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卷帙浩繁的古诗词中,有许多歌咏爱情的诗篇,说到爱情,我们可能想到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挚沉痛,想到元稹“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的深情笃意,想到李商隐“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的为爱痴狂,飘逸如李白,也咏出了“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夜难为情”的浪漫情思。可杜甫似乎是个例外,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有写国破家亡的,忧国忧民的,手足情深的,却唯独不会写“情诗”。
他似乎并不浪漫,偶尔提到妻子,对她的称呼多是“老妻”、“瘦妻”、“妻孥”等,“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多么简单平实,不露情感。他似乎从未有过热烈的爱的表达与赞美,对妻子的容颜,他只能想到“仳离放红蕊,想像颦青蛾”的苦容,对妻子的身姿,它只能想到“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劳苦消瘦的身影。若以情感的显露、大胆直率、浪漫热烈的表达来看,他所写的诗句,确实算不上情诗。
可现实中的爱情,哪有那么多的轰轰烈烈、浪漫瑰丽、或生或死,寻常人的爱情与婚姻,谁能离了柴米油盐酱醋茶。杜甫的诗句不华丽,情感沉郁顿挫,只因为他写的便是如我们一般平常人的现实里的爱情。它不必有华丽的辞章,柴米油盐,嘘寒问暖,平平淡淡,细水长流,便足以真挚动人。在所有写妻子的诗中,唯有这首《月夜》,最是柔情似水,令人读之落泪: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肃宗登位,一心思报国的杜甫决定只身前往长安,投奔新帝。可谁料在半路便被叛军抓获,押送到已沦陷的长安,投入牢狱之中。国家破败,身陷囹圄的杜甫望着窗外圆月,不禁思念起了远在故乡、生死难知的妻儿,于是写下了这首《月夜》,诗人不从自己着笔,而是从妻子一方入笔,不说自己思念妻儿,却是想象妻子会如何思念丈夫,由虚入实,化实为虚,十分巧妙。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今晚的月夜多么皎洁啊,此时你一定是在家中,独自凝望吧。世间只有这一轮明月,而你我却要分隔两地来看。诗人仿佛隔着千山万水想与妻子对话:你望着明月,思念我的心情,是不是如同我思念你一般呢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诗人继而笔锋一转,不再写妻子,将目光转向家中儿女。可怜我们的孩子,年少懵懂,他们还不知道母亲为什么这么思念长安。他们不知道,母亲独自思念的,是远在长安的丈夫,这种思念,无人分享,多么孤寂啊。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句诗又转回正面着笔,诗人想象妻子看月时的情态,夜深露重,深夜的凉雾沾染湿了妻子的云鬓,月色清冷,泛着寒露般的光泽,这样的光会令妻子感到寒冷吧。诗人十分难得的对妻子的容颜情态进行了细致的描摹,写得极美,月光之下,妻子恍若身在轻烟薄雾中。可那单薄望着明月的身影,却又分明让人觉出难以言说的悲凉。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下的妻子虔诚地希冀着,什么时候我才能与你相携手、并立中宵,看如今天这般绝美的月色,那时我的脸上将不再淌满思念的泪光。
杜甫的妻子出身于富贵人家,受过良好的教育,19岁起嫁与杜甫,此后一生,无论诗人怎样的浮沉跌宕,她都始终患难与共,无怨无悔,相比百转千回的浪漫辞章,这样平淡的爱情却显得更加动人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1. 关于忧国忧民的诗句有哪些呢
关于忧国忧民的诗句有哪些呢 1.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有哪些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 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 游>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唐?杜牧>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清?秋 瑾>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宋?辛弃疾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范仲淹>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唐代乐府名。
李白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反映唐代反击西北部少数民族侵扰战争情况。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描写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现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诗的前四句描写景物,极写边地的酷寒,以表现戍边将士为国御敌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全从侧面写出,意脉贯通,措语天然,不拘格律。诗的后四句刻画人物,表现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戍边将士的英勇、警惕。
从结构上看,前四句对艰苦环境的描写,正是为后四句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作铺垫,足见作者构思的匠心。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概括生活,表现主题。
如以五月天山寒冷、无花无柳而只能闻《折杨柳》曲来衬托边塞环境的艰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指剑门关以南,也称剑南,这里代指古代蜀地。
蓟北,即蓟州,指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南部一带,是安史叛军举兵叛乱地。 由于个人的生活遭遇和身处复杂动荡的时代,杜诗大多都有沉郁、悲凉、凝重的色彩,但此诗却不同,它一扫往昔沉郁悲壮的气氛,写得大喜若狂、轻快明朗。
首联点明事实原委,写诗人虽偏居“剑外”,但听到官军收复了遥远的“蓟北”后,喜极而泣。河南河北被收复,曾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安史之乱被平定,想着自己即将会与广大人民一样获得安定的生活,诗人怎能不喜极而泣、热泪纵横呢? 颔联两句以转作承,着笔深化,写出了诗人的妻儿子女笑逐颜开、欢天喜地的心情,这使得诗人更是激动万分,从而漫卷诗书、兴高采烈。
此两句妙笔传神,诗人那种大喜欲狂的情状,跃然纸上,惟妙惟肖。 诗的后两联,继续就喜意升华,由前面的国喜、家喜,转入写喜归,表达了诗人意欲开怀痛饮,放声高歌,准备趁着大好春光早日返乡的心情。
这是一首有名的“快诗”,开篇伊始,即运笔如飞,四联八句,一气呵成,情感炽烈。它之所以 脍炙人口,千古传唱,主要在于它深刻而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南 园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注释:吴钩,一种形似剑而弯的刀。春秋时吴人善铸钩,故称。
这里泛指武器。凌烟阁,古代朝廷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像的高阁。
这是李贺所写《南园》诗十三首的第五首,表达弃文就武,为国家统一事业建功立业的的愿望。 诗的首句“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势急切,气魄豪迈,既是泛问,也是自问,在鼓动别人的同时,也在鼓励自己,抒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爱国情。
接下来的次句承前启后,气势磅礴,喊出挥刀杀敌、驰骋战场、收复失地的心声,字里行间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希望国家统一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令人读了为之精神振奋。
诗的后两句则是呼吁有志男儿“带吴钩”效命沙场,以鼓励别人和鞭策自己能像凌烟阁上那些功臣一样,为国建功立业。(当然,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诗中也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
