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到底叫汤圆还是元宵
豆花到底吃甜的还是咸的
粽子是咸的正宗还是甜的正宗
过年北方扭秧歌,南方却是舞龙舞狮......
中国地大物博,即使相同的节日,在南北方也有不同的习俗和饮食习惯。
就连过小年,都是北方腊月二十三,南方腊月二十四!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小年是开启过年的前奏。
老舍先生在散文《北京的春节》写道: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小年一到,各家各户开始备年货、扫尘清洁、祭灶等,进入了过大年的各种准备之中。
小年到底是二十三还是二十四 北方人认为腊月二十三是小年,称“扫房”;可南方人却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到底小年是哪一天呢
实际上,小年具体是哪一天,自古以来就有不同的说法。
在清朝有一种“官三民四船家五”的传统。
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实际上,传统上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都是提前一天,也就是在腊月二十三拜灶王爷,北方的百姓随之效仿,慢慢地,北方的小年就变成了腊月二十三。
小年是怎么来的 众所周知小年,祭灶是头等大事。而祭灶的对象是灶君。那灶君是谁呢
民间有不同的传说,有说是炎帝的,有说是祝融的,但是最普遍的说法是这样的
传说,有一位平民张生,娶妻之后不好好过日子,每天花天酒地,最终败尽家产,沦落到当乞丐。
有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感到非常羞愧,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还没坏到底,把他封为灶王,让他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所以,老百姓就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就祭灶王爷,希望他向玉皇大帝多说好事,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小年的习俗你知道吗 1、二十三,糖瓜粘
《敬灶全书》说,灶王爷“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
在古时候,祭灶日的地位仅次于中秋节,到了这一天,在外做官、经商或读书的人都要返回家乡,祈求来年平安。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多说些好话,,于是吃“糖瓜”也成为了流传下来的习俗。
2、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四,扫房子”。
民间把二十四到除夕的这段时间,称为“迎春日”,或者“扫尘日”。
小年一过,家家户户开始扫灰除尘,拆洗被褥窗帘,收拾家里的边边角角,干干净净,焕然一新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3、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到了二十三这天,人们要沐浴更衣,理发,除掉上一年的晦气,开启新一年吉祥顺利的好兆头。
4、婚嫁
“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
民间认为过了小年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所以婚嫁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于是一直到年底,举行婚礼的就特别多。
4、吃传统食物
中国每个省份都有自己不同的习俗,小年吃的传统食物也都不同。
莫言在《过去的年》里写道:
小年的晚饭,就是一顿饺子。饺子出锅时,先盛出两碗供在灶台上。然后烧半刀黄表纸,将饺子汤淋一点在纸灰上。”
可见,在北方的小年,民间讲究的还是吃饺子。
在晋东南地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
到了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吃米饼的习俗,寓意“团团圆圆”。
而在山东鲁西地区,家家户户会蒸粘糕吃粘糕,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同时又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和小年有关的诗词
小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在中国的诗词文化中,也有不少和小年有关的古诗,家长可以带孩子朗诵一下。
宋·范成大《祭灶词》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
宋·陆游《祭灶与邻曲散福》
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
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
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
宋·文天祥《小年》
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
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
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
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
小时候,父母告诉我,过了小年就进年了,要多说吉祥话,大人不能训斥孩子,孩子不能哭闹耍赖,全家人都要开开心心地迎接新一年。
小年到了,春节近在眼前,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将这些传统文化习俗传给孩子,不但让孩子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要重视生活中的“仪式感”, 这样孩子才会成为一个更加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的人。
: “民间历史故事”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小年是春节到来之前的节日,到了小年春节就离的更近了,人们也准备着过年需要准备的东西,那么小年是农历几号呢?小年过二十三还是二十四呢?
