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南宋最有作为的帝王,为岳飞平反,在王道和孝道之间,徘徊了25年

六月雪 2023-07-27 16:12:08

公元1162年,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赵构宣布退位,其养子赵昚登基,是为宋孝宗。宋孝宗登基后仅两个月,就顶住压力,宣布为岳飞平反。因为岳飞是被宋高宗所杀,为了不让宋高宗太难堪,宋孝宗在诏书中这么说:“(岳)飞虽坐事以殁,而太上皇念念不忘,今可仰承圣意,与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予录用。”

宋孝宗把为岳飞平反的功劳算给了他的养父宋高宗。而根据《金佗稡编》记载,宋孝宗在私下召见岳飞之子岳霖时,宋孝宗却说:

“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宋孝宗在诏书中说岳飞“坐事以殁”,私下却说“卿家冤枉”。这并非是宋孝宗心口不一,而是在面对太上皇宋高宗的时候,宋孝宗必须要展现出特有的智慧。

给岳飞平反后,宋孝宗要给岳飞拟定一个谥号,当时朝臣们初拟为“忠愍”,宋孝宗认为:“愍”字是使民悲伤之意,怕太上皇太过敏感,于是把岳飞的谥号改为“武穆”,这样,既肯定了岳飞的功业,也保住了太上皇的面子。

其实,为岳飞平反这件事,只是宋孝宗帝王生涯的一个缩影,历史上的宋孝宗,虽然被后人誉为“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但他却在“王道”和“孝道”之间,他徘徊了25年之久。

一、不虐猫的小男孩北宋发生靖康之耻之后,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俘虏,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逃出生天,在一帮宋朝遗臣的拥立下,建立南宋,是为宋高宗。宋高宗曾有一个亲生儿子,名曰赵尃,3岁时就去世了。在接下来发生的“苗刘兵变”中,宋高宗惊吓过度,疑似丧失生育能力,导致宋高宗膝下无子。为了宋朝江山社稷的传承,宋高宗听从大臣们的建议,决定从太祖一脉中收养一名养子。

宋高宗本是太宗一脉,他为何一定要从太祖一脉中挑选养子呢 有人认为,“靖康之耻”后,太宗的后裔大多被金人掳走了,只能选太祖一脉。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金人掳走的只是皇室嫡支,太宗一脉的旁支还是有很多。宋高宗之所以要选太祖一脉,根本原因还是他信命,《宋史》云:

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

宋高宗认为:太宗一脉遭受国耻,皆因当时夺走了太祖一脉的江山,因果循环,所以他才从太祖一脉中遴选继承人。

因为宋高宗是宋太宗的六世孙,所以,他要从宋太祖的七世孙中挑选养子。经过南宋官员仔细寻访,当时南宋境内宋太祖的七世孙共有1645人,而10岁以下的男孩只有10人。最终,在10人中选了两个小男孩送给宋高宗来“面试”。

根据《挥麈录》的记载,当官员把两个小男孩送到宋高宗面前时,宋高宗见两人一胖一瘦,胖孩憨态可爱,而瘦孩却略显拘谨,赵构一眼看中胖孩,打算赏赐瘦孩三百两银子送他回家。可正在这时,一只猫出现在二人面前,胖孩临时起意,一脚将猫踢开,而瘦孩却镇定自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宋高宗突然改变主意,将三百两银子送给了胖孩,留瘦孩在宫中抚养,这个瘦孩就是后来的宋孝宗赵昚。

当然,这时候瘦孩还不叫赵昚,他叫赵伯琮,后来,宋高宗给他取了个名字,叫赵瑗,字元永。

二、我家添了个新弟弟赵瑗刚入宫时,年方5岁。当时宋高宗年仅25岁,他不相信自己以后生不出儿子,所以,赵瑗虽然被养于宫中,也只是当作备胎来堵大臣们的嘴巴而已。出于这种目的,宋高宗将赵瑗托付给了后妃张婕妤来抚养。

张婕妤在后宫并不是最受宠的,突然间捡到一个皇子,如获至宝,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利害关系。

