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名为青铜太阳轮,总共发现了六个青铜太阳轮,是国内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这个文物距今4800年到3600年之间,而三星堆遗址的文物每一件都是轰动的,用英国媒体的观点来说,三星堆的发现,意义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秦始皇兵马俑,比兵马俑更震撼人心。其实青铜太阳轮,在三星堆里面并不是最震撼人心的,但是却是最神秘的文物之一,被人认为是外星作品之一,因为这个东西像我们近代的汽车方向盘,当然在古代没有汽车,古人却能做出来这样的东西,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这个东西的作用基本上有几种说法。
首先来说说这个东西的结构,五根把圆形平均分开,每一个之间的距离基本上一样,误差不超过一度,也就是说五个位置之间的距离可以说是相等的,只是在几千年前,古人用什么方法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五分,这个才是让人完全想不通的地方,这也难怪说被称为外星产物的原因。
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作用,最靠谱的解释就是,这个东西之所以被称为青铜太阳轮,不只是外观形象类似,更重要的是他的作用,因为专家用这个来测试了天文,最终的结果是几个特殊的节气刚好是这个青铜太阳轮的五角,精度非常的高,所以基本上认定这个东西是用来测量天文的仪器。
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这个东西是用来代表太阳的,但是并不是崇拜太阳,而是恐惧太阳,内点代表太阳,五个青铜边代表阳光,外圈代表围住太阳,把太阳关起来,而且发现这个东西的地方是祭坛,也就是祭祀活动的地方,所以这个东西还有可能是当做太阳一样献祭。
现在都只是猜测,根本没有人知道这个东西的具体用途,毕竟几千年前的东西,有什么作用其实已经不重要,现在重要的是这些东西给考古带来的震撼和疑惑,也就是说三星堆遗址发现的东西,每一件都超出大家的认知,很多以为是神话传说中的东西,但是在三星堆遗址里面真实的出现了代表物,上古时期的很多传说也许并不是虚假虚构的。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今年清明节小长假的时候,有一个博物馆非常的火爆,在这个博物馆的门前排了好长的队,人们排那么长的队,只是想一睹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的尊荣。经过了30多年三星堆文化遗址,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考古发掘,而这次考古发掘带给我们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惊喜。这次考古发掘是针对最新发现的三星堆文化遗址的6个祭祀坑进行考古发掘。
出土文物包括大青铜尊,大金面具,黄金权杖、玉琮等文物,到现在为止,对三星堆的新一轮考古发掘已经出土了500多件文物,而这次出土的文物预计会超过在1986年出土的文物。要知道1986年对一二号坑进行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达到了上千件。而在那一次在一二号坑出土的文物或造成了很大的轰动效应。为在刚开始进行考古发掘的时候,相关研究人员认为这个文化遗址可能是一个古代部落遗址,但是经过相关考古发掘人员的进一步发掘,随着出土文物的越来越多,打破了相关研究人员最初的想法。
因为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以及遗址所展现的面貌来看,三星堆文化遗址已经初具规模,有了一个城市的形状。现在三星堆遗址的1到8号坑加起来,也才只有三星堆文化遗址的一小部分,要知道三星堆文化遗址的整个面积达到了12平方公里。也就是说现在出土的文物以及对三星堆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面积可能对于三星堆文化遗址来说也只是九牛一毛。而这8个坑的考古发掘跨越的时间就已经有几十年了。难怪有很多网友觉得在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三星堆文化遗址的全部面貌了。
