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更好的自己 戳↑↑蓝字 加 !
请不要打扰别人忧伤
文图/
去年夏日的一天,跟同事一起去过一趟青岛圣弥厄尔教堂。那是出差结束返程的当天,我们从公司所在的崂山区坐了一个小时的公交跑到栈桥,又去看了一眼这个岛城德国建筑群中鼎鼎有名的天主教堂。
以教堂为背景拍婚纱照想来是件很浪漫的事。虽是炎炎夏日的中午时分,教堂外的广场上,各个角度都有拍婚纱照的青年男女。看到那些穿在女主角身上的婚纱,总不自觉地想起张爱玲写过的一句话:“不同的笑脸在同一件出租的婚纱里伸出来……有一种毫无人性的、一视同仁的喜气。”虽是事实,落于纸上难免显得尖酸刻薄。于张爱玲,这也是一种洞察人性的风格吧。
大热的天拍婚纱照,呈现出来的都是一张张朝气蓬勃、喜气洋洋的脸。我想若是换了我,肯定会燥热得不耐烦了,看那些年轻的面孔,觉得真是好。那天,我跟同事在教堂外的长椅上坐了很久,看风景,看一对对拍婚纱照的男男女女,并没有进到教堂里面。于我来讲,以“观光客”或游客的身份去的教堂或其它宗教场所也不少了,我不想买张门票进去里面“观光”。
宗教场所收费经营,本来就很奇葩,转念一想,在一个普遍没有信仰的国度,几乎所有的寺庙和教堂都被用来收费、赢利了,圣弥厄尔教堂每位游客10块钱的门票真是便宜很啊。
我扯远了。
秋天又去青岛,跟朋友约在栈桥见面。我俩有一张30年前的合影,就在栈桥边。在约好的时间地点碰了面,就一路步行去了教堂。秋风,暖阳,风轻,云淡,是拍婚纱照的好天气。朋友数了数,说广场上有17对拍婚纱照的新人。
户外婚纱照的热闹和喜气,跟教堂内的庄严神圣断然是不同的节奏。买了票,步入教堂,庄严是庄严,因游客频频拍照,其实没有了宗教场所应有的肃穆。也有年轻女子做祷告状摆拍,也有情侣做海誓山盟状自拍……我已习惯在任何禁止拍照的场所不拍照了,特别是在宗教场所,会心生“头顶三尺有神明”的敬畏,断然不会使用相机。喜欢拍照的朋友,也没有掏出相机,我们这样的年纪,已经懂得敬畏。所以进了教堂 ,我俩再无语,甚至眼神的交流都没有,捡了靠近前排的位置相依坐下,沉默。
不知她在想什么,我也许知道但终像以前一样没有询问。我习惯在那样的场合做些默默的祈祷,相信各种神灵的存在,也相信“有些话,即便是最好的朋友也无法诉说”。
电影《非诚勿扰》中,葛优路过一个小教堂,去找神父倾诉,过了很漫长时间,神父做崩溃状从教堂跑出来,跟守在外面的葛优的朋友说:“你朋友罪恶实在太多了,我们教堂太小,装不下那么多的罪恶……”
我听到左前方有抽泣声传来。抬眼看到一个中年妇女,低着头,双手捧在胸前。她一定有着很深的悲伤吧——念念有词,独自祷告,不时拿出纸巾擦拭眼泪,抽泣声不断。看她那么地悲伤,我甚至动念要去递一张纸巾,让她“别哭了”,却又被自己的这个念头吓了一跳……
我是谁 她又是谁 我怎么可以去打扰别人的忧伤
曾看过一篇文章《不要打扰别人的幸福》。教堂里的那个瞬间,我顿悟到更不能打扰别人的悲伤。你看到的别人的眼泪,也许正是情绪宣泄的通道;你看到的悲伤,也许正是一个人最深的隐私。即便是你最好的朋友,你有时也只能陪伴,如果不能陪伴就远观。而远观总显得那么薄情。
我默默地看着那个女人的侧面,猜想她的故事和内心的忧伤。她是本地人吗 专门买票进来祷告 她是游客吗 她来自哪里 她家里或者她身上发生了什么 ……直到那个女人从座位上起身,转过脸来的时候,我看到她一脸释然的、轻松的表情,甚至嘴角上扬,有些笑意了!
我一直相信“每一种痛苦都需要一个出口”,教堂抑或寺庙,都是很好的去处。
“别人的忧伤”不需要“别人”打扰,圣弥厄尔教堂,那个陌生的女人独自的祷告,是无人打扰的自我疗伤……
选自
加原创重发
——END——
你可能没读过的文章
你的名字,我只看了一眼只听了一次就记住了
我养你到18岁
用心感受,就能看到“草地开满鲜花”
孩子,手机里没有你的未来
……
,简书签约作者,微博读书书评人。新书 各平台热销中。 : (ID:)
点“ ”进当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8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丁是丁:粽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