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当我们开始学会妥协与接受

金钱草 2023-07-27 13:25:42

我们都曾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

不相信生老病死,不在意爱恨情仇。

时隔多年,

却发现我们早已潜移默化地开始接受很多事情,

无论是好,还是坏。

▽小时候我记得自己特别特别特别讨厌吃苦瓜,恰好我妈那个时候,又特别爱做有苦瓜的菜。所以每次吃饭,我做的最大让步是只吃三块,而且是特别小的三块,我扒拉着饭,把苦瓜不嚼就咽进肚子里。

儿时的夏天,吃苦瓜是我最不能接受的事情。无论我妈怎么苦口婆心说苦瓜有多少的好处,我却丝毫不动摇。

二十多年后,我开始学会了妥协与接受。

最大的改变是,过年家里聚会的时候,我妈惊奇得说,我儿子竟然会主动吃苦瓜了,小时候我要跟在身后喂他,他也不肯吃一口。我一下子发现,时间其实在推着我们往前走,也让我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很多东西。

那些东西可能在年少时让你嗤之以鼻,却在若干年后,主动或者被动地让你接受了。可能是一道菜,可能是一件事,也可能是一个人。渐渐发现我们不像小时候那样,能随意抒发自己的情感了,我们考虑的方面越来越多,我们也开始接受从前不能接受的很多事情,无论好与坏。

你发现了吗 长大后的我们,不再认为有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了。

你看到那些在工作中霸道而强势的人,你觉得那个人怎么那么难接触。可是当你听到他曾经被人欺负,而学会变得强势,不再受人欺负。却又有一点同情他,觉得也可以理解。你明白每个人其实都有苦衷,有的人选择表露出来,跟别人说,“你看我多可怜”。而有的人却藏在里心里,把自己长成了一只刺猬,不再给人欺负的机会。

我们开始学会接受很多事情,我们知道人会分好几面,一面给工作,一面给生活,一面给家庭。我们知道每个人其实都有苦衷,只是说与不说的问题罢了。我们知道,苦瓜其实真的很苦,但谁的生活,又没有苦过呢

后来的后来,我开始接受以前可能不会接受的事情,也明白无论时间与命运,都只是对我们相对的公平,而做不到绝对的公平。时间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们,我们也悄无声息地接受了生活。

接受,是我们适应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生存手段,哪怕和最初的自己会相悖。没关系,别在意,因为,我们都变了。

ENDING SONG

梁晓雪-我们都变了

一期不够,再听几期

夜深了,讲个故事给你听啊

第一次,好难忘

对方鼓起勇气撤回了一条消息

文字| 泽南

编辑 | 薄荷

配图| 堆糖

想说什么,评论区见

▼【听友福利】点击 ,享满 199-100 超值价格购书

初学瑜伽心得(二) 认识瑜伽

文/跨浪

什么是瑜伽?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这种问题也轮不到我来回答,自行百度吧。但是我打赌,你看完之后仍然是一头雾水。我只想说,永远不要拿数学的逻辑来理解常识性的问题。例如,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语文?什么是历史?

为了看出差异,举一个例子,什么是偶数?

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实在是太简单了,即2n。
用语言来表达就略显复杂了。可以说,能被2整除的整数是偶数。也能反着说成 在整数中,偶数是可以被2整除的数。当然,还能说成2的整数倍,或,2的倍数等等。

随着时间的更替,某些文字的含义可能发生变更时,便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假如,一个不知道“偶数”定义的人,只凭字面理解,会不会理解成,“偶然的数、随机数”?我想是有可能的吧。

大家都知道佛教是印度传过来的外来宗教,也都知道胡说八道是在胡扯的意思,但应该少有人知道,胡说八道的原意是指,胡人讲解佛经中的八正道。还有个例子就是,一叶蔽目和一叶障目这两个成语。一叶蔽目不见泰山,我们很熟悉就不说了,一叶障目的出处是《笑林》中讽刺书呆子的小故事,内容类似掩耳盗铃。但大家都认为它俩意思差不多,于是许多词典上也就变成一个意思了。

基于逻辑出发的计算机,对2n表达的偶数当然不会出现理解偏差,但是对常识性问题就头疼了。假设,计算机已经知道,前美国总统是奥巴马。但是我们问它,美国现在有没有总统?奥巴马是哪国人?这类常识性问题时,电脑是很难答上来的。

我们感性的认知模式虽然有点不靠谱,而且通常对一个事物的外在形式,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误解。例如,“瑜伽那是女人练的”又或是“我不练力量,那是男人练的,我才不想长那么大的肌肉”。但这都没关系,谁让我们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人类呢。随着了解程度的增加,认知会逐渐更替的。

