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因为美味、健康和营养,几乎每天都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每个季节我们都能吃到不同水果,现代农业科技发达,即使是不属于这个季节成熟的水果,我们农业工作者也能培育出来,更加方便、快捷地送到百姓的嘴里。可是你知道哪些水果,不是中国本地的吗 这些水果是从哪个朝代传到中国的呢 小编今天给大家盘点一下:
1.最早被传入中国的水果——葡萄中国最早关于“葡萄”的记载是《诗经》里面的“六月食郁及薁”,但这个“薁”指的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野葡萄,但口感并不甜美。真正美味的葡萄,它的原产地大约是高加索山脉,西亚、中亚这一带。从春秋战国时期,欧洲的葡萄已经到达西域,但是因为匈奴的阻隔,迟迟没有传到西汉。
公元前139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期间被匈奴扣留了十年。后来找到机会,他逃了出来,逃到了大宛,他对大宛的风土民情、水果农产品等很感兴趣,尤其对那里色泽鲜亮、甜美可口的葡萄赞不绝口。后来西汉国力强盛,战败了匈奴,大宛国为表示臣服,给汉朝送来了贡品,里面就有葡萄和苜蓿等种子,就这样,葡萄终于来到了中国!
看到贡品以后,汉武帝非常高兴,他早就听张骞说过葡萄的美味,于是赶紧让人在民间大范围种植葡萄。葡萄虽然有了,但是葡萄酒的酿制还要更晚一些。西域很多国家都有酿造葡萄酒的传统技术,但人家把这个当作机密,根本不外传。直到唐高宗时期,一个叫高昌的西域国家,并入大唐,葡萄酒的秘方才在中原,流传了开来。古书《册府元龟》中明确记载:唐朝破了高昌国后,收集到马乳葡萄放到院中,并且得到了酿酒的技术,唐太宗把技术资料作了修改后酿出了芳香的葡萄酒,赐给大臣们品尝。
至此中原才制作出了纯正的葡萄美酒,原本珍贵无比的皇家贡品——葡萄酒,也进入了路边的酒社茶肆。这才有了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诗句,这就是葡萄传入中国,并被种植、加工的历史。
2.第二个被传入中国的水果——石榴
石榴原产地在波斯(今伊朗)一带,关于石榴还有一个传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来到安石国。当时,安石国正遇上大旱,赤地千里,庄稼枯黄,连御花园中的石榴也奄奄一息。于是,张骞便把汉朝兴修水利的经验告诉了他们,不但救活了庄稼,也救活了那棵石榴树。结果那年石榴花开得特别红,果儿结得特别大。
张骞回国的时候,安石国王送给他许多金银珠宝,他都没要,只收下了一些石榴种子,作为纪念品带了回来。当时石榴先在帝都的上林苑种植了十株,结果在三千花卉中,石榴这一簇开得格外鲜艳,深受汉武帝的喜爱。后来石榴因为耐活、多产,被民间广泛种植。石榴寓意多子多福,所以无论民间和皇宫都十分喜爱,结婚的时候赠送石榴一度十分盛行,它的寓意是“多生贵子”。
石榴还和中国的传统服饰,有着密切的联系。梁元帝在《乌栖曲》中说“芙蓉为带石榴裙”,“石榴裙”是古代妇女最为喜欢的裙子之一。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也主要是从石榴花中提取而成的。因此人们也将红裙称之为“石榴裙”,这就是“石榴裙”的来历。
传说杨贵妃非常喜爱石榴,除了爱吃名闻天下的荔枝之外,还十分爱吃石榴,特别爱穿绣满石榴花的彩裙,穿着这样的裙子显得格外俏丽动人。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等地广泛栽种石榴,每当石榴花竞相开放之际,这位风流天子就设酒宴于“炽红火热”的石榴花丛中,和杨贵妃纵情在温柔乡中。3.第三个外来水果——西瓜
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原是葫芦科的野生植物,后经人工培植成为食用西瓜。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开始种植西瓜。西瓜传入中国新疆地区大约是在唐代初年,而传入中国内地大约是在五代、宋辽时期。关于西瓜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据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西瓜,种出西域,故之名。”而在同一个朝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自中记载:“按胡峤于回纥得瓜种,名曰西瓜。则西瓜自五代时始入中国;今南北皆有。”李时珍文中提及的这个胡峤是五代时期的人,他曾经是后晋的一个县令,被契丹俘虏,在契丹待了七年,后来找到机会,历经千难险阻才逃回中原。回到中原以后,他根据自己在契丹的见闻,写了一本叫《陷北记》的书,书中他详细记录了自己在契丹(辽国)的所见所闻。其中有一段就提到了西瓜。
