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揭秘鸿门宴上真有项庄舞剑这档事吗?

佩兰 2023-07-27 16:25:40

问“项庄舞剑”,答必曰“意在沛公”。

再问:“项庄为何舞剑 ”

答亦必曰:“为了造成无意失手,误杀刘邦的假象。”

两千年来,人们说上句接下句已经油了嘴了,根本不过脑子。

可是两千年来,没人再接着问第三句:“如果项伯不起身掩护刘邦,项庄真的在舞剑过程中,一剑砍下了刘邦的脑袋,会怎么样 ”

这一问,麻烦就来了。

是啊,会怎样啊

如果项羽不想杀刘邦,亦或是项羽打不过刘邦,刘邦集团兴兵问罪,项羽扛不住,要杀项庄自证清白朝刘邦集团谢罪,这时候项庄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能活命吗 自然是不能。谁都不是傻子。项庄舞剑,舞了也白舞。

再如果,项羽本就想杀掉刘邦,也有能力一举歼灭刘邦的十万大军,并且正如司马迁描写的那样,早已商量好了要在宴会上杀死刘邦,此时项庄砍下刘邦脑袋,正好一不做二不休,挥手一剑杀了张良,神不知鬼不觉,然后乘刘邦十万大军群龙无首,发起进攻,一举全歼。如果是这样,项庄何必舞剑

就算项羽酒席间犹豫了,不忍了,而范增深谋远虑,意志坚决,那范增只要走出来对项庄说,上将军项羽要杀刘邦这你知道,宴会前我们就决定了。现在项羽命你进去把刘邦杀了,违令者斩!

项庄进去,端起酒杯走到刘邦跟前敬酒,敬完酒手一松,酒杯落地“当啷”一声,乘刘邦惊诧之之际,拔出宝剑寒光一闪,刘邦早已人头落地,生米做成熟饭,还用得着项庄舞剑,上窜下跳,那么麻烦 张良也就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回手一剑,一并解决了,帐外人神不知鬼不觉,岂不干净 操这营生项家有家传有榜样,当年项羽杀恩人会稽郡守殷通,不就是走进去二话不说,手起刀落,人头落地吗(籍遂拔剑斩守头) 后来又杀自家上将军宋义,项羽同样也是走进去二话不说手起刀落(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不用教不用学,驾轻就熟啊!

既然不必舞剑,舞了也白舞,鸿门宴上项庄舞剑岂不是多此一举

明眼人一眼便能看出,所谓项庄舞剑,不过是司马迁为了渲染气氛而进行的文学创作,以使读者产生项羽心软刘邦侥幸活命的印象。司马迁想把一个本来可能仅仅是暗地较劲的宴会,描写得刀光剑影扣人心弦,以此来表现刘邦的狼狈和侥幸,通过贬低刘邦,来表达自己对汉朝和汉武帝的痛恨,对项羽最终失败的惋惜,所以添油加醋,妙笔生花。文章是好看了,词句成经典了,历史的真实却被葬送了。

当然我们不能怪司马迁,他老人家从来也没说过我写的是历史,只因为几千年来专家学者不动脑子,不知道区分《史记》中哪些是较为可靠的史料,哪些是作者的文学描写,囫囵吞枣般把它当成了历史史实,代代相传,误导后人。

真实的史实应该是,当时的项羽并没有能力一战消灭刘邦,这在后面的文字中有诸多事实可以证明。

鸿门宴喝酒的也绝不是只有刘项两家,仅项羽、项伯、范增、刘邦、张良五人。它应该是各路造反军头目的一次谈判分赃的聚会和预演。雍王章邯不应该不在场。以章邯为首,项羽为纵长的巨鹿集团人多势众,这才好向先入为主的刘邦施加压力,逼刘邦然开道路,放章邯项羽的巨鹿集团入咸阳分赃屠城。一件小事可以佐证。

按照司马迁对鸿门宴的描写,席间刘邦假装起身如厕,顺便把张良,还有后来闯进来的樊哙都叫了出来。刘邦决定不辞而别,对张良说:

“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超不过二十里。估计我们到了军营,你再进去。”

于是刘邦骑马,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手持剑盾跟在后面跑步,逃出戏水鸿门的章项驻地,返回霸上。

二十秦里四华里得跑一会儿,加上一干人说话密谋的时间。如果鸿门宴真如司马迁描写的那样,只刘项两家,加上后来的樊哙一共只六个人,现在刘邦一边的三个人全离席跑了,把主人强大的项羽晾在一边。项羽在干吗 坐在酒桌前和范增、项伯大眼瞪小眼,这可能吗 自然是不可能的。刘邦起身如厕,无论是出于礼节,还是警惕,一定会有会有项羽的人跟着引导,好告诉你茅房在哪儿啊。

真实的鸿门宴应该是由雍王章邯为尊,巨鹿集团各路造反军都参加的一次酒宴,表面上是庆祝胜利,实际上是朝刘邦施压。由于巨鹿集团人多势众,气势汹汹,刘邦见大势已去回天乏力,咸阳在劫难逃,秦王子婴,并一干宗亲大臣,包括自己的亲娘豪门,刘太公的亲属也在劫难逃,必须赶紧回去安排准备。趁着众人酒酣乱作一团,如果一家造反军有两人参加,会场上会有三十多人。如果是三个人,比如项羽、项伯、范增,章邯一边的得有上将军司马欣,都尉董毅,那会场上就该有多达五十人,这才能使刘邦趁乱离席,神鬼不知。等到众人喝倒了,酒足饭饱,这才发现刘邦不知什么时候早跑了。好在刘邦已经答应放开大路,放任巨鹿集团的造反军屠戮咸阳,众人也就心满意足,再不把刘邦放在心上了。

倒霉的是曹无伤。人头落地,死都不知道为什么死。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鸿门宴,范增为了除掉刘邦,为何要项庄舞剑,而不埋伏刀斧手直接进行砍杀?