北方小年:2020年01月17日,星期五,农历腊月廿三
南方小年:2020年1月18日,星期六,农历腊月廿四
小年过二十三还是二十四:北方二十三,南方二十四
对于这件事,民间有种说法:小年从清代起有了官三民四船五的区别,也就是说,当时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据说,小年原本就是在腊月二十四,但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一向节俭的雍正皇帝在腊月二十三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之后王族、贝勒纷纷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
由于北方长期是政治中心,受官方影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 小年便依然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越往南边,过小年的时间越晚,到了广东一带,老百姓甚至是把三十儿晚上当做小年来过的。虽然南北方过小年的时间不一致,但风俗习惯还是有很多相同之处的。比如说,南北方都会在小年这天祭灶王,这也是过年期间最重要的仪式之一。民俗传说中认为,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灶王爷要上天汇报这家人的善恶,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为了让灶王上天多说好话,所以要在灶王上天这天祭拜,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为了让灶王少告状,还要用糖瓜把灶王的嘴黏上。所以,就有了二十三,糖瓜粘的说法。只不过,糖瓜这类食品在北方比较常见,南方由于气候的原因,可能不利于糖瓜的保存,所以南方人吃得少一些。
南方小年是哪一天2022
南方小年是哪一天2022,人们都知道小年,但小年有两天这却是人们很少知道的。即22年1月25日至1月26日。其中25日是北方小年,那么南方小年是哪一天2022。
南方小年是哪一天1不同地方,小年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北方地区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除夕。所以22年农历南方小年对应是阳历22年01月25日,北方小年对应是22年01月26日。
小年时间差别
北方大部分地区: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古时北方地区也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上行下效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南方大部分地区:腊月二十四——“民间传统小年”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这天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江浙沪地区:除夕前一天——“小年夜”
江浙沪地区习惯称除夕为“大年夜”,与其对应,除夕前一晚则被称为“小年夜”,这一天也被称为小年。历史上,腊月二十四夜,吴人称廿四夜,是送灶的日子,因称此夜为小除夕。
四川、贵州部分地区:除夕夜——“小年”
在我国西南的部分地区,人们会在除夕夜过小年,他们的大年则多在正月十四或正月十五。
南京地区等地:正月十五(元宵节)——“小年”
小年习俗
1、扫尘土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2、吃灶糖
吃灶糖流行于北方地区,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3、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南方小年是哪一天2人们都知道小年,但小年有两天这却是人们很少知道的。即22年1月25日至1月26日。其中25日是北方小年,为腊月二十三,而26号是南方小年,在腊月二十四。主要的习俗有扫房子,备年货,贴春联、贴窗花、赶乱婚、剃头沐浴,吃饺子、吃粘糕、吃汤圆、吃火烧等,活动十分丰富,人们会依据当地的习俗去准备小年时的物品。
小年的习俗
吃糖瓜是比较少见的习俗,糖瓜,外面有一层芝麻,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吃麻糖的原因是为了把灶神的嘴巴用糖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玉皇大帝,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在祭灶之后,大人孩子也都会吃一点糖瓜,此时更多的是强调吃糖瓜带给人们的甜蜜感和对新年的期盼,但至今却很少人能维持这项传统。
祭祀灶王有什么讲究
由于我国的习俗过于丰富,在祭祀灶王的时候也有许多讲究。在以前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但现代已经没有那么讲究了,由家中年长的主妇带领小辈祭祀灶王爷也是可以的。供品的准备可按照当地的习俗进行,比如祭灶汤、饺子和灶糖有序摆好,撤下旧的对联,换上新的灶神画像,再上香默念,祈祷一家平安,烧纸钱放鞭炮,整个仪式就算完成了。要等到整个祭祀完成后,才能给小孩分发糖瓜、饴糖、麻糖等零食,否则怕是对灶王的不尊重。另外如果供品中含有酒,那么在二十三就要拿来祭祀,二十四就不行了,因为灶王爷喝多了,上天庭胡乱说话。看到这,你了解我国习俗了吗?
南方小年是哪一天3不同地方,小年的时间是不一样的。通常南方小年是在农历腊月廿四,北方是农历腊月廿三,还有小部分地区是在元宵节时。
22年小年夜是几月几号
阳历22年小年夜是农历21年腊月廿三、廿四,阳历22年01月25日~01月26日。
小年夜其实就是小年,并不单指小年的夜晚。小年夜有两种说法,一个是祭祀灶王爷的日子,在农历腊月廿三、廿四这两天,少部分地区则是在农历腊月廿二;另一种说法是除夕的前一天是小年夜,除夕则是大年夜。
小年夜有什么习俗
1、祭灶,也就是祭祀灶王爷。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向天地汇报民间的日子。这天人们会为祭灶做准备,会做清扫,并且准备灶糖,让灶王爷上天只言好事。有的地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2、写春联。腊月廿三开始,都要准备写春联了。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因此,春节对联最多也最全。神像前的对联尤为讲究,多为赞叹、祝福之词。
3、沐浴理发。“有钱没钱,剃头过年”,通常人们会集中在小年前后沐浴理发。毕竟等过年之后的第一个月“正月”是有不理发的讲究,得等到二月二龙抬头才会开始剪头发。
4、赶乱婚。腊月二十三以后,人们相信神明已经上天,没有什么禁忌了。 所以娶媳妇、嫁女儿都不用选日期,这就是所谓的“赶乱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6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