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曾经提出过一个口号叫做逻辑救国,意思是说中国人说话很不讲逻辑,不过金岳霖作为中国的逻辑学大师。
他的知名度,远远不及他和林徽因之间的绯闻,人们很少关心逻辑上对不对,更好奇的是,事实上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子。
逻辑不通,事实上存在的事情,在中国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感觉这就是古代官场的通行原则,但我们却经常能听到三朝元老甚至是四朝元老这样的说法。
从概率上讲,只要皇帝在位时间不是很长,做人机灵一点,做个三朝元老是没问题的,那些死心眼的,很难熬得过三朝。
但姚崇似乎是个例外,在唐朝最混乱的时代,他居然真的熬成了三朝元老,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
知道唐朝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三朝简直就是唐朝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甚至比安禄山时代都要混乱。
安禄山造反,起码你能分得清敌我,只要头脑清醒的人,基本上都能守得云开见月明,但从武后到玄宗这几十年,杀来杀去,你根本分不清敌我。
这才是最可怕的朝局,更神奇的是,姚崇并不是八面玲珑冯道式的人物,甚至看起来还有些迂腐,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在这波谲云诡的几十年,好好的活下来的呢
(01)武则天的用人之道唐朝从一开始,在皇帝换届的问题上,都是充满了血腥和残暴的,李渊夺了表哥的天下,李世民靠兵变上了台。
紧接着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也要搞兵变,结果失败了,他和李泰同时被废,原本毫无希望的李治居然成了大唐帝国的第三个皇帝。
照这样下去,李治孩子们的夺嫡应该也很精彩,不过这件事推后了几十年,中间被李治的老婆截胡了,武则天的上位之路,那才叫一个精彩。
武则天最终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关键在于她能识人用人,什么样的人,放到什么样的位置,武则天心里最清楚。
武则天用人分两类,一类是忠于自己支持自己的,一类是忠于大唐忠于道义的,这两类人都要用,第一类要用的理由很明显,第二类人也要用,他们才是国之栋梁,才是能让武则天心里钦佩的人。
比如说早期武则天的铁杆支持者李义府,官至宰相,但是武则天很清楚他的为人,属于为了达到目的,坏事做绝的人。
他跟周兴来俊臣,都是同一种人,他们都只忠于武则天,完全不顾什么别的礼法,所以他们很好用,但用过之后,武则天也会毫不犹豫的抛弃他们。
但像狄仁杰,娄师德,姚崇这样的人,武则天也要重用他们,尽管武则天知道他们忠于的,是大唐是更高级的道德准则,只有这样正身立朝的大臣,才会让武则天从心里尊重他们。
能做大官的都是聪明人,就是因为太聪明了,所以能看未来的走势,经常改换门庭也是常有的事。
比如说张柬之,他发动了神龙政变,扶持李显上位,胜利之日,参与神龙政变的人,各个眉开眼笑,只有姚崇一人面有泪色。
张柬之他们高兴是应该的,但过于狂妄了,再怎么说,武则天也是皇帝,做为她的臣子几十年,如今女皇落难,多少该有点伤感的样子。
他们变得太快,心中只有利益二字,结果功高震主而不自知,最终一年后,发动神龙政变的五大臣全部死了,同样参与了政变的姚崇却没事。
不过分的投机,不完全投入某一派的怀抱,不做有悖人伦底线的事,这样的姚崇不但平安度过了神龙政变,而且同样度过了下一场政变。
(02)又一次政变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还政李氏,大家都以为一切走上正轨了,但没想到接下来会更乱,韦后与太平公主这两个女性,都想学武则天,整个朝堂又是一片腥风血雨。
终结这一切的是李隆基,他积蓄力量,终于发动了对父亲和姑姑的杀戮,当朝宰相凡是太平公主的党羽,一律一个杀字了结,控制李旦,逼迫太平公主自杀,跟当年李世民做的一模一样,巧的是,他们两个还都算得上是一代明君。
但李隆基比李世民更狠,不但杀亲人,还杀宰相高官,虽说是政变比价血腥残忍,但杀戮之后,大唐终于没了反对的声音,李隆基开启了属于他的时代。
可能是伟大的时代,需要一个前奏,而这个前奏看着有点凄惨,那就是收拾掉那些反动政变的人,其中郭元振就是代表人物。
他是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手握兵权,在七月初三的政变中,郭元振因率兵“侍卫”(实则软禁)太上皇有功,事后进封代国公,赐食邑四百户,赏绸缎一千匹。这当然是极大的荣宠。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位极人臣、功高权重的郭元振一定可以在玄宗一朝荣宠一生,富贵终老,包括郭元振自己都对此深信不疑,但仅仅三个月之后,这一切就会烟消云散。
