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网络
1
古人云:“文人相轻,武人相重;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意思是,武功虽有门派之争,但到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谁武功天下第一,出来打一打、比一比、过一过招就知道了,比完之后,愿赌服输,赢的作揖表示“承让”,输的也一拜表示“佩服”,常常是英雄相惜,回去继续冬练三九夏练酷暑,来年再比的也有。
当然,这大都是武侠小说里看来的、想象来的,毕竟我们见到的武功盖世的真实的人,少之又少。
文人之间的口舌之争自古就很多。由于各有己见,又没有评判的标准,争论起来真是难分伯仲,就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他们往往各执一词,谁都不服谁,文人一般又都能说会写,发言论、写文章,常常就骂了起来,这个骂那个是“狗”,那个骂回去就说对方是“丧家的”……文人之间,这样的公案,真是数不胜数。
30年代,比郭沫若小10岁的沈从文评说郭沫若的文风“写不了小说”。郭沫若被任用后,终于有机会报复,说沈从文“是个专写颓废色情的桃红色作家”,还将他定性为“存心不良,意在蛊惑读者,软化人们斗争情绪”的反动文人,并说他“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着……”
面对郭沫若的咄咄气势,沈从文避无可避,惊惧之下又无力反抗,他在一张条幅上写下“封笔试纸”四个章草字,就此告别文坛。1949年,在郭沫若授意下,北京大学校园内还打出了“打倒沈从文”的标语……成惊弓之鸟的沈从文曾两度自杀未遂。
作为后来人,读到这样的历史,真是唏嘘难平。这不是“相轻”,已经是“害人”了。
实践和时间都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历久之后,沈从文据说曾两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如果他不是在1988年去世的话。至今,他的书也一版再版,郭沫若的文章,还有多少人会读呢
2
之所以想到“文人相轻”的话题,是因为最近发生的“老诗人食指炮轰余秀华”之事。
我前两天还说自己以后“多记印象,少发主见”,实在是忍不住呢。
因为刚刚读完了余秀华的《摇摇晃晃的人间》。
除了木心的几本诗集,我真的已经很久没读过诗歌了。虽然我年轻时也写过几首诗,还自费跟别人出过一本诗集,但后来都没好意思拿出来跟别人显摆过。所以我特别佩服至今还在坚持写诗的人,特别是余秀华。
食指是一位老诗人。出生于1948年,原名郭路生。他母亲在行军路上生的他,所以叫“路生”,为何取笔名“食指”,后面再说。
他最有名的两首诗是《相信未来》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均写于1968年。至今已经50年了,那首《相信未来》,我在这两年参加的诗歌朗诵会上,仍然能听到人在朗读。可见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最近的一次活动中,食指很严厉地批评余秀华。那段视频中,他讲了这段话:
“看过余秀华的一个视频,她理想的下午就是喝喝咖啡、看看书、聊聊天、打打炮,一个诗人,对人类的命运、对祖国的未来考虑都不考虑,想都不想;从农村出来的诗人,把农民生活的痛苦,以及对小康生活的向往,提都不提,统统忘得一干二净,这不可怕吗 评论界把她捧红是什么意思 评论界的严肃呢 我很担心。今天严肃地谈这个问题,是强调对历史负责。不对历史负责,就会被历史嘲弄,成为历史的笑话。”
我看视频,直觉得他讲得咄咄逼人,上纲上线。一个老诗人怎么可以如此在公开场批评另一个年轻诗人呢
缪斯,女神啊!请闭眼。
3
余秀华的理想的下午,也许上了不台面。特别是“打打炮”这样的事,想想就行了,公众面前说出来,也许不太好,也难怪被食指拿来说事。
但,这恰恰就是余秀华的真实呢
刚看了《无问西东》。领导告诉陈鹏他被安排到“第九研究所”工作了,陈鹏推说自己“有需要照顾的人”,在那个年代,人家领导都还能为他开脱“不要对陈鹏这个同学有看法,他只不过说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影片最后走字幕时,又重放了一遍这个对话……
余秀华说的不过也是自己真实的想法,却被指责到不考虑“人类的命运、祖国的未来”……我觉得从农村出来的诗人余秀华靠写诗而成名,还把婚离了,正在努力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在“老诗人”食指的脸上,我看到了一种遗风。从半个世纪前刮来的风,就差把余秀华架到椅子上挂个“破鞋”或者什么别的牌子批斗了。想想都可怕。