全诗运用设问、借代等修辞手法,语言通俗易懂,壮志豪情与爱国热情溢于字里行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里泛指边地。
诗的前两句点明自己虽然年迈力衰独处孤村,但并不悲哀绝望,还想着替国家出征防守边关,表达出诗人对复国大业充满胜利信心。“不自哀”以“僵卧孤村”来反衬,更显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写得形象感人。
诗人心头始终郁结着慷慨之情,所以当夜深人静、听窗外风雨时,触景生情——由风雨大作的气势联想到官军杀敌的神威,诗人激动不已,即便入梦也是铁马冰河,从而抒发了诗人宝刀不老,愿为收复中原大地而驰骋杀敌的壮志豪情,并以此喻写、衬托抗金义士的坚强勇武及收复失地的壮志。全诗意境开阔,气魄恢宏,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热,具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
金 陵 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
2.表现忧国忧民的诗句有哪些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出塞
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前出塞九首
杜甫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骐驎,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馀里,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馀,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3.关于忧国忧民的诗句有那些
关于忧国忧民的诗句:1.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 1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17.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1.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4.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5.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26.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4.关于忧国忧民的古诗有哪些
1,唐代.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宋.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唐.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明.李梦阳《秋望 》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5.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句有哪些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 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 游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唐?杜牧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清?秋 瑾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宋?辛弃疾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范仲淹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
6.李白的关于“忧国忧民”的诗有哪些
1.《行路难·其一》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从军行·其二》
唐代: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3.《关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4.《登金陵凤凰台》
唐代: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5.《春思》
唐代: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6.《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7.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句有哪些
1、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4、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
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5、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8.忧国忧民的诗句
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 王翰《凉州词》 2、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陆游 3、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 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 徐锡麟《出塞》 5、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 岳飞 6、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7、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之蓝关》 8、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易水歌》 9、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 10、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陆游 1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 12、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夜泊水村》 1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辛弃疾 1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陆游《示儿》 15、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 陆游《病起书怀》 1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 17、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 谭嗣同《狱中题壁》 18、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 1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2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辛弃疾 2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3、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 于谦《立春日感怀》 2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25、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示 儿》 26、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 2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 李清照《乌江》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 愤》 3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9.赞美忧国忧民古诗有哪些
