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钱钟书:不怕俗,就怕装

百薇 2023-07-27 13:31:13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钱”。

不怕俗,就怕装

文/钱钟书

找遍了化学书,在炭气、氧气以至于氯气之外,你看不到俗气的。这是比任何气体更稀淡、更微茫,超出于五官感觉之上的一种气体,只有在文艺里和社交里才能碰见。文艺里和社交里还有许多旁的气也是化学所不谈的,例如寒酸气、泥土气。

赫胥黎先生讨厌坡(Edgar Allan Poe,通常译为爱伦·坡)的诗,说它好比戴满了钻戒的手,俗气迎人。这一个妙喻点醒我们不少。

从有一等人的眼光看来,浓抹了胭脂的脸,向上翻的厚嘴唇,福尔斯大夫的大肚子,西哈诺的大鼻子,涕澌交流的感伤主义,柔软到挤得出水的男人,鸳鸯蝴蝶派的才情,苏东坡体的墨猪似的书法,乞斯透顿(Chesterton,英国作家,著有系列侦探小说)的翻筋斗似的诡论,大块的四喜肉,还有——天呀!还有说不尽的etc.etc.,都跟戴满钻戒的手一般的俗。

这形形色色的事物间有一个公共的成分——量的过度:钻戒戴在手上是极悦目的,但是十指尖尖都拶着钻戒,太多了,就俗了!胭脂擦在脸上是极助娇艳的,但是涂得仿佛火烧一样,太浓了,就俗了!肚子对于人体曲线美是大有贡献的,但是假使凸得像挂了布袋,太高了,就俗了!以此类推。

同时我们胸中还潜伏一个道德观念:我们不赞成一切夸张和卖弄,一方面因为一切夸张和卖弄总是过量的,上自媒人的花言巧语,下至戏里的丑表功,都是言过其实、表过其里的。另一方面也因为人家的夸大反衬出我们的渺小来,所以我们看见我们认为过当的事物,我们不知不觉地联想到卖弄,不管那桩事物确是在卖弄(像戴满钻戒的手)或是出于不得已(像大肚子)。

因此,我们暂时的结论是:当一个人认为一桩东西为俗的时候,这一个东西里一定有这个人认为太过火的成分,不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这个成分的本身也许是好的,不过假使这个人认为过多了,包含这个成分的整个东西就要被认为俗气。

所以,俗气不是负面的缺陷,是正面的过失。

俗的意思是“通俗”,大凡通俗的东西都是数量多的,价钱贱的;照经济常识,东西的价值降贱,因为供过于求,所以,在一个人认为俗的事物中,一定有供过于求的成分——超过那个人所希望或愿意有的数量的成分。

从“通俗”两个字,我们悟到俗气的第二个特点:俗的东西就是可以感动“大多数人”的东西——此地所谓“大多数人”带着一种谴责的意味,不仅指数量说,并且指品质说,是卡莱尔所谓“不要崇拜大多数”的“大多数”,是易卜生所谓“大多数永远是错误的”的“大多数”。

综括以上来说,假使一个人批评一桩东西为“俗”,这个批评包含两个意义:(一)他认为这桩东西组织中某成分的量超过他心目中以为适当的量。(二)他认为这桩东西能感动的人数超过他自以为隶属着的阶级的人数。

《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中杜慎卿所谓“雅的这样俗”,《随园诗话》所谓:“人但知满口公卿之人俗,而不知满口不趋公卿之人更俗。”这种现象是起于不自然的装腔作势;俗人拼命学雅,结果还是俗。

夏士烈德(Hazlitt,英国作家)的俗气说便以此为根据的。夏士烈德以为一切天然的、自在的东西都不会俗的,粗鲁不是俗,愚陋不是俗,呆板也不是俗,只有粗鲁而妆细腻,愚陋而妆聪明,呆板而妆伶俐才是俗气。所以俗人就是装模作样的人。

天生细腻的人所随便做的事,学细的粗人做的特别小心,以引起人家的注意,证明他的不粗;而偏是人家注意到他的特别小心,便知道它的细腻是学来的,不是生就的。好比说外国话极好的人,往往比说那国话的土人更成语化,这一点过度的成语化反而证明他的非本国籍。

