那个红色年代、神坛上的领袖的抨击,或者说是对他们曾经的信仰的质疑。甚至我以为的作者对鲁迅的“正读”他都觉得是亵渎。
而我,又不知说什么才好。讪讪的。
写到此,想起多年前抄录的大先生的一段话,当年我的记性可真好啊,抄下来就记住了。他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
也想起因陈丹青的文章才知道的一件真事。鲁迅之子周海婴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中写过这件事:1957年,毛主席曾前往上海小住。湖南老友罗稷南先生问了他一个大胆的设想疑问: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 这是个悬浮在半空的大胆的假设,具有潜在的威胁性。毛主席十分认真的深思片断,回答:“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要写,要么是识大体不做声。”
这个春节假期,先读了陈丹青的《退步集》,又读他更早的作品《纽约琐记》,正如作者自序所言《纽约琐记》“不越界、没脾气”,《退步集》却是脾气大得很,颇有鲁迅遗风,虽然多是十几年前的文章,纵横捭阖,言辞豁达,多有针砭时弊,如今读来仍觉振聋发聩。
他在《退步集》中写道:“我是个清楚自己的言论不可能改变任何事情而索性开口说话的人。”与木心的“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简直异曲同工。
木心更文艺,陈丹青更直白。
陈丹青在书中提到木心时没写名字,称木心为“我的一位尊师”,可见其用情用心。
对了,因为《无问西东》上映,我写了篇“观后感”(点击可阅读),文末配了副陈丹青的油画作品“国学研究院”(上图),图片拿给我爸看,他拿过手机很认真地扶了扶老花镜,吃惊地问:“这是拍的还是画的 ”
我说是陈丹青画的。
他立刻夸赞:“这么厉害 人家怎么画得这么好 !跟真的一模一样!”我觉得他忘了因《笑谈大先生》对陈丹青的偏见,长舒了一口气。
陈丹青首先是个画家,其次才是个作家。
陈丹青作品:西藏组图(局部)
最新文章
当除夕夜遇到骂我“放屁”的人……
“这些年你有没有想过我 ”
你坚持做自媒体的原因是什么
不戴有色眼镜看“春晚”
你若不随便,年味自然不淡!
海誓·山盟
年味儿在哪里 朋友啊告诉你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心得体会
我来回答一道关于过年的“世界难题”
为什么要“忙年”,这是我知道的最好的答案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为什么必须每时每刻做对每件事
地震记
她说:“幸亏听了父母的话”
你敢在公众场合劝阻不文明行为吗
“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不是一种美德
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俗气
上坟记
百年一遇的超级月亮,你看了吗
北大留美硕士拉黑父母6年,12年不回家过年:你所有的痛苦,是因为不能接受父母
2018年1月写字总结
作者简介
,专栏作者,书评人。新书 在全网热销中,感谢支持。微博@小 ,豆瓣@ ,个人公号: (ID)。
▼
欢迎分享朋友圈
喜欢请点赞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种赞赏
伸出小手点个赞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6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当除夕夜遇到骂我“放屁”的人……
下一篇: 说起“报仇”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