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北京就被笼罩在漫天黄沙之中,遮天蔽日,仿佛世界末日,很多人都惊呼,印象中已经有30年没见到这样的沙尘暴了!其实沙尘暴并不是现代才有的,早在明永乐时期,沙尘暴就开始频繁的光顾北京城了。
永乐十八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这皇帝的大本营定都在了北京,直接的影响就是宫廷用度大量的增长,这跟沙尘暴有什么关系呢 据记载,明永乐定都北京后,每年所用柴炭多达二千余万斤。
古人没暖气,冬天取暖都靠炭火,看过宫廷剧的小伙伴应该都看看到过这样的桥段,后宫中依据嫔妃的身份地位分发炭火,嫔位高的可使用高级炭火,不得宠的妃子呢,就用低等炭火。而这巨额的柴炭皆取自北京周边的山林。这种砍伐活动一搞就是四五十年,有多少树能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呢
到了成化年间,居庸关又变成“林木渐少,往来无所阻也”。另一方面呢,官用柴炭的增长也导致了林木大量减少,进而导致木材价格昂贵,反而又刺激了那些不法之徒乱砍滥发的欲望。与此同时,京西太行山同样也遭受了递光头的厄运。经过百余年的采烧,到万历年间(1573-1620),易州“数百里内,山皆濯濯”。
明景泰年间,就有一次关于沙尘暴非常详细的记载:
是年“二月二十八日,风作,黄沙蔽日,连昼晦暝,至二月初八日既雨始霁。先是二月二十八日,清明后之二日旦时,微风自西北来,至辰刻渐大,沙土滃然鹜,其色正黄如柘染,然土沾人手面,洒洒然如湿。顷之,天地晦暝,色映窗户间如血红,室中不辨人。已而,红色渐黯黑,至午、未复黄,稍开朗,人相顾惨愕。至三月二日,微雨后忽黄色四塞,日色如青铜,无风而雨土,拂之如尘积,地皆黄色,昏益甚”。
这五百多年前的记录,与我们近年在北京看到的光景几乎一样。
历史上,沙尘暴天气持续时间最长的,是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发生在元大都(今北京)的一次。史书记载,是年三月庚子。
“京师有大风,起自西北,飞沙扬砾,昏尘蔽天,逾时风势八面俱至,终夜不止,如是者连日。自后,每日寅时风起,万窍争鸣,戌时方息。至五月癸未乃止”。这次沙尘暴,竟在北京地区肆虐长达44天。
时至今日,偶尔出现的沙尘暴已经让大家惊讶不已,这是我们多年来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成果,历史的烟云已经远去,但是山川被无度破坏的疮痍还在,以史为鉴,愿我们的家园山河锦绣,绿水常在。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3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成语故事——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