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懂得一点套路,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文/

1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你会慢慢发现,一个人的思考模式和做事能力与知识储备是密切相关的。去街角一家开了20多年的小店买芝麻酱,没带钱,问老板可不可以微信支付,他说:“我不会!儿子给我装上了,俺还是弄不懂那玩艺儿。用不了!”
老板才50多岁,就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固执地认为自己“学不会微信”,也没有支付宝。客户去买东西,只能付现金。好在我在这个地方住了十几年,常打交道的商贩已经混得脸熟,不带钱可以“刷脸”赊账,下次再给。陌生客户去买东西,就没那么方便了,不带钱肯定就走掉了(客户流失)。说实话,如今出门带现金的年轻人真的是越来越少了,我让闺女去门口小超市买袋盐,给她3块钱硬币她都嫌弃,非得带着手机。
《隐性逻辑》里说:“我们需要用新的知识消除旧的模式,然后用更新过的行为代替旧的行为模式。”如果小店老板愿意切换一下自己的思考模式,就会很愉快地接受一种新的收款方式,并且像旁边的水果摊老板一样感叹“太方便了!”
我决心做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人,所以愿意接受并尝试新鲜事物。这样做有一个坏处就是会用自己的思维定势和所谓的“标准”去评判别人,虽然有时不会表达出来,脑海里还难免有给别人建议的想法。比如我就建议那个老板“用微信,一学就会……”这也是我需要内省的地方。
“为什么总是在找别人的问题 ”“为什么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这也是《隐性逻辑——教你快速切换思考方式》一书中的问题。
书中列举了21个生活中常见的思考场景。作者卡尔 诺顿(Carl Naughton)是德国语言学家,教育心理学领域的讲师,在科隆大学从事过教学与研究工作,他还是一家公司的创始人,是有20多年舞台经验的演员。作者结合认知心理学和最新的大脑神经科学,帮我们分析了为什么我们会“这么想这么做”。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针对每一种思维陷阱都提供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供我们学习和参考使用。
2为什么薪水涨了,依然要跳槽
为什么对象劈腿了,却不选择分手
为什么经验越多,思考越困难
为什么我们如此相信小概率的事件
为什么我们更容易被熟悉的事物所迷惑
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贴标签
……
每个问题背后都有令人脑洞大开的逻辑思维。
人的大脑通常采用的是熟悉的思考模本,并且很可能掉入思维陷阱之中。当一个人掉入思维陷阱、处于艰难的思考状态时,通常会有一种无力感。《隐性逻辑》一书告诉我们的好消息是:并不是思考本身令人觉得“行不通”,而是思考的模本不对,适当地切换一下思考模式就对了。这一点,类似于几乎每个人小时候都迷恋过的“脑筋急转弯”。
一直觉得“逻辑学”是很烧脑的学科。《隐性逻辑》这本书并没有太高深的理论,它用大量的案例非常直白地告诉我们“为什么不能一直依赖自己的思维”,让我们了解自己大脑思考的工作原理,熟悉各种思维陷阱,并正确运用思维工具、有效率地进行思考。
“为什么街道湿了,却没有下雨 ”这样的问题很吸引读者好奇,读到最后就会心生恍然大悟之感。解决办法是:不要过快下结论。
正确的推理:前提-如果下雨,街道就会湿。次要前提-下雨。结论-街道湿了。
错误的推理:前提-如果下雨,街道就会湿。次要前提-街道湿了。结论:下雨了。
为什么第二条推理是错误的 从逻辑学角度来讲,只有真的前提才能得出真的结论。但上面错误的推理并不是这样的情况:街道湿了并不一定是下雨所致,有可能是水管破裂水流到街道,有可能是洒水车刚刚过去。
了解这些,会让我们在以为“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时慢一点下结论,再思考一下,避免犯逻辑错误。
那天我跟一个新认识的媒体人喝茶,她坐在我对面发朋友圈,我也在刷微信,看到就顺手点了个赞,接着说:你肯定不是处女座。
她眼睛一亮:你怎么知道
她那条微信发了7张图,有两个空白的缺口。处女座的人我以为是不会那样发朋友圈的,他们通常追求完美、强迫症、有洁癖……呃,我就是。
我发朋友圈图片从来都是要么1、2、3张,要么4、6、9张,不会“缺角少棱”。但如果倒过来推理“这样发朋友圈的人都是处女座”显然就结论错误,有的人必须美图才发圈呢,他们可不都是处女座。