一切妆腔都起于自卑心理,知道自己比不上人,有意做出胜如人的样子,知道自己卑下,拼命妆着高出自己的样子,一举一动,都过于费力,把外面的有余来掩饰里面的不足,诸葛亮的“空城记”就是一个好例,司马懿若懂得心解术,决不会上当,从诸葛亮过乎寻常的镇静,便看得出他的镇静是“妆”的,不是真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免不了这种附庸风雅的习气。天下不愁没有雅人和俗人,只是没有俗得有勇气的人,甘心呼吸着市井气,甘心在伊壁鸠鲁的猪圈里打滚,有胆量抬出俗气来跟风雅抵抗,仿佛魔鬼的反对上帝。有这个人么 我们应当像敬礼撒旦一般的敬礼他。

父亲写的散文诗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

【相识是缘,感恩遇见】父亲的散文诗的歌词散文诗精选朱自清散文

杨绛钱钟书经典语录

导语: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以下我为大家介绍杨绛钱钟书经典语录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有修养的人,能喜怒不形于色。但不形于色,未必喜怒不影响他的判断选择。要等感情得到了相当的满足或发泄,平静下来,智力才不受感情的驱使。

2、我们看到的命运是毫无道理的,专开玩笑,惯爱捉弄人,惯爱捣乱。

3、爱情是不由自主的,得来容易就看得容易,没得到的,或者得不到的,才觉得稀罕珍贵。

4、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5、我四顾寻找,不见他的影踪。

6、晚霞渐渐暗淡,暮霭沉沉,野旷天低,菜地一片昏暗,远近不见一人,也不见一点灯光。

7、阿圆已经不在了,我变了梦也无从找到她;我也疲劳得无力变梦了。

8、灵性良心人人都有。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

9、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10、喊声落在旷野里,好像给吞吃了似的,没留下一点依稀仿佛的音响。彻底的寂静,给沉沉夜色增添了分量,也加深了我的孤凄。

11、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带些缺点,更富有人情味吧。

12、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13、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4、其实,如果不想干人世间所不容许的事,无需仙家法宝,凡间也有隐身衣;只是世人非但不以为宝,还惟恐穿在身上,像湿布衫一样脱不下。因为这种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

15、人家挂着窗帘呢,别去窥望。宁可自己也挂上一个,华丽的也好,朴素的也好。如果你不屑挂,或懒得挂,不妨就敞着个赤裸裸的窗口。不过,你总得尊重别人家的窗帘。

16、灵魂的美恶,不体现在肉体上。

17、我时常听人吹牛,豪言壮语,使我自惭渺小。我也想吹吹牛"自我伟大"一番,可是吹来却"鬼如鼠"。因为只是没发酵的死面,没一点空气。

18、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光点儿的大小。

19、你的问题在于读的太少而想的太多。

20、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21、我喊他,没人应。只我一人,站在荒郊野地里。

22、我向来以为自己是个随和的人,只是性情有点孤僻,常闷闷不乐,甚至怀疑自己有忧郁症,并且觉得自己从出世就是个错,一言一行,时候回想总觉得不当。我什么都错。为什么要有我这个人呢?

23、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24、我觉得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肯吃苦。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没有经过艰难困苦,不知道人生有多么坎坷。有了亲身经验,才能变得聪明能干。

25、消失于众人之中,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内,如细小的野花隐藏在草丛里,不求"勿忘我",不求"赛牡丹",安闲舒适,得其所哉。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26、一代又一代的人,从生到死,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到头来只成了一批又一批的尸体,人生一世,还说得到什么价值呢?

27、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28、假如说,人事有灵性、有良知的动物,那么,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于禽兽无异。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

29、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

30、我现在回想,盛衰的交替,也就是那么一刹那间,我算是亲眼看见了。

31、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32、你现在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33、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越远,越怕从此不见。

34、所谓穷,无非是指不置办家产,自食其力,自食其力是没有保障的,不仅病不得,老不得,也没有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干自己喜欢或专长的事。

35、背生字,做习题,一天不得间断,因为学习语言,不进则退。

36、姚宓的眼睛亮了一亮,好像雷雨之夕,雷声未响,电光先照透了乌云。

37、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38、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儿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

39、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40、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幸福的生活"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41、我常奇怪,为什么有人得了我父亲的帮助,感激得向我母亲叩头,终身不忘。为什么有人由我父亲的帮助得了一千多亩好田,二十年后居然没忘记她所得的便宜;不顾我父亲老病穷困,还来剥削他的脑力,然后用两个汤团来表达她的谢意。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竟这么大?