一、3号神树:
大家可能只知道1号青铜神树,1号青铜神树,现在在三星堆博物馆进行感染对游客开放,但是1号青铜神树是不允许出国展览的,可见这棵神树的重要性。而与1号神树在同一个坑出土的同期的兄弟3号神树,也将进行修复。而且经过修复专家的努力,现在3号神树也已经能看到他的原始的样子,它的外貌很精美,是一颗小巧玲珑的青铜神树。而3号青铜神树的风格和1号青铜神树很不一样。
二、三星堆还出土了什么:
那么除了青铜神树以外,三星堆文化遗址还出土过什么文物呢?我们在现在的三星堆博物馆里就可以看到在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包括青铜大立人像,这个青铜大立人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高的新铜像,他手成握状,但是不知道他握的是什么东西。有很多青铜纵目面具,这些面具的风格很独特,他们的眼睛都很突出。还有一个很奇特的青铜器具,就是青铜太阳轮。这个青铜太阳轮表现出来的应该是对太阳的崇拜,但是他的确太像一个汽车方向盘了,所以很有很多人认为三星堆文化遗址有一种未来感,可能就是这个方向盘,把网友和游客带进了沟里吧。
三、总结:
三星堆文化遗址的发现以及其中出土的文物让我们了解了一段我们不曾了解的历史。也揭开了古蜀国文化的神秘面纱,相信在以后的对三星堆文化遗址考古发掘之中,能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三星堆文化的魅力。
三星堆拆盲盒,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所出土的文物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次三星堆遗址?拆盲盒?主要是新发现的六座祭祀坑。根据报道,目前已经出土了五百多件重要文物,一百多件象牙制品,包括一个工艺精美的黄金面具。
从三月份开始的三星堆遗址发掘以来,从三号到八号祭祀坑中已经出土了五百多件文物,其中包括象牙、青铜器、陶器、玉器、金器 ,工作进展比较顺利。
在3号祭祀坑中发掘出了一百二十根的象牙。象牙在古代是象征着一定的身份和地位,本次发掘出的象牙将可以帮助进一步了解当时三星堆文明的社会结构等信息。这些象牙由于储存了上千年,突然暴露于空气中变得非常脆弱,给文物保护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工作人员通过借鉴医疗技术研制出了新的保湿材料,以此来保护象牙保存条件。
此外,三号坑中随着发掘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青铜文物也逐渐展露出来,包括一件有羊头装饰的青铜器,以及海贝。但因为上面覆盖了大量的象牙制品,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发掘工作。
在5号祭祀坑中发现了大量的金箔片,包括一个制作精美的黄金面具。工作人员一开始发现了大量的金箔片,包括一个要明显较大的一块,但因为褶皱的比较厉害,随着后续文物修复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黄金面具。虽然这个面具已经只剩下半幅,但重量依然达到了两百八十多克。
4号坑中同样也发现了金器,相信随着发掘的进一步推进,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
工作人员在6号祭祀坑中,则发现了一个独特的木质箱子。但因为年代久远,箱子已经碳化严重。工作人员说,这需要之后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予以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8号祭祀坑则是本次发掘的六座坑中最大的一个,考古工作人员利用金属探测器,发现了坑里有着很强烈的反应,可以推测之后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精美文物。
三星堆遗址的发掘不仅给我们展现了更多精美文物,也给我们带来了很高的研究价值。包括对于古巴蜀文明的研究。三星堆文明的出现,进一步验证了古蜀国的存在,也让我们进一步审视了长江流域文明的重要性。
冰镇牛奶真好喝,晚上畅饮一大杯之后,我决定开始动笔接着写三星堆博物馆的第二个展厅——青铜馆。
四件展品分别是:陶制小小人、有人物和纹饰的玉璋、穿燕尾服的青铜大立人、站着轮流上班的公务员神鸟的青铜树(你都还记得吗?)