这位老诗人不是随口发言,而是拿着稿子念的,是很严厉的批评,是指责,或者说是批判。不仅批评了余秀华,还批评了评论界,并且上升到了历史的层面。
又想,幸好现在是21世纪了。
幸好余秀华自己有微博可以发声。
幸好余秀华在摇摇晃晃的人间也经历过苦难。
面对这样的公开的批评,我觉得她的任何反击都不为过。
我猜大概食指没有读过余秀华的诗吧,或者只知道她写过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甚至只知道这首诗的标题……不然怎会不知道余秀华诗里写过的痛苦,她的确是一个农民呀,她的痛苦没有代表性吗
《摇摇晃晃的人间》第一首就写道: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她写父亲举不起一包麦子——
其实我知道,父亲到九十岁也不会有白发/他有残疾的女儿,要高考的孙子/他有白头发/也不敢生出来啊
……
其实,余秀华就是用诗,“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3
食指的批评,严重说来也可以称为批判、抨击。出生于40年代,成长于5060年代的他,应该是太熟悉那样的场景和氛围了,所以才应用自如的吧。
“食指”这一笔名的来历,一说因为她母亲姓石(音同食),笔名有“石之子”之意;二说在中国,作为诗人,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都存在无形的压力。但别人在背后的指指点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三是食指先生少时尊师,“师”与“食”谐音。
这就奇怪了,在公众面前、公开指指点点另一个诗人,是人格健全的表现吗
看看食指的资料介绍,得知他曾因精神分裂住过20年福利院……
难怪在余秀华诗集的编后记里,她的编辑写道:
人间有各种病症,所以人类才发明了诗。
专栏作者 、书评人
豆瓣|知乎:
推荐阅读当“冰花男孩”成为网红时,我想起“大眼睛女孩”当我谈失眠时,我在谈些什么无问西东:能救一个是一个去相亲还穿得随随便便,真的别怪姑娘看不上你你随便穿穿的样子,真的会影响你的前程贾乃亮:道歉的力量我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如此相爱相亲爱不爱,在不在乎,对你好不好,生场病就知道了李小璐疑似出轨:看看捕快张三是怎么做的迷信记有一种安慰是:“你别努力了!”……更多文章请
▼
欢迎分享朋友圈
喜欢请点赞 分享到朋友圈也是一种赞赏
点个赞再走吧,来都来了
像诗人有什么不好,男人有很多类型,未必一定要是那种黑皮肤的肌肉猛男啊。斯文的文学青年也是很有魅力的,多愁善感的男生有女人的敏感和细腻,也是很受女生喜欢的,试想一下,如果人家女生不好意思开口都会采用暗示,如果遇到的是个跟木头一样感情和粗神经的男人,那不是气死人了,暗示了半天一点反映都没……
男生的温柔和细腻相比较女人而言更为可贵哦,所以没毕要可以改变自己。
古代诗人,现在来说的话,算的上是作家吗?古代的诗人,相当于现代的:浪漫主义作家,也是词人。
古代的诗人,首先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当然也不排除有一颗(天生的)聪明的头脑,有着对事物认知和理解的细腻层次,并能在内心过滤、筛选。并能巧妙的运用美丽的词句、文字,系统的表答出来,以抒发情绪、感触。
诗人能用最少的(华丽)文字,能深层次的将事物、内心、激情及对其它事情表答(表现)出来,也非常人所能为。如果诗人去写作,文章的表答会很细腻。但不排除由于过于细腻的表答,变成繁杂、罗嗦。这也许是(或各别)诗人作者的属性问题,说是毛病也不为过。
古代的诗,相当于现代的歌词。因为诗、谱上曲是可以唱的,这就是:诗为什么讲究发声要用平、仄,要高低、纯挫,是因为唱出来要有:高低纯挫。所以说:古代的诗人,也是词作者。
对于古代诗人的地位,有点不好说,那要因人而易。上至天子,下至黎民,都可作诗。只是文化不同,底蕴不同,个人才智的问题。所以,会出现精品,次品,俗品,其中不排除人品、人格、受追捧成度。比如乾隆,贵为天子。地位没得说,诗写了数万首,受追捧的少。柳永,整日花亍柳巷,确备受青楼女子所爱。所以说,古代诗人不受地位所限,只是层次有别。有的诗人地位低下,乃致贫困潦倒,可诗确流芳千古。有的贵为天子、士大夫者流,诗也平庸者有。也就是说:地位与诗品不可等同。
清朝人徐峥说过:诗乃人之行略,人高则诗亦高,人俗则诗亦俗。见其诗如见其人,一字不可掩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6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青春已不能再作安排
下一篇: 《无问西东》里的三个女人,珍贵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