随着宋高宗无子,张婕妤坐享其成,将来可能会成为太后。宋高宗的宠妃吴氏眼红了,他多次在宋高宗面前提出自己也要抚养一位皇子,宋高宗也觉得只抚养一位风险太大,不如养两个对比一下,所以,他又从太祖七世孙中挑选了一位叫赵伯玖的小男孩交给吴氏抚养,改名为赵璩。

如此一来,宋高宗就有了两个养子,老大赵瑗为张婕妤抚养,老二赵璩为吴氏抚养。后来,宋高宗立吴氏为皇后,即吴皇后,次子赵璩则成了皇后的养子,意义自然不同。人们皆以为,太子之位必定归赵璩莫属,连宋高宗的母亲太后韦氏也把宝压在了赵璩身上,没想到的是,宋高宗的选择却出乎大家的预料。

转眼间,老大赵瑗、老二赵璩都到了壮年,宋高宗还是没拿定主意到底立哪个为太子,一日,宋高宗突发奇想,让人遴选20名美女入宫,分成两拨,10人送到老大赵瑗府上;另外10人送到老二赵璩府上,过了一段时间,赵构又下令将20名美女召回,命医女一检查,发现老大府上的10名美女都是“完璧”,老二府上的10名美女都已非处女,而且还有两位已经怀有身孕。

虽然宋高宗本人也好色,但他知道选一个不好色的接班人对宋朝更有利,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到底选谁做接班人,宋高宗已经有了答案。

当然,《宋史》认为,老大赵瑗见到10位美女时也曾把持不住,关键时刻,他的老师史浩提醒了他,才让他赢了弟弟一局。但不管如何,老大能听从老师的劝谏,也说明他是值得托付之人。

三、暴雨中的父慈子孝公元1160年,宋高宗在母亲去世后逐渐倦怠,他宣布将老大赵瑗封为建王,正式立为皇子,而赵璩则被定性为“皇侄”,彻底与皇位无缘。两年后,宋高宗宣布立赵瑗为皇太子,并将其改名为赵昚。又过了一个月,宋高宗宣布禅位给皇太子,自己退居为太上皇,赵昚因而成为南宋第二位皇帝,是为宋孝宗。

在宋高宗禅位、宋孝宗登基的那天,天降暴雨。仪式举办完成后,太上皇(宋高宗,下同)一身轻松,要起身回宫休息,新皇帝(宋孝宗)抛下文武百官,执意要冒着大雨亲自护送太上皇回宫,在嘈杂的雨声中,宋孝宗用身体护住太上皇,全身都被淋湿了。《宋史》云:

班退,太上皇帝即驾之德寿宫,帝(指宋孝宗)服袍履,步出祥曦殿门,冒雨掖辇以行,及宫门弗止。

宋高宗非常感动,他想,亲儿子也不过如此吧,在宋孝宗走后,宋高宗对身边的宫女太监连声感叹:

“付托得人,再无憾矣。”

其实,宋高宗选宋孝宗接班,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对于宋高宗来说,他在危难中建立南宋,被金人一路追赶,卑微求和,他退位后,最想得到的是被认可和尊重,恰巧,他需要的东西,宋孝宗都能给他。

对于宋孝宗来说,他本是一位落魄的“太祖后裔”,有幸被宋高宗养于宫中,并且还坐上了九五之尊的宝座,他对宋高宗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

所以说,暴雨中的“父慈子孝”,并不是逢场作戏,这是南宋新旧两任皇帝用真情实感来各取所需。

四、朕要北伐!宋孝宗继位时,已经36岁,虽然不是少年,但进取之心不减,继位刚两个月,就顶着巨大的压力为岳飞平反。但为了顾及太上皇的面子,宋孝宗非常注意自己的措辞,生怕触碰太上皇的逆鳞。

宋孝宗为何一定要为岳飞平反呢 除了因为岳飞的确冤枉外,还因为宋孝宗是一个结结实实的“主战派”。他要着手北伐!他要收复失地!这是他心中的大志,所以,为岳飞平反,非常必要!