青铜馆是第二个展馆,里面是各种各样的青铜器,如同一场全羊宴。蒸羊羔、焖羊腩、炖羊骨、烤羊腿,一桌子下来,吃的就是那个羊味,风味的味。
青铜馆共有三层,环形楼梯,其中也设计了一条巧妙的中轴线,后面有图有真相。
我并没有从综合馆里一出来就进青铜馆,而是先找餐厅。
按照以前的习惯,一般都会在便利店里提前买点干粮和香蕉,找个地方胡乱吃完直接去下一站,再或者半天转完就离场。自从去年冬天在南京博物院吃了一次至今仍然念念不忘的大平台、紫金山、咖喱饭、热咖啡,这才意识到一顿丰盛的餐食可以很大程度上美化参观游览过程。就好像给普通照片加了一层美颜。
三星堆博物馆的两个展厅分别坐落在三星堆公园的两个区域,公园里大片绿地上有树有花,有雕塑有休息椅。还有各种炸鸡炸薯条炸香肠,以及青铜面具的冰激凌。但这些都不是我的菜。
我想吃饭,大米饭。
这么笃定的想吃大米饭是因为我提前看了场馆介绍,说是三星堆公园里有一家中餐厅,凭着直觉浑浑噩噩走了很远,终于找到了。地方不小,人也不少。穿门转廊转过前面一家家小吃,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闯进了有大米饭和炒菜的大餐厅。
吃了一盘青椒炒腊肉,四满碗大米饭,回味着腊肉留下富有层次的油脂香味,我这才兴致勃勃的步入——青铜馆。
由于目前的三星堆考古并没有发现任何文字,所以一切都只能靠推测(猜猜猜),推测的依据往往是古籍文典。然而即使是《史记》这样的正经记载,其中也免不了有司马迁的个人主观色彩,依靠《山海经》之类的神话传说推测的三星堆考古发现,答案就显得非常开放(不靠谱)。
还有一些完全无从考据,只能硬猜。例如面具上,眉心有个大方孔、耳垂有小圆洞,是何用意?
这么大个头的面具,谁的脸也招架不住。讲解里说有可能是为了将面具悬挂在高高的大树上,大方洞和小圆孔都是固定点。我看面具的确是有弧度,适合绑在圆形大树或者木桩上,可是就靠这么稀少的固定点,要用什么材料固定才牢靠呢?
万一来场暴风骤雨的,把面具从树上吹翻车,那就成了大凶,估计要很多人掉脑袋的。
绕过最大个头的面具走入其中,就会看到一排小个头扁平面具,装饰典雅,表情友好,个人感觉非常女性化,难道说这些都是甄嬛系列嘛?
可惜研究人员给她们起名叫做——小兽面。
接下来看到的就是这个配件特别大的青铜面具,看旁边的文字——青铜戴冠纵目面具,我在国博里曾经见过。
生生在脸上挂这么一个大家伙装饰物,三四千年前古蜀人的审美完全不考虑人性。
凸出的圆柱眼珠子,也很没有人性。
招风耳朵,很可爱,我能接受。
无论中外,特别特别古老的文明中,都有对眼睛的崇拜。有供奉眼睛的神庙,有专门在菩萨手指上画眼睛的风俗。
眼睛,心灵的窗户,一直到今天,都是五官中最通灵的。
绕来绕去走了几圈,一楼的青铜面具就算是看完了,顺着圆形楼梯上二楼,将看到各种青铜头像。
注意,是头像。面具的升级版本!
每次看到“钟鸣鼎食”这四个字,我都会想起我爸,他老人家的名字就藏在这个成语其中。
小时候在企业子弟学校读书,同学的父母都是同事,彼此熟识。每次历史老师或者语文老师一提到“钟鼎文”,全班同学都会看着我偷偷笑,弄得我无比尴尬,“恨不得一头钻到地缝里”就是我当时真实的心态。
现在看到“钟鸣鼎食”这四个字,除了想起我爸,眼前还会浮现出九鼎八簋,外加一组编钟,群臣簇拥君主身边,吃吃喝喝,大国风范,帝王气象。可惜小时候的同学都已经四散分离,否则再有“钟鼎文”这样的机会,我一定要扳回这个面子。
据我爸讲,当年他的名字是我爷爷请人算出来的。我爷爷是个读书人,却不肯自己亲自出手,反而让他人给自己唯一的儿子起名,有意思。
当然,我爸这个名字果然起的不俗气。
以前看到所有的青铜器都是锅碗瓢盆,唯独在三星堆,看到这么多精美的非主流青铜器,让人忍不住一次又一次拍案称奇!
