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胡雪岩破产时,朝廷派左宗棠去抄家,他是怎么做的?

金樱子 2023-07-27 16:09:19

在晚清时期,每一个成功的官员背后,往往有一个成功的商人。比如李鸿章背后的盛宣怀,再比如左宗棠背后的胡雪岩。今天就来说说左宗棠和胡雪岩的故事。胡雪岩是安徽人,是晚清徽商的杰出代表。奇怪的是,胡雪岩没有跟着同为安徽人的李鸿章,而是跟上了左宗棠。

几十年来,胡雪岩对左宗棠不离不弃。左宗棠不管是平定太平天国、进剿捻军,还是收复新疆,都离不开胡雪岩的大力帮助。就连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后,也需要胡雪岩协助沈葆桢料理船政的具体事务。因此,当福州船政局取得成功后,左宗棠会写信给他,恭维说“阁下创议之功伟矣”。新疆收复后,左宗棠又公开表演胡雪岩:“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

自然,胡雪岩在经商上的发展,也少不了左宗棠的反哺。有了左宗棠的庇护,胡雪岩在各地经商更加顺风顺水,还获得了布政使衔,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顶戴,成为了闻名于世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母亲也跟着沾光封了个一品诰命夫人。浙江巡抚大人到了胡家门口,也得下轿步行。

遗憾的是,胡雪岩在1883年与洋商开展了一场湖丝大战,以惨败收场,一夜之间亏空1000万两银子。胡雪岩多年经商,家产雄厚。1000万两银子只有他家产的一半,并不足以让他倾家荡产。然而,李鸿章为了打击左宗棠,故意派人放出消息,声称胡雪岩挪用阜康钱庄的存款,导致发生大规模挤兑。阜康钱庄被迫宣告破产,这引发雪崩反应,使得胡雪岩在全国各地的钱庄纷纷关闭。

俗话说:“墙倒众人推。”胡雪岩正在破产边缘挣扎时,清廷雪上加霜,革除了他的职务,命令人去杭州查封他的当铺、商号等,给了他最后一击。曾经风光一时的胡雪岩,终于破产了。

当初,胡雪岩帮助左宗棠筹措军饷时,财事盛极一时,全国各省的高官将私人存款放在胡雪岩开办的钱庄里。现在,既然胡雪岩破产了,他们争先恐后前来提取存款,有的是亲自前来,有的是委托别人前来,在胡雪岩家里吵闹不休。

这时候,左宗棠来了。

左宗棠来干什么呢 两个字:抄家。原来,清廷深知左宗棠与胡雪岩的关系,派他前往办理抄家事宜,还能给胡雪岩留一条活路。否则,让与李鸿章交好的官员去抄家,恐怕是会让胡雪岩家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左宗棠到了胡雪岩家时,负责管理账目的人员早已逃走,这使得账目变得糊里糊涂,很难追查。于是,左宗棠亲自拿来账簿,来与众官员一一对账。官员们见到这种情况,都嗫嚅不敢直对,害怕把数目说多了,会引起左宗棠严厉诘问欠款的来处。左宗棠在官场上名气很大,寻常人根本不敢惹他。

怎么办呢 他们只好将自己的数目大幅度下降,甚至有官员存款十余万两银子,却只敢认领一两千两银子。

左宗棠将计就计,提笔作出涂改。这样一来,原来总数达数百万两银子的存款,只剩下30多万两银子。左宗棠大笔一挥,就帮胡雪岩省去了几百万两银子的欠账。高,实在是高!

这时候,胡雪岩还欠协办大学士、总管内务府大臣文煜70万两银子。左宗棠是东阁大学士,在进京担任军机大臣期间与文煜相识,不便横加插手,便委托浙江布政使德馨代为处理扫尾工作。

不知道怎么搞的,“文煜在阜康钱庄有70万两银子存款”的消息泄露出去,传到了朝廷,引起了给事中邓承修的注意。邓承修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敢于进谏,人称“铁笔御史”。他当即奏报朝廷,质疑文煜70万两银子的来历。朝廷命文煜明白回奏,文煜只好承认,是当年担任闽海关监督、崇文门税务监督、福州将军等“优差”时积攒下来的,共有36万两银子,存放在胡雪岩阜康钱庄。朝廷认可他的说法,但认为数目过于巨大,责令他捐银10万两充公。

德馨处理胡雪岩的剩余财产时,以庆余堂房屋作为抵押,卖出了20多万两银子。扣除了文煜10万两银子充公外,还剩下10多万两银子。德馨允许胡雪岩留下来,作为养家糊口的费用。由此可见,德馨还是非常仁心宅厚的。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胡雪岩是怎样收拾残局的?为何要让家人在他死后剪下寿衣一角?

