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比三星堆更神秘的血色王朝!中国古代祭祀文化你了解多少?

望月砂 2023-07-27 16:26:40

近日,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又有重大发现,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文物的出土,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3000年前古蜀国文明的向往和讨论。

与古蜀国同时期的黄河流域,同样有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雄踞中原,即殷商王朝。殷商王朝不仅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还是一个围绕着祭祀来运行国家大事的强大政权,将中国远古祭祀文化发展到了极致。

商王朝祭祀情景

祭祀是中华民族流传了几千年的习俗。现代人们的祭祀比较文明,总的来说不外乎上上香,烧烧纸,磕磕头,摆点供品,跟逝去的先人说几句祈福的话,祈求家人平安,万事如意。但是在古代,祭祀却是一件严肃而庄重的事情。

国之大事,唯戎与祀。

就是说,对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打仗和祭祀。

打仗关乎国家存亡,祭祀关乎国家兴盛。

缺一不可。

在生产力和认知水平低下的古代,祭祀更是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祭祀的权力也被统治阶级牢牢掌握在手中,成为左右国政和百姓的重要手段。

中国祭祀的历史长达几千年。人们所熟知的祭祀,大约是用三牲来祭拜神明,祈求神明保佑。所谓三牲,就是祭拜用的祭品。

商统治者祭祀场景

三牲,亦称太牢,是古代祭祀用的供品。三牲有大小之分:大三牲指羊头、猪头和牛头;小三牲指鸡头、鸭头和兔头。也有说大三牲是猪、牛、羊,小三牲指鸡、鸭、鱼。后来把鸡、鱼、猪统称为三牲。

实际上,用牲畜来祭祀是周代以后才慢慢开始流行的。

周代以前的夏商两代,人们在祭祀时用的最主要的祭品不是牲畜,而是人!

没错,就是活生生的人!

《礼记》曾经记载过:殷人尚鬼。殷人,就是商朝人。他们觉得万事万物都由神灵掌控的,先人去世了也会变成神灵保护家族,所以必须要通过祭祀来祈求神灵和祖先保佑。不论王公贵族还是普通百姓,大小事情都要祭祀和占卜,一旦遇到遇到自然灾害、出兵打仗等重大事件,更是要拿最好的东西来献祭。

献祭之后就是占卜。先献祭,再占卜。就是先许神灵好处,再祈求神灵保佑好的结果。

世间最好的祭品是什么呢 自然是人。

甲骨文中的“祭”字,就是一只手拿着肉块奉献于祭台

当然,并不是随随便便抓个人来就能用来献祭的。越是重要的祭祀,对祭品的要求就越高。商人相信,异族人的血肉是献给神灵最好的礼物。

这些异族人,有的是战俘,有的是周边臣服的部落进献的。这些用来祭祀的人,有个专门的词叫“人牲”。继而有了牺牲这个词。

牺牲在现代是指为了信仰或正义而献出生命的高尚行为。可是在古代,牺牲只有一个意思,就是用活物祭祀。用牛羊猪鸡祭祀叫“畜牲”,用人祭祀叫“人牲”,而且活人死人分别有不同的用途。

在商朝人看来,这些用来牺牲的人根本不能算人,是畜生一样的祭品。

在殷墟一座宫殿旁边,发掘出一百多座杀人祭祀坑,被杀人骨近600具。这些尸骨大都身、首分离,是砍头之后被乱扔到坑里。两个坑内还埋着17具惨死的幼童。而在这座宫殿所有的柱子下面都夯筑了一具尸骨;大门则建造在15个人的遗骨之上,其中3人只有头颅。说明建造是用人来奠基的。

殷商王陵墓区有一座人祭场,3500具人骨分别埋在900多个祭祀坑中,大多身首异处。墓区之外的一座坑内埋着73具骨骸,都是20岁以下的男性青少年,还有不少幼儿的尸骨。

甲骨文

伴随活人祭祀被发掘的是大量甲骨文,仅商王武丁在位的42年期间,人祭卜辞骨片就有673片,有记载祭祀用人9021人,最多一次坑杀奴隶500多人。也就是说,武丁在位42年,平均两天就要杀一个人用来祭祀。