42、一般人的信心,时有时无,若有若无,或是时过境迁,就淡忘了,或是有求不应,就怀疑了。这是一般人的常态。没经锻炼,信心是不会坚定的一辈子锻炼灵魂的人,对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弥坚。

43、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44、我心上盖满了一只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这时一齐流下泪来。

45、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46、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

47、谁说天地无情?它只微微的笑,轻轻的叹息,只许抑制着的风拂拂吹动。因为一放松,天地便主持不住。

48、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们无关。

49、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

50、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

51、人能够凝炼成一颗石子,潜伏见底,让时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过,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

52、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53、我认为命运最不讲理。

54、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55、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坐冷板凳的呆子,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政治家或企业家等也许得把人当作绳子使用。

56、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心上流泪。

57、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58、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59、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权位,就没有余暇顾及其他。

60、人类并不靠天神教导,人的本性里有灵性良心。在灵性良心的指引下,人人都有高于物质的要求。

61、人的那点灵光,也微弱的只够我们惶恐地照见自己多么愚暗。人的智慧自有打不破的局限,好比猫儿的聪明有它打不破的局限。

62、西方人说,任由七大罪恶:骄傲,贪婪,淫邪,愤怒,贪食,嫉妒,懒惰。这七种罪恶,也包含了佛家所谓贪,嗔,痴。这种种罪恶,都植根于人的血肉之躯。

63、丑人照镜子,总看不到自己多么丑,只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

64、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65、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萃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生活和工作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利,是灵魂对精神的升华!

66、人生一世,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但这又谈何容易呢!

67、假如"心如明镜台"的比喻可以借用,她就要勤加拂拭,抹去一切尘埃。

68、惭愧常使人健忘,亏心和丢脸的事总是不愿记起,因此也很容易在记忆的筛眼里走漏的一干二净。

69、夫妻该是终身的朋友,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是知心的朋友,至少也该是能做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情人而非朋友的关系是不能持久的。夫妻而不够朋友,只好分手。

70、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71、一个人有所不足,就要自欺欺人。一句谎言说过三次就自己也信以为真的。

72、我大声呼喊,连名带姓地喊。喊声落在旷野里,好像给吞吃了似的,没留下一点依稀仿佛的音响。彻底的寂静,给沉沉夜色增添了分量,也加深了我的孤凄。

73、父亲说,没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我却不放心。只问自己的喜爱,对吗?我喜欢文学,就学文学?爱读小说,就学小说?父亲说,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74、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75、常言"彩云易散",乌云也何尝能永远占领天空。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

76、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其实是读不懂书的。

77、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

78、希望的事,迟早会实现,但实现的希望,总是变了味的。

79、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

80、刚开始是假装坚强,后来就真的坚强了。

81、故人笑比中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

82、她的条件并不苛刻,只是很微妙。比如说,她要丈夫对她一片忠诚,依头顺脑,一切听她驾驭。他却不能是草包饭桶,至少,在台面上要摆得出,够得上资格。他又不能是招人钦慕的才子,也不能太年轻,太漂亮,最好是一般女人看不上的。他又得像精明主妇用的老妈子,最好身无背累,心无挂牵。

83、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84、懒惰也是天生的,勤奋需自己努力,一放松就懒了。

85、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86、名声,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87、或者为此,风一辈子不能平静,和人的感情一样。

88、只记得一句时常萦回心头的话:人在当时的处境中,像漩涡中的一片落叶或枯草,身不由己。不错啊,人做得了主吗?

89、钟书陪我大笑,是了解我的笑,承认我笑得不错,也带着几分得意。

90、说老实话,我觉得与其骂人,宁可挨骂。因为骂人是自我表演,挨骂是看人家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表演--表演他们对我的心意,而无意中流露的真情,往往是很耐人寻味的。

钱钟书名言

钱钟书名言:

1、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钱钟书《人 鬼 兽》

2、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钱钟书 《围城》

3、?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钱钟书 《围城》

4、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钱钟书 《围城》

5、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钱锺书 《围城》

6、好东西不用你去记,它自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钱锺书《围城》

7、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钱锺书《写在人生边上?》

8、旅行最实验得出一个人的品行。旅行时最劳顿麻烦,叫人本性毕现。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结交做朋友。

