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更好的自己 戳↑↑蓝字 加 !
1
每到“青年节”,每每看到、听到“青春”两个字,就会想起王蒙的《青春万岁》——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
大概是对青春的贪恋,我觉得自己依然有着过“青年节”的热情,和资格。至此,也不曾觉得失去了青春。
倒是对90后们声言已经步入“中年”感到友邦惊诧——老,是早晚的事,是总有一天的事,是必然、甚至是永远的事,干嘛那么着急
我不觉得青春短暂。青春跟年龄无关。如果一个人18岁就觉得自己老了,跟80岁还觉得自己很年轻的人,生命呈现的不是一种状态,后者青春依旧在,前者只是老了没埋。“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诗人臧克家写的。
多年前就有人说“你老了”。我的确非常讨厌别人提醒我“你老了”,甚至还写过一篇文章《闪开,那些说“你老了”的人》(点击可阅读)。“人贵有自知之明”,我当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年龄,实在毋需他人提醒;我当然知道生命的规律,就像知道每个人终将会失去青春,甚至失去中年,失去老年,直至失去生命,归于尘土。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开始生命的另一场轮回。
2
在许多国家,如北欧,老人是一种骄傲和幸福。在我们这个社会,“让老人感到骄傲和幸福”,似乎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我从昨天开始看一本书。是被书名吸引才买来的。
因为不肯承认“老了”,我需要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因为我们这代人的父母年事已高,都在望七奔八的年纪,需要陪伴着他们一起慢慢变老;还因为中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声音甚嚣尘上,需要提前做点功课……
《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作者拉姆·达斯,曾写过一本畅销书《活在当下》,销量达200多万册。
拉姆·达斯65岁时得了中风,全身瘫痪,不得不坐在轮椅上,开始漫长的康复过程。他此前从事过多年的临终关怀工作,这本书是在他中风前写成的,但被编辑退了稿。中风后,他终于对“老”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在这本书里,他告诉人们怎样用冥想和完全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来减轻痛苦。他想告诉人们,“必须换一个看待生命生老病死的角度。”“不要做智慧的长老,要做智慧的化身”。
因为老了,因为老过,因为老着病着经历着,拉姆·达斯的这本书极具“现身说法”的作用。青年们读这本书着实早了点儿,但“不知死焉知生” 在理论上先了解“老”是怎么一回事,对自己大有大有裨益。还有,这本书可以推荐给父母阅读(需要一点直面的勇气)。
这本书又可以看作是一本学习“变老”的工具书。每一条小标题都显得“政治正确”,都想做课堂笔记:
正确看待日渐衰老的自己;
到了年纪就要服老;
接受自己变老的样子,从容貌到体型;
心有余而力不足时,就慢下来;
列一份衰老可能带来的“麻烦清单”;
实事求是地对待衰老引起的身体问题……
等等。
3
早上在朋友圈看到关于琼瑶和平鑫涛的文章。
3月份刚刚写下《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点击可阅读)的琼瑶阿姨,眼下面临着一个家庭难题:她90岁的丈夫平鑫涛正在“失智”。关于是否接受插鼻胃管治疗,她与继子女“杠上”了,哽咽宣布将老伴交给继子女,而且怕自己情绪失控,再也不会去看平鑫涛了,她称“我的人生一败涂地,书也不会再写了。”
看了琼瑶致继子女的信,觉得她79岁了,仍有一颗(脆弱的)少女心,处理问题是情绪化的方式。
年轻时,平鑫涛为了爱抛家弃子,与琼瑶的爱情纠葛了十年,终成眷属,至此已相伴38年。
如果有所谓的“灵魂伴侣”,他们应该算是一对吧 38年时间,成就了彼此的事业和声名,一个写作,一个出版发行。终于还是有老了的一天,他们也和普通百姓一样,面对生死,面对家庭纷争。
平鑫涛已中风失智,再也不会参与到这场纠葛,对自己的身后事做任何的交待和安排。只留下至亲至爱们,为他的病老、治疗方式,“公说公理婆说婆理”。别说如此复杂的家庭背景,即便是同胞的兄弟姐妹,如果遇到“插拔管”的问题,一个说“拔”另一个说“不拔”,都可能造成情断义绝。
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琼瑶的家事里,我站在琼瑶一边。她是离平鑫涛最近的人,了解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亲密关系优于亲子关系,现家庭关系优于前家庭关系,继子女需要在尊重琼瑶的意见的前提下插手父亲的治疗……以琼瑶和平鑫涛的智慧,其实已经做足了“会老”的功课。
做足功课尚且遇到这样的问题,普通大众呢
家族里有个长辈当年是癌症晚期,直到临终都在积极寻求治疗。最后一次送到医院,清醒时跟家人讲的最后一句话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那么热爱生命、想要活下去的人,需要插“胃鼻管”家人肯定是支持的呀!