为避免过快地下结论。应该这样做:
1、考虑所有初始因素;所有前提是正确的,推理也不一定正确。
2、不要盲从成功经验;面对成功人士、权威观点也要多想一下、质疑一下,避免被经验束缚。
3、注意自己的情绪;情绪会给大脑发出指令,告诉大脑这个信息是不是重要。人们的兴趣会影响其职业决定,无论是医生还是会计。
4、训练工作记忆;经过训练的工作记忆,能轻松地完成推理任务做出判断。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可以训练的。
在这里我给“处女座”也贴了“完美主义、洁癖”的标签。殊不知,贴标签的行为很容易让人自以为是、掉入思考陷阱。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和以为的那样,很多你贴在别人身上的标签,完全是失实的。比如有人就给我贴过“负能量”的标签。我 就因为提不同意见就“负能量”了 就因为说“人的团队不能用狼的文化”就“负能量”了 帽子太大,压得我现在都喘不过气来。
要改善乱贴标签的行为,正确的做法是:学会有意识地思考和观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了解这些隐性逻辑有什么用处呢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一个人认识自己是最重要的事。学习逻辑学并且了解“隐性逻辑”,留一分清醒,会让自己更放松,对别人的评价也会更友好、更客观,对世界的认知也会更接近真相。
“为什么我们如此相信小概率事件 ”
回想起亲身经历过的“防震抗震”。小时候我住过地震棚,青少年时期这个城市几乎家家都有“防震床”,我家没有,我便一直觉得不安全。因为坊间传说此地处于地震带上,还说地质学家预测过会发生地震的几个地方都“震”过了,我们这里“有地震”是早晚的事儿。为了那个不确定的未来,我们让自己生活在“防震”的恐慌中很多年。
地震其实也算“小概率事件”。尤其是这些年发生过的地震灾害,如印尼海啸、日本大地震,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机构预测出来,何况如今科技更发达。专家学者有结论说:“地震不可预测”。
《隐性逻辑》一书中给的解决方案是“注意基础比率和蒙特卡罗效应”。所谓“蒙特卡罗效应”的核心观点是:如果一件事很长时间没有发生,我们会相信这件事发生的概率更大。这是错误的推理。就像那场可能会发生的地震,让我们生活在不安全感和焦虑中。而地震,可能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可能再下去几百年都不会发生。
杭州保姆纵火事件,也是个小概率事件。保姆据说已是大城市中产家庭的标配,完全没必要恐慌,因噎废食。
为了更好地生活、生活得更有品质,作为普通人,还是忘掉这种小概率事件比较好。这是这本书给我的另一点启发。
“大脑的目标不是正确地认识世界,而是尽可能有效地在世界上中生活。”这句话说得实在是太好了。
4《隐性逻辑》一书还介绍了让人脑洞大开的思维精进术,了解到所谓的“套路”。比如:
独断专行的领导更容易戴“有色眼镜”来看人和事。名誉、控制欲和权利受损的可能性让其更坚持自己是对的。
观点错误的人往往会坚信自己是对的。你要有自信质疑自己的观点。这种态度会让你做决策时更自信和坚定,让决策更正确。
当人们有动机时,处理复杂任务的表现会更差。放松状态才比较好。
思考和直觉在很多领域都是相悖的。把直觉(ABC)和逻辑思考(DEF)结合起来,才能跳出思考陷阱,得出新的结果和决定。
我们对薪水、伴侣及其他事物的满意程度,取决于我们的表达方式。建立正向的框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跟着感觉走。如果你的感觉很好,就确定下来吧。这也是“精神三级跳”的一部分。另两个是“理性分析”和“推迟做决定”。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做的决定也不会好。
……
网红秋叶大叔在给《隐性逻辑》写的序言中说:“学会思考的方法,你就拥有了创造新套路的能力。”
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甚至是面对人生选择的关键时刻正确思考,做出更好的决策,成为更好的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END——
新书 在各大平台热销中
: (ID:)
戳原文,进当当
撩中年女人,笨男人只会付出,聪明的男人懂得哪些“套路”?
撩中年女人,笨男人只会付出,聪明的男人懂得哪些“套路”?