文章中说:“自上京东去四十里至真珠寨,始食菜。明日,东行,地势渐高,西望平地松林郁然数十里。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
不过,胡峤在契丹吃到了西瓜,并不等于西瓜在五代十国时期就传入了中原。到了北宋时期,在宋朝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不同时节的各种瓜果,却没有关于西瓜的记载,这就说明在北宋管辖的中原地区,的确还没有西瓜种植。
到了南宋时期,随着金国占领都城开封,西瓜也被广泛引进了中原,南宋词人方回在《秋熟》中咏道:“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扶。”由此可见,南宋时期夏天吃西瓜消暑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南宋文天祥曾兴致勃勃地写了《西瓜吟》:“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干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短短几句,就把西瓜的形色、质地、功效生动地概括了。近年来,关于西瓜何时传入中国还有一种说法,考古学家和史学家拿出了足以令人信服的物证和人证等证明,西瓜是在汉代传入中国的。长沙马王堆、江苏高邮和扬州发掘的西汉及东汉墓中均发现了“西瓜子”;而人证方面,汉代“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在《瓜赋》中就描述了西瓜:“蓝皮密理,素肌丹瓤,甘逾蜜房,冷亚冰霜。”这个说的就是西瓜,但是无论如何,全国范围内大范围的种植西瓜,已经是南宋以后的事情了,西瓜也至此成了老百姓夏天清凉解暑的必备“神器”4.第四个外来水果——苹果
苹果传入中国的历史才200多年,是18世纪中后期才传入中国的。苹果的原产地是欧洲中部、东南部,中亚西亚。有人说中国古代早就有苹果,古代的苹果叫“柰”,相传夏禹所吃的“紫柰”就是中国本地的苹果。我国古代栽培的苹果,果肉松绵、果汁较少、风味淡薄、品质欠佳,故通称为“绵苹果”或“中国土苹果”。
晋朝郭义恭著《广志》中提到过这种苹果的吃法:“西方例多柰,家家收切曝干为脯,数十百斛为蓄积,谓之频婆粮”。为什么要把苹果晒成果脯呢 这是因为中国新疆产的古代苹果不好吃,要晒干或者煮熟才能吃,否则吃起来像棉絮,一点儿也不好吃,所以在古代没有被广泛推广种植。在1871年,欧洲的洋苹果树苗,由美国传教士倪维思引入山东烟台“广兴果园,几年后,倪维思夫妇带来的苹果苗结出了与本地苹果迥然不同的果实,这种苹果个儿大,皮儿薄,汁儿多,瓤儿脆,酸甜可口。
20世纪初,经常到烟台出售农副产品的福山县绍瑞口村的青年农民唐殿功,当他经过广兴果园,看到果园里那与众不同的苹果时,便产生了将洋苹果嫁接到自家果园的想法。一次,在经过果园时,他趁看园人不注意,便剪下几根枝条,回村后嫁接到自家的果园里,3年后结出了甜美的果实,这便是后来闻名遐迪的烟台青香蕉苹果。唐殿功又将自家果园的枝条剪下送于乡亲们嫁接栽培。自此,青香蕉苹果便在绍瑞口村一带繁衍开来,并一度成为烟台苹果的主打品种。一直到解放前,苹果也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一带,到1949年,我国苹果产量只有区区10万吨左右。建国以后,苹果被南北方广泛种植,苹果产量,大大提高。到2017年,中国占全球苹果产量的第一约60%,第二名美国才约占全球产量的9%。这个外来物种——苹果,在中国开花结果,枝繁叶茂,远远地超过了它的原产地。
除了上面列举的水果外,草莓、芒果、菠萝等都是从国外传到中国的水果,勤劳智慧的古代人民,根据这些水果的不同特性,不断优化品种,扩大种植,让这些水果成了中国老百姓餐桌上的美食。除此之外,您还知道那些水果是从外国传来的呢 欢迎留言讨论。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苹果。即使是今天最常见的水果——苹果,也非中国本土而产。虽然目前有关苹果原产地问题尚存在争议,但在明朝以前,苹果的确另有其名。晋郭义恭《广志》记载:“柰,有白、赤、青三种......”,文中的“柰”指的即是苹果。到明朝时期,苹果开始被唤作“苹果”。据明王象晋《群芳谱》记载:“苹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接用林檎体。”而“苹”正是“萍”字的繁写形式。
