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明明没有感同身受,你又何必强求

凌泉 2023-07-27 13:45:14

鲁迅先生写过一篇叫《小杂感》的杂文,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在我还懵懂天真的中学时代,并不能理解为什么写下“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的大先生,会突然写下这般冷漠的语句。但许多年后,当我背井离乡,独自开始生活时,我曾经历和接触过的很多事件让我突然意识到,这句话其实是一句真理。人,在个体上的感情其实很难做到感同身受,内心真正的感觉,只有自己会知道。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感同身受多数人并不了解,“共情”是需要条件的。在知乎里搜“不理解”,随随便便就能匹配出几百条提问:我们相恋5年了,可是男朋友还不理解我,总是一点小事就吵得很凶;丈夫经常出差,家里的事都是我来做,他不理解我,还总是指手画脚;家里人怎么总是不理解我周游世界的梦想;为什么有人天天加班,他们不需要个人生活吗 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不化妆的女生嘲笑别人化妆。……这些种种的“不理解”其实用《了不起的盖茨比》开头的那段话就足够解释了:在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 ”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每个人的原生家庭、生活际遇、教育背景和人际环境都不同,有时候你以为别人理所当然会共情的事情,可能在TA来说根本就是一种从没经历过的体验:你很难过,满肚子都是委屈,走在路上觉得整个世界的色调都变暗了,你想起来听谁说过,把自己难过的事情跟人说出来就会好很多,你也试图告诉过别人了,但别人除了告诉你了一堆其实你可能讲的比TA还好的道理之外,好像也并没有让你的情绪改善多少。倾诉本身反而让你又重温了一遍那些不快的事情,久而久之,你也懒得说了。但是TA们又突然会问:你最近怎么了,你怎么这么不开心呀 甚至可能会责怪你:我都已经跟你说了那么久了 你怎么就是无动于衷 几乎所有曾经因为心理问题痛苦挣扎过的人,都应该有过类似的体验。我已经很难过了,你居然还要问我,你为什么这么难过 你可以不说话但是不可以不理睬自己的情绪上周,雪莉的离开让“抑郁”再一次成为了互联网话题的焦点,我并不想也不愿意消费雪莉,还有迄今为止那些所有因为“抑郁”而离开的,闪闪发亮的人们。但每一次看到这样的“话题”下面种种惋惜、惊讶、声讨或者悲愤的声音时,我总在想,倘若她们不是用这样绝望的声音,来向这个世界发出最后的抗议,这些围观的人们,还会写下同样的关怀的话语吗 即便是面对“死亡“这样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共感,终究还是会有人“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何况,只是另一个人的情绪呢 这就是大概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朋友圈三天可见,或者索性一言不发。微博里天天只有锦鲤、抽奖与哈哈哈哈,真实的情绪被彻底沉在假笑的下面,如此生活很多年,直到大厦彻底崩塌。将自己真实的情绪隐藏起来,不去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并不是一件需要强行矫正的事情,毕竟在这个生活、工作日益失去彼此边际的时代,选择保留自己的一点内心空间,也许反而是获取安宁感的一种方式。但不跟别人说,不代表自己也可以不理不睬,把情绪彻底交给时间,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得到什么释然的解药,反而会像滚雪球一般,让自己的心情越来越坏。抑郁症有两种,一种叫“内源性抑郁症”,它是遗传缺陷或者外伤,导致大脑神经递质出现障碍,从而引发抑郁。