几个月前,金主完颜亮被杀,金人内乱了大半年,正是北伐的好时机,宋孝宗刚登基,意气风发,每次见到太上皇都“必力陈恢复大计”。太上皇不以为然,因为太上皇知道,自己刚登基那会也想北伐,后来不照样被金人打得屁滚尿流 所以,宋高宗对宋孝宗北伐这一套是不赞成的,他早就被金人吓破了胆了。

宋孝宗不吃太上皇这一套,他极力劝说太上皇,让太上皇支持他北伐,太上皇最终决定不再干涉他北伐之事,宋孝宗如猛虎出山,准备大干一场。

后世认为,宋高宗时是有名臣无明君,宋孝宗时是有明君而无名臣。的确如此,宋孝宗决定北伐的时候,老将韩世忠已经死了11年了,岳飞也已经被害20年了,四川名将吴玠牺牲23年了,吴玠的弟弟吴璘也躺在了病榻上,宋孝宗放眼望去,当年的抗金名将仅剩下一个66岁的张浚。

为岳飞平反后,宋孝宗立即召来年过花甲的主战派老将张浚入朝,张浚虽然宝刀未老,但已经白发苍苍,宋孝宗握着张浚的手说道:

“我家有不共戴天之仇,朕不及身图之,将谁任其责 ”

从宋孝宗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是真心想北伐,并不是做样子给谁看。

张浚在老朽之年又一次得到重用,顿时雄心万丈,信誓旦旦地开启了北伐之旅,史称“隆兴北伐”。

张浚的大军趁着锐气陆续收复灵璧、虹县等地,无奈多年不抗金,能力大不如前,仅仅一个月过后,金兵卷土重来,张浚兵败了,被贬南下,半路上病逝,含恨而终。

原来,金主完颜亮去世后,金世宗完颜雍继承了皇位,此人骁勇善战,在北境征服了大小部落,另外,金世宗完颜雍省吃俭用,以身作则,有“小尧舜”之称。

宋孝宗是明主,金世宗也是明主,当一个弱国的明主遇到了强国的明主,真是前者的不幸。

金世宗掌控大金之后,面对南宋的北伐,恼羞成怒,他立即命金人挥兵南下,迅速攻占淮河以南,张浚的兵马仿佛遇到了克星,之前收复的失地,瞬间丢得一干二净。金世宗似乎还不罢休,他打算继续南下,威逼南宋低头。

如此局势,宋孝宗一句“干就完了”,太上皇坐不住了,太上皇力劝宋孝宗:

“大哥,俟老者百岁后,尔却议之。”

意思是说:大儿子呀,你想北伐,等我死了之后,再说吧!大臣们也纷纷逼宋孝宗议和。

外有大臣掣肘,内有太上皇驱动,宋孝宗说好的“隆兴北伐”,最后却变成了“隆兴议和”。

虽然议和了,宋孝宗内心不甘,仍惦记着北伐。宋孝宗曾起用当年在采石之战中打败金兵的文臣虞允文为相,想让虞允文担起北伐的重任,在虞允文去四川整顿军备时,宋孝宗还不忘和其约定:若你从四川出兵北伐,朕还在犹豫,那就是朕负了你!若朕已经出兵,你还未行动,那就是你负了朕!

只可惜,后来虞允文病逝,宋孝宗心心念念的北伐再一次泡汤了……

面对满朝主和派的大臣,宋孝宗曾不解地问:

“若你家有一百亩地,被强盗夺走五十亩,你难道还会和和气气地和强盗商量,让他乖乖把地还给你吗 ”

是啊,如果是个人利益,大家都能明白,一上升到朝廷层面,那些文人们就多了许多考量,他们或许早已习惯了临安城的歌舞升平,至于长江以北,或许无人记起那曾是宋朝的国土了。