1、唐·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宋·陆游《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宋·文天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唐·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嫣红姹紫尽迷人,自古吟哦喜赞春。
若遇牢骚失意客,风花雨柳亦伤神。
确实,触景生情,情由心生。风和日丽、群芳争艳的春天也不尽是赞声一片。自古伤春者不泛其人。因时因物而情苦感伤之句,历历可数。试于网上相关名句及评论搜举如下:
春风:①、“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唐·李白《春思》
此句描写的是独守春闺的妇人将一腔幽怨发泄到无知无觉吹动其罗帏的春风上。此句看似无理,实是有情。此妇的相思之苦、想念之深由此呼之欲出。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此句旨在描写戍边战士的思乡情结,于豁达中暗含讥讽。反衬出因春风不度的“怨”之声。更强化了战士们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重大而“怨”之无奈。正合了《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之意境。
春雨:“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元·虞集《听雨》
此句意为诗人虽在京城住了多年,不再像当年那样那样对故乡有强烈的思念,但思乡之情一直郁结在心头,那一阵淅淅沥沥的春雨,不由得勾起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思恋。
春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此句借眼前春花凋落引发的伤春之意,衬出目睹燕归时的思友之情。
春色:“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宋·王安石《春夜》
此句将诗人烦恼忧重及孤寂黯然之情表达于春色扰乱了他的清梦之时,很好的表达出了诗人在翰林院值夜时忧国忧民的情怀。(史载其妻曾为他买妾,却被拒绝,宋时高官如王安石这样独守一妻者极为罕见。则这首诗的主旨就绝对不是思人了,“春色恼人”、夜眠不得的缘由,也不再是诗中常见的儿女私情,而是为国为民的忧虑烦恼。)
春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此句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在被俘两年后对故国的不绝追思和亡国的无奈苦楚。
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李煜以实拟虚,把难见的情变作了可视的物,使人可以切实感受。相传他作此词后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反复吟唱,宋太宗知此事后立即就赐酒将他毒死。
春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此二句先描写了国破城残,草木荒芜的春城败象,后虚拟了花、鸟的伤恸惊沐感受。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强烈情绪。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春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此句用看似哀伤的语调,表达了对恋人思之切、念之深、情之坚。作者移情于物,表现情思的缠绵沉痛,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堪称千古绝唱。这种忠贞的感情,无疑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不管是对爱情,对友情,对工作,对事业都是最需要的,因此,颔联也是全诗主旨的拔高点。
节气:“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愁断魂。”——唐·杜牧《清明》
此句形象的表达了清明时节人们对逝者的哀恸思念。写诗人行在扫墓的途中,心中的孤独与思亲的惆怅纠结,导致失魂落魄。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作诗须应时应情。基于心中的真实感受,而赋予于外物之情感。心悲则物哀,情伤则景殇。如“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亦可变为“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鉴赏伤春类诗词
一、伤春类古诗词的特征
1、诗眼词眼多为“伤春”“惜春”“愁”等。如“一片飞花减却春,风吹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早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正芊芊”(韦庄《长安清明》)、“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辛弃疾《摸鱼儿》)、“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李清照《点绛唇》)等等。
2、多选“落花”“ 落红”“飞花”“残花”“东风”“暮雨”“流水”“夕阳”“燕子”等为意象。如“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张籍《凉州词》)、“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泪眼问花花不语,落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等等。这些意象常构成百花凋零、春光不在、伤感凄凉的意境。
3、作者多为婉约风格的词人或人生有失意际遇的诗人。李清照是这类词最典型的创作者,她早期以《如梦令》为代表,伤春之时还表现出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后期因夫死孤寂,所作词伤感失意、悲苦凄婉情调更浓,以《点绛唇》《浣溪沙》等为代表。晏殊、晏几道父子继承五代婉约词风,其创作的《浣溪沙》《蝶恋花》多是伤春感时之作。辛弃疾、杜甫也有此类诗词作品,不过多与国事、身世相关,辛弃疾的《摸鱼儿》、杜甫的《伤春五首》均是代表。
4、词牌以《浣溪沙》《蝶恋花》为代表,诗题以《春兴》《伤春》居多。
二、伤春真意
1、伤春多为恋春惜时,或慨叹光阴易逝、人生苦短。
春天是美好的,可爱的,但又是短暂的。人生的春天又何尝不是这样,它清纯、绚丽,富有朝气,但又很容易失去,正所谓“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所以,当春残花落的时候,人很容易产生伤感之情,而人生有失意际遇的诗人感受更为真切,由此留下了许许多多千古传颂的伤春、惜春、留春、叹春诗句。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花在风雨的摧残下凋谢了,词人怜惜地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满怀的惜春、恋春之情溢于言表。晏殊、晏几道父子创作了许多伤春惜花的词作。晏几道《鹧胡天》“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拼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耐朱颜不耐秋”以少女爱莲惜花表达青春易逝,好景不长的深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的《浣溪沙》)花的凋谢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诗人借此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流连,对时光流失的惆怅和无奈。李清照的《好事近》、王驾的《晴雨》、黄庭坚的《清平乐》、王安国的《清平乐》、朱淑真的《谒金门》、王诜的《蝶恋花》等都是伤春、伤怀,叹年华流失之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cgf/1125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