二楼的展厅整体比较暗,有意营造出一种神秘感,部分装饰用了猩红色点缀,更给游客很多心理暗示:权利、祭祀、死亡、血液……也许是我想多了。
每一尊青铜头像脖颈处都是尖底,仿佛是插在什么地方。也许青铜器的原材料(铜、锡、铅)太过于昂贵,只有最重要的地方用青铜器铸造,永久保留,其余部分是木质,已经化为灰烬了。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西安的汉阳陵博物馆里就有很多小泥人没有胳膊,也是同一原理(胳膊为木质)。
说来有点想不明白,面具本来不就是用于掩饰自己的真面目的吗?但是古蜀国的面具和头像都是一个模样,没准铸造时候的陶范也都是一个系列。
一整排仪仗队的对面,是单独展览的四尊戴着黄金面具的青铜头像,黄金面具薄薄的贴在青铜头像的脸上,就好像一张黄金面膜。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根据两个祭祀坑出土的物品,加上各种推敲研判,考古学家们复原出三、四千年前的祭祀场面。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所有器物,绝无虚构,皆有实物。
看到这一组巨大的阵列,不管还原度的真实性有多少,我对考古工作者的钦佩已经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了。
前面说到综合馆有一条中轴线,由四件最有代表性的珍贵文物组成。
现在看到的青铜馆共有四层,螺旋楼梯中心,有一棵放大数倍的复制青铜神树,它就是青铜馆的中轴线。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一觉睡醒,发现脑袋都快掉到下巴,脖子又酸又疼,周围人声鼎沸。我愣了好几秒钟才反应过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好吧,顺着楼梯坡道,继续上楼。
如果说二楼最后看到的祭祀复原大场面是一个悬念,那么接下来将抽丝剥茧,逐一将祭祀场面里的实物展开详细论述。这就是博物馆布局讲故事高明的地方。
亚马逊商城价格不菲的搪瓷盂,让全国网民欢乐了好几天,尤其是看到商品介绍栏一脸认真的说:这个容器主要用于盛放水果或红酒瓶,彰显东方传统色彩……这些都是调研失误闹出来的笑话。然而上面这个青铜器还真的是盛酒的容器,名字也比盂高级一百万倍,叫做尊。
在中国绝大多数博物馆里看到这样的青铜尊,大家都不以为然,这不就是常见的家伙事嘛。可是在三星堆,这就属于外部引入的稀罕物件了。下面这个尊,并不是直接从中原地区进口的青铜器,而是古蜀国的工匠仔细研究舶来品后,按照古蜀国君王口味改良后的新品种。从青铜器繁杂的花纹类型上可以看出三星堆基因。
背景墙壁上不仅有手绘出来非常繁杂的三星堆花纹,而且还有一个大大的文字,说文解字了一番。
为了进一步向游客强调说明,三星堆的尊,属于文化交流的产物,博物馆专门选取了两尊站在一起的合影拼图,方便我们比较一番。
接下来这一组青铜器,和“尊”有点像,但没有“尊”那么夸张的大嘴巴,名字叫做罍,貌似也跟酒器有关,就当作款式不同的酒壶吧。这个罍字读法同“垒、磊”,这样比较容易记住,读音为二声。
看了上面的改良版三星堆的“尊”与“罍”,我心中不禁马上冒出很多很多问题……
为什么古蜀国没有交流借鉴(山寨)当时商周时期最流行的青铜“鼎”、“簋”,还有其他锅碗瓢盆,礼乐文明之器?
为什么中原人没有知识产权(克隆)一下三星堆文化中那些闻所未闻的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青铜面具等等奇葩创意呢?
呃……好像也没有想到其他更多好问题,就只有两个。
这些古怪精灵的创意设计作品实在令人防不胜防,在三楼展厅里,时不时就冒出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设计。
上面一部分有点像是一条人腿,上面穿着带有纹路设计的紧身裤,下面套了一双鸟爪靴,靴子下却又严丝合缝的踩着一只长嘴巴的鸟。机关相连,很像骨头关节。
看着这件奇葩展品,我一会儿想到国内第一部引入的美国电视连续剧《大西洋底的来客》,迈克和他的女搭档,手牵手往海洋深处走去,走着走着,就长出一副脚蹼像鱼一样游起来(时间太久远,记得不太真切);一会儿又想起安徒生笔下那条美人鱼,和王子约会时,鱼尾变成人脚,每走一步都像踩在锋利的刀尖上。嘶~!