所以说,宋孝宗时有明君而无名臣,从这一点说,宋孝宗是痛苦和孤独的。

五、孝道还是王道 宋孝宗36岁继位,当了27年皇帝。他在位的27年中,有25年都是陪伴太上皇宋高宗一起度过的。宋高宗活了81岁去世,当了25年的太上皇,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上文说过,宋孝宗对宋高宗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而宋高宗对宋孝宗的干预,也是客观存在的。在这25年内,宋孝宗一直在孝道和王道之间徘徊。

举个例子,有一次,太上皇到灵隐寺喝茶,寺内有个出家人表现得非常殷切,太上皇和他攀谈了几句,才知道他曾被上司诬陷,无奈才出家的。

太上皇回到宫中,要求宋孝宗恢复此人的官职,宋孝宗派人一查,此人本就是奸佞之徒,多次贪污受贿,不应该复职。

半个多月后,太上皇再一次到灵隐寺,看到那个出家人还在寺中,回宫便大动肝火,责怪宋孝宗不把自己的话当回事,宋孝宗百般解释也无用,最后只得让“王道”屈服于“孝道”,将他复职。

是啊,对于宋孝宗来说,养育之恩本身就难以报答,再加上皇恩大于天,他只能用无底线的孝道来回报宋高宗,即使是事关国家政务,他也要屈从。

宋孝宗的北伐事业、宋孝宗的人事任命,宋孝宗的日常起居,都要屈从于太上皇,他想执行“王道”,但必须执行“孝道”,这种纠结的日子,他过了25年。

笔者认为,在南宋历代帝王中,宋孝宗的确最有作为,但宋孝宗一生遭遇三大无奈:

第一,宋孝宗空有北伐之心,却无北伐之将。

第二,宋孝宗登基后野心勃勃,无奈遇上金朝雄主金世宗。

第三,宋孝宗立志要做一代明君,无奈被太上皇用“孝道”捆绑了25年。

正如蔡东藩先生在《宋史演义》中评价宋孝宗一样:

“读宋史者盖不能无惜焉。”

读宋史的人,无不为宋孝宗而惋惜!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宋孝宗为何要替岳飞平反?

岳飞是一位宋高宗时期被冤杀的南宋抗金名将。在岳飞死后几十年,金国都广泛流传着“岳飞不死,大金灭矣”,可见岳飞的威名!

1162年,宋高宗传位给宋孝宗。宋孝宗这一辈子只做了三件大事:给岳飞平反、北伐金人、治理国家。给岳飞平反,目的是北伐金人。治理国家,也是为了积蓄力量北伐金人。宋孝宗先是以宋高宗的名义下诏为岳飞平反昭雪,将岳飞官复原职。之后再把岳飞的遗体依礼改葬。后来又为岳飞建造“忠烈庙”以示纪念,追封岳飞为鄂王。岳飞终于沉冤昭雪,恢复了抗金名将的名誉。那么宋孝宗为何要替岳飞平反?

在岳飞死后,宋金之间达成了合议,但却不是像澶渊之盟一样的平等条约。条约规定南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进贡25万两金银,绢25万匹。金朝使臣每次来宋都会对宋高宗任意谩骂,使赵构颜面尽失,毫无帝王尊严可言。此时的宋高宗才悔不当初,后悔害死岳飞,以至于现在无将可用。

岳飞之死已经引得天下不满,广大知识分子和老百姓对岳飞的死始终愤愤不平,对宋高宗的不满言论越来越多。在岳飞被杀三年后,内侍右武大夫张伯麟在太学壁上题字:“夫差,尔忘越王之杀尔父乎?”当时宋徽宗已经在金国受尽折磨而死,所以大家都明白这话是讽刺宋高宗的。

宋孝宗心里明白,不为岳飞平反,难以收揽民心,难以激励将士抗敌,对宋王朝统治不利。但是如果为岳飞平反,势必会得罪宋高宗,此时的宋高宗是太上皇,身居高位,在朝廷上还是很有话语权的。再加上此时秦桧已死,于是宋孝宗就把冤杀岳飞的责任全都推到秦桧头上,造成了冤杀岳飞的罪魁祸首不是宋高宗赵构,而是奸相秦桧的假象。

真正的罪魁祸首宋高宗并没有被追究,反倒是秦桧成了替罪羊。

给岳飞平反冤案的宋孝宗是如何登上皇帝宝座的?