葡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正如歌里唱的那样,提起葡萄,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新疆吐鲁番。事实上新疆原本是不产葡萄的。我国最早种植葡萄始于汉武帝时期,这些葡萄来自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带回的种子。葡萄在中国古代还有“蒲陶”、“蒲萄”、“蒲桃”等好几种别称。《史记·大宛列传》描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中国古代通称的葡萄,在植物学上属于欧洲葡萄,其原生地是黑海和地中海沿岸一带。大约在五千年前左右,欧洲葡萄在埃及、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南高加索以及中亚细亚等地已开始栽培。随着葡萄一起传入的,还有葡萄酒的酿造之法。盛唐时期葡萄开始大规模种植,民间酿造和饮用葡萄酒也较为普遍,这才有了后来“葡萄美酒夜光杯”如此脍炙人口的诗篇。
石榴。和葡萄一样,石榴也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但石榴一词的出现要比葡萄晚些,据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石榴一名丹若,甜者谓之天浆……大食勿斯离进贡之石榴,大者重达五六斤。”此前,古人多称石榴为“安石榴”。西晋张华《博物志》中记载:“汉张骞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其实“安石国”指的是两个地方,安国即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而石国则是塔什干。石榴因其多籽的形态特征,被赋予了众多象征意义。中国人视石榴为“多子多福”的象征,古罗马的石榴树也代表着姻缘。
西瓜。西瓜原产于非洲,古埃及最早开始种植。古籍《陷虏记》和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中均有相关记载。南朝陶弘景《本草集注》:“永嘉有寒瓜甚大,今每取藏,经年食之。”《本草纲目》称:西瓜又名寒瓜,李时珍认为陶弘景所说的寒瓜便是西瓜。此后,西瓜别名“寒瓜”的说法广泛流传。
番茄。番茄自明代传入我国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是作为观赏的植物。有关番茄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明赵函的《植品》。传说十七世纪,一位法国作家冒险尝了一个番茄后,人们这才知道番茄是可食用的。到晚清时期,中国人也开始食用番茄。
蒜:据说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种子种的。
葱:产于天山昆仑山,所以昆仑山古称葱岭。
香菜:原产地中海沿岸,张骞出使西域后引入我国。
芹菜:中国自古就有,但跟世界意义上的芹菜并不相同,被称为中国芹菜,还有一说是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时传入的。现在吃的西芹种传入不足百年。
金花菜:原产印度,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后汉时期已是人工栽培的20种蔬菜之一。
小白菜:简称白菜、青菜。原产我国,早在后汉时代就有文献记载。
大白菜:古名崧,我国人工培育产品,地道中国原产菜。
茭白:其来源同上。曾作为粮食作物,种子称孤米、雕胡,为“六谷”之一,但直到公元5-7世纪才出现作为蔬菜食用的茭白。
黄瓜:又叫胡瓜,原产东印度的西北部,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归来时带入我国。初称“胡瓜”,东晋时,赵王石勒更名为“黄瓜”。但那时我国云南也有野生黄瓜分布。
蚕豆:又名胡豆、寒豆、罗汉豆等。原产亚洲西南部到非洲北部一带,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
豌豆:原产地中海沿岸,汉代引入我国。但从元初才开始有吃豌豆嫩荚(也就是现在的食荚豌豆)的记载。
蕹菜:就是空心菜,产于我国南方多雨地区,被称为南方之奇蔬,曹操他老人家就吃过了,时间不用说了吧。