当时项羽诛杀刘邦的心思其实没有那么强烈,所以范增也明白项羽的迟疑,他不敢埋伏刀伏手也是害怕项羽疑心自己,因此才会让项庄舞剑的时候,伺机杀掉刘邦。

范增是项羽的第一大谋士,可以说范增对项羽那是掏心掏肺,但是西楚霸王项羽自傲自负范增也是知道的,尤其是在当时项羽诛杀刘邦的心思没有那么重的时候,范增建议项羽杀掉刘邦,其实是因为刘邦这个人虽然德行不高,确实有统御的能力且有统一天下的实力,范增为了项羽没有威胁才会建议项羽杀掉刘邦。

项羽对于刘邦一直都比较鄙视,因为刘邦在他眼中根本算不得英雄,不是英雄之人怎么有能力与自己一争这天下?但是范增明白,成就大业之人就是刘邦这样不拘小节之人,所以他看到了刘邦的可怕之处,可是项羽没有看出来,所以范增极力建立项羽诛杀刘邦。项羽是有疑惑的,而且项羽虽然尊称范增为亚父,但是项羽这个人比较重视乡里宗亲的关系,对于范增他还是做不到完全信任,范增明白,所以他才安排项庄舞剑,这样项羽便不会疑心自己。

如果他要是埋伏刀剑手,那么鸿门宴在项羽眼中可能就不是针对刘邦的了,所以范增也是没得办法,他无法说服自大的项羽认清刘邦,所以他只能力荐项羽诛杀刘邦,项羽虽然对刘邦有很大的不满,但是还没有到要杀掉他的情况,所以项羽也是将信将疑,因此范增才不敢在鸿门宴上埋伏刀剑手。

还记得鸿门宴上给刘邦挡剑的项伯么?背叛项羽之后,下场如何?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描述:鸿门宴上。亚父范增安排项庄为晚宴舞剑助兴,实则要刺杀沛公刘邦。当时项王、项伯面朝东坐,亚父面朝南坐。沛公面朝北坐,张良面朝西陪侍着,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没有办法刺击沛公。最后张良让樊哙护送刘邦成功逃往坝上而脱险。但作为项羽叔叔的项伯暗地背叛项羽,让刺杀行动功亏一篑。项羽难道没看出来么?项伯最终结局又如何?



我们先来熟悉下项伯的个人简历:项伯
出生日不详,死于公元前192年,名缠,字伯,出生于下相,是战国末期楚国贵族。项伯是项羽最小的叔父,早年杀了人,获得韩公子张良的庇护。项梁起事,后立怀王,项伯为左尹。楚军北救赵,项伯随项羽一起北上。后又随项羽进入关中,曾在鸿门宴中保护刘邦。暗地为刘邦争取到汉中,汉王朝建立后,刘邦为感念项伯当年在鸿门宴时的救命之恩,赐项氏刘姓,并封项伯射阳侯。



这么看项伯貌似日子过得挺好。八面玲珑,楚汉通吃啊。其实项伯曾背叛项羽多次:鸿门宴之前项伯就密告张良项羽准备攻打刘邦的打算,回去后又说服项羽放过刘邦,这才有了鸿门宴不是刘邦最后的晚餐。鸿门宴之后,分封诸侯王的时候,刘邦被分到当时欠发达的蜀地,当时可不是什么天府之国。张良去找项伯帮忙,项伯又劝说项羽为刘邦争取了汉中。虽说项伯在报当年张良之义,但更是在将项王手中大好的形势拱手相让。当年汉大军在广武对峙时又劝说项羽释放刘邦的父亲,这虽说对双方实力没多大影响,但是不是说项伯在审时度势,为日后做打算能?项伯这一次次的背叛难道项羽没有察觉?不想除掉项伯么?我们具体分析下:



1、项伯密告张良项羽要攻打刘邦的计划,项羽并没有实锤,最多是怀疑。如果仅仅是怀疑,凭项羽的性子对付一般人可能责罚,烹杀都有可能。项伯是项氏家族重要人物,项羽是重情义,家族观念浓厚的人,仅凭怀疑是不会对自家人采取措施。



2、
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而项伯却舞剑保护刘邦。这两个出自同阵营的人尽有截然相反的举动。旁人都看在明里,项羽怎会看不出,只不过是默许项伯罢了。鸿门宴之前,项伯已经劝说过项羽诛杀刘邦不符合道义,毕竟楚怀王和各诸侯有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况且刘邦也未动咸阳财务分毫。既然项伯给小领导事先就打了招呼,那鸿门宴的举动小领导自然会意,不责怪也不为奇。



3、
项伯多次充当项羽的“谋士”,项羽尽都采纳了,可见项羽对于项伯这个叔叔还是很信任的;鸿门宴前劝说项羽不杀刘邦、分封诸侯时听张良之言又劝说项羽帮刘邦争取到汉中、楚汉大军在广武对峙时又劝说项羽释放差点被做成料理的刘太公(刘邦父亲)项羽全部听从了项伯的话。哎,人家刘邦帐中各个藏龙卧虎,项羽就一个亚夫还被气走吐血而亡,更有挖墙脚的项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3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