公元1127年11月27日夜,宋太祖赵匡胤六世孙秀安僖王赵子偁的府里,人声嘈杂。不久,就听到从夫人的房间里传出了婴儿“哇哇”的啼哭声,原来是赵子偁第二个儿子出生了。这个孩子出生的时候,红光满室,如日正中。让赵子偁想不到的是,这个小孩在六岁那年,碰到了宋高宗选嗣,在数千人中被挑选上了,成为了皇位的候选人之一,他就是后来南宋的第二代皇帝:宋孝宗赵昚。

宋高宗的无奈宋高宗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代,众所周知,大宋江山是由宋太祖赵匡胤开创的。据野史记载,赵光义在“烛影斧声”弑兄夺位后,不仅谋害了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还炮制了“金匮之盟”的谎言。从此以后,北宋的皇帝便没再从赵匡胤的后人中出现过,按理说,赵昚是没有机会登上皇位的,这个天大的狗屎运是如何砸到他头上的呢?

靖康二年(1127年)刚刚灭掉辽国的金国一鼓作气,南下攻破了北宋首都东京,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全部俘虏,同时还抓走了宗室子弟、后宫嫔妃、大臣共计3000多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

当时侥幸逃过一劫的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登基称帝,是为宋高宗。宋高宗赵构虽然后宫嫔妃众多,但是只有潘贤妃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即为元懿太子赵旉。

公元1129年,金兵夜袭扬州城,正在行宫与嫔妃淫乐的宋高宗听到这个消息后,一下子受到了惊吓,从此便失去了生育能力。不久,宋高宗又碰上了苗傅与刘正彦密谋叛乱。苗傅逼迫宋高宗退位,立年仅三岁的赵旉为傀儡皇帝。宰相张浚举兵讨伐苗刘叛军,维持了二十多天的苗刘兵变失败,赵旉由此受到惊吓而生病。有一天,有一个宫人在赵旉房中一不小心将金香炉碰倒,落地声把赵旉吓得全身抽搐,病情每况愈下,不久就夭折了。

赵旉死的时候,年仅二十三岁的宋高宗年轻气盛,加上后宫嫔妃无数,刚开始没把皇嗣问题当成大事。可是过了两年,始终不见哪个嫔妃传出喜讯,这就不能不引起朝臣的猜测。而宋高宗也似乎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每天愁眉不展,密诏太医诊治,三餐补药不断,但是,想重振往日雄风的愿望依旧渺茫。

宋高宗不能生育之事也让群臣们感到不安起来,为了保证大宋江山后继有人,于是就有人上书皇帝,提议从宗室后裔中挑选品行贤良的人暂时摄皇太子位,以待宋高宗的子嗣出生。如果宋高宗将来生出皇子,到时候再废除皇太子之位,行封蕃处理,这样既可以告慰太祖的在天之灵,又可以堵住众人之口。

就在这个时候,隆祐太后做了一个怪梦,惊了她一身的冷汗。隆祐太后思前想后,仍觉得事态严重,还是告诉宋高宗为好。隆祐太后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太祖了。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他的后裔更是凋零离散,实属不易。当今皇帝无嗣,应当把皇位归还。”宋高宗听到,沉默不语,虽然不悦,可是自己不能生育的事实又摆在面前。经过反复考虑之后,宋高宗也认为形势所趋,如今之计只能依群臣的建议,从宗室子弟中选出一个人暂时作为储君培养。

于是,宋高宗就找来朝臣商议此事,朝臣看到宋高宗亲提此事,也就不再避讳,纷纷上书皇帝,或称赞太祖高风亮节,胜过尧舜百倍,或请宋高宗尽快挑选宗室贤良之人作为皇储培养。

于是,在绍兴二年(1132年),赵匡胤的第七世孙,赵德芳的六世孙赵昚被宋高宗选中,将其收养于宫中。30年后,赵昚在宋高宗退位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了宋太祖一系。

