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六月飞雪”往往就会让人们想到“千古奇冤”,这话最早出于战国时期,“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系之,仰天而哭,五月为之下霜。”就是有一个叫邹衍的能人尽心心力帮燕王做事,结果燕王听信谗言让邹衍蒙冤入狱,当时邹衍大哭,五月下霜。
最后邹衍被放,但后人却习惯了用“六月飞雪”来形容冤狱,最出名的《窦娥冤》就是典型六月飞雪的案例,在窦娥被斩之后,“血溅白绫,六月飞雪,三年大旱”。所以,但凡遇到六月飞雪的奇异自然现象时,多多少少都会产生一些“唯心”的想法。
古代的文明与科技还不够发达,虽然现在仍然有许多用科学解释不了的现象发生,但毕竟如今的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因此,就让我们来看看1816年发生了什么事 为什么全球发生六月飞雪,20万人被活活冻死。
一、嘉庆年间六月飞雪1816年,在中国是清朝嘉庆二十一年。由于有一个长寿的“老子”,嘉庆皇帝亲政时已经年近四十岁,而当时的清朝也只是表面上的繁荣,乾隆在位时虽然勤政爱民,但在晚年时却办了不少糊涂事,重用和珅就是最大的一个败笔。
和珅靠着八面玲珑的一张嘴讨好了乾隆,之后在朝中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朝臣敢怒不敢言,而和珅的好日子随着乾隆皇帝的驾崩一同走到了头。
嘉庆亲政后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一时间人人拍手称快,接下来他又整顿朝纲,只可惜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民间四处起义,让他不得不倾尽全力大举围剿镇压川、楚、陕农民大起义。
1813年又爆发了一场天理教起义,这次起义性质比较严重,义军竟然在太监的带领下杀入了皇宫,好在嘉庆命大死里逃生,至今隆宗门匾额上还留有箭头,据说是那场混战时的“杰作”,为此嘉庆还写了“罪己诏”,同时下令血洗冲进皇宫的义军。
作为一个皇帝沦落到如此地步,自古也是罕见,但为了维护皇权与尊严,他别无选择。然而到了1816年嘉庆皇帝对自己的管理手段终于产生了怀疑,因为在那一年发现了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六月飞雪”。
像文章开头想像的一样,老百姓们认为必有冤情发生,刚开始嘉庆帝也不信这个,但三人成虎,又无法解释这种“诡异”的天气,导致嘉庆帝又再次进行自我反省与自我批评,只是仍然没有改变这种天气状态,那一天几乎没有什么收成,百姓尸横遍野,饿死、冻死不计其数。
以当时的通信能力和认知,老百姓只会怀疑皇帝的能力,嘉庆帝摆脱不了责任只能背下这口“黑锅”。其实在那一年不仅仅中国遭遇了六月飞雪,全球都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下,本来应该是天气炎热的夏天却飘起了飞雪,不得不说这是全球最为“诡异”的一年。
二、全球处于无夏之年
1815年战争狂人拿破仑经历了生命中最后一次的辉煌,试图重建法兰西第一帝国,结果这个“百日王朝” 再度战败于滑铁卢,以拿破仑被流放再告终。终于能够稳定下来的欧洲本想能够安享一段太平日子,未成想又迎来了一个寒冷的夏天。
战争导致欧洲各个国家粮草空虚,各国都期待战争结束后复苏的模样。但是1816年的春天就显得格外寒冷,农作物比平时播种得较晚,这就意味着未必能有一个好收成了,结果漏屋偏逢连夜雨,到了夏天时寒冷的天气直接断了农民的念想,六月飞雪冻死了所有的农作物。
尤其德国,在夏天时出现了霜冻天气,大部分欧洲出现了饥荒,到了冬天时又冻死了大量的家畜,可想而知,夏天没有粮食,冬天没有家畜,那一年是欧洲最为凄惨的一年,据说有20万人被活活冻死,即使侥幸逃生也死于伤寒疫症。
而在美洲的惨景有过之而无不及。6月时加拿大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暴雪,七八月份本来应该是北方炎热的夏季,而在那一年的河水中仍然有河水结冰,部分地区一天中的温度像过山车一样,最大温差从35度降到0度。
美国的东北地区在5月份就已经出现了霜冻,早早到来的“秋天”冻死了大部分的庄稼,在要吃没吃,又面对骤然降温的季节里,人们会如何生存,只能选择逃生。据说在那一年中曾发生了大规模的迁移活动,就是为了避免这场寒冷。
居民从欧洲和美国东部的居民向美国西部迁移,从1816年开始到1821年,仅仅五年的时间美国就新增加了五个州,可想而知这场“六月飞雪”的危害有多大,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那么1816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而导致全球六月飞雪呢