政变起家的人,最在意的就是防止政变的再次发生,于是郭元振在阅兵的时候,被军容不整为由被逮捕了,本来准备杀掉的,在其他“功臣”的劝阻下,改了个流放。
郭元振很快死去,因为他的政治生命已经结束了,这一次姚崇又完美躲过,一方面是因为运气好,一方面大家都知道他的为人,发动政变这种事,他大概率上是不会参与的,身为皇帝,除了重用亲信之外,还必须要用有能力的人。
姚崇就是那种,有能力但又不是李隆基嫡系的那种人,又一次为宰相的姚崇没有让李隆基失望,唐朝正在朝着一个新的蓬勃向上的方向发展。
(03)盛世奠基者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很重要,因为他的基因会烙印在这个时代,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就深深地有着姚崇的影子,因为前三年,姚崇全面掌握了帝国的方向,重新把帝国驶向了更伟大的道路。
姚崇为相,也是看重了李隆基的能力,因为他为相前,针对这几十年的问题,向李隆基提出了十策,如果不答应他就不做这个相位。
姚崇看得没错,李隆基不是一般人,他要做的就是要一个全新的大唐,所以这十策,李隆基全都接受,而唐帝国也开启了姚崇时代。
最能体现姚崇风格的,是开元四年(公元716年)的治理蝗灾,山东发生大面积蝗灾后,姚崇主张消灭焚烧这些蝗虫。
地方官员和百姓不敢捕杀蝗虫,反而祭天祈福消灾,连唐玄宗都担心灭蝗会违背天命,这也不能怪他们愚昧,在古代很多事完全超出人力的控制范围,祈祷往往是人类唯一能做的事。
但姚崇很明白,力陈蝗虫危害,草木皆尽、饥荒遍野,这样的惨状怎么能只靠下跪祈求解决呢,“扑杀蝗虫解救百姓是善举,如果上天降灾祸,全由我姚崇一人承担,决不推诿给别人”,姚崇这番话,已经足以让他足以成为唐朝四大名相之一。
姚崇佐理朝政,革故鼎新,大力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他从整饬制度入手,罢去冗职,选用官吏,并抑制皇亲、国戚和功臣的权势,注意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但很不幸,大多数时候,朝廷的游戏规则,并不会因为个人的好坏而改变,唐玄宗权力支持姚崇,但同时也意味着,姚崇不可能在相位上干很长时间。
出事的是姚崇的一个部下,贪污腐败,当然他儿子也有这样的行为,但玄宗却只选择了他手下贪污这一条,姚崇心里明白,皇帝这是要拿自己开刀,于是就主动辞职。
辞职前推荐了一个人,他就是时任广州都督的宋璟,他和姚崇,房玄龄,杜如晦一起并称唐代四大名相。
这才是优秀宰相的代表,明知道自己没错,皇帝就是想换了自己,临走还不忘给朝廷推荐这么好的人才,不得不佩服姚崇的格局,为了大唐为了百姓,自己的得失荣辱又算什么呢。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姚崇病逝,享年七十二岁,死后赠扬州大都督,谥号“文献”,走过了最混乱的时代,开创了最辉煌的时代,姚崇这一生也算是无憾了。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武则天被逼退位以后就失去了兵权,她被儿女们关到了一个偏僻的宫殿里面生活,朝中的大臣都不敢去探望她。不仅如此,武则天昔日的男宠也被她的孩子们赶走了,她生命的最后一年是在孤独和寂寞中度过的。
虽然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1个登基称帝的女皇帝,但是她到了晚年的时候孩子们却由于看不惯她的做法而将她推翻了。自从神龙政变发生以后,武则天就被自己的孩子们送到了皇宫里面的一个偏僻的宫殿生活。虽然武则天在这里不至于缺衣少食,可是由于她没有了往日的威风,所以心情非常的抑郁。不仅如此,武则天还失去了对军队的掌控权,成为了一个没有任何权利的老妇人。
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对朝中的很多大臣都是一个恩惠,可是她被废掉以后个朝中的大臣却没有一个人敢去探望她。而武则天在做皇帝的时候曾经身边养了很多个男宠,可是这些个男宠在武则天被废掉以后就被李显和太平公主赶走了,武则天身边没有了这些人陪伴以后,感到非常的无聊,没多久就生病了。
李显得知母亲病入膏肓以后就赶紧去看望她,虽然李显发动神龙政变推翻了武则天,但是他并不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他不仅在母亲将要去世的时候承诺将会给母亲修建一座宏伟的陵墓,而且还会将母亲以帝王之礼下葬。可是武则天却拒绝了这个提议,她希望自己能够以皇后之礼跟自己的丈夫李治站到一起。
武则天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主要是因为她跟丈夫的感情特别深厚,丈夫去世的时候武则天就特别伤心,所以她希望自己等到去世以后可以和丈夫长相厮守在一起。李显听说了母亲的理由以后非常感动,于是就点头同意了。等到武则天去世以后,李显就命人给武则天换上了皇后的衣冠,将她葬入了李治的陵墓。