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钱锺书《围城》

钱钟书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谈什么是庸俗 谁可以提供文章

钱钟书:《论俗气》
找遍了化学书,在炭气、氧气以至于氯气之外,你看不到俗气的。这是比任何气体更稀淡、更微茫,超出于五官感觉之上的一种气体,只有在文艺里和社交里才能碰见。文艺里和社交里还有许多旁的气也是化学所不谈的,例如寒酸气、泥土气。不过,这许多气都没有俗气那样难捉摸:因为它们本身虽然是超越感觉的,它们的名字却是藉感觉中的事物来比方着,象征着;每一个比喻或象征都无形中包含一个类比推理(analogy),所以,顾名思义,你还有线索可求。说到酸气,你立刻联想着山西或镇江的老醋;说起泥土气,你就记忆到夏雨初晴,青草池塘四周围氤氲着的气息。但是俗气呢?不幸的很,“气”已是够空虚的了,“俗”比“气”更抽象!所以,有亚尔特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先生的机伶,在《文学中之俗气》(Vulgarity in Literature)那本小册子里,他也不能抓住俗气,像孙行者抓住妖风一般,把鼻子来辨别滋味。
赫胥黎先生以为俗气的标准是跟了社会阶级而变换的;下等社会认为美的,中等社会认为俗不可耐,中等社会认为美的上等社会认为俗不可耐,以此类推。又说:“俗气就是流露出来的一种下劣性”(vulgarity is a lowness that proclaims itself)。这上中下阶级想是依照知识程度来分的,每一个阶级又分好多层,上等之上,下等之下,还有阶级,大概相当于利馥丝(Q.D.Leavis)《小说与读者》(Fiction and the Reading Public)一书中高眉(highbrow)、平眉(middlebrow)、低眉(lowbrow)的分别;若说根椐银行存款的多少来判定阶级,赫胥黎先生断不至于那样势利的。
俗气跟着社会阶级来变换的,不错!不过,赫胥黎先生的说法只让我们知道俗气产生的渊源(origin),没有说出俗气形成的性质(nature),只告诉我们怎么样有俗气,并没有讲清什么是俗气。“一种下劣性”是什么,我们根本就不懂;把它来解释俗气,真是ignotum per ignotius了。因此,我们的问题是:上等社会批评东西“甲”俗,中等社会批评东西“乙”俗,下等社会批评东西“丙”俗,(尽许此阶级认为俗的就是较下的阶级认为美的),它们批评为俗的东西虽不同,它们批评为俗是相同的,这个相同是到什么程度?换句话说:当一个上等社会的代表(typical)人物看见他认为俗的事物时,一个中等社会的代表人物看见他认为俗的事物时,和一个下等社会的代表人物看见他认为俗的事物时,他们三个人的心理反应或感想一定是相同的,否则决不会同声说:“俗!”这三个不同的事物中有什么相同的品质使这三个不同的人发生相同的感想?对于清洁成癖的人,天下没有一桩东西是不脏的;同样,俗的东西的多少也跟一个人的风雅的程度成为正比例,但是,不管他评为“俗”的东西的数量的大小,这许多东西里一定有一个像算学中的公因数(common factor),做他的批评的根椐。
赫胥黎先生讨厌坡(Edgar Poe)的诗,说它好比戴满了钻戒的手,俗气迎人。这一个妙喻点醒我们不少。从有一等人的眼光看来,浓抹了胭脂的脸,向上翻的厚嘴唇,福尔斯大夫(Falstaff)的大肚子,西哈诺(Cyhano)的大鼻子,涕澌交流的感伤主义(sentimentality),柔软到挤得出水的男人,鸳鸯蝴蝶派的才情,苏东坡体的墨猪似的书法,乞斯透顿(Chesterton)的翻筋斗似的诡论(paradox),大块的四喜肉,还有——天呀!还有说不尽的etc.etc.,都跟戴满钻戒的手一般的俗。这形形色色的事物间有一个公共的成分——量的过度:钻戒戴在手上是极悦目的,但是十指尖尖都拶着钻戒,太多了,就俗了!胭脂擦在脸上是极助娇艳的,但是涂得仿佛火烧一样,太浓了,就俗了!肚子对于人体曲线美是大有贡献的,但是假使凸得像挂了布袋,太高了,就俗了!以此类推。同时我们胸中还潜伏一个道德观念:我们不赞成一切夸张和卖弄,一方面因为一切夸张和卖弄总是过量的,上自媒人的花言巧语,下至戏里的丑表功,都是言过其实、表过其里的。另一方面也因为人家的夸大反衬出我们的渺小来,所以我们看见我们认为过当的事物,我们不知不觉地联想到卖弄,不管那桩事物确是在卖弄(像戴满钻戒的手)或是出于不得已(像大肚子)。因此,我们暂时的结论是:当一个人认为一桩东西为俗的时候,这一个东西里一定有这个人认为太过火的成分,不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这个成分的本身也许是好的,不过假使这个人认为过多了(too much of a good thing),包含这个成分的整个东西就要被认为俗气。所以,俗气不是负面的缺陷(default),是正面的过失(fault)。骨瘦如柴的福尔摩斯是不会被评为俗的,肥头胖耳的福尔斯大夫便难说了。简单朴实的文笔,你至多觉得枯燥,不会嫌俗的,但是填砌着美丽词藻的嵌宝文章便有俗的可能。沉默冷静,不会应酬的人,你至多厌他呆板,偏是有说有笑,拍肩拉手的社交家顶容易变俗。雷诺尔慈(Joshua Reynolds)爵士论罗马宗和威尼斯宗两派绘画的优劣,也是一个佐证:轻描淡扫,注重风韵(nuance)的画是不会俗的,金碧辉煌,注重色相(couleur)的画就迹近卖弄,相形之下,有些俗气了。批评家对于他们认为“感伤主义”的作品,同声说“俗”,因为“感伤主义是对一桩事物过量的反映(a response issentimental if it is too great for the occasion)——这是瑞恰慈(I.A.Richards)先生的话,跟我们的理论不是一拍就合么?俗的意思是“通俗”,大凡通俗的东西都是数量多的,价钱贱的;照经济常识,东西的价值降贱,因为供过于求,所以,在一个人认为俗的事物中,一定有供过于求的成分——超过那个人所希望或愿意有的数量的成分。从“通俗”两个字,我们悟到俗气的第二个特点:俗的东西就是可以感动“大多数人”的东西--此地所谓“大多数人”带着一种谴责的意味,不仅指数量说,并且指品质说,是卡莱尔(Carlyle)所谓“不要崇拜大多数”(don’t worship the majority)的“大多数”,是易卜生(Ibsen)所谓“大多数永远是错误的”(a majority is always wrong)的“大多数”。
综括以上来说,假使一个人批评一桩东西为“俗”,这个批评包含两个意义:(一)他认为这桩东西组织中某成分的量超过他心目中以为适当的量。(二)他认为这桩东西能感动的人数超过他自以为隶属着的阶级的人数。