三、罪魁祸首火山喷发
原来罪魁祸首是因为一场火山喷发,而这个火山就是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北部的“坦博拉火山”, 这座火山如今海拔2851米,火山口宽8公里,是一座复合型火山。之前它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直到1815年它苏醒过来,像巨大的猛兽一样吞噬着大地、吞噬着人类。
1815年4月5日,坦博拉火山“幽幽醒来”,结果却是带着浓重的“起床气”,积压已久的岩浆不断从山体里面喷发出来,同时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似乎咆哮地诉说着沉睡五千年的不满,据说爆发时的声音远在二千多公里之外都能听到。
与此同时伴随着的是不断向外翻滚喷出的岩浆,1400亿吨岩浆四处流淌,所到之处所有东西都被吞噬一般湮灭,而喷入空中的火山灰和碎石达到了170立方公里,也就是约为1300亿吨,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数字。
如果非要用一个量词来评估这场火山喷发中所散发出来的能量,那么可以说它相当于原子弹爆炸威力的5万倍,这次毁灭性的灾难导致七万多人丧生,而坦博拉火山爆发也被称为世界上有历史记载的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
如此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喷出来的火山灰高达44公里,直至地球大气中的平流层,大量的火山灰与高空中的二氧化硫阻挡了阳光的照射,同时火山喷发的高温也升到大气层中,冷暖气流交锋剧烈,导致气温降低而产生“六月飞雪”的奇异自然现象。
小结
1816年火山爆发之后坦博拉火山又进入了沉睡状态,它自己也“喷掉了山顶”,其高度从4100米降到如今的2850米,1913年时它又“翻了个身”,好在危害不大,或许它永远进入休眠之中,也或许在为下次的喷发蓄积力量,这些我们目前暂时无法下出定论。
但不可否定的是,这场火山爆发直接影响了地球的天气,给人类造成毁灭性的灾难。如今的文明与科技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像六月飞雪这样奇特的自然现象能够用科学的理论去解释。但是以后会不会再出现其他的奇异现象我们无从知晓,唯一能做的就是爱护好我们现在所居住的地球,尽量维持它的生态平衡,避免发生人为造成的人间悲剧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1816年,这一年诡异的没有夏天,7月飞雪气候大变是因为坦博拉火山爆发,喷出的气体遮盖着太阳,导致全球降温所致的。
无夏之年 1816年是我国的清嘉庆二十一年,据史料记载,在这一年的农历六七月份,我国的江西、安徽等南方地区发生了极端的天气。长江流域在7-8月份竟然飘起了大雪,江西彭泽地区6月份气温骤降,山上出现积雪,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在7月份,突降大雪,地面雪花有一寸多厚。由于气温骤降,长江流域的百姓们在六七月份竟然开始烤火了,真是千年难得一见的奇观。
由于气温骤降,严重影响了地里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当时的粮食大量减产,进而导致粮食危机。由于这种极端天气,持续了近3年,导致人们没有粮食可吃,开始吃树皮,最后连树皮都没有了,只能吃观音土充饥,不少人在这场自然灾害中丧生。据史料记载,云南饥荒最为严重:?是岁大饥,路死枕籍?。
同一时期,除了我国之外,整个北半球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英国7月降雪,德国8月入冬,草木结霜,河流结冰,农作物被冻死,欧洲大约有20万多人死于这次突发的自然灾害。由于1816年的夏天,气温骤降,7月飞雪,欧洲称这一年为?无夏之年?。
坦博拉火山爆发 我们常说?六月飞雪?必有冤情,难道是因为这一年有天大的冤情吗?显然不是,这一切的发都是坦博拉火山爆发所引起的蝴蝶效应。
坦博拉火山是一座位于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北部的活火山,在1815年发生了大喷发,这次喷发从当年的4月5日持续到7月中旬,这是世界上有历史记载的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火山爆发指数(VEI)为7。火山爆发的巨响在2500千米之外,都能听到。火山爆发喷射出1400亿吨岩浆,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投在日本广岛的那颗原子弹爆炸威力的5万倍,导致约71000人遇难。