作为晚清最出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

尤其是他在58岁时,因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被授予布政使衔(三品),赏穿黄马褂、官帽上可带二品红色顶戴,并总办?四省公库?。当时的胡雪岩,俨然已经爬到人生的最巅峰。

然后好景不长,在胡雪岩59岁时,他再次出手,投资超过2000万两白银开办蚕丝厂,目的在于垄断丝茧贸易。结果遭到了中外商人的联合打压。于是,史上第一场中外大商战拉开序幕。

开始,胡雪岩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占据上风。华洋双方都已到忍耐极限,眼见胜负当判,谁知?天象?忽然大变,欧洲意大利生丝突告丰收,再就是中法战争爆发,市面剧变。

另一方面,李鸿章、盛宣怀也趁机对胡雪岩展开暗算。?最终,在内忧外患下,胡雪岩被迫贱卖他收购的蚕丝,以至于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

当消息传出后,大家都传言胡雪岩快要破产,于是各地官员、百姓纷纷跑到胡雪岩的钱庄提取自己的存款,于是强推众人倒,胡雪岩在京城的阜康银号直接被挤兑得倒闭。

当时,朝廷中有很多官员也在胡雪岩的钱庄中存有钱,所以他们纷纷上书慈禧,要求查封胡雪岩的家产,给百姓一个交代。于是,慈禧下旨将胡雪岩革职,并让左宗棠追剿胡雪岩欠款。

眼见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胡雪岩明白,如果这个事情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当时,在胡雪岩的所有家产之中,他最看重的就是胡庆余堂这家药店,这是他一生最骄傲的家业,也是他?济世于民?思想的传承,胡雪岩希望它能够继续留存下来为百姓造福。

在这种背景下,为避免胡庆余堂遭到抄家追债的冲击,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它托付给一个能够保护它的人。经过一番思索,胡雪岩很快物色到了这个人,他就是当时的刑部尚书文煜。那么,胡雪岩为什么要选择文煜这个人呢?

因为,文煜和胡雪岩的交情非常好,而且文煜的人品和官品都不错,是个心系百姓的官员。更重要的是,文煜有六十多万两的存款在胡雪岩的阜康银号中,现在却都没能兑换出来,这巨额的利益关系,决定他不可能袖手旁观。

当然,如果胡雪岩直接将胡庆余堂交给文煜,文煜肯定是不敢拿的。因为,大家都等着赶紧变卖掉胡雪岩的资产,好拿回自己的存款,现在你文煜一个人把胡雪岩这么大个资产拿走,凭什么?要拿也应该是大家一起拿,大家一起分。

文煜作为一个官场老油条,自然不敢犯下这种众怒。所以,胡雪岩就和文煜联手导演了一场戏。首先,文煜在朝廷上猛参胡雪岩,说他侵吞自己的钱财。总而言之,自己的全部家产都被胡雪岩所骗,所以希望朝廷主持公道。

接着,文煜又让人放出狠话,总而言之,胡雪岩必须拿尚存的资产来偿还他的存银,否则就要让他家破人亡。当然,这尚存的资产,就是胡庆余堂。

文煜的这一番举动,很快就让人明白了两个事情:一是文煜因胡雪岩损失了大笔钱财;二是文煜不会善罢甘休。

与此同时,在文煜的参奏下,慈禧也特意派人去查实,发现文煜确实是阜康的大债主,于是她便下旨,让文煜带人去抄胡雪岩的胡庆余堂。

接着,文煜就拿着公文大张旗鼓地来到胡雪岩的家,逼迫他将胡庆余堂割让给了自己。于是,在外人看来,就不是胡雪岩不想用胡庆余堂抵债还钱给大家,而是因为文煜抢先一步将其给夺走,胡雪岩也没有办法。

后来,文煜拿到胡庆余堂后,不仅让胡雪岩的后人继续拥有胡庆余堂的股份,而且他也没有改变胡庆余堂的任何规矩,完全秉循当年胡雪岩的经营规则,更重要的是,胡庆余堂还是胡庆余堂。

这件事情完毕后,胡雪岩心中的那块石头也算落地,接下来他将自己的家产都交给朝廷,由他们进行分配,至于最后仍然资不抵债的,那也只能说声对不起了。最后,在安顿完这一切后,胡雪岩也开始安排自己的身后事。

公元1885年9月,胡雪岩最大的靠山左宗棠在福州去世。得知这个消息后,胡雪岩知道自己也是时候该走了,于是他把家眷召集起来,然后告诉他们,自己死后要一切从简,只穿件寿衣买个棺材就可以。言毕,胡雪岩就永远合上了双眼,享年62岁。

据说,胡雪岩在安排自己的后事时,还曾交代过一个神秘的遗嘱,说是在他死后停灵的那几天,如果门口有个戴铁帽子的人,就把自己穿的寿衣剪下一角交给他,其余的不要多说。

很多人肯定会很好奇,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这是一种习俗,那些戴铁帽子的一般都是盗墓人事先派去打探消息的。每当有富贵人家办丧事,他们就会事先去做眼线,看看是不是有许多的陪葬品。

如果是真准备厚葬的人,他们见到这些戴铁帽子的,往往会给他们送上厚礼,以求他们来日不要去掘墓打扰。但像胡雪岩这种家道中落的,则会剪一角粗布寿衣递过去。

因为,古人对于寿衣都是要求非常完整,自己剪下了一段寿衣,说明自己的家境已经是残破不堪,连自己的寿衣都不能够完整。

这样一来,盗墓人就会明白挖掘他们的墓不会有太大的收获,从而打消盗墓的念头,这样他们死后就不会被打扰。

晚晴巨富胡雪岩最终是怎么走从成功向失败的?