我们的结论并不跟赫胥黎先生的意见相反。事物本身无所谓雅俗,随观者而异,观者之所以异,由于智识程度或阶级之高下;Tout est relatif,是的!不过,不论它是什么东西,只要它被评为“俗”,不论你是什么阶级的人,只要你评它为“俗”,那末,你对它的心理反应逃不出上面的方式,Voila le seul principe absolu!

我们的俗气说似乎此山潭野衲(Santayana)教授的也来得彻底。山潭野衲教授说俗气就是自相矛盾(innercontradiction),例如老太婆戴了金丝假发,垢腻的手戴满了珠宝,彼此间不能调和。对于这种理论,我们有两个批评,第一:照山潭野衲教授的说法,我们看见怪(grotesque)物时的感想,跟我们看见俗物时的感想,简直是一是二,没有分别了。把相矛盾的、不和谐的分子硬拼在一起,是我们认为怪相的造因,不是俗气的造因。假使我们觉得戴假发的老太婆或戴珠宝的脏手有俗气,我们并非为金丝发的浓厚跟老太婆的干瘪不配,我们只感到老太婆还妆着那许多如火如荼的头发,太过了,我们也并非为脏手跟珠宝不称,我们只是感到这样呕人的手还要妆饰,太不知量了,太过了。第二:山潭野衲教授的说法至多只能解释两个成分的相反(contrast)是俗气,不能解释为什么一个成分的增加(intensification)也是俗气,只能解释污秽的手戴满了珠宝(他自己的例)是俗,不能解释不污秽的手戴满了珠宝(赫胥黎的例)也是俗。当然,你可以说上面所举的各例也能用自相矛盾来解释的,譬如两颊施朱,本求美观,但是浓涂厚抹,求美而反得丑,那就是自相矛盾了。不过,我们进一步问,为什么求美而得丑呢?还不是因为胭脂擦得太过么?还不是须要我们的过量说来解释么?