另一种叫“外源性抑郁症”,它来自现实冲突——比如一次痛彻心扉的失恋、比如初入职场时的巨大落差、比如不小心因为套路贷和现金贷背负上的高额债务、比如长时间负面情绪的蓄积。当你的内心开始觉得很难受的时候,你可以不说出来,但不能装作它从未存在。生活可能有点难改变但是改变情绪不难当代的年轻人,确实挺难的。恰好处在一个时代和社会变局的微妙夹缝中,错过了时代的红利,却赶上了一次又一次的改变带来的奋斗困境,加上凑巧移动互联网在持续不断地激发着焦虑。于是,身边抑郁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有时候我都怀疑是不是“抑郁症”本身成了某种社交货币,或者是唯一可以向别人解释,为什么自己这么不开心的答案。生活里的很多困境,的确不是有什么办法就可以突然解决的,比如你可能就是要实打实地付出10000小时的努力,栽进很多坑,搞砸不少事情,才能终于成长为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职场精英。但情绪不一样,情绪是可以理解、可以解释、可以任由你的需要去控制的。如果你能够稍微抽出一些时间来,去学习一些心理学。如果你接触过有过心理学学习经历的人,你一定会惊讶于TA能够敏锐地捕捉而且细致入微地分辨出,一瞬间的情绪里到底有多少种,还能用精确而生动的长句,把那些情绪描绘出来。而这,恰好是很多深陷于内心痛苦,却不知道解决的人面临的一个首要困境:“我感觉很糟糕,但我根本不知道我经历的到底是什么,我感到一股无法被确切描述的巨大情绪。也许是恐惧、也许是愤怒、也许是困惑,我只是感到糟糕。太糟糕了。”但这其实并不难,在果麦麦之前的很多文字里都曾提过,这其实是“情绪粒度”的分辨能力,有心理学学习经验的人,能够学会并且识别出自己的情绪属于哪种维度,知道更多的情绪概念去描述自己的状态。比如L’appeldu vide(法语):“虚无的召唤”,指:在某一刻,你突然被无法解释的思绪控制了大脑。例如在等待地铁开来的时候,你会突然有“跳下站台”的冲动,却不知道这种冲动从何而来。它可能使你产生丧失力气、摇摇欲坠的感觉。最可怕的不是问题难以解决,而是不知道该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觉察,即自由如果要给从未有过心理学学习经验的年轻人推荐一本书,我想KnowYourself的《长大了就会变好吗 》可能是最合适的一个选择。推荐它倒并不是因为KY是国内最大的泛心理学平台,只是因为这本书自始至终都围绕着“成年初显期”里会发生的一切。心理学的书有很多很多,但是写给年轻人的书,却并不多。“成年初显期”发生在18-30岁,它是每个人的人生里最混乱的一段必经之路。你开始摆脱完全的依附状态,但又还没有完全承担起成年人应该承担的责任。人生许多未知都还在发生,几乎没有什么是确定的:“我真的爱这个人吗 如果我们决定分手,爱的感觉可以马上被切断吗 ”“怎样才能不受过去那些不开心的事的影响,不再煎熬 ”“为什么我总是不开心,要如何处理生活中的负面情绪 ”“明明要做的事还有很多,为什么我却只想当条咸鱼,不想努力 ”……我并不希望你把这本书当成是某种内心问题的解药,读完之后就能让你的挣扎立刻冰释,事实上如果有任何一本书宣称:“读完它就能够立刻XXX”,恐怕都是虚假宣传。这本书更像是一个私密的心理「诊疗室」,翻开里面的每一页,仿佛都能感受到此刻KY小姐姐正坐在你的面前,用温柔和平静的声线帮你慢慢解释一切。有人说,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特别放松和治愈的心理咨询,可以放心地把自己内心深处全部真实所想拿出来,不会害羞、不会尴尬,不用担心会被误解。它只会告诉你:“你当下所遭遇的困境,不是你的错,是所有处于成年初显期的人都会共同经历的漫长的心灵困境;告诉你它们究竟是因为什么而产生,又终将因为什么而消逝。”慢慢来,不要怕,那些在我们身后和我们前方的东西,都远没有在我们内在之中的东西来的重要。生活给我们出了难题,但只要你觉察到难题到底是什么,你迟早会找到答案。觉察,即自由。扫描二维码进入文轩天猫店购买,300份下单奖品等你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30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