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皇室宗亲中发生了一起轰动朝野的大案,引发全国的哗然,史称“楚藩宫变”。朝廷派员查出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弑父淫母的朱英燿以十恶不赦之罪伏诛,受到极为严厉的处罚。
明朝第七代楚王朱显榕(1506——1545年),和王妃吴妃生有嫡子朱英燿,从小娇纵溺爱,终成纨绔子弟。每日身边带着恶仆惹是生非,无恶不作。仗着自家的权势,在外沾花惹草,色胆包天。
朱显榕无奈,和王妃商议后,想着成家立业,此子或能收敛。于是娶妻陈氏,居于楚王府缉熙堂。
明朝的王室之中,虽比不得帝宫嫔妃如云,但也妻妾成群。朱显榕有一位宫人方三儿,天生丽质,姿色可人,竟然让世子朱英燿充满欲望的眼睛盯上了。
两人年龄虽然相仿,但从伦理辈分角度来说,方三儿可是朱英燿的小妈,但这些对于这个恶少来说,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底线。
王宫密会
有一天,欲火难耐的朱英燿让其手下亲信樊鸾、吴么儿、通知内使(宦官职名)张鉴、陶元儿、门婆姚氏等人将方三儿诱至缉熙堂烝(古人对母子不正当关系的称谓)之。
此后,二人不顾人伦,一个风流癫狂,一个半推半就,竟在这王府之中上演了鸳鸯戏。一来二去,这件丑事儿传到了朱英燿母亲吴妃耳朵里,她将此事告诉了丈夫。
朱显榕勃然大怒,命人将几个参与的恶仆带到堂中对质,整个事情水落石出。他命人当场杖杀陶元儿、吴么儿,并且将方三儿幽禁于北院,樊鸾杖四十,幽禁于王府马厩。
或许因对儿子偏宠,他竟然没有追究过问。但朱英燿得知此事,由恐惧进而产生对父亲的怨恨。
明朝权贵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五月五日端午节,王宫上下张灯结彩,一派喜气洋洋的氛围。朱显榕和往年一样,与楚藩宗室在武昌墩子湖观看龙舟竞渡。
在众宾客之中,有一位楚楚动人的陪坐歌妓宋幺儿,让朱英燿意乱神迷,故态复萌,于是上前轻薄,邀请她坐在别亭。只是碍于宾客如云,不得时机。
几天之后,吴妃父亲抱恙,她于是带着朱英燿回娘家探视。楚王府中有一个小吏叫刘金,曾因犯错被楚王责罚。他早已经看出朱英燿的心思,觉得这是一个讨好未来主子的机会,于是趁着这个档口,将宋幺儿接到自家,然后请朱英燿密会相约。
巫山行云之后,朱英燿悄悄将宋幺儿接入宫内,秘密安置在缉熙堂中。
奏本
然而纸里包不住火,不久,朱显榕又得知此事,非常生气,准备治罪刘金。惶惶不可终日的刘金,和其他几人谎报楚王要费朱英燿另立世子,终于让朱英燿动了杀机。
几人歃血为盟,准备在上元节观灯的时候,动手除掉楚王。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正月18日。朱英燿命人在缉熙堂摆酒设宴,然后请父亲前来。做了一番周密的布置之后,几个人分工将楚王随从引开。
杯斛交错之间,朱英燿假意逢迎,暗中却示意厨子呈送已经下了毒药的菜肴。
朱英燿暗中观察,却见父亲神色自若,只是埋怨菜肴味道不对,让人喊厨师王喜宝出来责问。
朱英燿见状,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立即拿出了准备的第2套方案。他发出信号之后,张贵,刘金,田尧,周瘦儿等人如饿狼一般从埋伏的后屋冲了出来,用手中持有的铜瓜大棒乱打,立刻将楚王毙命。
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边的响动让在其他厅中饮酒的随从惊觉,冲过来救护的时候,双方爆发激烈的搏斗。受伤的武冈王朱显槐在随从的搀扶下奔出了门外,朱恩等人则逃出王府出城,到武昌巡抚府内报告。
刽子手
朱英燿看到倒卧在地上满身血污的父亲的尸体,余恨未消,命人拿鞭子抽尸数十下,方才装殓。那边闻讯的母亲哭喊着赶来说道:“哥哥吃穿不少,如何干这等事 ”
天明以后,朱英燿立即令人释放被打入冷宫的方三儿等人,又命府中长史写奏折上告朝廷,推说父亲突发中风。
然而,逃出去的人早将消息层层上报,嘉靖知情后大怒,立即派员调查原委,将整个事情来龙去脉查清之后,朱英燿被押解送至京师。
封建社会对孝道极为重视,朱英燿恶行可谓罄竹难书,十恶不赦,既触犯国法,又属明宗室逆行,因而在祭告太庙之后,方被送上北京西市刑场伏诛,随后烧尸扬灰,以儆效尤。
其他参与人员共三十四人等,被凌迟处死,家产籍没。知情不报反倒同流合污的王宫长史以及其他两位太监则被斩立决。