说明用人来祭祀的做法并不是纣王一个人的心血来潮,而是延续了整个商代的文明常态。商人文化所到之处,都有大型人祭遗址。

商人最重要的人牲来源是羌人。

羌人居住在中国西北部,最早过着游牧生活,以羊为图腾。后来取代殷商的周人当时还是个很弱小的部族。为了生存,周人最早与羌人通婚。周文王姬昌之前的周人首领娶的都是羌人之女。

在商代文字中,羌=姜。

羌人之女,就是姜姓女子。

也就是说,周文王姬昌的母亲,是来自羌人的姜姓女子。

这就为后来他与姜太公“一见如故”埋下了伏笔。

但这一古老的传统在姬昌的祖父亶父这里发生了改变。

亶父先是带领周人改变了生存方式,在渭水边定居,从游牧部落发展成农耕部族;再者就是臣服于东方强大的殷商王朝,他的儿子季历、孙子姬昌都迎娶了从东方来夫人,周人则成为殷商在西部的代理人。

周人宣称这两位夫人是商王之女。实际上商人,尤其是上层贵族只在族内通婚,以保持“子”姓血统的高贵和纯洁,绝对不会把国君的女嫁给周人这等蛮夷。

实际上,季历和姬昌的夫人分别姓“任”和“姒”,来自于臣服于殷商的其它小国。即便如此,任、姒两位夫人从母国带来的陪嫁文明也比周人先进许多。周人尊敬地称她们为“大任”、“大姒”(《诗经·大雅·思齐》、《史记·周本纪》)。

做代理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代价就是为殷商“捕捉”羌人,用来献祭。

像不像长角的羊

这是一段被周人刻意隐藏的历史,却通过土甲骨文为世人所知。

周人自己没有文字。甲骨文“周”字是商人所造。

商人对杀人献祭有一个专门的动词:“用”。

“用”羌人男女和牛羊奉献神灵。

甲骨文中的“周”,是“用”和“口”两个字的合写。“用”字的小方格中点满了点。甲骨文这种点代表鲜血,它来自被杀的人牲,是神明最新鲜的饮食。

《说文解字》对“周”字的解释也是“从用、从口”。

说明在商人看来,“周”人就是缴纳用来“用”的部族。

《甲骨文与殷商人祭》这本书记载了众多杀人祭祀的方法:

比较常见的是“卯”祭,这个字是人或牲畜被掏空内脏之后、对半剖开悬挂的形状,跟今天屠宰流水线上悬挂的半片猪羊一模一样。人牲的内脏、鲜血、头颅同样可以用来献祭。加工人牲方法有烧烤、滚汤炖烂、风干成腊肉等等,都有专门的甲骨文字对应。

祭祀结束后,献祭者就能“分享”被神明祝福过的祭品。

商朝国君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停地以各种名义向天地、山川、神明献祭,有时一次祭祀就要宰杀、献祭数千人牲和一千头牛。

与此同时,由于祖母和母亲都来自东方,姬昌也接触到了从殷商传来的甲骨占卜之术,并沉迷于对卜骨纹路进行解读的“八卦”,还得到了“东北丧朋、西南得朋”的卦象,得出东北方(殷商)不利而机会在西南(周人)的结论。

但姬昌的野心很快就通过巫祝系统传递到了朝歌,被纣王得知。

很快,纣王就派人抓走了姬昌。当时伯邑考、姬发、姬旦已经成年。他们决定去朝歌向纣王求情,祈求他宽恕父亲。

到了朝歌后,伯邑考被纣王处死还做成了肉酱。姬昌在吃掉了儿子的肉羹后才重获自由。曾有人说这是《封神演义》的杜撰,但殷墟甲骨文的实物印证这不过是商人的日常行为。

除了伯邑考被做成肉酱;另一位对纣王有异心的小国君“鬼侯”也被做成了肉干,分赐给其他部族首领“享用”。

商纣王对姬昌把儿子献出来当“人牲”的“悔过”态度非常满意,当场封他为西伯侯,给了他管理整个西方事务的权力。

在朝歌活动期间,姬昌遇到了另一位来自西部羌人姜姓、吕氏部落的商人俘虏——吕尚。或许是因为不适合作祭品,吕尚没有被杀死,而是在朝歌城内以贱民身份靠屠宰谋生。吕尚在朝歌足足生活了40年,而他从事的屠宰业,极有可能就是处理那些“人牲”的遗骸。