所以,我们在问什么是瑜伽这类问题时,不如先想想熟悉的事物。如,什么是论语?设想一下,我们回到春秋时代,碰到孔子,问他老人家知道《论语》吗?学过国学吗?老夫子一定满脸无辜地说他孤陋寡闻。所以,《道德经》云:“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瑜伽也是一样,经过历史的沉淀,到了公元前300年,由巴坦加里整理出《瑜伽经》,因为他是男人,所以成了瑜伽之父。

其实,认识任何事物的最佳途径,就是体验。融入之后,再用智慧,去填充自己对它的认识。

别人说什么都没用,也不重要。就像数学家对数学的理解,和常人所认识的数学一定有着维度上的差异。所以了,你认为什么是瑜伽,那它便是瑜伽。就像我走进静态操房,对老师说,我想拉伸一下僵硬的肌肉。“好啊,瑜伽可以的。”也有人说,老师我想减肥。“好啊,没问题。”太累了,老师我想放松一下。“好,欢迎。”至于,瑜伽的流派,慢慢就知道了。

最怕的就是有些人,还没了解便说,“我身体太硬,不适合练瑜伽。”《道德经》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肉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练习瑜伽体式,就是让不该僵硬的身体软下来。

所以,想认识瑜伽,就只能通过瑜伽来认识瑜伽。过去的印度人,自己并不注重历史。后世的印度文化史,是在十八世纪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才由欧洲的学者们开始搜集中古以后的残余资料,并以推测为考证,处心积虑地建立起它的体系,此须再加小心地求证于我国佛经所保存的资料。现在大多数人,包括我,所接触的瑜伽,应该都是21世纪,从美国兴起的健身瑜伽。它更科学的剖析了体式,根据骨骼、肌肉、呼吸这些运动系统,使体式变得更合理,也让瑜伽脱离了宗教色彩,变得更纯粹。但或多或少都会提到,瑜伽有八阶(八支):持戒、遵行、体式、调息、感官内收、凝神、冥想、禅定。

这里我觉得持戒很有意思,在沙吉难陀解释的《瑜伽经》中提到,“有些译者会把不造成痛苦翻译成不杀害”。实际上,不造成痛苦的范围更大,包括语言。被伤害范围也包括自己,例如体式中也不要对自己暴力,慢慢来。体式在第三阶,调息第四阶。第一二阶的道德、心理要求就已经很高了,配合体式和呼吸慢慢提高素质吧,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余高大上的境界,我们看看就可以了。

在学习瑜伽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与已有知识相矛盾的地方。最明显的莫过于,“唯物”和“唯心”。那么多年的政治课告诉我们,“物质是本源,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直到学管理学时,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他把“自我需求”,放在了最高一层。

实际上,在认知过程中,当我们开始认识,树、钻石、黄金、钱这些物质时,通常都是指与我们自身建立的关系。我们认识的树,是“人类生活中的树”,或许在自然界中的树,恰巧和我们的认识一样。但我们认识的钻石、黄金,一定是“人类生活中的钻石、黄金”。钱就更不用说了,离开人类世界完全没有意义。

过于玄妙的东西,当故事听一下,无法轻易评判。在接受许多无法接受的信息时,我们其实不用一开始就去评判对与错,用我们的智慧去分析就可以了。这个世界的意义,始终要由我们自己去定义。不知不觉又想起电影中那些可悲的反面角色了。如,灭霸。他有理想、有能力、敢行动,一个响指之后,便开始欣赏落日余晖……嗯,没错,世界的意义要我们自己去定义。

瑜伽毕竟是一个整体,有着丰富的哲学知识,按课程分最起码有思想品德、体育、音乐、美术、心理学等课程。就拿心理学来说,无论是佛洛伊德,谈潜意识、真我;或埃里克森的心理变化的八个阶段;还有曾经追随佛洛伊德,后来创立了个体心理学的阿尔弗雷德;以及萨提亚对冥想的研究,都能看到瑜伽的影子。也都可以用来辅助瑜伽的练习。

关于能量。目前我所能理解的能量,书籍经典、空气、人等等都具备能量,只是语汇不同。在说能量场时,可能是指氛围。在读书的时候,我们获取的是知识,知识就是能量。在学习任何事物时,模仿是唯一的途径,说明被模仿的对象,无论是字帖、名画、配方还是体式,都具备一定能量。说到空气中的能量或许大家会想到氧气,但我们都知道纯氧也蛮危险的,所以空气中其他气体也有着能量。这些能量我们只能暂时借用,无法直接拥有,必须通过不断练习把它转化为自己的能量。就像,经常听到学画的人说,自己临摹还行,写生也过得去,创作太难了。这不是非常正常的事吗?临摹时,借势于前人。写生时,借势于自然。待到创作时,作品就会展现出自己的能量了。能量的大小也各不相同,就像我之前引用“老子”那句话,他老人家说的,自然是经典。要是我说“人初生都是柔软的,只有死人才是硬的”,估计隔着屏幕你也要骂我几句。所以,只能借他老人家的威名用用。毕竟,有些人轻咳一声,大地为之颤抖;有些人倾尽所有,掀不起半点风浪。

最后说回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自我需求。瑜伽就在这一层,不断的追寻自我。目前,我对瑜伽的认识,就是它能让我的思想与身体建立联接,认识到自己的僵硬、不断的探索自己。通过唱诵,能感受到脊柱、额骨与之共振,是种蛮神奇的感受。在体式、冥想中不断的关注自己身体,学会妥协、接受,善待自己,何乐而不为。

感谢瑜伽!