这起大案,朝野上下震动,街里坊间都在热议皇室宗亲这起骇人听闻的丑闻。一时传闻四起,沸沸扬扬,各种说法甚嚣尘上,朱英燿弑父烝母的恶行被录入史书,遗臭万年。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雍正绝非弑父,也非图谋篡位,但他是在一种不太顺利的情况下即位的。但是历史上共有三种说法:
1、修改遗诏说
在单田芳的《童林传》,梁羽生的《弹指惊雷》等作品中,都把雍正的继位写成由国舅隆科多将正大光明匾后康熙遗诏中的“传位十四皇子”改成“传位于四皇子”。但这都是子虚乌有的。
首先,繁体中“于”作“於”,以十改於具有绝对的难度。而且这里可以将纪连海推翻纪晓岚讽刺和珅家“个个草包”的故事作为佐证。有故事说,和珅建一亭子,请纪晓岚题字,纪题曰“竹苞”。于是便有了赞美纪晓岚聪明绝顶,骂和珅家个个草包(将竹苞拆开)的传说。
但是繁体个作个,竹字拆开不是字,可见两个故事一样,只是今人的主观臆断。其次,根据道光帝立储诏书“皇四子奕宁立为皇太子,皇六子奕?封为亲王。”诏书以汉满两种文字书写。
所以,在清代“十四皇子”称呼不对,而应是“皇十四子”,但如果称呼皇十四子,遗诏便无从改起,更重要的是,满文的十和于没法互该。
再次,据清史稿记载“雍正元年八月,世宗御乾清宫,密书上名,缄藏世祖所书正大光明匾额上”:“雍正十三年八月,帝崩,庄亲王允禄等启雍正元年立皇太子[即乾隆]密诏,宣诏即位”。
这是最早秘密立储的记载——将立储遗诏置于正大光明匾后始于雍正,至于是否这种做法更早始于康熙末年,没有任何文字记录。至此,可以毫无疑问的说,修改诏书说,纯属子虚乌有。
2、弑父说
有种传言说康熙病重,召见雍正,雍正站在康熙床边见康熙已奄奄一息,但还是没有传位于他的打算,于是痛下杀心,命隆科多端来一碗毒汤,强逼康熙喝下。
康熙一眼就看出雍正,但已无力喊出,遂把手上的佛珠丢向雍正,即死。雍正接住了佛珠出来向众皇子宣布即位,并且拿出那串佛珠(康熙的遗物)为证明。
首先,康熙病重,身边都有张廷玉和马齐两位大臣侍侯,还有大内侍卫,雍正是很难接近的,而且药物是有大内负责,就算皇子也不能过问的,不更不存在下药之说。
这种说法很有可能是允禩等人的家臣在发配途中散布的,而雍正却也欲盖弥彰,在《大义觉迷录》中本想澄清,不想越描越黑,惹得后世猜想。
3、年羹尧遗子说
一种说法是,雍正之母德妃入宫八月即产下雍正,因而有人怀疑年羹尧曾与德妃私通,所以雍正是年羹尧的私生子,改诏的事是年羹尧干的。对于这种说法,也是后人胡编乱造的一段风流韵事。
首先,当雍正还只是亲王时,就曾在信中大骂年羹尧是个恶少。试想,儿子怎会骂父亲恶少呢?更加有力的证据是在雍正《起居注》一书中曾有言“朕长于年羹尧…..”因此断言,从雍正是私生子说到年羹尧助其继位说纯属后人主观臆断。
扩展资料
功绩:
康熙晚年吏治腐败,国库亏空严重。雍正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主要有:
1、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
2、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
3、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
4、为提高军务效率,设立军机处,使得皇权集中达到顶峰。
5、为避免出现康熙朝诸皇子争储位的惨痛教训,雍正创立秘密建储制,即将已选定的储君姓名,写好密藏匣内,再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以备不测。这一制度,有助于以后乾嘉道咸几朝皇权的顺利过渡。
6、实行摊丁入亩制度,解放了生产力,也充实了国库。
7、设立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8、开放洋禁。
9、勤于政事。
雍正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他在位12年8个月里头,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一年之中只有在他生日那天才会休息。而且每天的睡眠还不够4个小时。
仅仅在数万件奏折中所写下的批语,就多达1000多万字。雍正皇帝的勤政精神、治国业绩,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堪称楷模。
参考资料
——雍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4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