姬昌与吕尚一见如故,这才有了后续姜太公出山、武王伐纣的故事。

为了壮大自身实力,姬昌和姬发开始减少向殷商进献“人牲”的数量。毕竟人口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由于来自西部的人牲数量减少,为了满足祭祀的需要,纣王就派殷商军队主力讨伐东南方的淮夷,开辟新的人牲来源。导致朝歌空虚,给了姬发趁虚而入的机会。

商周大战

周朝取代殷商后,在官方层面上禁止了大规模用活人来祭祀,后来又制定《周礼》来教化国人。但“人牲”之风依旧在民间流传。譬如西门豹治邺时就处置了用女子献祭河伯的陋习;铸剑师干将为了铸造绝世名剑,自己跳进炉中为宝剑献祭;宋徽宗因为自己的一个梦,命工匠杀人祭炉,只为了造出他梦中的那对天青色瓷笔筒;即便到了明朝,明初的几位皇帝仍有让妃嫔殉葬的陋习。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牲这一血淋淋的愚昧习俗逐渐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用牲畜或鲜花水果来祭拜。科技的发展更是让现代人有了更多文明绿色的方式去祭奠先人。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星堆遗址考古重大发现,三星堆能否揭开神秘面纱?

随着三星堆遗址考古的重大突破,三星堆文化的神秘面纱必将被逐渐揭开

在2021年的3月20日,考古中国工作组在四川成都召开了关于三星堆考古工作的发布会,会上专家组和考古人员表示,不但要重新启动,搁置了多年的三星堆考古活动,而且有了极为重大的突破。这一条新闻的发布瞬间引爆了整个考古与收藏界,很多网友也表示特别想亲眼看到三星堆文化的神秘面纱被彻底揭开时呈现出来的绝美面容。

一、三星堆的由来三星堆位于今天四川省广汉市,位于四川盆地的中心地带。南兴镇的木马河与鸭子河之间有一个古老的小村落,名叫真武村。在这个村子的一座小山上,有一块月亮形的地狱,被称为月亮湾,其中旁边三个土堆就像三颗星星一样点缀在鱼梁湾旁边,所以才给它取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名字??三星堆。

二、三星堆的神秘文化从上世纪开始,对于三星堆的发掘活动已经持续了20余次,而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的,不仅仅是从三星堆出土的各种房屋、窑社以及墓葬和祭祀之地,更加让人震惊的就是那一龙十鸟的青铜神树、流光溢彩的象征着权力与地位的神杖以及气势非凡的青铜面具,还有各种各样的玉器,精美绝伦。虽然已经有专家明确表示三星堆文化其实就是古蜀国早期的文化,但是还有大量的网友认为三星堆或许是西方早期传入我国,也有可能根本就不属于这颗星球,而是外星人的杰作。而且这里曾经出土过大量的陶罐陶缸,铜制的酒器和礼仪用具等,而且还发现了大量以家庭为单位所饲养动物的骸骨。

所以由此可见,这个地方曾经存在过无比发达和璀璨的农业以及高超的冶炼技术。而那些精美绝伦的玉器和祭祀用品,也充分说明了三星对人们高超的审美情操和手工艺。

有人说三星对文化的覆灭是因为开明氏以雷霆手段短时间内取代了杜宇氏成为了三星堆文化的新的主宰者,并且废弃了这里的一切,将政治权力中心转移到了成都附近。也有人说三星堆文化的毁灭是因为暴雨所导致的山洪等等。总的来说,越来越多的文物被发掘出来反而使这里变得更加神秘莫测。但是相信在科学技术无比发达的今天,它的神秘面纱彻底被摘下的日子也指日可待。

37次考古只发掘了三星堆的千分之二,三星堆的历史前身是什么?