皇太子的考验赵昚被宋高宗收为养子,绝非偶然。公元1132年,朝廷正式派人选嗣。经过统计,宋太祖七世孙共有一千六百四十五人。在这些人中,七岁以下小孩共有十人,最终选出两个相貌、才学、品德出众的孩子供宋高宗定夺。两个孩子一个胖,一个瘦,宋高宗认为胖小孩容易养活,决定留下胖小孩。于是,命人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瘦小孩,打发他回去。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一只野猫从跟前经过,瘦小孩纹丝未动,而那个胖小孩飞起一脚,将野猫踢了出去。宋高宗觉得胖小孩太过于轻狂,心有不善,将来对社稷不利,于是,宋高宗临时决定,留下了瘦小孩。

这个瘦小孩就是赵昚。宋高宗为了培养出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不仅为他安排了天下最好的老师,还在赵昚成年后,不断加封,可是就是不肯将他封为太子。其实,宋高宗也有自己的想法,宋高宗当时才二十五六岁,不管是放在今天,还是在古代,这个年龄都不算太大。他对自己不能生育的事实仍不死心,他觉得经过太医院的调理和自己的努力,也许有朝一日,还会生一个儿子。

与此同时,在宫中颇感孤独的吴才子提出也想抚养一个孩子,宋高宗就把当初淘汰的小胖孩重新召进宫中,这个小胖孩就是赵琢。赵琢长得胖乎乎的,颇有帝王福相,所以深受宋高宗的母亲韦太后的喜欢。这样一来,赵昚就不是唯一的储君候选人了,由此引起了朝廷内外群臣议论不断。大将张浚于是上书皇帝,让皇帝早日正式册立储君,以平朝臣口舌。宋高宗支支吾吾解释,现在宫中收养了太祖后代二人,当今让他们学习文化知识,至于将来立谁为储,还需仔细考察。

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个孩子逐渐都长大了。赵昚也经常就时政发表一些看法,多数还与宰相秦桧不同,所以,跟秦桧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张。秦桧于是就趁着病重之际撂了挑子,企图让其子代替自己继续执政。赵昚听说后,就向宋高宗反映。

秦桧死后,群臣又一次将立储提了出来。宋高宗这个时候,也觉得自己生子无望,就顺应了朝臣的请求,确定在赵昚和赵琢之间选择一位立为皇太子。宋高宗为了弄清楚两人之间谁更有帝王之才,就想出来了一个办法。他同时赐给两人宫女各十名,看看他们在女色面前的表现。赵昚的老师看穿了宋高宗的用意,于是就提醒赵昚不要动宫女的主意。果然,没过多久,宋高宗又将宫女全部召回,派人一检查,发现赐给赵琢的十名宫女,全部失去了处女之身,而赐给赵昚的十名宫女完璧如初。

就这样,赵昚通过了宋高宗的考验,于1160年2月,宫廷内正式举行了隆重的皇子册封仪式。赵昚,历尽艰难,终于成为了皇位的唯一继承人。

1161年,金国再次南下侵宋。宋高宗在赵昚的陪同下,亲率宋军前往建康督战。金国退兵后,宋高宗一直奉行的求和政策受到了军民的一致声讨。于是,宋高宗在第二年的5月,颁布了一道诏书,说自己年龄大了,而皇太子贤圣仁孝,共下共知,久得民心,皇太子可即帝位,自己称太上皇。到此,赵昚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宋孝宗。

后世普遍认为宋孝宗赵昚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期间,不仅平反了岳飞的冤案,还大胆启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对内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史称“乾淳之治”。

岳飞被谁平反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但是由于受到秦桧等人的诬陷入狱,最终被杀害。后来,秦桧等人的罪行得到昭雪,岳飞也得到了平反。具体来说,宋孝宗赵昚是平反岳飞的主导者,他下令将岳飞的遗骸迁葬于西湖畔的栖霞岭,并且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此外,赵昚还下令编录岳飞的功绩,并且以各种形式宣传岳飞的事迹和精神,从而让岳飞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纪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3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