从求美而得丑,我们立刻想到求雅而得俗的矛盾现象——《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中杜慎卿所谓“雅的这样俗”,《随园诗话》所谓:“人但知满口公卿之人俗,而不知满口不趋公卿之人更俗。”这种现象是起于不自然的装腔作势;俗人拼命学雅,结果还是俗。夏士烈德(Hazlitt)的俗气说便以此为根据的。夏士烈德以为一切天然的(natural)、自在的(spontaneous)东西都不会俗的,粗鲁(grossness)不是俗,愚陋(ignorance)不是俗,呆板(awkwardness)也不是俗,只有粗鲁而妆细腻,愚陋而妆聪明,呆板而妆伶俐才是俗气。所以俗人就是装模作样的人(The truly vulgar are the herd of pretenders to what is not natural to them)。这种说法也没有我们来的得彻底。照夏士烈德的理论,我们觉得一桩东西俗,是因为它的“妆”(affectation)。不过,我们何以知道它是“妆”呢?粗人妆细腻就是为了要遮盖他的粗,决不肯承认他的细腻是妆出来的。我们所以觉得他俗,觉得他“妆”,觉得他妆出来的细腻跟他本性的粗鲁相矛盾(innercontradiction),还是因为他的细腻得太过火了。天生细腻的人所随便做的事,学细的粗人做的特别小心,以引起人家的注意,证明他的不粗;而偏是人家注意到他的特别小心,便知道它的细腻是学来的,不是生就的。好比说外国话极好的人,往往比说那国话的土人更成语化(idiomatic),这一点过度的成语化反而证明他的非本国籍。一切妆腔都起于自卑心理(inferiority complex),知道自己比不上人,有意做出胜如人的样子,知道自己卑下,拼命妆着高出自己的样子,一举一动,都过于费力(over-emphasis),把外面的有余来掩饰里面的不足,诸葛亮的“空城记”就是一个好例,司马懿若懂得心解术,决不会上当,从诸葛亮过乎寻常的镇静,便看得出他的镇静是“妆”的,不是真的。所以,妆腔说也要以过量说为根椐的。我们上面说卖弄的所以俗,是在言过其实、表过其里,妆腔也是如此。《石林诗话》说郑谷的诗“格力适堪揭酒家壁,为市人书扇耳!天下事每患自以为工处,着力太过,何但诗也!”魏禧《与友论文书》道:“着佳言佳事太多,如市肆之列杂物,非不炫目,正嫌有市井气耳!”卖弄妆腔以及一切有“市井气”或俗气的事物就坏在“太过”、“太多”两点。A little more and how much it is!

俗人并不反对风雅的,他们崇拜风雅,模仿风雅,自以为风雅。没有比“雅的这样俗”的人更雅了,他们偏是“雅的这样俗”;古代的Précieuses Ridicules,现代的Not-very-intelligentsia,都是此等人物。我们每一个人都免不了这种附庸风雅的习气。天下不愁没有雅人和俗人,只是没有俗得有勇气的人,甘心呼吸着市井气,甘心在伊壁鸠鲁(Epicurus)的猪圈里打滚,有胆量抬出俗气来跟风雅抵抗,仿佛魔鬼的反对上帝。有这个人么?我们应当像敬礼撒旦(Satan)一般的敬礼他。

(原载《大公报》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四日)

关于夏收的诗句

1.关于芒种的诗句有哪些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

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

梅黄时节怯衣单,五月江吴麦秀寒。

香篆吐云生暖热,从教窗外雨漫漫。

及时趁芒种,散著畦东西。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诗人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诗人感情: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琬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其他著名诗歌:

示儿

宋代: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描写初夏时农忙景象的诗句宋·翁卷《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今译】乡村四月里闲人很少,刚刚忙完采桑养蚕,又忙插秧。

【赏析】本篇写初夏农忙景象。农历四月,三麦登场,秧苗正绿,农民们刚收完麦子又忙着插秧。可是在江南农村,又多了一桩采桑养蚕的农活。唐代王维《新晴野望》诗云:“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意相近,却不及这里写得鲜明疏快。宋人秦观《田居四首》其二写初夏农忙,用了一百字,却没有此二句写得简练概括。它语言明白如话,酷似民歌,虽含蓄不足,却情韵悠然,堪称佳句。

3.跟农业有关的诗句雨水与农业 春雷响,万物长。

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

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麦怕清明连夜雨。 夏雨稻命,春雨麦病。

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 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