精明的男人是为了给女人搞清楚他对于她的好
在感情眼前,人人都想把握住自身的心头好和归属于自己的爱情,但是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在感情里的选择,是人生中另一个起始点,假如选择错了则意味着自身接下来路也只能是一错到底。女人要清楚在你眼前有套路的男人对你才是感情,至少男人愿意为了你来耗费想法给你下这一套,这一点或是可以看得出男人对你是上了心的。
何况中年女人早已经历过别的了,是可以分辨出去究竟怎么样的感情是真,更为清晰自己喜欢的另一半是什么样的。
愚昧无知的男人只是为了获得女人的关注
聪明的人的方面便是愚昧无知了,假如说一个男人在感情眼前只懂得一味地付出,却不知女人真的想哪些,甚至可以说应该是女人的感情是最单一的。那样,对中年女人而言,也许只有不适合这个词来形容了两人关系了。
既然这样,女人也要懂得鉴别男人的依赖性多强,千万别觉得男人一味地给你付出,便是对你的遵从,越是这样的男人,就会越表明你一直在她心目中部位并不重要。中年女人在感情上可千万别忽略了,有些时候男人的现象跟本质是天差地别的,也是需要谨慎一点的。
也许男人套路只想往最深处表达自己爱
即便男人会到女人眼前有一些招数,走过风雨的中年女人心里也是清楚的,这也许是男人表示自己情意的一种方式。再者说,每一个男人在寻找女人时,一定是想方设法讨别人高兴。能够在女人眼前有套路的男人,便是能够为女人付出的男人,而他们的付出跟另一类人是不一样的。很有可能就是他们的付出只想让女人知道很爱她。如果说中年女人碰见了这种男人,他们或许已经不会有任何拒绝的理由了。
做人的套路(浅谈如何做人)
做人的套路(浅谈如何做人)
有些东西应该藏而不露,那叫成熟,叫有城府;有些东西却必须露而不藏,不仅应该让人看见,而且必须像旗帜一样高高举起,最好使之成为你的一种符号,一种身份的代名词。 所谓打出去的牌,就是要给人看的牌,这种牌要大,要正,要能说明问题,还要镇得住人,让人一说就竖大拇指,故称之为王牌。 做人做事顺遂成功必有的七张王牌助你做人做事一帆风顺。 (一)靠得住 —— 做人的金字招牌 靠得住是做人的一种素质,也是一种智慧,更是做人的一面金字招牌。靠得住,才能被人信任,被人信任才能获得机会,有机会才能展现和锻炼自己的能力,有能力才能创造一番事业--这是一务生存与发展的越由之路,适用于任何时代。 谁都想出人头地,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一个人能否成大事是由众多因素决定的。其中,可靠处处受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基础部分,而一个不讲信用、做事不负责任、说话不算数的人,就不可能通过这一关。 (二 )宽胸襟—— 能容人才能容天下 人与人不一样,事与事有区别,不可能人人都合我们的心思,事事都如我们所恳,但是,生活还得继续,我们依然每天要与人交往,每天要办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途径就是学会宽容。能客人才能与人相处,才能最终容天下。 宽胸襟是一种做人的肚量,也是一种修练之后的大悟大彻。求同存异,是不变的生存法则。懂得宽容他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 胸怀宽广,是一个人心态处世风格的整体反映,没有人不喜欢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他周围总是充满人气。 (三)善结缘—— 左右逢源方能事事顺达 朋友多可以互相帮忙,共同发展;朋友友越多可供选择的路就越多,办事就越发通畅、快捷,成功机率就会大大增加。而少树敌会使自己少受一些恶毒的抵抗和损伤,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善于结缘,多交朋友,编织一张结实的“关系网” ,就能聚集自己的人脉,使自己做人如鱼得水,做事左右逢源,一生颇顺、事事如意。 (四)厚而精—— 做人要厚道,办事要精明 厚道不是愚钝、蠢笨,不是死心眼,一根筋,厚道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实用大智慧.是让人信服并且愿意与之交往的一张王牌,是我们聚积人脉、获得机会的“吸铁石” 。精明不是耍滑头、玩小聪明,更不是使小伎俩坑害别人,精明是解决问题使双方获利从而实现“双赢”的必要手段,真正的精明应该体现在结果上而不是过程中,是别人感觉很舒服却看不出来的东西。 (五)高心气—— 志存高远,生气不如争气 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看到别人功成名就,有名车有别墅有丰厚的收入,我们该怎么办?眼红、生气是无济于事的,那样永远也没有机会超过别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别人的大富大贵、腰缠万贯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生气不如争气,相信自己,别人能我们也能,化心动为行动,做人只有志存高远,才能有所成就。 (六)好共事—— 求同存异,单打独斗难成气候 好共事不是简单的好说话好脾气,而是优势互补、求同存异的生存策略与艺术。好共事,能够与人和谐相处,建人与人合作的基础,也是成就大事的必然选择。 合作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那种想凭借一己之力,靠单打独斗成事的个人英雄主义,已经不适应时代的步伐,不与人合作或者不会与人合作就不可能成大气候。 (七)能办事—— 一做人要有几样真本事 靠天靠地靠关系,不如靠自己。做人不能全是虚的,有本事、能办事,才能在社会上稳住脚跟。一切都会改变,唯有真才实学是别人无法抢走的。也无须担心时运不济。
浅谈“三做人”:如何做好军人、党员、干部
谈谈“三做人”即做好军人、做好党员、做好干部。胡 *** 主席重要指示:“始终保持部队正确的政治方向。大力开展我军历史使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战斗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 同志曾指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 *** 同志说过:“做人要公道、廉洁、不怕得罪人!” 我认为作为党员干部始终不能忘记:参加革命为什么?手中权力干什么?人生哲学是什么?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座标,就有什么样的言论和行为。下面我想分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做好军人、做好党员、做好干部。一、做一名好军人,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三靠”的科学态度,从我做起 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去实践,必须树立“三靠”的科学态度,即靠学习思考、靠实践锻炼、靠平时点滴养成积累。