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二十首经典宋诗,感受春天的气息

溪黄草 2023-07-27 15:08:57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犊头:地名,在淮河边。

◎春阴:春季天阴时空气中的潮湿之气。

◎垂:覆盖,笼罩。

初夏即事

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 ,流水溅溅度两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 ,绿阴幽草胜花时。

◎弯碕:曲折的河岸。

◎溅溅:水疾流貌。

◎陂:堤岸。

◎麦气:麦熟时散发的香气。骆宾王《夏日游目聊作》诗:『浦夏荷香满,田秋麦清。』

◎幽草:生在幽僻处的草。李商隐《晚晴》:『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悟真院

王安石

野水从横漱屋除,午窗残梦鸟相呼。

春风日日吹香草,山北山南路欲无。

◎悟真院:又名悟真庵,在今南京钟山之东。此诗作于王安石罢相后隐居金陵之时。

◎野水:郊外的水流。

◎从横:即『纵横』,交错、纷乱貌。

◎漱:冲刷、涤荡。

◎屋除:屋前的台阶。

◎残梦:零乱不全之梦。

春日郊外

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 城外榆槐已半黄 。

山好更宜余积雪, 水生 看欲倒垂杨 。

莺边日暖如人语, 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 为君寻取却茫茫 。

◎ 省:知晓、懂得。

◎ 黄:鹅黄色, 指榆树、槐树萌发的新芽。

◎生:涨。

◎倒垂杨:江水涨起来时倒映着堤岸上的杨柳,仿佛杨柳倒栽。陈与义《暝色》诗:『水光忽倒树,山势欲傍人。』

◎茫茫:渺茫无所得的样子。

春归

唐庚

东风定何物 所至辄苍然。

小市花间合 ,孤城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 ,江色带新年。

无计驱愁得 ,还推到酒边。

◎ 定:到底、究竟。

◎ 苍然:青色。

◎ 小市:指当地的小集市。

◎合、圆:皆有环绕之意。孟浩然《过故人庄》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孤城:这里指惠州,当时作者贬官至此。

◎禽声:鸟声。

◎犯:逼近。

◎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或两日。相传春秋时介子推隐于绵山,晋文公烧山逼令其出仕,介子推抱树焚死。民间同情其遭遇,在此日禁火冷食,谓之寒食。不过,根据《周礼》『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的记载,禁火为周代旧制,与介子推无关。

春日

汪藻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 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 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 破梦午鸡啼一声。

◎略无:全无,毫无。

◎将:挟带。

◎傍:旁边。

◎茅茨:茅屋,简陋的居所。

◎烟暝:指烟霭迷蒙,犹『暝烟』。韩元吉《水龙吟》词:『回首暝烟千里,但纷纷,落红如泪。』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情思:情绪、心情。

◎柳花:指柳絮。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诗:『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春残

陆游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

◎石镜山:在今浙江临安。

◎落晖:夕阳。

◎回首:此篇作于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作者已年过五旬,在成都任闲职。暮春感怀,写下此诗。首句是他对往事的追忆。

◎征人: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苜蓿:豆科植物,原产西域,又名怀风草、连枝草。

◎芜菁:植物,又名蔓菁,有黄花。

◎摧颓:颓废、颓败。

◎打围:打猎。

初夏行平水道中

陆游

老去人间乐事稀,一年容易又春归。

市桥压担莼丝滑,村店堆盘豆荚肥。

傍水风林莺语语,满原烟草蝶飞飞。

郊行已觉侵微暑,小立桐阴换夹衣。

◎ 平水:在今绍兴。

◎ 容易:轻率、轻易。

◎ 莼丝:即莼菜。

◎桐阴:梧桐树阴下。

◎夹衣:双层衣服。

初夏二首其一

范成大

清晨出郭更登台, 不见余春只么回。

桑叶露枝蚕向老, 菜花成荚蝶犹来。

◎郭:外城。

◎只么:这么、如此,是禅宗语录里常见的口语。刘克庄《沁园春》词:『天地无情,功名有命,千古英雄只么休。』

拾壹

初夏二首其二

范成大

晴丝千尺挽韶光, 百舌无声燕子忙。

永日屋头槐影暗, 微风扇里麦花香。

◎晴丝:虫类所吐的、在空中飘荡的游丝。杜甫《春日江村》诗:『燕外晴丝卷,鸥边水叶开。』

◎韶光:美好的时光。

◎百舌:鸟名。善鸣,声音多变,又名鸫。《淮南子·说山》:『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