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 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一阵太阳一阵雨,栽下黄秧吃白米。 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三伏要把透雨下,丘丘谷子压弯桠。 伏里一天一暴,坐在家里收稻。

秋禾夜雨强似粪,一场夜雨一场肥。 立了秋,那里下雨那里收。

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丢。 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下雨烂谷箩。 气温与农业 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四月不拿扇,急煞种田汉。 夏作秋,没得收。

五月不热,稻谷不结。 六月不热,稻子不结。

六月盖被,有谷无米。 三伏不热,五谷不结。

铺上热得不能躺,田里只见庄稼长。 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人往屋里钻,稻在田里窜。 人热了跳,稻热了笑。

人怕老来穷,稻怕寒露风。 遭了寒露风,收成一场空。

晚稻全靠伏天长。秋热收晚田。

麦里苦虫,不冻不行。 冻断麦根,挑断麻绳。

冷收麦,热收秋。 降雪与农业 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

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大雪飞满天,来岁是丰年。

大雪下成堆,小麦装满屋。 今冬大雪飘,明年收成好。

大雪兆丰年。 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冬雪一条被,春雪一把刀。 腊雪如盖被,春雪冻死鬼。

冬雪是麦被,春雪烂麦根。 冬雪是被,春雪是鬼。

冬雪年丰,春雪无用。 春雪填满沟,夏田全不收。

雪化水成河,麦子收成薄。 春雪流成河,人人都吃白面馍。

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 寒损根,霜打头。

桑叶逢晚霜,愁煞养蚕郎。 晚霜伤棉苗,早霜伤棉桃。

棉怕八月连天阴,稻怕寒露一朝霜。 荞麦见霜,粒粒脱光。

八月初一雁门开,大雁脚下带霜来。 寒潮过后多晴天,夜里无云地尽霜。

北风无露定有霜。 霜打片、雹打线。

风刮一大片,雹打一条线。 春旱谷满仓,夏旱断种粮。

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 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

圩里干死怕淹,山里淹死怕干。 不怕种子旱,就怕秋苗干。

不怕旱苗,只怕旱籽。 三年收两头,锅巴盖墙头。

圩田好种,梅雨难过。 圩田好作,五月难过。

圩田隔夜是荒年。 水荒头,旱荒尾。

水荒百日,旱荒一年。 水荒一条线,旱荒一大片。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物候与农业(以指示作物为指标预报农时) 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杨叶拍巴掌,老头压瓜秧。 杨树叶拍巴掌,遍地种高粱。