蝴蝶效应 坦博拉火山的大喷发引发了蝴蝶效应,坦博拉火山爆发的火山灰和一些气体把地球包围,气体中又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甲烷等气体,这些气体在经过大气层时发生反应成为了溶胶,阻挡并反射了太阳光,因此地球没有了太阳的热量,所以气温也就下降了,最终导致全球的气温下降了0.53度。其影响在次年的1816年在全球突现出来,出现了罕见的天气异象,北半球出现了?无夏之年?。
谁能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一场火山爆发,能够这么严重地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蝴蝶效应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这也从一个侧面再一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保护地球人人有责,否则一旦它出现问题,谁也不能独善其身。特别是近年来的全球变暖问题,值得我们警惕,保护地球从你我做起!
其实气候对于人类历史的影响早已在科学领域被人们加以讨论,例如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代大多和气候的严寒期重叠,而相对繁荣的时段则恰恰较为温暖——当然,这只是中国的情况。在世界范围内,最有名的范例恐怕当属1816年的气候变化了。
?1816年被称为无夏之年,受到1815年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爆发的影响,北半球普遍气温骤降,这次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之一使得1816年成为此后1400年北半球最为寒冷的一年。身处于北半球的亚洲、欧洲、北美洲都广受影响,生活在此的人们无不受到这一场天气变化的波及,上至达官显贵,下到贩夫走卒,无一幸免。
?由历史学家威廉·K·克林格曼和气象学家尼古拉斯· P·克林格曼联合撰写的历史学著作《1816,无夏之年》就把历史的长镜头专门对准了这一极不寻常的年份,如果说人类的历史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瞬间,那么1816年肯定可以算是这个瞬间里面最为独特的一微妙,由历史学家和气象学家联合书写,更使得本书成为了一部独具特色的历史著作。
气温骤降,农作物歉收,出现不同程度的饥荒是北半球各地面对的普遍问题,人的肚子一饿,就会“穷则思变”。在欧洲,气候突变带来的是人们信仰的分道扬镳,有的趋向于科学——即使当时年幼的科学还无法对于气候变化做出正确的解释,有的趋向于宗教或者妖术,比如有些人认为这是上帝的警告,有的人认为是女巫们在作祟,是她们对天气施加了强大的魔法。当然,历史最终证明,宗教、妖术最终让位给了科学。
?刚刚立国不久的美国在寒冷的驱使之下把目光转向了加拿大,麦迪逊总统说我们必须把加拿大拿下来,不然就只能去南方居住了,这促成了后面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随着攻占加拿大的失败,美国人逐渐把目光投向了西部的沃野千里,从而促成了绵延多年的西进运动。
?
? ? 在天气突变的情况下,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对歉收的农民实施及时的救济政策,这或许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府相对成熟的标志,而中国在1816年就做得很好。还好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嘉庆二十一年,清廷的统治还算稳定,再加上1816年的寒冷并没有持续到明年年中,所以在中国没有出现较大规模的社会动荡。
我更看重1816年的寒冷气候带给文学的影响,文学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是一株盛开的岩中花树,而且绽放得尤其绚烂。比如拜伦和雪莱在此时相好,并在互相切磋的过程中使彼此的诗艺达到顶峰,寒冷的天气还直接催生出了名著《科学怪人》,而吸血鬼文学的产生也从此时开始……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scgf/1134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地名的来历: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