◎永日:长日,整日。

拾贰

和周廉彦

张耒

天光不动晚云垂, 芳草初长衬马蹄。

新月已生飞鸟外, 落霞更在夕阳西。

花开有客时携酒, 门冷无车出畏泥。

修禊洛滨期一醉, 天津春浪绿浮堤。

◎周廉彦:周锷字廉彦,鄞县人。

◎天光:天色。

◎修禊:古人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洛滨:洛水之畔。

◎天津:即天津桥,在今河南洛阳,隋炀帝所建,取『天汉津梁』之意。

拾叁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 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 云水苍茫 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 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 轻舟短楫 去如飞。

◎空江:浩渺而沉静的江面。贾岛《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诗:『山钟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苍茫:浑然一体、模糊不清的样子。

◎弄:显现。◎清辉:月光。

◎阕:曲或词的一首,叫一阕。

◎楫:船桨。

拾肆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京口:在长江南岸,今江苏省镇江市。

◎瓜洲:在长江北岸,今属江苏省杨州市邗江区,与镇江隔江相对,为长江南北水上交通要冲。

◎钟山:即南京的紫金山。

拾伍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宋代『九僧』之一。这首诗描写他画中的景物。

◎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水中,嫩芽叶可食。

◎河豚:鱼名。春天是吃河豚的季节。

拾陆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茆檐 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 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茆檐:即茅檐,茅草屋檐。

◎护田:护卫、环绕着田园。

◎排闼:推门,撞门而入,出自《史记·樊哙列传》:『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十余日,(樊)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闼』原指宫中小门。

拾柒

小园四首其二

陆游

村南村北鹁鸪声, 刺水新秧漫漫平。

行遍天涯千万里, 却从邻父学春耕。

◎鹁鸪:一种鸟,天将雨时或将放晴时,鸣声甚急,俗称水鸪鸪。

◎漫漫:辽远貌。

拾捌

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连明雨春水生, 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 时有乳鸠相对鸣。

◎沧浪亭:在今江苏省苏州市。为苏舜钦所建。

◎连明:犹通宵。

◎娇云:轻柔的云。

◎弄:显露。

◎日薄:日光暗淡。韩愈《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诗:『日薄风景旷,出归偃前檐。』

◎乳鸠:小斑鸠。

拾玖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驼褐:用驼毛织成的衣服。

◎星斗:北斗星。

◎阑干:横斜貌。曹植《善哉行》诗:『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贰拾

桑茶坑道中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桑茶坑:在今安徽省泾县。

◎晴明:晴朗。宋之问《雨从箕山来》诗:『晴明西峰日,绿缛南溪树。』

◎风日:指天气。李白《宫中行乐词》诗:『今朝风日好,宜入未央游。』

源自:中华诗文学习

20首古诗加简短的赏析

一、《鸟鸣涧》1、作者:唐代王维2、原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3、翻译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4、赏析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二、《送灵澈上人》1、作者:唐代刘长卿2、原文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3、翻译苍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地传来黄昏的钟鸣声。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正独自沿着青山走向远方。4、赏析此诗共四句,前两句写灵澈上人欲回竹林寺的情景,后两句写诗人目送灵澈上人辞别归去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伤感与依依不舍之情,表达了对灵澈的深厚情意,也表现了灵澈清寂的风度以及诗人虽然失意却闲适淡泊的情怀。全诗纯为写景,恍如图画,借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意境闲淡,是一首感情深沉的送别诗,也是一幅构图美妙的景物画,为唐代山水诗的名篇。三、《登鹳雀楼》1、作者:唐代王之涣2、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翻译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4、赏析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时至今日,此诗还几次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四、《蝉》1、作者:唐代虞世南2、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3、翻译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4、赏析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五、《宿建德江》1、作者:唐代孟浩然2、原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3、翻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4、赏析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六、《山中》1、作者:唐代王勃2、原文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3、翻译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4、赏析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七、《劝酒》1、作者:唐代于武陵2、原文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3、翻译高举弯把金杯为您敬酒,满满斟上请您不要推辞。花儿开放历经多少风雨,人的一生更会历尽别离。4、赏析这是一首祝酒歌。前两句敬酒,后两句祝辞。话不多,却有味。诗人以稳重得体的态度,抒写豪而不放的情意,在祝颂慰勉之中,道尽仕宦浮沉的甘苦。八、《乐游原》1、作者:唐代李商隐2、原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3、翻译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4、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九、《问刘十九》1、作者:唐代白居易2、原文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3、翻译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4、赏析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十、《独坐敬亭山》1、作者:唐代李白2、原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3、翻译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4、赏析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2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