杨叶钱大,快种甜瓜;杨叶哗啦,快种西瓜。 杨叶如钱大,遍地种棉花。

杨叶钱大,要种黄瓜。 飞杨花,种棉花。

柳絮扬,种高粱。 柳毛开花,种豆点瓜。

柳絮乱攘攘,家家下稻秧。 柳芽拧嘴儿,山药入土儿。

柳絮落,栽山药。 柳絮落地,棉花出世。

桐叶马蹄大,稻种下泥无牵挂。 桐树开花,正种芝麻。

桐树花落地,花生种不及。 桐花落地,谷种下泥。

椿芽鼓,种秫秫。椿芽发,种棉花。

椿树头,一把抓,家家户户种棉花。 椿树盘儿大,就把秧来下。

枣芽发,种棉花。枣芽发,芝麻瓜。

枣儿塞住鼻窟窿,提着耧腿耩豆种。 枣儿红肚,磨镰割谷。

榆挂钱,好种棉。榆钱鼓,种红薯。

榆钱唰唰响,种子耩高粱。 榆钱黄,种谷忙;杨絮落,种山经。

桃花开,李花落,种子包谷没有错。 桃花开,杏花败,李子开花卖薹菜。

桃树开花,地里种瓜。 桃花落地,豆子落泥。

犁花香,早下秧。 揪花开,谷出来。

揪花开,麻出来。 七里花香,回家撒秧。

大麦上浆,赶快下秧。 柿芽发,种棉花。

麦扬花,排黄瓜。 秧摆风,种花生。

竹笋秤杆长,孵蚕勿问娘。 四月八,苋莱掐,四乡人家把秧插。

四月南风大麦黄,才了蚕桑又插秧。 荷叶如钱大,遍地种棉花。

荷花菡,犁耙乱;荷花开,秧正栽。 菊花黄,种麦忙。

椹子黑,割大麦。 麦黄杏子,豆黄蟹子。

枇杷开花吃柿子,柿子开花吃枇杷。 木瓜开花种小豆,小豆开花收木瓜。

高粱熟,收稻谷。 以指示动物为指标预报农时 布谷布谷,赶快种谷。

斑鸠咕咕,该种秫秫。 蛤蟆叫咚咚,家家浸谷种。

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青蛙打鼓,豆子入土。 蚕做茧,快插秧。

蚕老棋子黑,准备割大麦。 蚊子见血,麦子见铁。

黄鹂唱歌,麦子要割。 知了叫,割早稻。

知了喊,种豆晚。 蚱蝉呼,荔枝熟。

黄鹂来,拔蒜薹;黄鹂走,出红薯。 燕子来,种苋菜。

小燕来,摧撒秧,小燕去,米汤香。 小燕来,抽蒜薹;大雁来,拔棉柴。

大雁来,种小麦。 哈气种麦,不要人说。

嘴哈气,麦下地。 肥料与农业 肥料建设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粪是农家宝,庄稼离它长不好。 种田无它巧,粪是庄稼宝。

粪是土里虎,能增一石五。 粪是庄稼宝,缺它长不好。

种地没有鬼,全仗粪和水。 粪草粪草,庄稼之宝。

种地无巧,粪水灌饱。 庄稼要好,肥料要饱。

庄户地里不要问,除了雨水就是粪。 。

4.关于写农忙场景的诗一、《国风·豳风·七月》(节选)先秦·佚名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毕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饁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描绘的是一幅瑰丽的农耕图,叙述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并记载了当时的农业知识和生产经验。

译文: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

二、《归田园居》(其三)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陶渊明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抒写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享受田园劳作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全诗平淡、质朴、自然、清新,言简意长,真挚感人。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三、《锄禾》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四、《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这首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的情景。而勤劳的青壮年农民在南岗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农活。诗中浸透着对劳动者的深切关怀和同情,实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诗篇。

五、《四时田园杂兴》(节选)宋·范成大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范成大这首诗写出了农民收获的欢乐和劳动的愉快。而他在另一首同题诗里又是这样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他把那种男耘田,女织麻,孩童也学种瓜等几幅饶有意趣的农家生产小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5.十句关于“夏”的诗句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6.关于大暑的诗句有哪些1、《扇》

[宋] 谢枋得

蒲葵也解归掌握,纨素未应捐箧中。

莫把暗尘涴明月,好驱大暑来清风。

2、《萤》

[唐] 徐夤

月坠西楼夜影空,透帘穿幕达房栊。

流光堪在珠玑列,为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黄卷字,轻轻化出绿芜丛。

欲知应候何时节,六月初迎大暑风。

3、《题束季博山园二十首·安乐窝》

[宋] 牟巘五

冷石眠夏天,冰室透毛骨。

所以安乐窝,大暑苦不出。

4、《和王定国二首一》

[宋] 晁补之

可怜好月如好人,我欲招之入窗户。

人言明日当大暑,君看繁星如万炷。

想君映月读书时,清似列仙臞不肥。

我正甘眠愁日出,朝骑一马暮还归。

5、《似贤斋竹》

[宋] 曾几

大暑不可度,小轩聊复开。

只消看竹坐,不必要风来。

岂待迷时种,何妨腊月栽。

叶端须雨打,有句索渠催。

6、《登殊亭作》

[唐] 元结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7、《骤雨》

[当代] 钱钟书

大暑陵人酷吏尊,来苏失喜对翻盆。

雷嗔斗醒诸天梦,电笑登开八表昏。

忽噫雄风收雨脚,渐蜷雌霓接云根。

苍苍似为归舟地,试让前滩水涨痕。

7.关于霜降的诗句有哪些《蒹葭》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年代: 宋 作者: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早冬游王屋,自灵都抵阳台上方望天坛,偶吟》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霜降山水清,王屋十月时。石泉碧漾漾,岩树红离离。

朝为灵都游,暮有阳台期。飘然世尘外,鸾鹤如可追。

忽念公程尽,复惭身力衰。天坛在天半,欲上心迟迟。

尝闻此游者,隐客与损之。各抱贵仙骨,俱非泥垢姿。

二人相顾言,彼此称男儿。若不为松乔,即须作皋夔。

今果如其语,光彩双葳蕤。一人佩金印,一人翳玉芝。

我来高其事,咏叹偶成诗。为君题石上,欲使故山知。

《梨》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

未尝蠲夏渴,长见助春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9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