首先,胡雪岩充当了左李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胡雪岩一生纵横商场,与官场人物相交甚密。通过官商后台,打下一片江山。他先以王有龄为靠山,后以左宗棠为靠山,一步步走向事业的辉煌。然而,“福兮,祸之所伏”。胡雪岩的生意之所以能够遍布大江南北,兼及海外,全赖官场势力庇护,然而其失败却也源于官场的倾轧。官场成就了胡雪岩的事业,官场也摧毁了胡雪岩的事业。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时,左宗棠陕甘用兵成功后,入军机而又外放两江。两江原来是李鸿章的地盘,官员多为李的亲信。而李鸿章作为政坛新秀,与逐渐年老的左宗棠政见相左。比如,在对法战争问题上,左主战,李主和。两派矛盾日趋白热化。这样,左宗棠一上任就必然先要清除其管辖区域内李鸿章的力量,并且很快的付诸行动。当时李鸿章丁忧回籍,左宗棠趁机打击李的势力,引起了李派人员的强烈不满。但是,情况突变。由于国家危机,朝廷又起用尚在服丧期间的李鸿章,李上台后,制定了“倒左必先倒胡”的战略方针。胡雪岩作为左宗棠的左臂右膀,得力助手,使得左李矛盾冲突的矛头直指他,而他尚不自觉,未做任何防御措施,不免失之大意。

其次,胡雪岩逆时代之潮流,囤积丝茧的做法使得资金周转不灵。当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导致工业革命后,手工业之将没落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当时,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然结束,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沿海的江浙开放的通商地区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机器。但是,必然的,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会使得原来从事此项生产的广大手工业家庭破产。胡雪岩不甘屈服于西洋资本主义国家雄厚的经济力量之下,他为了维护中国广大小农的利益,不惜高价买进蚕茧,囤积一段时间,使从事蚕茧加工的洋人工厂因无原料而倒闭,这样,就可以将原料卖给蚕茧加工的各小农家庭。但是,此举无疑触怒了洋商。因此,在胡雪岩钱庄挤兑风潮急需脱手求现时,洋商乘机压价,在反垄断的孤军奋斗之下,导致了周转不灵的困境。他的失败,可说是时代的悲剧。

第三,商人的社会地位制约了胡雪岩的发展。中国两千多年以来“重农抑商”的政策形成了“士、农、工、商”的阶层顺序。中国历来不是一个重商的社会,而是个重官的社会。封建政府给予了商人种种限制。比如,对商业活动课以重税,商人之后代不得做官、不得参加科举、不得与其他阶层的人通婚,商人不能穿华贵的衣服、不能坐豪华的马车……但是胡雪岩的生意扯的很大很广,并且为了生意的方便,还捐官为四品道台,想要与官员平起平坐,。胡雪岩不是不知道商人在中国的地位,他曾经说过:“人家外国人,特别是英国,做生意是第一等人。我们这里呢,士农工商,做生意的,叫啥四民之末,现在更好了,叫做无商不奸。”还说:“我跟你说一句,再大也大不过外国人,尤其是英国人。为啥?他是一个国家同你做生意。……人家的政府,处处帮商人讲话,我们呢?”不能不说胡雪岩很清醒,但是,说归说,做归做,更主要的是他已经卷入官场无法自拔了。随着官势而上,随着官势而下,胡雪岩实际上已经是身不由己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胡雪岩濒临破产时,朝廷并没有念在他功劳的份上,帮他度过难关,相反还要限期缴还朝廷欠银,抄家抵债。

第四,中国钱庄体制上的落后也是胡雪岩失败的原因。这个时期西方资本已经走向集团化,银行已经成为了西方资本融资的主要形式,并且世界性的大银行都在中国设有分行。而中国这个时期还是钱庄。钱庄说到底还是个人资本、家族资本,它的规模始终无法与银行相比。胡雪岩实际上是一个人与一些集团在竞争。所以,当阜康钱庄出现挤兑风潮时,很快就濒临破产。

第五,胡雪岩历来的经商理念具有一种冒险性的接近赌徒赌博的性质。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就是本事。”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最终,他的“八个坛子七个盖“经商行为穿帮了,造成了他信誉的严重下滑,当阜康钱庄被人恶意兑款时,很快就形成了挤兑形势,可谓推波助澜。胡雪岩最初是依靠王有龄而发家的,而他用五百两的巨款援助落魄中的王有龄本身就是一种下赌注的行为。

第六,胡雪岩事业长期处于一种顺风顺水的状态,这使得他产生了一种侥幸的心理。从他创业的第一天起,即使生意上遇到了拦路虎,比如资金短缺、关系无门路等情况,也被他以权谋的手腕迅速的解除了。这样势必形成一种极强的自我膨胀感,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在他后期性格上的反映就是不听人劝告,万事继续采取冒险做法而不留后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3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