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诗词歌赋

童养媳在古代,到底是种什么存在,为何要有这种习俗?

苍耳子 2023-07-27 12:00:50

童养媳,在中国古代一般叫做“养媳”,她的身份和生活状态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是被婆家养大的媳妇,由于一般是年幼就被接入婆家,就有了“养媳”前面加个“童”字。

因为媳妇是婆家养大,理论上她可以被称为养女,所以童养媳的婚姻,也可以理解为抱养他人的女儿作为养女,然后等待自己的儿子到适婚年龄,送养女和儿子圆房生子的婚姻。

童养媳的源头目前已经无法考究,但因汉昭帝的皇后上官氏,六岁时就被送进宫中成为十二岁皇帝的妻子,符合我们对“童养媳”的基本印象,因而童养媳目前一般被认为在汉朝时就已经开始雏形。

而童养媳婚姻存在的巅峰,目前被公认为明清2朝,根据学者郭松义先生考证,全国有童养媳记载的州县为561个,而当时清朝总共州县数为1724个,若以上诉数据为基础对比,在清朝的时候,中国35.24%地区都有童养媳问题。

清朝的采蘅子著《虫鸣漫录》时,就写道:“有养媳十二三龄,依夫姊而居”。

起源于明朝中后期豫剧,所创作的名曲《蓝桥会》更是直言:“韦郎一去无音信,我在中途遇强人,卖与蓝家做养媳,从此跳下陷人坑”。

明清流传的民谣“等郎媳”也唱道:“二十岁大姐十岁郎,夜夜困觉抱上床。说他夫来年太小,说他儿来不喊”。

清朝文人沈复所写《浮生六记》中,甚至亲自描绘了自己将女儿送去当童养媳时,作为父亲的悲痛欲绝。

那么问题也来了,都是爹妈的心头肉,在古代中国的父母们为什么要狠心把自己的女儿送给别人当童养媳 难道他们忍心 难道他们心狠毒辣

作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惯例的习俗,我们已经不能从个人的善恶层面去判断。否则我们能说中国古代的父母都是大恶人

童养媳的出现,本质上依旧是我们宗法制延续出的大家长制所产生的糟糠,在宗法制下,子女和老婆被物化成为了男人的私有财产,子女即使成年,依旧是“父亲”的附属品。而包办婚姻正是这种附属关系的直接体现。所谓的童养媳婚姻,即是父亲作为家长使用包办权的一种方式。

而诱使作为家长的父亲,选择童养媳婚姻的原因,主要有2个,第一原因是假如父亲所主导的家庭是贫穷,生下女儿时出于无力养活的考虑,就把她送入富裕人家当童养媳,这样一来父亲也不用承担更多的生存压力,女儿也能活下去,理论上也是一种宗法制下的“无奈爱”。

第二原因则是夫家的理由,中国古代正式的婚姻,是需要行媒妁之言、大办婚礼,每一步都是要花大把的银子,实际操作下来,一般的家庭是难以承担,而童养媳因为是自己养大的,就没有上诉的需求,婚礼那些都要简单很多。客观上养媳降低了男人娶亲的成本。

3634429372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代为什么有童养媳?是不是婆媳关系更好?

有些人家给孩子定了娃娃亲,女方家把女孩送到夫家抚养。等到女孩长大成人之后再和丈夫完婚。

有些人家因为无力抚养就把女婴丢弃了,某户人家捡到之后就把这个女婴收养了。这个女婴就成了那户人家的养女。等长大之后感觉还不错,也就肥水不流外人田,让她和自己亲生儿子成婚了!

因为这个媳妇从小被婆婆养大,所以这个女孩长大之后,一般都会被养成婆婆喜欢的那种媳妇。婆媳关系应该说还不错!

有些人家因为生计卖女儿,有些人就把她买了回去。这种童养媳一般年龄都会比自己丈夫大很多。

这样的童养媳被买了回来,就需要照顾自己年幼的丈夫。等到自己的丈夫成年之后再和丈夫圆房。

像这种情况的童养媳生活的怎么样,全要看这户人家对她的态度了!

因为买来是给自己儿子当媳妇的,他们也是把她当成自家人来看待。童养媳也很会哄自己的小丈夫欢心,一家人也能其乐融融。

也有些人家很会算账,觉得她是花钱买来的,就会把她们当做佣人来看待。既养大自己的小丈夫,又减少了佣人的开支。

像这种情况下的童养媳,婆媳关系怎么样,还是要看婆家对她的态度如何了!

那么和正常娶进门的媳妇相比,两者之间哪种婆媳关系会更好呢?

以前的婚姻基本上都是讲究门当户对,同时家庭里面的等级非常严格。

在家庭的女眷当中,婆婆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进门的媳妇需要无条件的服从婆婆。除非媳妇的家庭背景太过强大,直接就压倒了夫家。

背后指责婆婆的种种不是,?七出?里面就有一条?口多言?,是可以被休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就不存在婆媳矛盾。

从小就定娃娃亲的,大多两家关系不错。把捡来的弃婴养大,也会当成是自己的女儿。

因为都是从小被婆婆养大的,从婆婆角度来说,这个媳妇既是儿媳又是女儿;从媳妇角度来说,这个婆婆既是婆婆又是母亲。可以说婆媳关系相对还是不错的。

被买来的童养媳,有很多婆婆把她当做佣人来看待。这种婆媳关系应该会相当僵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7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