当然,也许我们都误解了古蜀国的原本意图,就好像难以理解那个时候四川的气候,就好像西双版纳一样。
下面这个青铜器,奇葩中的奇葩,不知道是个啥?
如下图所示,看起来像是一个穿裙子的下半身,叫个青铜人身形器,没毛病;但麻烦的是,裙子上的纹饰却是反的,好像没有这样的先例。
上下颠倒翻过来看吧,纹饰顺眼了,但是,怎么看怎么就像是一个人在耍倒立呢?
接下来就是三星堆博物馆非常有名的青铜“方向盘”,这个梗流行了很久,我一直不是很理解,结果到了展厅里亲眼一看,也忍不住噗嗤一声笑起来。确实很像汽车的方向盘耶!
写到这里,三星堆青铜馆的参观就已经到尾声了,看看时间已经是下午三点多,返回成都市区的高铁是下午五点,我原先寻思会不会有点太晚,要不要改签早一班返回,现在看来这个时间正合适。
其实走到这里我早已经精疲力尽,无心细看。没想到自以为杠杠的体力也有掉链子的时候。看看眼前拖家带口抱孩子的壮劳力此时也都面露疲惫之色,步履蹒跚,令人同情。
强打精神深呼吸,我决定一站到底!
各种各样的神鸟,在三星堆青铜器里占据着很大的份额。它们的嘴巴有的又长又弯,形如鹰喙,比例大的惊人;有的嘴巴又尖又细,比较符合真实的秀气的小鸟;还有的嘴就比较厚黑了,如同下面这一只。
背景墙上有三星堆鸟造型集录,花枝招展各种造型一目了然于心。能下功夫从头饰到嘴形,再到翅膀和尾巴,将写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进行到底,实在是服了这些老祖宗。
其中很多造型在前面的参观中已经看到,凤冠霞披的最令人喜爱,后面还有惊喜。
祭祀场面里出现的人物原型现在逐一登场,首先是这个头顶天线发射器的青铜人(下雨天千万不要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记得火星叔叔马丁脑袋上的天线有两根,天线宝宝脑袋上的天线有一根,别夸我看了这么多动画片。
去年疫情结束,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复课。我们正忙的紧锣密鼓时,惊见网络图片:小学生戴着宋朝时期官帽上学的照片,号称为了疫情防控保持距离。这个噱头真厉害。
下面看到跪坐的青铜小人五官和其他不一样,我总觉得是奴隶。他们穿的不够体面,头上戴的帽子充满桀骜不驯的戾气。
下面就是祭坛的实物了。专家说现场收集到的全是零星碎片,无法靠考古实力恢复原状,只能尝试研究性的恢复。这个祭坛可以理解为共分三层,最下面是阴间(两只神情淡定的神兽),中间一层是人间(四个托天的武士),最上面一层是天界,漂亮的凤冠霞帔神鸟托着神箱,里面装着一群有身份的人【以上不对的说法纯属个人猜想,没有考据】。
蛇,在西方人眼中是不祥之物,因为在伊甸园里引诱亚当夏娃,违反了上帝与人类的第一个契约,被判了重罪,终身只能靠肚皮在地上滑行。然而在中国,蛇属于双重人格的动物。一方面被叫做小龙,上了十二生肖榜;另一方面,还是能吓死人的真家伙。
叶公好龙,用在蛇身上也行。
不认识这个动物就看背景墙。起初我也没有认出来,猛一看,好像是只羊。
好啦好啦,终于写完啦。累死人了!
最后是一组三星堆一号、二号祭祀坑开挖时的历史照片。
最后,是三星堆留给观众一组开放性的问题。
看完展览,在公园里转了一圈,赶紧出门找车去高铁站。
运气很好,博物馆门口就停着一辆公交车,有空调,有座位,只要戴口罩,刷卡2元即可上车。
坐在高铁上,安心之后,又开始考虑茶米油盐酱醋茶的问题:晚上吃啥呀?
我想起回酒店路上有一个大排档,人声鼎沸的一号虾馆。咽咽口水,心里有了主意:就去那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4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为什么“科尔沁”的名号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