青春?巧克力

青春,是藏在我们心中深处最纯洁,最美的回忆……

胖嘟嘟的小婴儿窝在妈妈的怀里,他咿咿呀呀叫着,探出肥肥的小手,在空中胡乱挥动,仿佛在期待青春的来临;

正值花期的我们,春日里雨中漫步,夏日时奔跑,秋日间嗅着稻花香,冬日时彼此依偎。我们就像一位小富翁,尽情挥霍着青春;

终日忙碌工作的白领们,夜深人静,抿一口苦涩的咖啡,在昏黄的灯光中,怀念着昔日,然后,回忆埋没在敲击键盘的嘀嗒声中;

摇椅轻晃,年迈脸上皱纹遍布,迎着一道柔和的阳光,洒在沧桑的脸上,发白的发丝中,回想青春,不由轻轻一笑,摇椅轻晃……

青春,甜蜜如斯,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留恋,怀念。就像甜腻的巧克力,自身不断散发诱人的香气。

春天·夏天

当青春开始萌芽,春天为它展开温暖的怀抱,鸟儿蝴蝶常伴左右,雨滴滋润,,柔风抚慰,蔚蓝天空作被子,翠绿大地为床。也许,这种生活太安逸,太美丽,刚萌芽的生命生活在层层关爱的保护膜中,却不自知。开始蠢蠢欲动,开始以自我为中心,开始意图离开这片土地的荫护。可笑,认为自己什么都行;不自量力,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不自知中,伤害了很多人;不自知中,辜负了身边人的期望。伤害了,那两位血浓于水,世界上最爱你的双亲的心。用自己的.手伤害自己。

仿佛,这个时候的青春,就像夏天里的巧克力。我总认为,巧克力不是属于夏天,它忍受不了夏天炙热高温。每当心怀兴奋拆开包装纸时,里面融成一团的巧克力缠附着彼此,还一点一点滴落下来。本想开心享受巧克力,结果粘得手指,嘴巴到处都是。这时,多么甜蜜的巧克力也在这炎热无比的夏天里,显得麻烦,变得讨厌。

青春,总要踏过一片荆棘,脚踩着尖刺,脸畔被划破,发丝被扯断,狼狈不堪走过去后,那伤心的回忆,连回看的勇气也没有,连回想被自己伤害的人的勇气也没有。

秋天·冬天

渐渐,年少轻狂的青春离我们远去。当我们开始明了人情世故,开始学会妥协,开始缅怀过去时,青春已慢慢淡成季节转角浅浅的背景音乐。纵然,萌芽的青春多么支离破碎,时间总会将其一点一点冲失。犹记得,当日曾自己对自己说,别让今天的泪白流。感谢身边的人,我们伤痕累累后,反省,改变,等候。还怀疑自己坚持,最后会不会只换来枯枝败叶。但他们十分用心的栽培我们,从不怀疑这种坚持信念是否有回报,一如既往的以爱灌溉这棵任性的花儿。

秋天,硕果累累,不由嗅到几分成熟的味道。终于,青春这一果实成熟了,经过风吹雨打,敌人侵蚀,自我突破,最后,泛着磨练后耀眼的光芒,散发一股诱人的清香。

我们用爱,酿成醇酒时,昔日怎么不美好也终过去。吁一口气,泪流下来。也许,青春,是针尖上的美丽,刺痛般的美丽。

巧克力,是冬天的孩子。在寒冷瑟瑟的隆冬里,缩在被窝里,喝一杯暖暖的可可,这杯热巧克力,使空气变得甜蜜了,使我们冰冷的身躯变得温暖。巧克力,熬过了炙热难耐的夏天,度过寂寞寥寥的秋季,终于迎来了属于它的冬天。就像,青春终于收成正果,迎来硕果的秋季。

爱,一直都在

走过春夏秋冬,伤痛,或许早就忘记了。更深刻的是,我们从不自量力走向懂事的过程中,很多人以爱来回应我们的叛逆,以泪冲刷我们心中的戾气。他们不断用手来抚慰我们,不断以行动证明,爱,其实一直都在。

青春的巧克力,甜蜜诱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9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