袁天罡是唐朝著名的相士、预言家,尤其精通相人之术。在各类正史和野史记载中,关于袁天罡相人的事迹有许多,并且无不应验。比如,袁天罡曾对刘仁轨说“君终当位邻台辅”,后来刘仁轨果真做到了宰相;袁天罡给岑文本相面后说“若得三品,恐是损寿之征”,结果岑文本官至宰相却很快就去世了;要说最为有名的,则是袁天罡见到穿着男装的幼年武则天,当即预言“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而武则天竟然真的成为了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诸如此类的奇事,不胜枚举。
由于袁天罡的名气很大,而且相人非常准确,所以当时朝廷选拔官吏,甚至是一些人家挑选女婿,常会邀请袁天罡前去帮忙看一看,并将他的建议作为重要的参考。
据《太平广记》记载:陕州刺史王当有一个女儿到了出嫁的年纪,王当就把当地的年轻官吏、青年才俊都召集到一起,然后请袁天罡帮自己挑选一位如意的女婿。
袁天罡看完在场的所有人,对王当说:“这里并没有你想要的女婿。”接着又说:“我另外给你推荐一个吧。果毅都尉姚懿有一个儿子,其人面相不凡,将来必定富贵。你如何相信我,可以把女儿嫁给他。”
袁天罡此言一出,“时人咸笑焉”,众人都嗤之以鼻,觉得十分可笑。因为袁天罡所推荐的那个人,名叫姚元崇,已经二十三岁了,却是一个出了名的纨绔子弟,整天不学无术,只喜欢打猎游玩、惹是生非,很不受人们的待见。
王当听后,却没有犹豫,因为信得过袁天罡,就立刻找人牵桥搭线,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别人的嘲笑,主动把女儿嫁给了姚元崇。
姚元崇成婚后不久,有一次去亲戚家做客,遇到了一位神秘的相士,相士对他说:“你以后必定会富贵。”相士说完转身就走,姚元崇疑惑不解,急忙追上去,问相士此言何意?相士对他说:“你能大富大贵,是做宰相的命。”姚元崇听后很惊奇,回去后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劝他发奋读书。姚元崇从此洗心革面,不再打猎游玩,开始勤奋读书,考取功名。
姚崇,原名姚元崇
后来,姚元崇改名为姚崇,在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当过宰相,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
而王当的女儿,自然也成为了宰相夫人。
因为这个人是武则天的宰相姚崇,深受女皇隆恩,所以当武则天下台,满朝文武竞相庆贺的时候,只有他表示了不满。从这里可见姚崇对武则天可谓忠心耿耿,一朝天子一朝臣,姚崇此时作为武则天的臣子也必须这样做,毕竟是受到武则天重用的人。从这里可见姚崇的忠心以及他对国家的热爱,因为姚崇作为宰相,跟曾经的武则天,君臣感情也是相当的好,有这样一层关系,表达一下不满之情,也是情有可原的。
据说推翻武则天之后,那些以前亲近武则天的人,全部都被杀害,除了几个有识之士之外,而姚崇就是其中的一个。不仅他能够全身而退,而且在李隆基杀掉韦后和安乐公主以后,还能在李隆基手下任职,并且他向李隆基谏言献策,每次都能很好的拿捏,不仅有理有据,而且还可以很好地被李隆基采纳。足以说明姚崇这个人很有才干了。
他曾经对自己不满武则天被推翻的原因做了一番解释,他说当时满朝文武对推翻武则天无不称快,只有他自己痛哭流涕,表示不满,是他做臣子的本分,毕竟他在武则天手下干宰相已经有很多年了,产生了感情,而一个政权的被推翻,做臣子的应该有点节操,不能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而丢掉了自己做人最基本的道德。
姚崇的这些解释也未免有些牵强附会了,不过姚崇的行为确实值得敬佩,不愧为当时杰出的政治家。
这位宰相就是姚崇,他在临死前交代自己儿子在他棺材前摆放珍贵物品供他生前的政敌张说随意拿取,然后再此人帮他书写碑文。他儿子一一遵从,最后成功保住了自己以及家人的性命。姚崇入朝为官是在武后统治时期,因能力出众、敢于谏言而备受器重,也因此被任命为宰相。但是后来他因执意要追究武则天男宠张易之私调大德寺僧人到自家寺院一事而被对方记恨,最后更是因此被贬。
待他再次回归京城,恰逢宫中欲逼迫武则天退位,于是他便参与其中。行动成功之后唐中宗登基为帝,姚崇再次得到重用,但是一直在外任职,直到唐睿宗上位才被召回京城。本来他在京中也是干得好好的,但是后来为了阻止太平公主干政而得罪太平公主,结果又一次被贬出了京城。不过等到太子李隆基继承皇位,姚崇又被接回了京城并被任命为宰相。之后姚崇便一直待在京中辅佐唐玄宗处理朝政。
在此期间,朝堂中另一位名叫张说的宰相对姚崇颇有看法,在很多事情上都与姚崇作对。所以姚崇一直非常忌惮张说,也担心张说会在他去世之后对他的家人出手。为了保全家人的性命,他特地在临死前将儿子叫至跟前交代了两件事情。第一件就是在他死后将家中所有值钱的物件都摆放到他的棺材前。第二件事情就是让张说帮忙写碑文。
姚崇儿子虽然不怎么明白自己父亲交代的这两件事情的深意,但是依旧乖乖照做了。而张说前来祭奠的时候既拿了珠宝又写了碑文,之后这篇碑文还被呈给了唐玄宗。张说得知此事之后才察觉自己上当,但是当时他如果再对姚崇家人下手势必会引起君王的不满,所以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3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