四十多年来,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从我做起”,从“一字做起”。如:我从入伍第一天开始学雷锋事迹,写入党申请书,立下沿雷锋足迹走的志向,一开始就从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坚持半个月向党组织汇报一次思想情况。把别人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各项任务当成战斗任务去完成,把目标定在创一流、争第一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学兵期间被破例加入党组织。当时我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一辈子像雷锋那样,听党的话,做党的人,一辈子做有益于人民的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作为军人,就必须强化军人意识和战争意识,一切养成都要从“打得赢”、“不变质”出发。只有平时多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要树立“创一流”的思想,工作要有“争上游”的精神。加强必胜信念。 1、每一次起床动作:看成是战位演练,养成快速紧张的作风。 2、每一次内务整理:看成是备战备航,养成一丝不苟的精神。 3、每一次长跑锻炼:看成是战场冲锋,养成勇往直前的气概。 4、每一次伫列训练:看成是接受检阅,养成威武之师的雄姿。 5、每一次卫生清扫:看成是执行任务,养成劳动育人的境界。 6、每一次升旗仪式:看成是责任激励,养成爱国强军的意识。 7、每一次站岗执勤:看成是视窗展示,养成文明之师的形象。 8、每一次课堂学习:看成是攀登高峰,养成创造思维的能力。 9、每一次食堂就餐:看成是人民关怀,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10、每一次放假外出:看成是接受考验,养成展示一流的风貌。 只要按“十个一”努力去实践,“横下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聚沙汇成塔,平凡出辉煌!”
如何做人,做人的意义何在
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和你相处的每一个人,快乐自己也感染他人!不管你身处何种境况,只要保持“爱”的心,你就凡事不会落空!
我谈如何做人
古人说做官难,做清官更难;如今是做人难,做好人更难。曾几何时,就听人感慨道。我却以为,做“好人”并非难事,关键在于要把握以下几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孟子的信念。是啊!做人,就当如此,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做人不要像玻璃一样反光,要像海绵一样,多多吸收。”这是李可染的坦言。是啊!做人,就当如此,学他人所长,长自家见识。“真实是人应有的最高品性。”这是乔叟的断言。不错!真可堪称一张走遍天下的信用卡。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当真诚对待他人,将心比心。当然,我们也不能缺少拼搏的精神,因为,试试就能行,爱拼才能赢。我们也不能缺少自信心,“自信心是一切成功的基石”。这是居里夫人的感悟。相信如果你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做人也好,做官也好,你定会成为一位“好官”,一个“好人”。[简评]这是一篇谈人的论说文。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考虑过或谈论过如何做人。施青青同学能抓住这样的题目来写是需要一番勇气的。因为中学生涉世不深,对人生的体味也不多。作者巧妙地用古人、名人、智者、圣人的名言来替自己的文章说话,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起到了说服人的作用。
如何做人,怎样做人
做人要有心机,没心机的人就像扛着榆木脑袋的木偶一样,生活缺乏自主,任凭别人的安排和摆布。当然这里的心机不是害人之心,不是处心积虑算计别人之心,不是耍阴谋玩手段的欺诈之心。做人要光明磊落,心里容不下一丁点的阴霾,这样的人才是纯粹的人。相反,专门玩弄权术,坑蒙拐骗,这样的人最终自食恶果。
有一点心机,是从生活中汲取了智慧。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洗礼,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砺,这样的人始终纯朴天然,没有丝毫的心机可言。涉世历久,人情世故经历得多了,自然就会产生心机,因此心机也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
为人处世留一点心机,也是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需要。心机不是用来害别人,却是用来保护自己,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社会中的事情错综复杂,面对这样的世界不留有心机,怎么能正当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另外,心机不仅仅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应该保有,在漫长人生旅途中对于自我也应该保有。人一方面在与这个世界交流,另一方面又在与自己交流。一个是"社会的我",这个"我"要承担社会责任,要与外界交往与外界沟通;另一个"我"是"个体的我",这个"我"连线著自己的内心,负责汲取生活的经验凝练生活的智慧。这个"个体的我"所留有的心机将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和命运。
如何做人的诗词
写人必写景与情。几乎没有只写景或人的诗词。可先写景物,再抒情感,由景入情;可先写情再写景。也可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或者以物比人。
如何做人的格言
满招损谦受益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
常思几过莫记人为
难得糊涂
知识改变命运
温良恭谦让
三思而后行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9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信手涂鸦来的“罪”
下一篇:
抱抱小时候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