?三星堆,你到底从哪里来??这是最近在网上很火热的一个话题,因为三星堆目前的发掘也实在是太神秘了,有很多人们并不了解和认知的一些文化和宝物,更有人说到三星堆仿佛天外来物一样,那么关于三星堆的历史来源究竟是什么呢?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下三星堆的历史前身。

一,三星堆的历史非常悠久三星堆的发掘已经进行了37次之久,但是关于三星堆的发掘才仅仅只进行了三星堆发掘的千分之二,虽然已经出土了非常多的文物和瑰宝,但是对于很多的未知元素人们并不了解,所以对于三星堆的发掘也是充满可很多各种各样的争议,尤其是历史来源和历史的时间,这些也是人们最好奇最想了解的事情,可是由于发掘的地方才达到千分之二,因此人们并不能非常准确的获知他的历史来源,所以关于三星堆的历史还在寻找中,毕竟这次的发掘完成也是需要很长的时间,人们目前也没有找到三星堆的历史文字。

二,三星堆的历史很有可能会和古埃及历史一样悠久三星堆的发掘中有一些非常神奇的宝物和物品,尤其是目前发现了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和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这些宝物有的并没有见过,有的则是在《山海经》这部历史神奇的书本当中出现过,因此还是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和未知色彩的一次发现,这些宝物有的甚至是用黄金制造的面具,制作工艺非常高超,仿佛不像是以前甚至连文字都没有的古代人可以创造出来的历史文物,所以还是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也有专家已经将三星堆归纳入我们历史的古蜀文明当中,因为三星堆的历史也是曾经一个发展非常优秀的一个国家的遗址,古蜀文明的历史可以跟古埃及一样悠久,因为发掘出来的一些物品很多都和古埃及是非常相似的,比如一些黄金面具和巨人的雕像,因此很多人都对此感到无比的激动,中华文化不仅仅只有上下五千年。中国有可能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快,也是时间最悠久的古国,所以对于三星堆的了解和发掘也是非常有必要继续下去的。

三星堆的历史前身让人们感到叹为观止,也希望三星堆的发掘继续下去,让我们了解到更多关于三星堆和古蜀文明的故事。

三星堆“尊小弟”撞脸安徽“尊大哥”,你觉得神秘的三星堆文明来自哪里?

三星堆遗址大家都知道,被誉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截止到目前为止,针对三星堆的考古发掘已经持续有八十七年之久。 然后在最新发掘的三星堆祭祀坑当中又出土了很多神秘的文物,比如说黄金面具和各种造型奇特的青铜人偶,看上去都很具有一种穿越感。

三星堆是外星文明吗?

三星堆当然不是什么外星文明,它是同时期中华大地上个性很鲜明的一种区域文明,是我们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把三星堆出土的这么多东西比作金字塔的话,大家会产生?歧义?,觉得神奇的金杖、神树、面具,其实只占据了金字塔塔尖的一小部分。

怎么看三星堆文化是来自于西亚的说法?

三星堆的人物形象和太阳崇拜正好说明他是本地文化,而且是成都平原本地文化。为什么呢?因为气候,三星堆时代气候要比现在温暖湿润的多,多雨,多雾,多洪水啊。整天在雾气蒙蒙的天底下待着视野肯定受到影响啊,看不远了。就容易遭到毒蛇猛兽的攻击损失惨重,眼睛大了眼睛里面进光多了自然就看的清晰,这就是为嘛他们的人物形象都是大眼睛,而且有大眼睛崇拜。对太阳崇拜也是如此,太阳出来了雨停了洪水消退了人安全了。你说你对太阳能不感恩戴德吗?这不就崇拜了吗?权杖就更好解释了,按照自然情况来看那时候外出带个棒子应该是最普遍的情况可以断定人人都有,为什么呢?因为气候的原因视野很短毒蛇猛兽又多,带根棒子可以起到自卫和打草惊蛇的作用。

三星堆文化是从何而来,它的后人去了哪里?

三星堆文化的来源目前还没有定论,四川盆地内的考古发掘相对中原和关中地区来说,力度相对薄弱,积淀相对较薄。且四川盆地内的考古文化面貌比较驳杂,也缺乏大面积、文化层深厚的考古遗址,这对四川盆地的史前文化面貌解读来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一般认为,四川盆地的考古学文化分为两个大区,即东区和西区,东区沿长江水系由长江中游地区进入四川盆地,西区由汉中地区进入四川盆地,实际上这也是几千年来中原地区和四川盆地沟通的主要通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4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