扁豆:原产印度,汉、晋时传入。
茄子:原产东南亚和印度,约于晋代传入我国,隋炀帝就对它特别偏爱,还钦命为“昆仑紫瓜”。
菠菜:原产波斯,唐代传入我国。
木耳菜:学名落葵,又叫胭脂菜。原产亚洲及北美洲,宋朝前已有栽培。
莴笋:原产地中海沿岸,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宋代以前怎么也吃上了,由西域使者来华时传入。
胡萝卜: 原产北欧。元代时,波斯人来中国时带入云南地区,后传遍全国各地。
红薯:原产美洲,明万历年间晋安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引入福建。
土豆:原产南美,明末传入我国。
辣椒:原产中南美洲热带地区。我国栽培辣椒始见于明末,在此之前吃辣都是用茱萸调味(咱也不知道这味道好不好吃,怎么琢磨都觉得是欣赏性植物,估计也不怎么辣)。至于甜椒于18世纪才始有.19世纪传入我国。
洋白菜:又叫包心菜,清早期传入我国。
南瓜 : 原产非洲。由波斯传入我国南方地区,当时叫它为“番瓜”,传入年代不详。还有另一种南瓜原产亚洲东南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估计宋朝时也有了。
四季豆:原产中南美皱,明朝时传入我国。
番茄:地球人都知道这就是西红柿。原产南美洲的秘鲁,清朝中晚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但1983年,我国四川省考古队从成部凤凰山的西汉古墓中,发现有番茄等农作物种子,四川省农科院还精心培育出了植株.由此证明我国2000多年前就有这东西了。当然,那时一定不叫现在这个名字。
西葫芦:就是美洲南瓜,清朝中期传入我国。
生菜:原产地中海附近,清晚期引入我国。
菜花:原产地中海沿岸,传入我国也就100来年。
洋葱:原产伊朗、阿富汗,已有5000多年栽培历史,传到我国仅百余年。
葡萄,张骞带回来的。
西瓜,五代时期由丝绸之路传来的。
无花果,唐前就传入了,但中原地区是很难吃到的。
芒果:据说由唐僧取经时带回的种子,但现在的芒果是荷兰人在台时引入的。
哈密瓜:南宋时期第一次有文献记载。明以前中原基本很少吃到。明以后也是做为贡品的。
菠萝:原产巴西,明朝时传入。
草莓:明朝开始栽培野生草莓。但直到清朝中期,才从英、法等国引进良种。
木瓜:原产墨西哥,明末清初传入我国。
西瓜:原产地撒哈拉。
向日葵:原产地美洲。
芝麻:原产我国云贵高原。在浙江湖州市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杭州水田畈史前遗址中,发现有古芝麻的种子,证实了中国是芝麻的故乡。
橄榄:橄榄一词包含多种植物,油橄榄是地中海产的,我国解放后在汉中地区有少量引进。而果橄榄则是中国愿生的,不过在古代应该算是百越地区。
石榴:古称“安石榴”,原产地即古之西域“安国”、“石国”。
桔子原产地中国,我国栽培橘子已经有4000多年历史,主要产自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以南地区。数千年的栽培历史肯定不能说清楚具体位置。经阿拉伯人传遍欧亚大陆,橘子至今在荷兰和德国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我国是柑橘的重要原产地之一,柑橘资源丰富,优良品种繁多,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考证,直到公元1471年,桔、柑、橙等柑橘类果树才从我国传入葡萄牙的里斯本,公元1665年才传入美国的佛罗里达。
橘是芸香科柑橘属的一种水果。橘和桔都是现代汉语规范字,然而桔作橘子一义时,为橘的俗写。在广东的一些方言中二字同音,桔也曾做过橘的二简字。闽南语称橘为柑仔。西南官话区的各方言中呼为柑子或柑儿。“柑橘属”包括柑橘、橙、柚等。柑和橘都属于芸香科柑橘属的宽皮柑橘类,果实外皮肥厚,内藏瓤瓣,由汁泡和种子构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果部》中记载:“橘实小,其瓣味微醋(即酸),其皮薄而红,味辛而苦;柑大于橘,其瓣味酢,其皮稍厚而黄,叶辛而甘。”一般说来,柑的果形正圆,黄赤色,皮紧纹细不易剥,多汁甘香;橘的果形扁圆,红或黄色,皮薄而光滑易剥,味微甘酸。柑和橘虽有区别,但在日常语言中常混用,如广柑也说广橘,蜜橘也说蜜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3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