同事的奶奶年届90身体硬朗,她说老人家最担心的是自己病了家人“不给治”。老人曾偷偷对这个孙女说:“要是我不能动了,你爸和你叔不送我到医院,你要送我去……”孙女频频点头,老人才心满意足。
说到底,人们到底还是应该尊重每一个衰老的个体自己的选择和意愿。也要在青春年少、身体健康之时,为“老”做些准备,包括身体、心理及至灵魂。
4
“老去是一次接近智慧、知足以及与灵魂紧密相通的机会。”终有一天,你,我,每个人都会步入“最坏”的境地,与疼痛、衰老相伴,且会迎接死神的到来。
拉姆·达斯在《学习做一个会老的人》里,告诉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人完全可以在痛苦中心平气和地活在当下”,通过学习,能够应对在慢慢变老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身心灵的问题。
作者60年代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因离经叛道的行为被哈佛辞退。为追求人生的真义,他曾赴印度灵修。这本书里,也可能会有受过多年唯物主义哲学教育的人不太认同的观点,比如作者相信“灵魂能够越过死亡,得以投胎转世。”
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哪怕老,哪怕死,也可以老得好看一点、舒展一点、有尊严一点。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终有一天,我们都将步入荆棘之地。”活得明白、走得欢喜,带着满满的爱,甚至莫名的喜悦,坦然面对人生路上的转折,因为懂得,所以从容;因为了解,所以能够淡定地“接受”、“面对”,然后“放下”。
青年,愿你永远年轻;也愿你学会,老。
——END——
更多文章
既然当了父母,就该知道点常识啊!
向死而生
孩子,手机里没有你的未来
有同理心的人,是怎么说话做事的
……
作者简介
,简书签约作者,微博读书书评人。新书 各平台热销中。 : (ID:)
新书(长按二维码进京东)
当当终于补货啦~~点“ ”
一指禅 戳戳戳!进当当!
秋天的树,枝上光秃秃的,那是因为叶子落去了。叶子是多么为树“着想”啊!它不为能继续活下去,而留在树枝上取走树的营养,反而选择默默地离开,它是多么伟大呀!它甘愿变成养料也不当危害树的“毒虫”,这是多么无私啊!它在春天绽放出嫩绿,为树增添春的气息;它在夏天撑开双臂,为人们带来无限的凉爽。而在秋冬,它选择的是默默地离开。我们就要像这叶子一般,为家庭、为社会、为祖国无私奉献。怎么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呢?我想,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做一个能自我约束,有纪律,有修养,有理想和拥有广博知识的人。正在求学的我们就宛如展翅的天使,在人生的阶梯上用力地攀爬。当我们将双翅全部展开时,我们就是一个完整的天使,一个完整的人。这双翅亦如我们天天要吸取的文化。人的一生离不开文化,没了文化做基础,再多、再美妙的理想,有时候也只是空谈。当你去参加工作时,没有扎实的知识就会出错,老板也不会赏识你;当你考公务员时,没有足够的知识怎么通过这种千军万马的大型考试;当你信誓当当地说要去实现你的抱负、你的理想时,没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谁会接纳你,你如何能成功?一个有文化的人,一个喜欢读书、喜欢思考的人,就会慢慢地形成一定的道德修养,也会受人尊重。一个有文化的人,会在你需要帮助时毫不犹豫地伸出他的援助之手;一个有文化的人,有了知识的本钱,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就容易地多了。做一个有文化的人,没有坏处,只有好处。因此,我想对自己说,努力学习,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吧!飘落的叶为着树着想,而有文化的我们为着我们的理想而努力、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奋斗。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就要从好好学习做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8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舌尖上的回忆
下一篇: 你有多久没被感动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